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围墙作为社区与城市的边界单元空间,对社区具有安全防护的功能。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与更新,老旧社区传统意义中的围墙已不能满足社区多元化需求,缺乏与社区健康系统的有机联系。在此,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究城市更新背景下智慧围墙改造的可行性, 针对老旧社区传统围墙私密防护等局限性,赋予围墙更多积极健康的便民职能,使老旧社区功能单一的围墙真正具有社会意义,并通过赋予围墙多样的信息系统,维持社区长久的共建共生以及文化需求,在未来变化中形成动态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打造未来式样的健康家园。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旧社区;围墙;智慧设计
老旧社区围墙属于我国时代背景下的特色产物。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引起热议。文件要求,“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街區制”顿时成为网络热词,人们接地气地称上述文件精神为“拆围墙”。一方面,专家指出,中央提倡的“街区制”有三个方面的改善作用:一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二是促进小型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三是培育邻里情感增强社区认同感。另一方面,公众反对“街区制”,认为拆除围墙将产生新问题,包括产权、安全、污染、集体公共空间、居住品质等。城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可有效实行封闭管理。社区封闭管理措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全面、切实、有效的落实,首先,受惠于我国大部分社区都建有围墙和出入大门。
一、老旧社区围墙的存在意义
(一)老旧社区围墙存在的合理性
“城市”一词的“城”来源于“城墙”中的“城”,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现代城市既要有封闭的一面,也要有开放的一面,若开放街区将业态引入住区,那么保留社区居民们的私密性将成为难点。因此,需要对住房政策进行合理运用,实行社区经营分类,让围墙成为老旧社区回归于人的媒介。从住区边界空间看开放式街区规划,现代住区的边界源于“邻里单位” 理论,城市更新视角下的老旧社区因围墙产生的围合空间更具适应性。
(二)老旧社区围墙存在的价值
国内比较有人气的历史街区,如丽江古城、凤凰古城、平遥古城等,街道游人如织,街道两侧为临街商业,每个单体建筑后面均形成了围合的内部庭院,私密性与开放式的生活性兼具。“前屋后院”或“前院后屋” 的建筑布局也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建设,形成的街道等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乡土生活气息,筑起了积极朴素的邻里关系。
因此,《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规定“宜通过建筑布局形成适度围合、尺度适宜的庭院空间”。该标准并未否定“庭院”的存在,而是鼓励形成适度围合的庭院空间,围墙正是形成空间的重要构筑物。
二、老旧社区围墙智慧设计探究
(一)资料搜集
老旧社区作为城市应对突发状况的薄弱点,往往具有功能上的缺失。围墙空间属于20世纪住宅小区的共有产物,而在平时生活中传统围墙空间属于城市畸零空间。通过对围墙历史发展的研究,围墙具有鲜明的中国农业文明的印记。从狩猎时代的壕沟栅栏到农耕社会的城墙村堡,再到工业社会中的围墙合院,在过去围墙的功能仅是作为私密与安全的边界,而未来社会的围墙空间将拥有生理性、社会性以及心理性的特质。
(二)场地调研
本次研究选取了一个具体场地,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园住宅,是建成于20世纪的单位制老旧小区,围墙包围了整个社区并且连接着街道以及公共空间。通过观察发现,目前居民在社区的活动需求主要是聊天、晒太阳,以及进行日常锻炼。通过采访得知,隔离期间日常物品的配送活动都在靠近大门的围墙边进行,外卖和快递会在此区域长时间停留,人员拥挤易造成安全隐患。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对未来围墙空间的改造意愿,得到环境改善以及社区功能整合以及具备智慧功能的需求。
(三)设计策略
