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国制造”的出路与对策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8197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弊端与困境,指出创造力的不足,设计的缺失是制约目前中国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应该利用已有的制造业的坚实基础,结合现代设计,走出中国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利用设计为经济合理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和可持续的源动力。
  关键词:设计 制造业 产业 创新
  
  第23届世界设计大会(Ichograda)在北京落下了帷幕,在这次为期一周的 “世界设计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有很多地方引起了我们关注,然而,最令学者与设计师们关切的,还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的趋势。中央美院潘公凯教授在会上所做的题为《设计是中国产业转型的发动机》的演讲,分析了中国设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引发的与会者对未来中国设计的思考。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无疑是时下中国设计界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话题,也是近年来设计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然而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制造业大国的称号,当代中国应该向着创造大国的行列迈进,将现代设计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之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将其转化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动能,成为中国创造的原动力。
  
  一、中国设计发展滞后的历史原因
  今天中国设计的迟滞很大程度上是历史所造成的。且不说中国在近代工艺美术手工时代与欧洲近代设计所拉开的距离,单就在解放后,我们对于现代设计定位上的偏差使我们偏离了世界现代设计的轨迹,与现代设计的发展潮流擦肩而过。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确定了使国家迅速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方针,然而这一方向的选择,是以传统手工业规模化生产、出口创汇为部分经济来源,换句话说,用手工业的原始积累为中国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手工业的大力发展决定设计了重工艺而轻设计的发展格局,可以说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转型。于是,当欧洲和美国跨越了包豪斯理想,从追求社会民主的现代主义走向追求个性表现的后现代发展阶段,从知识经济向体验经济推进的时候,我们方才认识到包豪斯的经典设计理论,方才走上现代设计的发展道路,这种迟滞带来的是中国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的五十年的错位。
  
