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是个要懂女性心理的生意。很多公司争先恐后地希望成为中国的Instagram(一款跨平台iOS、Android、Windows Phone的图片社交应用),涌现出大量的图片社交产品,但跑在前面的是2015年6月完成3亿人民币B轮融资的in。
谢旭,昵称清水姐姐。她说,in默默做成了图片类社交市场份额的第一。2015年,清水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in的关注度也随着它在App Store的排名开始直线上升。观察in的媒体报道、公益广告、品牌宣传片和在各类活动上的表现,会发现整个in的品牌展露在时间点的把控上非常巧妙。运作品牌的能力是in最大的商业想象力。
“业”由心生
in的高速成长着实让清水吃了一惊。其实这么多年来,团队做的几个产品都属于在细分领域深扎的类型,人气也停留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间。
在in之前,清水经历了很多项目。
2008年,她离开媒体行业,和几个朋友找来一些二手桌椅,搬进了一间学区房。第一次创业,团队做了一个面向前端开发者的社区,因为是Discuz!(一套社区论坛软件系统)的论坛框架,所以对技术要求不高。社区内聊的大多是游戏开发、HTML5等。大量开发者聚集之后,他们尝试了做猎头、培训、广告的服务。
清水在那时候发现,只要人聚集起来,就会有需求,围绕着需求可以做出各种商业变现。
第一个创业项目后来被收购了。第二次创业,她开始关注女性需求。2011年,团队围绕图片导购做了几个产品,做服装搭配的图图购购、移动端的微博图购等。值得一提的是微博图购当年仅次于美丽说、蘑菇街和口袋购物,是天猫排名第四的品牌导购工具,经纬中国在那个时候就主动联系了清水。
到了爱图购,已经是一个商业模式比较清晰的品牌导购网站。2014年,爱图购内部孵化了in,可能是长期积累后迎来爆发,仅仅一个月in的用户数就突破100万,上线六个月后突破了1000万。
in火了一把。懂星座、懂心理的清水,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品牌炼金术。
接触媒体
in的图片社交属性让他们来到了一个更大的市场领域。面对一个之前很难想象的估值以及更大的市场,清水发现,作为创始人,自己和外界的交流还是太少。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对一个图片社交平台来说,原先那种作坊式的工作方式是不适合品牌曝光的。
清水的第一个改变是主动选择媒体合作。2015年之前,她很少走出去和媒体交流。即便in有了千万级别的体量,北京还有很多媒体不认识他们。清水的创业故事在那个时候首次曝光。在媒体前,清水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创业者形象。这确实符合她本人的气质,也符合in的品牌调性。
但媒体只是大众传播,清水更懂的是粉丝心理。
因为清水懂星座,所以in的团队自制了一档网络节目,名为《清诉》。《清诉》从星座角度聊工作、聊情感,聊生活,“清水姐姐”亲自担任主持人,这多少有点“素人”路线。用户在in上吐槽她普通话不好,但她觉得“示弱”反而拉近了她和粉丝的距离。
《清诉》做了一集发布到爱奇艺上后,恰巧小编是in的用户,看到清水自己拍了节目,立马推荐上了首页。之后那位小编开始一直向清水“催节目”。现在《清诉》第三季开始在爱奇艺上连播,第二季每集的平均播放量在20万到30万。从粉丝的角度看,清水和他们之间的沟通是对等的,她关心的内容、喜欢的东西都和用户没有区别。
每个城市都有“私人”摄影师
去年开始清水做起了公益项目,打造in和自己的社会形象。这个意识不得不说走在了很多初创企业前面。
两年来,in做了一系列活动,比如关注唇腭裂儿童的“微笑行动”,清水跑去和那些孩子聊天,亲自为纪录片口述配音。
清水的个人品牌很大程度上代表了in的形象,所以,视觉传达效果是她最在意也是最认真对待的事情。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驻扎在in上的当地摄影师全程为清水拍照。有一次,在经纬中国杭州办公室,经纬专门找了摄影师来拍照。摄影师和清水一打照面,发现是认识的。
这不仅仅是爱美,清水的某个观点可以更好地解释她这种做法的动因:“大家一直认为P照片是虚伪的,可从另一个方面看,追求美反而是一种真实的内在的需求。所以滤镜的出发点是好的,是触及人性本质的。”
换言之,清水擅长的这种视觉表达方式,正好与用户心理暗合。
清水在公众面前以温婉形象示人,但她说与其说自己感性,不如说她非常善于自我觉察。在描述自己参与的公益活动或者是《清诉》节目时,清水喜欢用冷静的词语,像一个公正的第三方,评估自己的需要,体会用户的需求。
她很希望in能够传递出有品位要求、追求更精致甚至是艺术感的品牌形象,这在商业层面很重要。轻奢品牌Michael Kors(MK)红遍全球,其在Instagram上的营销功不可没。现在MK已经和in合作推出了软件内的贴纸。欧莱雅也与in签订了协议,in成为该品牌在中国唯一的图片社交营销渠道。(编辑/可敬)
