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125)
\[作者简介\]唐秋莎(1977),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跨文化英语研究。
\[摘要\]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是大学英语教师常面对的实际问题。因此,课题组在广西医科大学开展行动研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困难,制定相应调整措施应用于教学实践。经过两个阶段的教学调整、评估及反思,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模式得到改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行动研究;课堂内外英语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3003206
1现状与分析
众所周知,在我国各层次的课程设置中,英语教学均占一定比重。然而,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面临巨大挑战:完成了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莘莘学子已具备相对完整的英语基础知识结构,各种在线课程、听读资料可谓信手拈来,自主学习相当便利。那么,大学层次的英语究竟还要学什么?大学英语教师又该教什么?
国家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1]为了了解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并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课题组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外自学时间、自学内容和手段等可以量化的客观角度出发,针对新学期第一个月的课内外学习情况,在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218名新生中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感觉课堂没有学到东西、无法学以致用;而7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对课堂教学手段不满意;在自我评价方面,对自己课外英语学习态度满意的仅占到27%;而81%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不知道如何展开预习复习、如何自主训练。
通过进一步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传统的学习模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采用一样的教学资料、全班统一的教学方法。为了照顾班级的整体水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难免顾此失彼: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老师上课内容不够挑战,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而水平较差的学生觉得上课内容复杂,无法理解而倍受打击。课堂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较低,尊重个体差异且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也无法落到实处。
1.2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较盲目
按照现行大纲,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数一般为每周4学时,不足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将训练延伸至课外。然而,学生手头上的学习资料缺乏系统性,且质量良莠不齐,量变积累不足,很难达成语言学习质变的飞跃。虽然有些学生自发购买或网上寻找相关学习材料,但带有很大盲目性,往往挑选不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资料。
1.3课外自主学习缺乏有效管理
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觉主动,但是传统教学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没有时间的投入,缺乏量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成为空话。而且,目前的课外自主学习随意性太大,教师无法监督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1.4课外学习缺乏科学的统计和评估机制
仅靠自己的判断,学生很难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所处水平,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无法准确了解自己不同阶段的训练效果,更无法明确下一阶段训练方向。
第3期唐秋莎张樱子刘莎莎张丽莉
提高课堂内外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教学研究
2015
从以上分析可知,大学英语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自学的引导和组织都存在瓶颈,如不调整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受挫,语言掌握和使用能力极有可能处在高考时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此,极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调整,将课堂内外的教与学综合分析并有机结合,摸索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研究方案
2.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在西方较为普遍,是一种教师直接参与、通过结合教学理论而达到改善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首先,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并开展调查与研究,继而制定一系列的步骤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将科学研究直接纳入实际教学,行动研究对一线老师提升教学效果极有帮助[2]。
根据行动研究法的循环上升模式,课题组决定分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假设研究。每个研究阶段均针对现实教学困难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通过观察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同时总结本阶段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并形成下一阶段的调整计划。如此环环相扣,以实现课堂内外教学效果的梯度提升。
2.2研究目的
本次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分析各种行动策略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探索提高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效果的具体教学策略。
从宏观的角度,课题组的行动研究着眼点主要放在三个方面:(1)课堂内教学模式的改进;(2)课堂外自主学习的引导;(3)课堂内外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具体行动研究方案详见下文。
2.3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四个班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实验班级
专业班级总人数男生女生
2013级临床医学3班522428
七年制 4 班542331
表2对照班级
专业班级总人数男生女生
2013级临床医学1班563125
七年制2班563125
3行动干预过程
本次行动研究已进行三个学期,从2013年9月到2015年1月,主要包含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遵循“计划实施评估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课题组对前期问卷调查及随堂观察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假设了一系列潜在原因并制定了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见表3。
