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华侨飞行员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场全国人民共御外侮的伟大斗争中,海外华侨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们积极捐钱、捐物,据当时国民政府统计,抗战期间海外华侨捐款总计超过13亿元,侨汇达到95亿元以上,占当时中国军费的43%。而华侨对国内抗战的贡献,不仅仅止于出钱捐物。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一批批年轻的华人放弃了海外的安逸生活,毅然决然千里迢迢返回祖国大陆,踏上抗日救亡的前线。这些归国的华侨子弟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所以大多加入技术含量比较强的军种,特别是空军。七七事变以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华侨创办的航空学校培训的一大批飞行员先后回到祖国加入空军,搏击在祖国的碧空,打击日本侵略者,据统计,抗战初期有200多人,1942年后又有400多人,前后共有近700人参战,占当时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总数的75%、轰炸机飞行员的37%、运输机(包括客机)飞行员的80%—90%,华侨成为中国空军的作战主力。为了捍卫祖国的蓝天,他们有的阵前杀敌,功成身退;有的为国捐躯,长眠于故国的土地之上。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参战的华侨飞行员日益增多但并未形成规模。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旧金山的原飞鹏飞行学会、涤汉飞行学会、华侨航空学会联合组成中国航空协会美洲总分会,随即改组为旅美中华航空学校并招收学员,1938年学员毕业并分两批共45人回国参战。虽然该校因经费等原因于1940年停办,但它是美国维持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侨办航校,三期共为祖国培养飞行员及空勤人员78名。波兰特的美洲华侨航空学校也于全面抗战爆发后派出学生回国参战,该校与旧金山的旅美中华航空学校共为祖国培养了100多名技战术高超的归侨飞行员,成为培养抗战中优秀华侨飞行员的主要摇篮。除以上两所华侨航空学校以外,美国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底特律、凤凰城等地的华侨也都建立了航空学校和航空组织,培养飞行员和航空勤务人员为国效力。根据战时民国政府航空署给侨委会的一份报告,抗战期间仅美国就至少有300余名华侨飞行员和空勤人员回国抗战。此外,其他国家也有不少华侨回国效力,1938—1939年,有100多名菲律宾华侨飞行员和飞机维护人员回国参战;1940年7月国内招考空军时,仅越南华侨青年回国报考者即有145人,另有30人进入越南当地飞行学校学习,准备回国杀敌;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等国也有华侨空勤人员回国服务。
美国归国华侨飞行员

  有些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创造传奇战绩后悄然隐退。淞沪会战爆发后的第二天,即1937年8月14日,中日空军间爆发了国民党空军史上著名的“八一四空战”,这场空战中高志航等人共击落日机3架,击伤1架,而我方仅有1架战斗机轻伤,首创中国空军抗战中一次空战3比0的光辉战绩(当时中方宣传的战果是6比0),这一天也因此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而少为人知的是,这场空前大捷也与华侨飞行员的参战大有关系,当时迎战号称日军“王牌”的木更津轰炸机队的中国空中勇士,主力阵容就是陈瑞钿、黄泮扬、黄新瑞、雷炎均、苏英祥等归国华侨,这些技术精湛的华侨飞行员打得骄横的日本飞行员抱头鼠窜,大扬了中国空军的士气。此后,华侨飞行员多次出战,建树颇多,而其中的佼佼者陈瑞钿和黄泮扬都是前述旧金山旅美中華航空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飞行员,当时并称“空中虎将”。陈瑞钿曾驾机配合陆军参加淞沪会战,随后参加句容空战,1937年9月19日,他单独驾机在山西太原上空遭遇多架敌机,旋即展开激战,由于敌众我寡,陈瑞钿的飞机被击伤,但他仍顽强地将日方一名王牌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击落,他的战机亦坠落在一间学校房顶,所幸没有起火爆炸,他当时左臂中弹,满脸鲜血地昏迷过去,被一位教师救起送医。伤愈后,他立即又参加了粤北空战并迫降日机一架,将日军飞行员俘虏;1938年5月,陈瑞钿在武汉空战中一人击落3架敌机;1939年昆仑关空战中,陈机中弹燃起大火,他虽跳伞生还,但面部和双手严重烧伤,被迫回美国植皮治疗。陈瑞钿在对日空战中累计独自击落敌机6架、协同队友击落敌机3架,因功升为空军大队副大队长。负伤返回美国后,陈瑞钿不得不暂时告别了热爱的蓝天,也因为身体已经不适合空战,就此离开了中国空军的战斗序列。1945年陈瑞钿又返回祖国,在“驼峰航线”执行空运任务,继续为抗日贡献力量。