  二、制造结合创造,打造中国创新经济模式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急起直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是当代中国的代名词。然而,这一称谓的背后却隐藏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许多无奈与尴尬。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优势是构成这一模式的主要原因,但这种“优势”如今正在变成一种劣势:大气污染、资源消耗、水体破坏等等已经成为今天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经济高速的增长能够维持多久,答案并不乐观。而技术落后、产品设计高附加值低下,正是中国经济今天最显著的亚健康问题。
  创造力的不足造成了产品附加值的低下。很多人都不会忘记改革开放之初由于中国产品的包装简陋而使得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有竞争力。我们应该还记得中国企业生产一个芭比娃娃,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但只能从每个9.99美元售价中获得几十美分利润,我们更不该忘记“中国生产八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客机”这一惨痛事实。为了转变这种局面,我们曾经大力发展产品包装设计以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时至今日,产品的高附加值已经不仅仅是包装外观所能代表的,而牵扯到产品设计的各个层面。人们逐渐意识到,设计这一创造活动所带来的巨大价值。
  制造和创造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创造是设计的过程和结果,而制造仅仅是劳动力和原材料的简单相加。从制造到创造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二者所包含了巨大差异。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很大,使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制造与创造的巨大差别。在危机中,有很多中国企业因订单减少或中断而裁员甚至倒闭,但也有一些企业却有惊无险度过危机。如果我们细心甄别的话就会发现,倒下去的企业大多是没有自主设计能力、而主要以国外来样加工(OEM)为主要业务,这样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接受国外客户的加工订单为生,一旦失去了上游的客户订单,便无法生存,自身缺乏“造血”机能,从而无可避免倒下。但也有一些企业却安然度过了这次举世罕见的经济危机,他们所凭借的就是其自身的创造力——设计,正是设计使他们具有了“造血”功能,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转危为安。这一现象在带给我们教训和经验的同时也更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深思。
  在一些学者看来,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摆脱单纯依靠工业制造生产加工的发展模式,必须重视设计的力量,将设计提高到与制造同等重要的高度,摆脱中国处在世界经济产业链最末一节的地位,这样才能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质的飞跃。而这一飞跃的基础恰恰是我们现有的庞大的制造业,只有雄厚的制造业的基础上,设计创造才有它的“用武之地”。试想,一个没有制造业作为依托的国家经济,设计的创造从何得以实践。设计是作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创造性活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和绘图板上,否则,再好的设计都只是水中花、镜中月。
  因此,我们并不排斥中国制造,相反,我们还要大力提倡中国制造,因为只有作为“底盘”的“中国制造”的不断扩大与坚实,才能为“中国创造”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障,这也正是提高中国经济力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三、通过设计实现中国经济的健康转型
  在历史上,曾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个国家,在面对发展的“瓶颈”和危机时,利用设计这一“利器”,与工业制造相结合,实现了经济的华丽转身与超越。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工业设计从关注产品外观和式样转向“对产品材料、生产工序市场战略和激发消费者热情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理解” ,设计的价值和作用由此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体现,涌现了一大批著名设计师:雷蒙德-罗维、亨利-德雷夫斯、沃尔特-提古等,他们通过将设计的创造力与大工业化生产相结合,创造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设计产品,带动工业生产的消费经济,激发人们的消费兴趣,重塑新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文化,最终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泥沼,实现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战后的日本,经济一度陷入了困境。日本政府在明确了以“工业制造”作为发展经济的立足点之后,更是注意到了工业设计的创造了在其中所要起到的关键作用。日本政府制定了“设计立国”的新经济发展战略,日本企业更是直接提出了“设计治厂”的新企业发展战略。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日本确立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并举的工业设计思想,并贯穿于工业制造发展的始终。这一双轨并实行的设计思想在发掘传统工艺美术、传统服装、茶道、花道、陶瓷等的价值的同时,也推进日本在汽车、家电、建筑、服装、视觉传达设计等产业的前进。工业设计在日本战后工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日本经济克服了原材料匮乏、劳动力不足、资金供应有限等不利因素,在国际竞争中树立起日本优质产品国际形象,至今保持着优势的竞争力。
  以设计创造作为工业制造的支点,以此而形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已成为当今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共识。据美国统计,如果在设计中投入1美元,将会增加2500美元的产出,可见设计这一创造价值的回报。
  今天,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以往工业化国家发展同样严峻的问题:原料成本不断上升,货币升值加速,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青壮年廉价劳动力大幅减少等,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我们已经注意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开始受到这些因素的“拖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
  从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劳动密集型、贴牌加工、来样加工依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形态,大量产品还集中在工业生产链低端的低附加值产品,这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隐患,一旦失去上游订单,或者赖以竞争的价格优势丧失,那么这种以廉价低端产品出口的带动经济发展模式将非常危险。事实上我们已经注意到这种端倪,近年来一些国际企业将在华的加工厂迁到比中国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印度、越南甚至非洲、南美就是一个信号,而去年以来发生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大陆,引发许多劳动密集型代工生产工厂的倒闭,便是这一问题最明确的注脚。
  重视设计,将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相结合,实现中国经济的质的飞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可喜的是,一些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设计在企业竞争中的价值和地位,并做出努力,将制造与创造有机结合,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虽然真正实现“中国创造”还尚需时日,正如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席周茳钐钧所言:中国自有品牌产品成为世界知名品牌还需要一个过程。品牌战略需要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植、企业长期的战略规划和发展。中国拥有超过100个世界著名品牌之日,才是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强国之时。 因此,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自身、政府政策以及消费市场等的综合支持和培育,以制造为基础,以设计为手段,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途径。
  
  世界设计大会已经过去,会议并不仅仅是设计工作者的嘉年华,它更是一场引发讨论与思考头脑风暴,通过会议,我们借鉴、吸收他国之所长,反思中国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实现设计工作的自省,这才是会议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潘公凯:“设计是中国产业转型的发动机”,世界设计大会,北京,2009-10-26
  田君:“问题玩具与中国制造的反思”,《装饰》,2007,12
  杨晓斌:“非常时,更显设计本色”,《装饰》2009,06。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2009年版。
  杭间:《原乡 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周茳钐钧:“中国著名品牌处于维护、提升关键时期” http://www.chinaqw.com/tzcy/hsxw/200708/30/85683.shtml
  
