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重任,旅游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和专业,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从强化实践教学、校企联合办学、建设实践基地、促进教育方式多元化等几方面探讨高校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需要学校支持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旅游管理;外语
1 现状和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西南地区的旅游发展现状: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大批游客,旅游职位需求增长较快,旅游管理人才紧缺。随着每年旅游旺季的到来,西南地区旅游业职位的需求数已开始出现较强的增长态势。据专家分析,目前西南地区旅游业较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类:
(1)旅游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常规人才,如高层管理人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营销、旅游娱乐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物业管理等人才。
(2)随着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一些新的专业人才,如电子商务、旅游网络管理、会展旅游、旅游资本运营等人才。
(3)社会竞争需要的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
但是在西南地区,高质量人才紧缺。虽然说在西南地区有很多从事管理类工作的人,但是他们中的很多都不具备上述的要求,所以精通旅游管理类的人才相当紧缺。
特别是中国旅游业近20多年来迅猛发展,已由1978年的世界排名41位跃升为如今的第四位。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培养国际化高等旅游管理人才,是中国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创新的基本思路(结合学校和专业)
发展旅游业培养人才是关键,如何转变高校旅游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是高校旅游教学改革的关键.。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高校旅游教育更是近二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许多学校的旅游专业是由地理、历史、外语等专业转向建立的,在人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开设具有专业技能的课程,例如饭店管理、餐饮管理、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旅游营销等。所开设的课程范围应该扩大,跟旅游管理相关的学科应该有初步的学习,比如说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心理学、历史通论、地理、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内容。扩宽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在就业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同时应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旅游经济管理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了解国内外旅游发展状况和运作模式,熟悉我国的旅游业的方针和政策、法律和法规以及国际旅游系统运作惯例,结合实习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巧。以致于我们毕业能在旅游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外服务企工作。
3 具体措施配套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课外教学。课堂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是联系学校专业教育与学生走向社会的中介桥梁。具体包括以下手段:
(1)请实际工作部门的专业人士做专题报告,讲授部分实践性课程。
(2)专业课程的课程实习。
(3)利用节假日进行专题社会调查。
(4)毕业实习。
在专业方向方面:根据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设置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景区规划与管理、会展旅游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方向。
发展思路:把握综合性,办好旅行社与导游、酒店管理等常规性专业方向,突出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专业方向,实现整体发展。
加强校内外教育资源利用:整合校内学科教育资源,加强与中文、外语、管理、艺术、计算机、资源与环境工程等系的相关专业,以及文学研究、世界遗产研究所等合作,充分体现大旅游学科群的办学特色。
安排学生进行旅游产业见习或者进行旅游专业课程实习;不定期安排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和旅游客源市场调查、旅游路线设计和企业业务实习;不定期开展各项旅游技能、创新与论文比赛。相关旅游礼仪、餐饮、酒店技能培训由本专业老师和相关企业。旅游学校人士共同开发、培训和考核。
加大与省内外旅游院系的联系,开展全国性的校院系际的交流与合作,进入全国旅游高校协会和教材协作院校集团,形成与省内外旅游高校的同步发展。
4 相应学校的支持
学习期间,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获得导游资格证书、领队证、酒店中级服务师资格证、普通话资格证书、公关人员资格认证书、驾驶证等体现实际应用能力的证书。
著名旅游企业提前介入大学生培养过程的渗透式校企合作方式中,校企双方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定向培养、择优录用、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合作方式,以培养行业急需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将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设置与调整;企业全程(如饭店管理、餐饮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介入教学,把企业文化、企业工作环境(如宾馆、风景区、博物馆等)融入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校养成职业习惯,并能很好的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同时,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学生尽早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目标明确,勤奋学习,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叶全良.旅游经济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赵西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旅游管理;外语
1 现状和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西南地区的旅游发展现状: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大批游客,旅游职位需求增长较快,旅游管理人才紧缺。随着每年旅游旺季的到来,西南地区旅游业职位的需求数已开始出现较强的增长态势。据专家分析,目前西南地区旅游业较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类:
(1)旅游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常规人才,如高层管理人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营销、旅游娱乐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物业管理等人才。
(2)随着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一些新的专业人才,如电子商务、旅游网络管理、会展旅游、旅游资本运营等人才。
(3)社会竞争需要的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
但是在西南地区,高质量人才紧缺。虽然说在西南地区有很多从事管理类工作的人,但是他们中的很多都不具备上述的要求,所以精通旅游管理类的人才相当紧缺。
特别是中国旅游业近20多年来迅猛发展,已由1978年的世界排名41位跃升为如今的第四位。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培养国际化高等旅游管理人才,是中国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创新的基本思路(结合学校和专业)
发展旅游业培养人才是关键,如何转变高校旅游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是高校旅游教学改革的关键.。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高校旅游教育更是近二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许多学校的旅游专业是由地理、历史、外语等专业转向建立的,在人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开设具有专业技能的课程,例如饭店管理、餐饮管理、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旅游营销等。所开设的课程范围应该扩大,跟旅游管理相关的学科应该有初步的学习,比如说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心理学、历史通论、地理、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内容。扩宽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在就业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同时应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旅游经济管理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了解国内外旅游发展状况和运作模式,熟悉我国的旅游业的方针和政策、法律和法规以及国际旅游系统运作惯例,结合实习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巧。以致于我们毕业能在旅游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外服务企工作。
3 具体措施配套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课外教学。课堂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是联系学校专业教育与学生走向社会的中介桥梁。具体包括以下手段:
(1)请实际工作部门的专业人士做专题报告,讲授部分实践性课程。
(2)专业课程的课程实习。
(3)利用节假日进行专题社会调查。
(4)毕业实习。
在专业方向方面:根据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设置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景区规划与管理、会展旅游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方向。
发展思路:把握综合性,办好旅行社与导游、酒店管理等常规性专业方向,突出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专业方向,实现整体发展。
加强校内外教育资源利用:整合校内学科教育资源,加强与中文、外语、管理、艺术、计算机、资源与环境工程等系的相关专业,以及文学研究、世界遗产研究所等合作,充分体现大旅游学科群的办学特色。
安排学生进行旅游产业见习或者进行旅游专业课程实习;不定期安排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和旅游客源市场调查、旅游路线设计和企业业务实习;不定期开展各项旅游技能、创新与论文比赛。相关旅游礼仪、餐饮、酒店技能培训由本专业老师和相关企业。旅游学校人士共同开发、培训和考核。
加大与省内外旅游院系的联系,开展全国性的校院系际的交流与合作,进入全国旅游高校协会和教材协作院校集团,形成与省内外旅游高校的同步发展。
4 相应学校的支持
学习期间,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获得导游资格证书、领队证、酒店中级服务师资格证、普通话资格证书、公关人员资格认证书、驾驶证等体现实际应用能力的证书。
著名旅游企业提前介入大学生培养过程的渗透式校企合作方式中,校企双方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定向培养、择优录用、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合作方式,以培养行业急需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将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设置与调整;企业全程(如饭店管理、餐饮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介入教学,把企业文化、企业工作环境(如宾馆、风景区、博物馆等)融入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校养成职业习惯,并能很好的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同时,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学生尽早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目标明确,勤奋学习,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叶全良.旅游经济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赵西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