谢旭,昵称清水姐姐。她说,in默默做成了图片类社交市场份额的第一。2015年,清水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in的关注度也随着它在App Store的排名开始直线上升。观察in的媒体报道、公益广告、品牌宣传片和在各类活动上的表现,会发现整个in的品牌展露在时间点的把控上非常巧妙。运作品牌的能力是in最大的商业想象力。
“业”由心生
in的高速成长着实让清水吃了一惊。其实这么多年来,团队做的几个产品都属于在细分领域深扎的类型,人气也停留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间。
在in之前,清水经历了很多项目。
2008年,她离开媒体行业,和几个朋友找来一些二手桌椅,搬进了一间学区房。第一次创业,团队做了一个面向前端开发者的社区,因为是Discuz!(一套社区论坛软件系统)的论坛框架,所以对技术要求不高。社区内聊的大多是游戏开发、HTML5等。大量开发者聚集之后,他们尝试了做猎头、培训、广告的服务。
清水在那时候发现,只要人聚集起来,就会有需求,围绕着需求可以做出各种商业变现。
第一个创业项目后来被收购了。第二次创业,她开始关注女性需求。2011年,团队围绕图片导购做了几个产品,做服装搭配的图图购购、移动端的微博图购等。值得一提的是微博图购当年仅次于美丽说、蘑菇街和口袋购物,是天猫排名第四的品牌导购工具,经纬中国在那个时候就主动联系了清水。
到了爱图购,已经是一个商业模式比较清晰的品牌导购网站。2014年,爱图购内部孵化了in,可能是长期积累后迎来爆发,仅仅一个月in的用户数就突破100万,上线六个月后突破了1000万。
in火了一把。懂星座、懂心理的清水,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品牌炼金术。
接触媒体
in的图片社交属性让他们来到了一个更大的市场领域。面对一个之前很难想象的估值以及更大的市场,清水发现,作为创始人,自己和外界的交流还是太少。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对一个图片社交平台来说,原先那种作坊式的工作方式是不适合品牌曝光的。
清水的第一个改变是主动选择媒体合作。2015年之前,她很少走出去和媒体交流。即便in有了千万级别的体量,北京还有很多媒体不认识他们。清水的创业故事在那个时候首次曝光。在媒体前,清水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创业者形象。这确实符合她本人的气质,也符合in的品牌调性。
但媒体只是大众传播,清水更懂的是粉丝心理。
因为清水懂星座,所以in的团队自制了一档网络节目,名为《清诉》。《清诉》从星座角度聊工作、聊情感,聊生活,“清水姐姐”亲自担任主持人,这多少有点“素人”路线。用户在in上吐槽她普通话不好,但她觉得“示弱”反而拉近了她和粉丝的距离。
《清诉》做了一集发布到爱奇艺上后,恰巧小编是in的用户,看到清水自己拍了节目,立马推荐上了首页。之后那位小编开始一直向清水“催节目”。现在《清诉》第三季开始在爱奇艺上连播,第二季每集的平均播放量在20万到30万。从粉丝的角度看,清水和他们之间的沟通是对等的,她关心的内容、喜欢的东西都和用户没有区别。
每个城市都有“私人”摄影师
去年开始清水做起了公益项目,打造in和自己的社会形象。这个意识不得不说走在了很多初创企业前面。
两年来,in做了一系列活动,比如关注唇腭裂儿童的“微笑行动”,清水跑去和那些孩子聊天,亲自为纪录片口述配音。
清水的个人品牌很大程度上代表了in的形象,所以,视觉传达效果是她最在意也是最认真对待的事情。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驻扎在in上的当地摄影师全程为清水拍照。有一次,在经纬中国杭州办公室,经纬专门找了摄影师来拍照。摄影师和清水一打照面,发现是认识的。
这不仅仅是爱美,清水的某个观点可以更好地解释她这种做法的动因:“大家一直认为P照片是虚伪的,可从另一个方面看,追求美反而是一种真实的内在的需求。所以滤镜的出发点是好的,是触及人性本质的。”
换言之,清水擅长的这种视觉表达方式,正好与用户心理暗合。
清水在公众面前以温婉形象示人,但她说与其说自己感性,不如说她非常善于自我觉察。在描述自己参与的公益活动或者是《清诉》节目时,清水喜欢用冷静的词语,像一个公正的第三方,评估自己的需要,体会用户的需求。
她很希望in能够传递出有品位要求、追求更精致甚至是艺术感的品牌形象,这在商业层面很重要。轻奢品牌Michael Kors(MK)红遍全球,其在Instagram上的营销功不可没。现在MK已经和in合作推出了软件内的贴纸。欧莱雅也与in签订了协议,in成为该品牌在中国唯一的图片社交营销渠道。(编辑/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