将传统围墙结合智慧城市中的信息技术建成一个具有数据收集功能的墙体,这个墙体可以是一个实体的也可以是一个无形的健康信息化终端。这个终端通过将传统围墙进行智能化更新,在实体层面对社区环境进行优化,在智慧城市系统中结合数据与判断实时进行应急监测,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最后收集的信息数据(包括消毒喷雾系统、垃圾回收系统、清洁能源系统、智能中枢系统)提供给整个城市管理系统进行收集处理。
三、老旧社区围墙智慧设计
设计输出体现在三个部分:N个模块、三个空间以及一个系统。
(一)N个模块
选取场地三处代表性的围墙进行智慧设计。一是对北面围墙进行功能整合。在传统的实体围墙上增加基础设施,比如夜间照明、线下报刊、充电设施、宣传投影等。通过这部分实体墙的更新,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缩短服务设施间的距离。二是对东面的部分围墙进行环境改善。通过在围墙上安装吸声板,根据吸声板的凹凸情况以及排布方向的不同,将吸声效果最大化,并在吸声板上搭配立体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局部空间质量,重塑社区景观风貌。三是在南面入口处结合围墙安装智能消毒设施,对内外进出的人员进行智能消杀以及体温检测。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外卖与快递进不了小区的问题,以围墙结合丰巢快递柜的形式,通过外投内取的模式形成社区围墙驿站,这部分的配送服务主要为无接触服务,围墙上的智能硬件还能提供常温自提以及生鲜冷藏功能。在原有的实体墙体上进行结构单元更新,整个结构单元是一个高为2m、宽为4.5m的基础框架,采用预制墙基础以及抗风柱构建,顶部结构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照明和喷淋系统,墙体内部布设电力管线、给水管线、通信管线、真空垃圾管道。
(二)三个空间 三个空间即封闭、开放以及半开放的空间。针对老旧社区功能缺失问题,老旧社区通过改善自身环境进行空间更新,在此学习坂茂的快速空间搭建策略通过墙体的转换形成封闭、开放以及半开放的空间。材料采用竹胶合板,尺寸采用国际通用模数,长宽分别为1.2m、2.4m,厚度主要为28mm与10mm两种。选取场地北部靠近街道及社区内部空地的一处公共空间作为快速搭建地点。在快速搭建过程中,利用可拆卸的墙体以及空间的转换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针对目前疫情防控需要,主要构建以下三种功能:增加物业功能,外来人群与小区内部人员一条流线;通过墙体的移动增加检测室、登记处、病床,对外来人员以及内部人员进行人群分流;增加仓库(处理医疗垃圾),并且禁止人员进出小区。通过墙面的移动,进行平面布局的改变。
(三)一个系统
老旧社区的传统围墙仅是一个孤立实体,通过更新改造之后,围墙不再是传统的静态实体,虽然保留着现有围墙基础结构,但却具备动态功能,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成为社区的智慧信息终端,连接智能中枢系统,将社区内部的安防信息、能源信息整合,实时上传小区的数据,实时提供快速搭建模块的应急措施。围墙上多元的信息系统就像神经末梢一般延伸至社区角落,最后达到城市韧性社区构建的标准。
四、結语
相信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老旧社区围墙会逐渐成为城市更新不可忽视的关注焦点,现阶段过于强调老旧社区围墙去留问题的讨论,忽视了围墙实际使用价值。基于城市更新视角,赋予老旧社区围墙多元的信息系统,维持社区长久的共建共生以及文化需求,能够满足老旧社区在未来变化中形成动态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打造未来式样的健康社区家园。社区作为城市的缓冲带,围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区内部的安全性与私密性,多功能老旧社区围墙智慧设计能够保留社区生活记忆,使居民保持对社区的生活热情。
参考文献:
[1]徐琴.街区制与小区“拆围墙”:新时期小区规划管理[J].城市观察,2016(4):17-23,31.
[2]贺曲夫,李宁,曾万涛.推广街区制居民小区的目标与实施路径研究[J].经济师,2019(12):146-148.
[3]拆围墙“拆出”开放式街区住区规划该如何应变:“开放式街区规划设计经验交流与项目观摩会”胜利召开[J].城市住宅,2016(5):101-104.
[4]贾梦圆,臧鑫宇,陈天.现代西方街区规划思想对我国开放式街区建设的启示[J].南方建筑,2017(5):75-81.
[5]江剑英.开放式街区的规划探索和实践[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交通治理与空间重塑: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630-638.
[6]陆宁,李芳宇,刘昌贵.可持续视角下老旧社区公共设施适老性的优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22):164-170.