表3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第一阶段英语教学的问题、原因假设及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
序号面临问题原因假设行动策略
174%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感觉课堂没有学到东西、无法学以致用教学目标不明确,授课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不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调整授课内容
27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对课堂教学手段不满意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学模式
381%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不知道如何展开预习复习、如何自主训练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较盲目引导自主学习
3.1第一阶段行动干预
1) 方案设计。本阶段的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课堂活动,将书本内容和实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具体的行动措施见表4。
表4第一阶段行动研究详细方案
时间目的具体策略目标评价
2013.10~2014.1
调整授课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引入相关西方文化知识,介绍西方社会生活现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让学生感兴趣
丰富教学模式围绕单元主题,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任务型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引导自主学习围绕单元主题,布置相关课后复习内容,发放配套练习资料带动学生及时并有效地复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问卷调查
水平测试
2) 具体方案实施。(1)调整授课内容及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其二语习得论著中提出,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味、越有联系,学习者就越容易习得语言[3]。只有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颖的变化,语言习得的效果才能提高。在第一阶段研究中,课题组老师首先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及形式的诉求,发现学生比较排斥传统的课文精读精讲式学习,希望看到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学习的区别。因此,课题组教师进行了调整,教学重点从词、词组、句子、语法、文章结构等的灌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认知及对比。
以《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为例。课文A《三封感谢信》讲述作者在感恩节之际决定以写信的方式感谢生命中曾经给予他帮助而他从未认真表达谢意的三个人。课文结构清晰,词句也不甚复杂,学生阅读起来难度不大。授课教师于是以“感恩”为学习主题,添加了三个版块的辅助资料。首先是关于西方感恩节的图片及文章,学生阅读后得以全面了解此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文化习俗。其次是一段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推出感恩节传统餐饮的新闻视频,学生得以了解现代社会西方人庆祝感恩节的真实情况。此外,教师还准备了一段名为《遗产小故事》的西方微电影作品。作品讲述了一位已去世的灯塔工人通过遗赠和寄言的方式帮助三位和他萍水相逢的人重拾生活信念和人生目标。这部微电影作品中也有三封信的情节,因而内容和单元课文非常契合,作为课堂学习辅助,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有了对比二者并分析情节及构思技巧异同的机会。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添加的额外内容,教师并没有以传统的讲授式展开,而是编排成各种学习任务,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对于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师设置了若干问答题,以小组抢答的方式,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资料当中特别好的语句,教师也会设置成翻译小练习,引导学生收集优美词句并有意识地训练翻译技巧;对于音频及视频资料,教师除了编排成听写或问答式学习任务,还转化成复述、辩论、短剧表演等口语产出式训练项目,学生因而有效训练了听说能力。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和训练模式的综合调整,课题组旨在确保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引导自主学习。根据问卷调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最急迫的愿望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81%的同学因为习惯了高中阶段题海式训练模式,无法适应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很多同学表示不知道该复习什么,也不知道该看何种资料如何备考。
基于学生的困惑,课题组老师决定在语音室自主学习平台添加听力及阅读训练资料,每周在课余时间开放语音室5个小时。在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依靠蓝鸽数字语音室自主学习平台,课题组添加了大学英语2~6级练习题,每个级别听力及阅读练习各20套。学生可以自己掌控练习进度,各取所需,有针对性地磨练听力阅读能力。此外,课题组每4周设置一次阶段性测试,检查学生前一阶段训练效果。针对阶段性测试中普遍存在的答题错误,教师进行集中讲评,有必要时还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额外辅导,然后通过在下一阶段测试中设置重复题,反复刺激学生记忆,有效突破学习薄弱环节。
3) 评价与反思。第一阶段结束前,课题组组织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为期4个月的行动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实验班同学对课堂教学及自主学习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同学(表5)。 此外,课题组还比较了第一阶段行动干预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于2014年1月参加的英语期末统考和同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数据,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表6)。
表5第一阶段调查问卷数据反馈
专业班级学生人数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模式满意度自主学习满意度
2013级
临床医学
七年制1(对比班)5625&%8.3%
2(对比班)5652E%
3(实验班)5279
\[作者简介\]唐秋莎(1977),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跨文化英语研究。
\[摘要\]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是大学英语教师常面对的实际问题。因此,课题组在广西医科大学开展行动研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困难,制定相应调整措施应用于教学实践。经过两个阶段的教学调整、评估及反思,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模式得到改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行动研究;课堂内外英语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3003206
1现状与分析
众所周知,在我国各层次的课程设置中,英语教学均占一定比重。然而,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面临巨大挑战:完成了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莘莘学子已具备相对完整的英语基础知识结构,各种在线课程、听读资料可谓信手拈来,自主学习相当便利。那么,大学层次的英语究竟还要学什么?大学英语教师又该教什么?
