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机房接地系统的设计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hok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描述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分项信息服务系统中计算机机房接地系统的分类和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在接地系统设计时的具体技术指标.并对计算机机房接地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2004年11月1日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境内发生3.6级震群,震中区强烈有感,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崂山区、青岛市区大部分区域震感明显。本文从震群监测、地震影响、地质构造、序列时空特征及趋势判定、地震应急等方面概述该震群。
回顾了古代的地震记录和研究, 中国20世纪以来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包括初期的地震考察、新中国的地震预报开展、地震预报的大发展、 90年代新技术
目前,遭受海啸袭击的亚洲各国已将工作重心转向灾后恢复与重建,因为人们曾担心的灾难过后可能要出现的健康灾难目前已基本消除,人们的健康需求正在逐渐得到满足.
为了分析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MS8.9大地震对大陆地震形势的影响,本文介绍了1935~1957年苏门答腊—蒙古地震大迁移事件,时间持续22年,长度4600km,迁移速度205km/a。迁移以1935年12月28日苏门答腊MS7.7地震为起点,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南部边界俯冲事件开始,向北经安达曼海沟到达缅甸弧和喜马拉雅弧东端后,进入中国大陆,沿着中蒙大陆中轴地震带直抵蒙古。
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构造断裂,具有共轭网络特征。笔者在研究川滇地区和中国东部大陆板内地震活动中,利用中小地震活动条带互为正交网络,与7级大震的发生地区进行对比,总结出大地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发展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地震灾害给城市带来的破坏,并结合典型城市震灾暴露出的问题,从规划、选址、设计、施工、加固5个方面提出了现代城市抗震设防的重点对策。
文中介绍了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5.9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震源参数、发震构造和局部构造应力场;分析了震前周围台站数字地震波参数的变化和部分地
随着“十五”期间对西安台钻孔应力~应变观测进行了数字化技术改造并投入观测,发现部分资料经常出现较大幅度的同步波动现象,且伴有非渐进性台阶;这是其他因素影响还是地震前兆亦
防震减灾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地震科技进步,而制定好地震科技发展规划是推动地震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本文建议了地震科技发展战略制定应考虑的5个原则,提出当前和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