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化学探究性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
关键词:探究 ; 培养; 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通过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不能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应通过老师的经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事例,讲解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想要了解实验和理论。这样,老师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更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验情景,例如白磷的自然现象,充分了解白磷的特点。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理解实验中的问题。
二、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認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契机。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进一步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初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注意把每个演示操作交代清楚,同时要说明道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在演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时,若教师只告诉学生怎样做,这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而只能硬记。如果教师先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采用课本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即固体反应需要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第二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来说明为什么要用排水或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这样一来,学生容易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内容,以后在遇到气体制取实验时,就懂得应根据下列几个方面熟练地运用到化学实验中去:(1)先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从中培养了学生围绕着具体的实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三、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实验习题,也可用课后的实验习题,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要求,根据自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出实验方案,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
例如:在学习到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时,要求学生设计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方案。这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后再进行设计:(1)实验室用什么试剂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即实验原理是什么?(2)根据实验原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即为了达到具体实验的目的,应当选用何种仪器、设备。(3)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查,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同一实验习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都可以让学生去实践,并相互交流,比较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从化学实验的整体来阐述的,从而引发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在实际实验中应抓住某些侧重点展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某些典型的实验探索入手,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
四、交流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做实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就存在着差异,及时通过交流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补充教师的教学。我常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实验心得。如在学习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实验中,许多学生根据气体制取的原理,结合家中物品提出自己的制取实验,课堂上总结方法有十几种,学生通过倾听他人探究实验的过程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最终完成对所做实验的完整建构,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平时我也注重整理学生的交流成果,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探究进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当前,更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新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思想”以及科学修养,因此,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方式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更加积极,使得学生在化学的领域中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自身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县第五中学 719300)
关键词:探究 ; 培养; 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通过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不能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应通过老师的经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事例,讲解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想要了解实验和理论。这样,老师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更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验情景,例如白磷的自然现象,充分了解白磷的特点。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理解实验中的问题。
二、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認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契机。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进一步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初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注意把每个演示操作交代清楚,同时要说明道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在演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时,若教师只告诉学生怎样做,这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而只能硬记。如果教师先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采用课本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即固体反应需要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第二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来说明为什么要用排水或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这样一来,学生容易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内容,以后在遇到气体制取实验时,就懂得应根据下列几个方面熟练地运用到化学实验中去:(1)先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从中培养了学生围绕着具体的实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三、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实验习题,也可用课后的实验习题,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要求,根据自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出实验方案,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
例如:在学习到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时,要求学生设计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方案。这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后再进行设计:(1)实验室用什么试剂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即实验原理是什么?(2)根据实验原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即为了达到具体实验的目的,应当选用何种仪器、设备。(3)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查,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同一实验习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都可以让学生去实践,并相互交流,比较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从化学实验的整体来阐述的,从而引发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在实际实验中应抓住某些侧重点展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某些典型的实验探索入手,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
四、交流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做实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就存在着差异,及时通过交流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补充教师的教学。我常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实验心得。如在学习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实验中,许多学生根据气体制取的原理,结合家中物品提出自己的制取实验,课堂上总结方法有十几种,学生通过倾听他人探究实验的过程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最终完成对所做实验的完整建构,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平时我也注重整理学生的交流成果,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探究进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当前,更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新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思想”以及科学修养,因此,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方式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更加积极,使得学生在化学的领域中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自身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县第五中学 71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