国家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1]为了了解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并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课题组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外自学时间、自学内容和手段等可以量化的客观角度出发,针对新学期第一个月的课内外学习情况,在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218名新生中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感觉课堂没有学到东西、无法学以致用;而7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对课堂教学手段不满意;在自我评价方面,对自己课外英语学习态度满意的仅占到27%;而81%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不知道如何展开预习复习、如何自主训练。
通过进一步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传统的学习模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采用一样的教学资料、全班统一的教学方法。为了照顾班级的整体水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难免顾此失彼: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老师上课内容不够挑战,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而水平较差的学生觉得上课内容复杂,无法理解而倍受打击。课堂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较低,尊重个体差异且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也无法落到实处。
1.2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较盲目
按照现行大纲,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数一般为每周4学时,不足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将训练延伸至课外。然而,学生手头上的学习资料缺乏系统性,且质量良莠不齐,量变积累不足,很难达成语言学习质变的飞跃。虽然有些学生自发购买或网上寻找相关学习材料,但带有很大盲目性,往往挑选不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资料。
1.3课外自主学习缺乏有效管理
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觉主动,但是传统教学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没有时间的投入,缺乏量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成为空话。而且,目前的课外自主学习随意性太大,教师无法监督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1.4课外学习缺乏科学的统计和评估机制
仅靠自己的判断,学生很难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所处水平,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无法准确了解自己不同阶段的训练效果,更无法明确下一阶段训练方向。
第3期唐秋莎张樱子刘莎莎张丽莉
提高课堂内外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教学研究
2015
从以上分析可知,大学英语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自学的引导和组织都存在瓶颈,如不调整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受挫,语言掌握和使用能力极有可能处在高考时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此,极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调整,将课堂内外的教与学综合分析并有机结合,摸索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研究方案
2.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在西方较为普遍,是一种教师直接参与、通过结合教学理论而达到改善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首先,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并开展调查与研究,继而制定一系列的步骤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将科学研究直接纳入实际教学,行动研究对一线老师提升教学效果极有帮助[2]。
根据行动研究法的循环上升模式,课题组决定分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假设研究。每个研究阶段均针对现实教学困难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通过观察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同时总结本阶段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并形成下一阶段的调整计划。如此环环相扣,以实现课堂内外教学效果的梯度提升。
2.2研究目的
本次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分析各种行动策略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探索提高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效果的具体教学策略。
从宏观的角度,课题组的行动研究着眼点主要放在三个方面:(1)课堂内教学模式的改进;(2)课堂外自主学习的引导;(3)课堂内外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具体行动研究方案详见下文。
2.3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四个班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实验班级
专业班级总人数男生女生
2013级临床医学3班522428
七年制 4 班542331
表2对照班级
专业班级总人数男生女生
2013级临床医学1班563125
七年制2班563125
3行动干预过程
本次行动研究已进行三个学期,从2013年9月到2015年1月,主要包含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遵循“计划实施评估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课题组对前期问卷调查及随堂观察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假设了一系列潜在原因并制定了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见表3。
表3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第一阶段英语教学的问题、原因假设及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