[7]周芷璇.老旧社区的公共设施模块化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20(5):72-74.
[8]王智勇,李纯,杨体星,等.武汉青山老旧社区品质提升的规划对策[J].规划师,2017(11):24-29.
[9]李东泉,王瑛.集体行动困境的应对之道:以广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1):28-35.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旧社区;围墙;智慧设计
老旧社区围墙属于我国时代背景下的特色产物。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引起热议。文件要求,“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街區制”顿时成为网络热词,人们接地气地称上述文件精神为“拆围墙”。一方面,专家指出,中央提倡的“街区制”有三个方面的改善作用:一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二是促进小型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三是培育邻里情感增强社区认同感。另一方面,公众反对“街区制”,认为拆除围墙将产生新问题,包括产权、安全、污染、集体公共空间、居住品质等。城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可有效实行封闭管理。社区封闭管理措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全面、切实、有效的落实,首先,受惠于我国大部分社区都建有围墙和出入大门。
一、老旧社区围墙的存在意义
(一)老旧社区围墙存在的合理性
“城市”一词的“城”来源于“城墙”中的“城”,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现代城市既要有封闭的一面,也要有开放的一面,若开放街区将业态引入住区,那么保留社区居民们的私密性将成为难点。因此,需要对住房政策进行合理运用,实行社区经营分类,让围墙成为老旧社区回归于人的媒介。从住区边界空间看开放式街区规划,现代住区的边界源于“邻里单位” 理论,城市更新视角下的老旧社区因围墙产生的围合空间更具适应性。
(二)老旧社区围墙存在的价值
国内比较有人气的历史街区,如丽江古城、凤凰古城、平遥古城等,街道游人如织,街道两侧为临街商业,每个单体建筑后面均形成了围合的内部庭院,私密性与开放式的生活性兼具。“前屋后院”或“前院后屋” 的建筑布局也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建设,形成的街道等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乡土生活气息,筑起了积极朴素的邻里关系。
因此,《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规定“宜通过建筑布局形成适度围合、尺度适宜的庭院空间”。该标准并未否定“庭院”的存在,而是鼓励形成适度围合的庭院空间,围墙正是形成空间的重要构筑物。
二、老旧社区围墙智慧设计探究
(一)资料搜集
老旧社区作为城市应对突发状况的薄弱点,往往具有功能上的缺失。围墙空间属于20世纪住宅小区的共有产物,而在平时生活中传统围墙空间属于城市畸零空间。通过对围墙历史发展的研究,围墙具有鲜明的中国农业文明的印记。从狩猎时代的壕沟栅栏到农耕社会的城墙村堡,再到工业社会中的围墙合院,在过去围墙的功能仅是作为私密与安全的边界,而未来社会的围墙空间将拥有生理性、社会性以及心理性的特质。
(二)场地调研
本次研究选取了一个具体场地,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园住宅,是建成于20世纪的单位制老旧小区,围墙包围了整个社区并且连接着街道以及公共空间。通过观察发现,目前居民在社区的活动需求主要是聊天、晒太阳,以及进行日常锻炼。通过采访得知,隔离期间日常物品的配送活动都在靠近大门的围墙边进行,外卖和快递会在此区域长时间停留,人员拥挤易造成安全隐患。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对未来围墙空间的改造意愿,得到环境改善以及社区功能整合以及具备智慧功能的需求。
(三)设计策略
将传统围墙结合智慧城市中的信息技术建成一个具有数据收集功能的墙体,这个墙体可以是一个实体的也可以是一个无形的健康信息化终端。这个终端通过将传统围墙进行智能化更新,在实体层面对社区环境进行优化,在智慧城市系统中结合数据与判断实时进行应急监测,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最后收集的信息数据(包括消毒喷雾系统、垃圾回收系统、清洁能源系统、智能中枢系统)提供给整个城市管理系统进行收集处理。
三、老旧社区围墙智慧设计
设计输出体现在三个部分:N个模块、三个空间以及一个系统。
(一)N个模块
