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群转移的模式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实现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西部经济增长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因其转移的整体性和网络关系的复制性,更能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但在转移的同时,应注意转移产业的选择、移入产业集群与当地企业和文化的融合,以及处理好产业移出地的产业升级工作。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产业集群转移模式
  我国东部地区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进入了衰退阶段,产业的生命周期性在客观上要求东部地区将这些失去优势的产业转移到西部,但是目前我国东西部省区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并不明显。考察制约劳动密集型产业“西进”的因素,寻找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1.有利于实现东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东部地区凭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形成了一批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初级要素需求的快速增长,劳动力、土地等初级生产要素的价格越来越高,初级生产要素贡献率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不仅如此,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壁垒较低,吸引了大批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蜂拥而入,一方面带来了资源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过度竞争使得群内企业相互压低价格,利润大为降低,即便是先进入的企业也难以积累足够的资本和技术以提升其产品和管理,企业只能是同种水平的维持生存,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东部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变得越来越小。比如,深圳传统制造业占就业人口30%,但产值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利润和税收只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6%和14%,就业人数和企业利润、上缴税收不成比例。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珠三角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占到全国的三成多,新型陶瓷电子元器件基片、生物工程药物、智能化节能环保型家电、电子医疗器械等高科技产品的产量均已超过全国总产量的一半。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适时地转移一部分自身优势不大,利润空间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资源集中于更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将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
  2.有利于西部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虽然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但在长期的竞争与发展中,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档次不断提高,结构也不断升级,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一定技术的隐含经验类的产业。这样一些产业的移入,特别是以集群的形式移入后,将给西部的产业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打破原有产业的低效垄断局面,激励本地产业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东部企业的移人带来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意识和新的管理方式也将在西部传播与扩散。
  不仅如此,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进”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可以使西部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目前,东部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部分工人都来自中西部地区,大量人员的流入给东部城市的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如深圳市实际人口已经突破1000万人,超过了850万人的人口承载力,环境承载能力严重透支。如果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能够实现转移,不但可以更好的利用中西部的剩余劳动力和丰富的能源、资源,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还能减少外来人口给东部地区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矛盾。
  更重要的是有了工业的支撑,有了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的发展,西部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第三产业也将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将会提高,经济将得到进一步增长,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以集群转移的模式将有助于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虽然广大的西部地区在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上都比东部有更多的成本优势,但目前并没有出现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大规模“西进”。究其原因,除了东西部的制度差异使东部地区能以较低的制度成本弥补较高的要素成本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产业环境和产业组织优势明显,产业集群发达,企业很方便找到自己的配套供应商,有利于相关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例如在江浙一带的产业集群,就形成了超脱于市场经济以外的依托于本地地缘、血缘、亲缘和朋友关系的社会网络和信用制度,集群内部采取了成熟而又高效的内在组织形式,内部专业化程度很高,从而表现较强的集群效应。这样的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大大降低了各成员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了他们的竞争力,集群内的单家企业也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形成的网络关系而另辟新的发展地。因此有学者提出东部产业集群产生的极化效应,使得东部地区丧失了资本西进和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
  鉴于产业集群的极化效应带来的东部劳动密集型產业西移的困难,集群转移的模式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产业集群转移模式,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整体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具体来说,它是指一群原本在地理上集中、关系密切的产业群体,整体搬迁到另一地区,产业的网络关系保持不变。这种集群转移模式强调的是转移的整体性和网络关系的复制性,在促进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几个方面的优点。
  首先,当一家企业单独转移时,它必须考虑当地有相应的配套企业,而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低级化,产品竞争力弱,工业化进程一般仍处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初中期转化过程中,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下,很多产业部门还未得到有效发展,产业配套严重不足,从而限制了部分产业的转移,即使实现了一些企业转移,也会由于中间产品外购成本过高,难于植根。而产业集群是整体的转移,集群内关联产业同时实现了地域的转移,包括前向、后向联系的产业,以及相关的辅助部门(如研究机构等)都一同转移,这就消除了企业单独转移时对西部配套产业不健全的顾虑。