序号面临问题原因假设行动策略
174%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感觉课堂没有学到东西、无法学以致用教学目标不明确,授课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不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调整授课内容
27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对课堂教学手段不满意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学模式
381%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不知道如何展开预习复习、如何自主训练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较盲目引导自主学习
3.1第一阶段行动干预
1) 方案设计。本阶段的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课堂活动,将书本内容和实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具体的行动措施见表4。
表4第一阶段行动研究详细方案
时间目的具体策略目标评价
2013.10~2014.1
调整授课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引入相关西方文化知识,介绍西方社会生活现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让学生感兴趣
丰富教学模式围绕单元主题,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任务型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引导自主学习围绕单元主题,布置相关课后复习内容,发放配套练习资料带动学生及时并有效地复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问卷调查
水平测试
2) 具体方案实施。(1)调整授课内容及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其二语习得论著中提出,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味、越有联系,学习者就越容易习得语言[3]。只有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颖的变化,语言习得的效果才能提高。在第一阶段研究中,课题组老师首先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及形式的诉求,发现学生比较排斥传统的课文精读精讲式学习,希望看到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学习的区别。因此,课题组教师进行了调整,教学重点从词、词组、句子、语法、文章结构等的灌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认知及对比。
以《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为例。课文A《三封感谢信》讲述作者在感恩节之际决定以写信的方式感谢生命中曾经给予他帮助而他从未认真表达谢意的三个人。课文结构清晰,词句也不甚复杂,学生阅读起来难度不大。授课教师于是以“感恩”为学习主题,添加了三个版块的辅助资料。首先是关于西方感恩节的图片及文章,学生阅读后得以全面了解此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文化习俗。其次是一段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推出感恩节传统餐饮的新闻视频,学生得以了解现代社会西方人庆祝感恩节的真实情况。此外,教师还准备了一段名为《遗产小故事》的西方微电影作品。作品讲述了一位已去世的灯塔工人通过遗赠和寄言的方式帮助三位和他萍水相逢的人重拾生活信念和人生目标。这部微电影作品中也有三封信的情节,因而内容和单元课文非常契合,作为课堂学习辅助,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有了对比二者并分析情节及构思技巧异同的机会。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添加的额外内容,教师并没有以传统的讲授式展开,而是编排成各种学习任务,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对于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师设置了若干问答题,以小组抢答的方式,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资料当中特别好的语句,教师也会设置成翻译小练习,引导学生收集优美词句并有意识地训练翻译技巧;对于音频及视频资料,教师除了编排成听写或问答式学习任务,还转化成复述、辩论、短剧表演等口语产出式训练项目,学生因而有效训练了听说能力。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和训练模式的综合调整,课题组旨在确保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引导自主学习。根据问卷调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最急迫的愿望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81%的同学因为习惯了高中阶段题海式训练模式,无法适应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很多同学表示不知道该复习什么,也不知道该看何种资料如何备考。
基于学生的困惑,课题组老师决定在语音室自主学习平台添加听力及阅读训练资料,每周在课余时间开放语音室5个小时。在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依靠蓝鸽数字语音室自主学习平台,课题组添加了大学英语2~6级练习题,每个级别听力及阅读练习各20套。学生可以自己掌控练习进度,各取所需,有针对性地磨练听力阅读能力。此外,课题组每4周设置一次阶段性测试,检查学生前一阶段训练效果。针对阶段性测试中普遍存在的答题错误,教师进行集中讲评,有必要时还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额外辅导,然后通过在下一阶段测试中设置重复题,反复刺激学生记忆,有效突破学习薄弱环节。
3) 评价与反思。第一阶段结束前,课题组组织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为期4个月的行动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实验班同学对课堂教学及自主学习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同学(表5)。 此外,课题组还比较了第一阶段行动干预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于2014年1月参加的英语期末统考和同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数据,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表6)。
表5第一阶段调查问卷数据反馈
专业班级学生人数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模式满意度自主学习满意度
2013级
临床医学
七年制1(对比班)5625&%8.3%
2(对比班)5652E%
3(实验班)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