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但是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岗位伍流动性大,辅导员个人对辅导员这一职业无明确生涯规划,职业成就感低,职业期限短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个人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职业目标定位充满迷茫,无法抉择恰当的成长路径。因此,加强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是当前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一项重要的工作。以对上海立达学院、上海中桥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典型的民办高校的调查为基础,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现状出发,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在职业目标定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全面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做好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做好根本保障。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目标;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98-02
一、民办高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目标定位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对上海立达学院、上海中桥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典型的民办高校的调查,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在职业目标定位的基本现状和问题做基本了解。
在调查中,很多辅导员表示在选择职业之初是受自己求学期间辅导员影响,多数人表示未从事这项工作之前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与学生打交道,是相对轻松的。因此在职业选择时主观性认识占了很重要的比例,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缺少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与了解。在实际进入工作后,发现现实并非如此,与理想中辅导员工作有出入时心理落差较大,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缺少了明确生涯规划,更不用谈如何去给辅导员职业发展目标准确定位了。而民办高校生源的特殊性又增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由此也对其辅导员职业发展提出了特殊要求。目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其职业发展中,其工作主要侧重于学生事务工作的处理,每位辅导员带班学生人数较多,很多辅导员要带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年级,由于绝大多数辅导员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出身,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表现出专业水平不够强,学生工作开展中存在一定难度和挑战。加上有一半以上辅导员是一毕业就开始做学生工作,虽然学生沟通交流比较顺畅,但是也存在因缺乏经验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强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挫。此外,很多辅导员还要兼任一些行政工作,工作内容繁多,工作压力大强度高但晋升空间有限。因此很多人表示出很难胜任,从而导致职业体验失败,职业成就感较低,职业目标定位充满迷茫,无法抉择恰当的成长路径,造成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高,职业期短暂。
二、民办高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职业态度积极乐观,但对辅导员职业缺乏归属感通过调查发现,80%的辅导员是硕士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受教育程度高,尽管超过50%的辅导员是非常乐意做辅导员工作的,但近80%的辅导员对薪酬待遇不满意,认为付出与报酬不成比例。近60%的辅导员认为受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值过高,上级和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过严,社会生活的经济压力过大这三方面因素影响,使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压力过大,其中68%的辅导员不计划长期做辅导员工作,近60%的辅导员表示能坚持是出于职业道德和对学生的不舍。这种种数据反映出很多辅导员在自身工作中幸福感的体验度较低,对辅导员职业缺乏归属感。这也导致了消极情绪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职业目标定位和成长,也直接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二)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经验不足导致缺少职业自信
辅导员所做工作的复杂性要求了辅导员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目前,与从事辅导员工作要求相对匹配的专业主要有思想政治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调查中发现,仅17%辅导员所学的专业是这些专业。同时,其中年龄小于30岁的辅导员占据总体比例的62%,且其中近90%是女性,呈现年轻化、女性化状态;超过6年以上辅导员工作年限的仅占10%,57%辅导员是一毕业就从事该工作。从辅导员年龄结构和工作年限调查数据可见,民办高校辅导员普遍社会资历不深,存在因缺乏经验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强的情况,容易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挫,无法建立充分的职业自信,阻碍了职业能力提升,对辅导员职业规划产生迷茫感。
(三)身兼数职,职业化程度难以提升导致无法进行准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
为了降低办学人力成本,大多数民办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外,还要接受学校各级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的任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辅导员工作任务和复杂性,辅导员在负担一些细小的琐碎的日常行政类、事务性工作过程中,弱化了其作为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淡化了辅导员的真正角色,导致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后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和定位。
(四)对辅导员工作的思想认知高度不够,人员流动性大
虽然绝大多数民办高职辅导员在面试或者工作之初表达了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和热情,但是从对在职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和年齡情况等调查中可发现,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流动率较大。仅有12%的辅导员是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引领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而选择这一职业的。很多人把辅导员当作是一种过渡型职业,把辅导员这项工作作为一个跳板,认为从事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没有前途,晋升空间不大,不是一种可以长期做下去的职业。这除了受不满薪酬待遇和工作压力较大的因素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认识上并没有真正将这份工作做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职业来看待。另一方面,多数人普遍认为辅导员的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是党员身份,硕士学历就可以做辅导员,有些学校、部门甚至家长对辅导员这一职位也不够重视和尊重,认为只要能管好学生就可以,这导致很多辅导员对自身工作价值难以得到认可,甚至少数人在上岗不久就开始着手准备跳槽或是转岗,辅导员工作稳定性不足,更不用谈开展具体的职业规划。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成长路径探究
