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板凳非常粗糙,拿出来时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可这条小板凳是他做的第三条板凳(第一条、第二条比这还差呢),是爱因斯坦当时最好的作品,尽管它还很粗糙,但却体现了爱因斯坦的真实水平。这件事表现出爱因斯坦的认真与诚实。对于孩子们来说,粗糙的东西可能恰恰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值得赞美。然而在现实中,孩子们的较为粗糙的作品往往受到嘲笑,只有那些所谓精致的作品才受到赞赏。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喜欢自己的粗糙,反感成人要求的精致。
学校组织小制作比赛,获奖的作品都是那么精致。小学生制作的假花与店里卖的没什么两样;小小的纺织品,可作为旅游商品出售;用小木片搭成的“小房子”,已达到三级木匠的水平;可乐瓶剪出的“花篮”,做工是那么精细……每当看到这些,我都怀疑,孩子们有那么高的水平吗?每一次我都在想,我们为什么对那些自然、粗糙但却真实的作品不屑一顾?为了追求精致,我们对孩子们的真诚视而不见。
学生要参加“六一”文艺汇演了,那段时间最忙的要数音乐教师。为了能得大奖,必须拿出精致的作品。音乐教师在一批小孩子中挑了又挑,被挑上的学生欢呼雀跃,没被挑上的学生唉声叹气,但没过多久,这种局面就改变了。参加演出的学生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心里十分羡慕那些没被挑上的学生。因为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使孩子们觉得唱歌跳舞早已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有趣。随着反反复复的操练、一次次的被动强化,学生对艺术的热情渐渐消退,为了追求精致,我们不惜牺牲孩子们对美好事物原本存在的兴趣。
学校体育教师干的是起早贪黑的活儿,为了与其他学科教师抢时间,他们总是早早地到学校组织运动员训练;放学时大家都回家了,他们的身影仍然活跃在操场上。这是为什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吗?不是。是为了在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光。体育教师天天围着十多个学生转,以这十多个学生的成绩来代表学校的体育成绩,代表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不是很可笑吗?实际上,最需要加强锻炼的并不是这十多个身体素质最好的学生,而是那些体质稍弱的学生。为了追求精致,他们放弃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弱者,反而去训练那些原本不需要强化的强者。这种状况在目前还相当普遍。
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是有规律的,违背了学生发展的规律,我们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小学生的手指肌肉还不十分发达,对制作类的工作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对艺术的理解并不十分到位。因此,粗糙的作品功,许审能体现他们的真实水平。而且,在成人眼里所谓粗糙的作品,在孩子们眼里可能是精致的。对孩子们来说,自己能亲手制作一个作品,与成人获得诺贝尔奖没什么两样。可当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这一切时,“异化”就产生了。经过教师或家长的加工,不少作品尽管十分精致,但却没有了孩子味。
为了获奖,教师挑那些最优秀的学生来教育,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有能力获奖的孩子身上,放弃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关照。究其原因,是不当的教育价值观在起作用,我们应该自问:我们真的是“以学生为本”吗?在学校里,学生、教师、学校,谁是第一呢?李希贵老师说“学生第二”(暗含着“教师第一”)。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教师第一”没有错,但这里的“教师第一”,最终是为了“学生第一”。事实上,在某些校长、教师眼中,“学校第一”,“一切为了学校”成为他们心中的最高原则。当学生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选择以牺牲的学生利益来满足学校的利益。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获奖,弱势学生必须为强势学生让路;为了学校的利益,教师违背教育规律去强化训练学生,甚至弄虚作假。
很多习以为常的事可能是错的,比如对真实的粗糙之美的忽视与遏制。在很多情况下,粗糙才是真正的美。
(编辑 许丽艳)
学校组织小制作比赛,获奖的作品都是那么精致。小学生制作的假花与店里卖的没什么两样;小小的纺织品,可作为旅游商品出售;用小木片搭成的“小房子”,已达到三级木匠的水平;可乐瓶剪出的“花篮”,做工是那么精细……每当看到这些,我都怀疑,孩子们有那么高的水平吗?每一次我都在想,我们为什么对那些自然、粗糙但却真实的作品不屑一顾?为了追求精致,我们对孩子们的真诚视而不见。
学生要参加“六一”文艺汇演了,那段时间最忙的要数音乐教师。为了能得大奖,必须拿出精致的作品。音乐教师在一批小孩子中挑了又挑,被挑上的学生欢呼雀跃,没被挑上的学生唉声叹气,但没过多久,这种局面就改变了。参加演出的学生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心里十分羡慕那些没被挑上的学生。因为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使孩子们觉得唱歌跳舞早已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有趣。随着反反复复的操练、一次次的被动强化,学生对艺术的热情渐渐消退,为了追求精致,我们不惜牺牲孩子们对美好事物原本存在的兴趣。
学校体育教师干的是起早贪黑的活儿,为了与其他学科教师抢时间,他们总是早早地到学校组织运动员训练;放学时大家都回家了,他们的身影仍然活跃在操场上。这是为什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吗?不是。是为了在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光。体育教师天天围着十多个学生转,以这十多个学生的成绩来代表学校的体育成绩,代表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不是很可笑吗?实际上,最需要加强锻炼的并不是这十多个身体素质最好的学生,而是那些体质稍弱的学生。为了追求精致,他们放弃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弱者,反而去训练那些原本不需要强化的强者。这种状况在目前还相当普遍。
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是有规律的,违背了学生发展的规律,我们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小学生的手指肌肉还不十分发达,对制作类的工作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对艺术的理解并不十分到位。因此,粗糙的作品功,许审能体现他们的真实水平。而且,在成人眼里所谓粗糙的作品,在孩子们眼里可能是精致的。对孩子们来说,自己能亲手制作一个作品,与成人获得诺贝尔奖没什么两样。可当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这一切时,“异化”就产生了。经过教师或家长的加工,不少作品尽管十分精致,但却没有了孩子味。
为了获奖,教师挑那些最优秀的学生来教育,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有能力获奖的孩子身上,放弃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关照。究其原因,是不当的教育价值观在起作用,我们应该自问:我们真的是“以学生为本”吗?在学校里,学生、教师、学校,谁是第一呢?李希贵老师说“学生第二”(暗含着“教师第一”)。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教师第一”没有错,但这里的“教师第一”,最终是为了“学生第一”。事实上,在某些校长、教师眼中,“学校第一”,“一切为了学校”成为他们心中的最高原则。当学生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选择以牺牲的学生利益来满足学校的利益。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获奖,弱势学生必须为强势学生让路;为了学校的利益,教师违背教育规律去强化训练学生,甚至弄虚作假。
很多习以为常的事可能是错的,比如对真实的粗糙之美的忽视与遏制。在很多情况下,粗糙才是真正的美。
(编辑 许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