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十二五” 规划,我国经济也开始进入转型时期。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
利率将逐步取代信贷配给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本文主要就我国目前利率传导机制的现存问题以及如何优化该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利率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货币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
现代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是从凯恩斯开始的。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①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②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凯恩斯的基本思路:當货币供给量相对于需求增加时,首先会促使利率下降,在既定的资本边际条件下,更低的利率刺激投资支出的增加。在消费倾向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乘数作用,又可促使国民收入的增加。当然,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后,货币供给的增加也会影响物价水平。
从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可以看出,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对整个货币政策调节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通过利率的变动进一步影响投资的方向;而国民收入的主要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
二、实证分析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利率传导机制能否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中介指标,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利率的变动是否能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1985 —2010年一年期存款利率(RR)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Y)作为样本来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与中国统计年鉴,并经整理所得。为消除异方差对变量的影响取自然对数,并且基准利率进行了一阶差分(DRR)。由于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所以本文假设中央银行采取改变货币政策之后,将在下一个时期才能影响经济体系的其他领域。
(一)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运用Eviews软件,取4阶滞后,得到的检验结果如下
表一:GY、DRR 的Granger 检验的输出结果
由伴随概率可知,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既拒绝“GY不是DRR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也拒绝“DRR不是GY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因此,从4阶滞后的情况看,基准利率的变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互为格兰杰原因。
(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通过建立GY对DRR的向量自回归函数。图3显示出在给DRR 一个标准大小的冲击后引起GY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二:RR冲击对GY的影响
从图三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在存款基准利率冲击后前六期的反应都基本大于零,即RR收到冲击后通过整个VAR 体系的传导,将对GDP 增长率产生一个相同方向的冲击;经济增长率在受到存款基准利率冲击第六期后的反应都小于零,说明GDP在受到存款基准利率冲击第六期后与存款基准利率具有负相关关系。所以存款基准利率对GDP增长的影响在短期比较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款基准利率的冲击作用就不大了,最终将导致GDP的反方向变化。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效果不佳。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效应,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改革利率管理体制,增强利率的“弹性”、“可调性”和“传递性”,使其能够真正发挥“指示器”的作用。一方面,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要能有效地通过利率的变动作用于各融资主体和投资主体,借以实现预定的利率政策目标。另一方面,货币供求的变动要能通过市场利率的升降及时地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使政策的制定具有切合实际的科学依据,按照“利率调控在中央银行,利率决定在市场”的方针,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机制。要抓住时机,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
(二)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其经济活动的利率敏感性,必须尽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的比重和结构,促使国有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通过竞争获得资金,使利率发挥对投资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增强企业对投资成本和风险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提高对货币政策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性。
(三)建立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是利率政策顺畅传导的基础环境,只有存在发达、高效、统一有序的金融市场,才能使社会直接、间接的融资顺利运行。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企业的融资方式逐渐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避免对银行的过度依赖;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是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运作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疏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机制。
(四)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以减少利率传导终端的抵触行为影响企业投资、储户消费偏好的因素除了利率,提高利率传导机制效率的途径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理想的收入状况,落后、保守的消费状况,不顺畅的投资渠道。所以,进行与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为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必要为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更加有效,对调节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更明显的作用。我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并坚定不移地推行利率市场化,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形成环境, 提升各经济主体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意识和水平, 从而疏通、完善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
【参考文献】
[1].曹龙琪.金融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霞珍.浅议我国利率传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3].王朝阳.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探究[J].金融经济.2010
[4].陈安全.中国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D].中国商界.2009
[5].祝珠芳.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利率传导机制研究[J].金融纵论,2006
利率将逐步取代信贷配给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本文主要就我国目前利率传导机制的现存问题以及如何优化该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利率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货币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
现代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是从凯恩斯开始的。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①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②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凯恩斯的基本思路:當货币供给量相对于需求增加时,首先会促使利率下降,在既定的资本边际条件下,更低的利率刺激投资支出的增加。在消费倾向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乘数作用,又可促使国民收入的增加。当然,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后,货币供给的增加也会影响物价水平。
从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可以看出,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对整个货币政策调节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通过利率的变动进一步影响投资的方向;而国民收入的主要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
二、实证分析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利率传导机制能否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中介指标,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利率的变动是否能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1985 —2010年一年期存款利率(RR)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Y)作为样本来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与中国统计年鉴,并经整理所得。为消除异方差对变量的影响取自然对数,并且基准利率进行了一阶差分(DRR)。由于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所以本文假设中央银行采取改变货币政策之后,将在下一个时期才能影响经济体系的其他领域。
(一)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运用Eviews软件,取4阶滞后,得到的检验结果如下
表一:GY、DRR 的Granger 检验的输出结果
由伴随概率可知,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既拒绝“GY不是DRR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也拒绝“DRR不是GY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因此,从4阶滞后的情况看,基准利率的变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互为格兰杰原因。
(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通过建立GY对DRR的向量自回归函数。图3显示出在给DRR 一个标准大小的冲击后引起GY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二:RR冲击对GY的影响
从图三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在存款基准利率冲击后前六期的反应都基本大于零,即RR收到冲击后通过整个VAR 体系的传导,将对GDP 增长率产生一个相同方向的冲击;经济增长率在受到存款基准利率冲击第六期后的反应都小于零,说明GDP在受到存款基准利率冲击第六期后与存款基准利率具有负相关关系。所以存款基准利率对GDP增长的影响在短期比较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款基准利率的冲击作用就不大了,最终将导致GDP的反方向变化。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效果不佳。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效应,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改革利率管理体制,增强利率的“弹性”、“可调性”和“传递性”,使其能够真正发挥“指示器”的作用。一方面,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要能有效地通过利率的变动作用于各融资主体和投资主体,借以实现预定的利率政策目标。另一方面,货币供求的变动要能通过市场利率的升降及时地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使政策的制定具有切合实际的科学依据,按照“利率调控在中央银行,利率决定在市场”的方针,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机制。要抓住时机,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
(二)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其经济活动的利率敏感性,必须尽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的比重和结构,促使国有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通过竞争获得资金,使利率发挥对投资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增强企业对投资成本和风险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提高对货币政策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性。
(三)建立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是利率政策顺畅传导的基础环境,只有存在发达、高效、统一有序的金融市场,才能使社会直接、间接的融资顺利运行。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企业的融资方式逐渐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避免对银行的过度依赖;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是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运作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疏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机制。
(四)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以减少利率传导终端的抵触行为影响企业投资、储户消费偏好的因素除了利率,提高利率传导机制效率的途径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理想的收入状况,落后、保守的消费状况,不顺畅的投资渠道。所以,进行与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为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必要为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更加有效,对调节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更明显的作用。我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并坚定不移地推行利率市场化,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形成环境, 提升各经济主体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意识和水平, 从而疏通、完善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
【参考文献】
[1].曹龙琪.金融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霞珍.浅议我国利率传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3].王朝阳.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探究[J].金融经济.2010
[4].陈安全.中国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D].中国商界.2009
[5].祝珠芳.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利率传导机制研究[J].金融纵论,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