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偏登三宝殿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02306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疑质疑在日常教学中意义重大,我们应当从作品的多个角度想方设法质疑,具备这种教学方法,才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设疑质疑;意义重大;多个角度;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这个论述告诉我们提出问题越多,创新的机会也越多,那么怎样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因为设疑质疑,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发展思维能力,还可以加速阅读的进程,提高效率,甚至还可以有所创造。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质疑效果显著,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一、围绕作者的风格质疑
  风格是诗人、作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有人说:“风格即人,风格即作品”,实在不无道理。读《观沧海》,你就要质疑它是否反映曹操的“质朴劲健”;读《梦游天姥吟留别》,你就要质疑,它是否反映李白的“豪放飘逸”;读《雨霖铃》,你就要质疑,它是否反映柳永的“婉约缠绵”。有了这些高深度质疑,我们脑袋中就有了统帅与方向,就能整体的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围绕课题质疑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题往往折射出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师生不妨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进行设疑、质疑。如教学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师生围绕“人生的境界”设疑:(1)这种“人生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2)这种“人生境界”又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主要内容有何区别?紧扣课题设疑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分清主干,把握内容,从而提高我们的感知能力。
  三、围绕课文核心句质疑
  核心句是指对表达中心,抒发文章感情起着主要作用的句段。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你就要对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质疑:(1)指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会有这种情调?(2)有了这样的基调,作者该怎样绘景畅怀?对诗歌来说,则一定要质疑“诗眼”、“词眼”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这两字一疑,境界全出,顿然生色。师生围绕核心句设疑,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深入品味课文语言,同时也能深入领会文章的中心与感情,从而提高我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四、围绕课文内容质疑
  《劝学》一文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学习的重要,而且运用比喻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其中一些精辟富有哲理的句子已成为人们赞美后起之秀和持之以恒者的座右铭。但同学们细读之后却发现其中有些句子值得推敲。为及时抓住契机,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有几处的文字值得与作者商榷,不妨修改一下,语意更顺乎天理。问题一出,学生异常活跃,一下就找出了三处:(1)积土成山,风雨不一定兴起;(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不是因为蚓的用心专一;(3)蟹六跪而有二螯,却寄居于蛇、鳝之穴,不是因为用心浮躁,而是它们的生活习惯所决定的。经过讨论,大家方知是那个时代科学不发达所造成的。通过质疑,学生既弄懂了课文,又得了智慧,更重要的是当了一回伟大的老师,懂得了彼时是真理,但到了此时却不一定是真理。成功的喜悦和深深感悟鞭策学生去探究更深更广的领域。
  总之,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真正的师生平等的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教师的话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准则,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充分发挥“大语文”的优势,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放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入时代的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他们思辨的空间,使学生自觉地求知,自主地开拓,自由地创造。引导学生挖掘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唯师、不唯书,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教师要十分讲究“质疑”艺术,对问题的设置要精心的筛选和设计。应该准确抓住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欲的兴趣问题,以及能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疑难性问题,投石激浪,开启学生的思辨枷锁为学生的思维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当然,任何一种思维品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思辨能力同样如此。首先它需要长期的渗透。这种渗透依赖于平时的教学过程,时间上分散化,内容上多样化,最主要的特征是随时捕捉、随时训练,以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因此,教师要首先成为一个有心人,要带着“思辨”的眼光钻研教材,挖掘文字里的宝藏,然后领着学生一起探求它、欣赏它、琢磨它。
  王安石说:“入之愈深,其愈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了这样的阅读精神,必有收获,甚至有创造,它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第五册教科书.人生的境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第三册教科书.教师用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
  [4]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第三册教科书.荀子劝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菜根谭》,能够让我们从中得到许多的关于教书育人方面的启迪。首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在言行方面要以身作则。其次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师在进行批评教师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挥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菜根谭;教书育人;师德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明代洪应
【摘要】每一堂课的结束,是分析的开始,是经验的延续。本次课堂我通过“听—说—唱”三个环节展现,由此分析这次综合性学习课堂,谈我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听歌曲;说感受;唱民歌;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让课堂的效果更好,在《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这堂语文课开始的前一周,我就布置音乐班的学生做课外作业,即收集广西民歌,学唱民歌,感受民歌。  我想通过这样的课堂,
【摘要】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实践者,而活动就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阅读教学中活动设计的意义、活动设计的原则进行讨论,以期对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活动设计;学为中心
【摘要】多媒体课件使用得当,就能使课堂充满情趣,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只要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因为有你而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去年秋季,全省掀起了一股“课内比教学”的热潮,我校也积极响应号召并有步骤地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学比武活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被安排在第一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教师在教读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时,应充分挖掘课文里的美育作用,因势利导,收到教书和育人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育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校的教育任务,除了教书,还有育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而懂得做人的道理和规则是最基本的素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除了
【摘要】本文拟对《庄子·德充符》:“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履,无为爱之。”进行分析,考释名物词“翣”。通过从工具书的义项、相似形制名物对比、大小语境等方面切入研究,对“翣”释义进行解读。  【关键词】《庄子·德充符》;翣;棺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庄子·德充符》中有这样一句话:“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履,无为爱之”。其中,有一个今天已经很少见
【摘要】本文以教学《谏太宗十思疏》为例,探讨了以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议论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苏教版必修中的文言文,文体多样,内涵丰富,特别是议论文的选取,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不仅为学生在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上提供了很多实效;而且对于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以古为鉴”的实用方法。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上,很多老师对于叙
【摘要】在识字教学中掌握识字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探究了插图识字法、加减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生活”识字法、情景识字法、“犯错”识字法、“阅读”识字法等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究方法;趣味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决定着他们学习的态度、方法、效果。因此,在识字教
【摘要】精彩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加强对课内文本的解析,同时还需要课外作品的延伸,借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文学素养,提高教学的总体水平。本文在研究中就从课外读物的推荐契机、阅读资源的灵活使用、分享活动的开展、课堂空间的充分延伸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如何开展高效的语文课外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巨大动力,为此我有步骤地设计习作教学的序列: 巧用“椰壳效应”命题激趣,触动写作灵思;精心设计“作前”趣味作业,解决好“写什么”;创设趣味情境,将视野“导”开,思维“导”活;多角度作文,为孩子提供发散、多维的思维平台;发掘习作闪光点,批语以情动人。  【关键词】趣味;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还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