选取场地三处代表性的围墙进行智慧设计。一是对北面围墙进行功能整合。在传统的实体围墙上增加基础设施,比如夜间照明、线下报刊、充电设施、宣传投影等。通过这部分实体墙的更新,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缩短服务设施间的距离。二是对东面的部分围墙进行环境改善。通过在围墙上安装吸声板,根据吸声板的凹凸情况以及排布方向的不同,将吸声效果最大化,并在吸声板上搭配立体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局部空间质量,重塑社区景观风貌。三是在南面入口处结合围墙安装智能消毒设施,对内外进出的人员进行智能消杀以及体温检测。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外卖与快递进不了小区的问题,以围墙结合丰巢快递柜的形式,通过外投内取的模式形成社区围墙驿站,这部分的配送服务主要为无接触服务,围墙上的智能硬件还能提供常温自提以及生鲜冷藏功能。在原有的实体墙体上进行结构单元更新,整个结构单元是一个高为2m、宽为4.5m的基础框架,采用预制墙基础以及抗风柱构建,顶部结构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照明和喷淋系统,墙体内部布设电力管线、给水管线、通信管线、真空垃圾管道。
(二)三个空间 三个空间即封闭、开放以及半开放的空间。针对老旧社区功能缺失问题,老旧社区通过改善自身环境进行空间更新,在此学习坂茂的快速空间搭建策略通过墙体的转换形成封闭、开放以及半开放的空间。材料采用竹胶合板,尺寸采用国际通用模数,长宽分别为1.2m、2.4m,厚度主要为28mm与10mm两种。选取场地北部靠近街道及社区内部空地的一处公共空间作为快速搭建地点。在快速搭建过程中,利用可拆卸的墙体以及空间的转换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针对目前疫情防控需要,主要构建以下三种功能:增加物业功能,外来人群与小区内部人员一条流线;通过墙体的移动增加检测室、登记处、病床,对外来人员以及内部人员进行人群分流;增加仓库(处理医疗垃圾),并且禁止人员进出小区。通过墙面的移动,进行平面布局的改变。
(三)一个系统
老旧社区的传统围墙仅是一个孤立实体,通过更新改造之后,围墙不再是传统的静态实体,虽然保留着现有围墙基础结构,但却具备动态功能,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成为社区的智慧信息终端,连接智能中枢系统,将社区内部的安防信息、能源信息整合,实时上传小区的数据,实时提供快速搭建模块的应急措施。围墙上多元的信息系统就像神经末梢一般延伸至社区角落,最后达到城市韧性社区构建的标准。
四、結语
相信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老旧社区围墙会逐渐成为城市更新不可忽视的关注焦点,现阶段过于强调老旧社区围墙去留问题的讨论,忽视了围墙实际使用价值。基于城市更新视角,赋予老旧社区围墙多元的信息系统,维持社区长久的共建共生以及文化需求,能够满足老旧社区在未来变化中形成动态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打造未来式样的健康社区家园。社区作为城市的缓冲带,围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区内部的安全性与私密性,多功能老旧社区围墙智慧设计能够保留社区生活记忆,使居民保持对社区的生活热情。
参考文献:
[1]徐琴.街区制与小区“拆围墙”:新时期小区规划管理[J].城市观察,2016(4):17-23,31.
[2]贺曲夫,李宁,曾万涛.推广街区制居民小区的目标与实施路径研究[J].经济师,2019(12):146-148.
[3]拆围墙“拆出”开放式街区住区规划该如何应变:“开放式街区规划设计经验交流与项目观摩会”胜利召开[J].城市住宅,2016(5):101-104.
[4]贾梦圆,臧鑫宇,陈天.现代西方街区规划思想对我国开放式街区建设的启示[J].南方建筑,2017(5):75-81.
[5]江剑英.开放式街区的规划探索和实践[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交通治理与空间重塑: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630-638.
[6]陆宁,李芳宇,刘昌贵.可持续视角下老旧社区公共设施适老性的优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22):164-170.
[7]周芷璇.老旧社区的公共设施模块化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20(5):72-74.
[8]王智勇,李纯,杨体星,等.武汉青山老旧社区品质提升的规划对策[J].规划师,2017(11):24-29.
[9]李东泉,王瑛.集体行动困境的应对之道:以广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1):28-35.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