1995年美国空军为表彰他在执行“驼峰航线”飞行任务中的出色表现授予他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和空军勋章,陈瑞钿于1997年9月7日去世,其后不到一个月,他的照片被迎入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美国空军名人堂,并被认证为美国在二战中最早参战的第一位王牌飞行员。黄泮扬回国参加抗战后先是在杭州、南京、句容等地上空迎战,后来参加衡阳、南雄、汉口、广州和重庆等地的对日空战,因战功卓著,1938年春夏两季中就被提升两次,担任战斗机部队大队长,《美国华侨史》中记录黄泮扬曾经先后击落日机8架,特别是1939年2月22日至23日两天内,他率队在广州空战中击落日机15架,成为威镇敌胆的空中英雄,战时重庆出版的《中国空军》对黄泮扬的事迹曾做过多次报道,赞颂他为“空军英雄”“一箭双雕”等。黄泮扬后于1942年转入民航,1946年还任过驻英国大使馆的武官,后在香港、泰国等地经商。在众多华侨飞行员中,还有来自苏门答腊岛附近空军勇士谢全和、出生于印尼邦加岛的多机型飞行员吕天龙、生于加拿大的“空中闪击高手”马俭、成为国民党中央航校高级教官的菲律宾华侨刘领赐等,他们虽然在祖国的空中都曾经叱咤风云,与日寇进行过舍生忘死的空中决斗,但大多很快就悄然淡出了国人的视线。当然,也有雷炎均这样的华侨飞行员,从抗战伊始即参加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击落击伤多架敌机自己却安然无恙,成为抗日空战英雄,并最终晋升为国民政府空军上将。
陈瑞钿
黄泮扬
黄毓全

  还有众多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祖国长空的英雄华侨飞行员,他们的赤胆忠心至今为国人怀念。祖籍广东台山的黄毓全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26年即回国任广东航空处飞行员,1932年2月初,黄毓全新婚蜜月后从广州前往南京探望在中央空军服役的哥哥,途经上海时正逢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932年2月5日是中国农历除夕也是中国空军首次投入对日作战的日子,黄毓全为支援空中的战友,自告奋勇驾机起飞迎敌,不料其所驾飞机因操作系统已经在前面的空战中受损,起飞不久即坠毁,黄毓全壮烈殉国,成为中国空军抗战中捐躯的第一人,也是归国华侨飞行员在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人,时年27岁,结婚还不满一个月。马来西亚华侨陈桂林、陈桂文兄弟二人并肩回国抗战,均在对日空战中殉国。印尼华侨飞行员梁添成历经多次对日空战,因技术精湛、战绩突出跻身当时中国空军“四大天王”,1939年6月,他告别新婚妻子驾机保卫陪都重庆而血洒长空,牺牲时年仅26岁,为表彰他的功勋国民政府将其葬于南京紫金山的抗日航空烈士公墓。马来西亚华侨陈仲达本是一名富豪的私人飞机驾驶员,抗戰爆发后他毅然辞去优厚待遇回国,1940年在桂林空战中,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美国洛杉矶华侨黄新瑞于1934年回国参加空军,多次在华中、华南一带与敌机空战,一人击落敌机8架,由分队长、中队长提升为大队长,1941年他率队在成都上空与日机激烈战斗,在击落6架日机后,与华侨飞行员江东胜等同时殉国,黄新瑞牺牲月余后,其妻生下一个男孩并取名“川生”,以志不忘国恨家仇。
华侨飞行员与自己的战机合影

  由于战乱及种种原因,存留至今的华侨飞行员抗战史料比较少,究竟有多少海外热血青年回国杀敌已不可考,甚至就连有多少华侨飞行员牺牲于抗日战场都没有准确数字。但是,华侨飞行员和航空技术人员无疑是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重要力量,华侨对于空军的支持包括担任飞行员,直接参与抗日作战;包括担任飞机的维修及后勤工作;当然也包括捐献飞机。如果没有华侨的支持,抗战时期中国的空军是不容易成军的。在抗战的天空上,永远铭刻着海外赤子的不灭功勋。
  (编辑 黄艳)
其他文献
在湖南省中西部雪峰山山脉中段有一座山峰,海拔1493米,因“秦卢生隐于此,以西望武冈侯生所隐之云山”而得名望云山。山下的宝庆县隆中乡田家垄(今隆回县金石桥丰云村)汪家屋场中住着一户游姓人家,游家共有三兄弟,老大联光、老二联金、老三联耀。1903年10月10日,游联耀之子出生,取名游祖穆,字步瀛(仁)。游步瀛1923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后,在第一期第一队学习。1925年毕业后留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豪迈地跨进了新的一年。  2019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必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标志性的一年。  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在刚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不久,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隆重的70华诞。  