  李 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部分图片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董嫣提供
其他文献
2010年7月21日,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The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RIBA)携手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在中国上海南岸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创意建筑研讨会。60位中英建筑师、房产开发商和建筑专业学生为三处由上海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局选定的城市场地提出创意设计方案。    缘起  早在今年2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便开始与上海市规
期刊
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10个经典案例之一,法国罗阿案例馆自5月15日起,正式开馆,以实物展示形式迎接来自全球的参观者。  与其它实物案例馆不同,罗阿案例馆前广场盛开着娇艳的法国名品玫瑰,案例馆四楼供应着来自罗阿的经典法式大餐,案例馆外立面披挂着由艺术家创作的玫瑰图案竹衣……  经意也好,不经意也好,罗阿案例馆的展示方式与本届世博会法国馆的法式庭院、法国香水、法国服饰、波尔多佳
期刊
转动的建筑  记者:David H. Fisher先生,您好!您设计的“旋转塔”被作为迄今为止最具创意且环保的项目之一现身2010年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先请谈谈设计初衷吧。  David H. Fisher:“旋转塔”是一幢高420米的综合性摩天楼,它的特别之处就是可以转动;这包括整幢楼的自动旋转、大楼每个楼层的自主旋转、电脑控制大楼因旋转而产生的外形变化、各种旋转速度可以调节等功能指标。“旋转塔
期刊
我们的属性——专业  我们当前面临的是数码和多媒体的时代,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和我们的血液中,浸润着数字技术来带的新兴元素,看看电视、网络、Mail、QQ、手机、各种视觉广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阿凡达以及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就一定会感悟到数码技术的伟大及数码艺术的精彩。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艺术学院就是为了满足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数码艺术从业人员的需求而存在的。建院历史为1
期刊
教育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我院举行校企合作现场展示会    3月11日上午,教育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届年会预备会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浩汉产品设计校企合作现场展示会在我院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音影汇编实训室召开。林家阳主任等20位委员及来自全国的15所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系的领导参加了会议。现场会旨在通过对“美院/浩汉校企合作项目”专业顶层设计、课程安排、师资队
期刊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旨在培养以空间设计能力为核心,以室内陈设与软装饰设计能力和手工艺制作能力为特色,“能设计、会装饰、善工艺”的室内装饰艺术设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09级室内设计专业学生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在姜鸣院长领导下,学院以家具设计为课程平台,以国际大赛为项目导引,寻找多元国际合作办学方法,成功实施瑞典家具展项目课程,为培养学生成才探索了新路。   
期刊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即将隆重举行,正值各参展方热火朝天地进行布展工作之际,本刊特约记者走访了负责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展示工程建设的许润禾助理部长,就本届世博会主题馆的创意、设计、制作以及运营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记者:请问主题馆的演绎会对上海世博会产生怎样的意义,它的基本内容构架是怎样形成的?  许润禾:主题馆是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场馆之一,主题馆侧重体现国际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发生在国际范围的事例、
期刊
世博会联合国馆展览展示设计团队  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坐落在卢浦大桥东侧,紧邻滨江公园,是一个蓝色的鞋盒式建筑。尽管区位优势明显,但与其它明星展馆相较, 显得格外的低调。正如每届世博会都有一个主题一样,联合国馆也有自己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One Earth , One UN(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图1)  展览展示设计概念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园”。首先,空间和功能架构是基于园林的格局
期刊
摘要:如何整合职业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它涉及确定新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只有使设计与教学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形成教学、研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构成要素、空间组合、活动设计、首饰设计    《立体构成》在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中已成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期刊
她无疑是美院的一张名片,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她的确具备成为“亮点”的潜质。  从蓝图到现实;  从拔地而起,到重装登场,  一段不算太长的时间,托举起一个全新的平台。这样的速度,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暨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基地,这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我们向教育部郑重承诺的项目之一。不说别的,单看命名,便见其立意之高,襟抱之大,眼界之远。这可以说是美院人,更可以说是全中国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