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远期转归:动脉粥样硬化与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比较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远期转归,并与其他病因所致单纯ACA供血区梗死进行比较.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由弥散加权成像证实的单纯ACA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根据卒中病因分为ACA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和非ACA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梗死模式分为包括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ion,PAI)、小分支动脉梗死(small branch infarction,SBI)和皮质分支动脉梗死(cortical branch infarction, CBI)的单发性梗死,以及合并上述2种或3种单发性梗死的多发性梗死.对ACA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和非ACA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远期转归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86例患者,男性47例,年龄39~88岁,平均(67.5 ± 12.5)岁.ACA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56例;非ACA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30例,包括颈内动脉粥样硬化12例,心源性栓塞6例,颈内动脉夹层分离2例,病因不明10例.ACA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女性(53.6%对30.0%;P=0.043)、渐进型起病(58.9%对20.0%;P=0.001)、单发性SBI(21.4%对3.3%;P=0.029)和梗死灶累及ACA小分支动脉供血区(80.4%对46.7%;P=0.001)的患者比例高于非ACA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而CBI的患者比例较低(17.9%对55.3%;P=0.001).ACA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和非ACA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9.8 ± 16.5)个月和(30.4 ± 18.5)个月(P=0.534), 5年累积不良事件(卒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36.3%和69.9%(时序检验:P=0.021).结论 ACA粥样硬化是ACA供血区梗死的重要病因.相较于其他病因所致ACA供血区梗死患者, ACA粥样硬化所致ACA供血区梗死具有独特的梗死模式,远期不良事件要少于其他病因所致ACA供血区梗死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有症状颅内颈内动脉(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ICA)狭窄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因IICA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首次缺血性
Fractalkine是CX3C家族的新型趋化因子,具有CX3C基序、跨膜区、粘液样结构域的特殊结构,其生物意义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国外文献.
近年来,随着A型肉毒毒素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皮肤病的应用范围日渐增多。A型肉毒毒素的植物神经系统效应可治疗腋部多汗症和手部多汗症,其镇痛效应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因其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可治疗瘢痕疙瘩及瘢痕。A型肉毒毒素可短暂麻痹骨骼肌,达到延缓皱纹深化的作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最大弊端就是只能暂时缓解或消除症状,若想长期控制就必须反复注射,许多报道表明
伴有肾功能损伤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服用非维生素K拮抗型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NOAC)时通常需要减量,否则可能会增
期刊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以皮肤风团伴瘙痒为主要特征。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荨麻疹是肥大细胞表面高亲和力的IgE受体与抗原发生交联,引发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所致。然而,研究发现,Ⅱ~Ⅳ型变态反应及非免疫机制均可介导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组胺及炎症介质,共同参与荨麻疹的发生发展。正确认识荨麻疹发病的非IgE介导机制,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荨麻疹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是一组多功能因子家族,能特异地抑制MMP的活性.TIMP共有四种,按其被发现的顺序依次命名为TIMP-1、 -2、-3、-4,其中TIMP-1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中,在肾脏由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对多种MMP有显著抑制作用.本文仅就TIMP-1的结构、功能、调节及其与肾脏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探讨其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