70年,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而在新中国70年前进的铿锵脚步声中,斗转星移,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就了华夏儿女的百年期盼、千年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曾参观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他在记载爱国故事的老照片前驻足端详,动情地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这组照片中有几幅为民族复兴而牺牲的英烈肖像,其中“南开大学创立以后第一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就是于方舟。“爱国演说血满腔”  “爱国演说血满腔”是于方舟所写《五四竹枝词》中的诗句。在100年
在多元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下,学校采用学院制、书院制发展模式,形成了“二部、四学院、五中心、八书院”的全新组织架构,营造了跨年级、多元选择、自主合作的校园生态,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也随之逐步展开。  保障多元发展,实行学院制  学校设立四大学院——行知学院、元培学院、博雅学院、道尔顿学院。不同学院提供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科类课程。各学院教师同时担任本学院学生导师,每位导师带15名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
不同时期,毛泽东就新闻舆论工作做过很多的指示,而毛泽东本身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下面一段他关于报纸宣传的指导意见如今读来仍有深刻教益。  (报纸宣传)下面怎样讲我们就怎么报道,表面上似乎“密切联系实际”,其实是跟着下面走,犯了尾巴主义的错误,结果走向反面,完全脱离实际……  报纸要讲一些事情,又要不讲一些事情,就是要有计划地讲,既不要浮夸,也不要泄气。基本上讲正面的,也讲一部分缺点,讲一些
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中阅尽人间沧桑,尊严在支离破碎的格局中渺如草芥。乱世出英雄,千姿百态、不同凡响的声音、思索和抉择澎湃成潮,潮涌史河。萨镇冰,这个中国近代海军耆宿,一生一世在海上“随波逐流”,却又特立独行,锻造了一段风云际会的峥嵘岁月。走近萨镇冰,就是走近一部跌宕的中国近代史。乘风破浪不是梦  1859年,清咸丰九年,中国大地正在深深地思考如何抵抗英法联军的侵略。萨镇冰在
221厂(对外称国营综合机械厂或青海矿区)位于青海省海晏县,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在221厂总部担任行政处副处长。1964年3月的一天上午,我突然接到厂党委书记刁筠寿打来的电话,叫我马上到他办公室去一趟。我撂下电话,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匆匆迈着大步从行政处办公的招待所楼赶往黄楼的厂领导办公室。  进了刁书记办公室后,他一改平时的沉稳态度,既没让座也没倒水,单刀直入地
事发于1943年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王明中毒事件”,是一起歪曲和丑化中共党史并长时间在国際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王明在其遗著《中共五十年》(原名《中国共产党五十年和毛泽东的叛徒行径》,又译作《中共半世纪与叛徒毛泽东》)中骇人听闻地诬蔑中共中央、毛泽东派中央办公厅主任李富春指使中央医院院长傅连唪和主管医生金茂岳“蓄意毒害王明并摧残他的健康”,该书自1975年在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以来,王明中毒
史鉴:您大学毕业后的第六年进入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担任记者。以后在您的履历中,先后在内蒙古、西藏两个自治区担任区委领导,后又在国家广电部(总局)担任副部长、总局局长。20年后您肩负新华社社长的担子又回到新华社,此时您对新华社是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田聪明:1974年组织决定将我借调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工作,在那个特殊时期里,我对当时新华社报道“不实事求是”很反感。所以,我本意不想去,只是服从组
1981年5月,中国的《读者文摘》在甘肃兰州创刊。那是37年前的事,那一年我37岁。  其实,这本杂志的筹办在此前半年就开始了。1980年夏,甘肃人民出版社调来一位总编辑,他叫曹克己,原来是甘肃日报社《甘肃农民报》的总编辑。社里的老同志都认识他,亲切地称他为“曹克”,我们年轻人则称他为“老曹”。因为早在1953年,甘肃日报社与甘肃人民出版社合署办公,是一家人,所以作为报人的曹克己先生对出版也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