  其次,当企业单独转移到一个新的地区时,对当地的企业往往不了解,他们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建立起相互的信任,这将限制企业之间的合作,减少移入企业的利益。因为集群转移实现了网络关系的复制,使得转移的企业能够继续与自己熟悉的伙伴打交道,继续与已建立了多年信任关系的商家合作,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成本和转移的风险,更能吸引东部企业的西移。
  再次,因为一个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且往往有一个领导性的厂商,只要领导性厂商实现了转移,其他关联厂商就会陆续实现转移。比如韩国三星集团在广东东莞寮步镇投资后,它在韩国的配套企业,如电子、小马达、电脑显示器等企业也紧随而来。因此如果有足够大的空间和能力吸纳集群内的大多数企业,则只要抓住了这个领导性的厂商,通过它去吸引集群内的其他厂商,将降低与许多单家厂商协商的成本,提高转移速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集群转移模式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移入产业集群的选择
  东部地区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受地方利益的驱动,可能把高能耗、粗加工、低技术、低利益和高污染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给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及产业结构等带来某些副作用。中西部地区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时,要目光长远,不能“饥不择食”。耍兼顾好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继续巩固和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导向。争取做到承接产业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不浪费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承接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产业转移项目,要改造后再投入运营,不能随意引进。通过摸索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都好的发展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移入产业集群的孤立发展
  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实现的产业转移,因为关联产业的整体转移,集群内的企业往往与当地企业的交流、合作较少,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如1987年第一家台资鞋厂在东莞投资生产,时下已有400多家台资鞋厂在此落户,台资的制鞋商、原材料供应商、包装商、机器维修店以及下包厂商在此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网络,但台资企业只选择自己圈子里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交易合作关系,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这种集群的孤立、封闭的发展,一方面不利于移入产业集群的根植,另一方面,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也有限,不能充分发挥产业转移本应有的技术溢出效应、关联带动效应和观念更新效应等作用。只有产业文化与移入地的地域文化得以融合,产业集群才能在该地域具有持续的发展动力。为此,移入的产业集群应认识到,与当地企业交流、合作,積极融入当地文化,能为自己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而承接转移的西部地区更应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当地的企业也应主动与移入的产业集群接洽,向它靠拢,实现产业集群的“落地生根”。
  3.产业移出地的产业发展
  因为我国东部,特别是广东和浙江地区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上,而载体主要是小城镇,这些小城镇也是靠着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集群才得以发展,在产业集群发展好的地区,一个镇的财政收入就高于中西部一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一旦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实现了转移,必定会对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这些地区应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寻找更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保证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诏怡刘艳:东部产业集群的极化效应对西部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O04,(2):62-65
  [2]丘兆逸:实施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实现西部经济腾飞[J].探索,2006(1):146-149
  [3]宋德勇刘曙光:我国制造业路径依赖与产业升级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6,(3);182-183
  [4]朱宜林:我国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5,(9)199-228
  [5]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04,(6):96-99
  [6]张孝锋蒋寒迪: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6,(4):104-107
  [7]杨洪焦钱颜文孙林岩: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06,(3):91-94
  [8]U,Walz.Transport Costs,Intermediate Goods.and localized
  Growth[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1996,26(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路灯安上了,村室正在建,高效农业在运作……2月20日上午,叶县龚店乡水牛杜村村委会主任李延坤正忙着和村民一起翻修村室。看到记者到来,他连忙拍拍身上的土迎了上来。"我们准
张万功,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协会会员,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在目前投资项目评估课程(当然也包括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中,对此没有涉及。本文对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循环经济观念进行了论述。
<正> 从1999年开始,国内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炒得十分火爆,甚至有人说一张蟾衣可卖几十元或上百元,几乎一夜之间可以靠几只蟾蜍成为富翁。我场养蟾蜍采天然蟾衣已有6年时间,现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
据中国民航局有关人士日前透露,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曾在民航系统对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
2016年11月22日,郑州迎来第一场雪。
11月9日,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汝瓷复制中心传来喜讯:由该中心主任,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国奇设计、制作的陶瓷圈足洗,在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大师作品暨手
2月17日,在位于宝丰县赵庄乡大黄村的宝丰荣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花卉种植基地,灵工们正在管理迎客松。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占地近3000亩,专门从事苗木、花木、中药材、果树种
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