(一)借力高校辅导员职级晋升“双线”发展新形势,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
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高等学校应当制定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因此,这也为建设和发展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这种职级晋升“双线”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职级晋升评审为辅导员门提供了提升职业发展空间的机会,充分发挥优秀辅导员的榜样作用,将职称与薪酬挂钩,不仅提高了辅导员的薪酬待遇,也提高了辅导员地位和声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活力、激情和动力,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职业归属感,从而实现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稳定化、长期化发展,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不受影响。
(二)选聘严格把关,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培训,引导其树立正确职业目标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高素质的辅导员,因此选聘辅导员时,要向应聘者传达积极正确的职业认知,使民办高校辅导员摆脱过渡性工作的认知,将辅导员作为一项个人事业来发展,应综合考量应聘者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同时适当考虑年龄、性别等方面要求,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结构,不要因为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只求数量不管质量。
由于多数辅导员人职时对辅导员这一职业无明确生涯规划,职业目标定位充满迷茫,因此,首先可利用生涯评估工具进行测评,使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能力有一定了解,做好辅导员岗前培训,帮助民办高校辅导员准确定位职业发展目标。此外,还要创造条件开展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支持辅导员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研究,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为辅导员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条件保障。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增强其职业自信,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摆脱职业成长路径无法抉择的矛盾心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实现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全面发展。
(三)转变认知,明确职责,做好辅导员工作职能界定
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能过于宽泛,职责范围不清晰,学校应该对其职能进行梳理和清晰的界定,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的压力,将事务性工作进行分流或增加行政岗位,由专人负责。强化辅导员工作职能,使辅导员自身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辅导员是一项专业化的职业,才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
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素质实况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实事求是,真正落实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激励政策,激发辅导员工作动力,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满意感。
四、结论
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輔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特殊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在职级晋升“双线”发展的新形势下,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稳定化、长期化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其在高校人才培养和长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燕燕,王摇.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0):200-202.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目标;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98-02
一、民办高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目标定位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对上海立达学院、上海中桥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典型的民办高校的调查,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在职业目标定位的基本现状和问题做基本了解。
在调查中,很多辅导员表示在选择职业之初是受自己求学期间辅导员影响,多数人表示未从事这项工作之前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与学生打交道,是相对轻松的。因此在职业选择时主观性认识占了很重要的比例,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缺少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与了解。在实际进入工作后,发现现实并非如此,与理想中辅导员工作有出入时心理落差较大,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缺少了明确生涯规划,更不用谈如何去给辅导员职业发展目标准确定位了。而民办高校生源的特殊性又增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由此也对其辅导员职业发展提出了特殊要求。目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其职业发展中,其工作主要侧重于学生事务工作的处理,每位辅导员带班学生人数较多,很多辅导员要带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年级,由于绝大多数辅导员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出身,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表现出专业水平不够强,学生工作开展中存在一定难度和挑战。加上有一半以上辅导员是一毕业就开始做学生工作,虽然学生沟通交流比较顺畅,但是也存在因缺乏经验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强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挫。此外,很多辅导员还要兼任一些行政工作,工作内容繁多,工作压力大强度高但晋升空间有限。因此很多人表示出很难胜任,从而导致职业体验失败,职业成就感较低,职业目标定位充满迷茫,无法抉择恰当的成长路径,造成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高,职业期短暂。
二、民办高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职业态度积极乐观,但对辅导员职业缺乏归属感通过调查发现,80%的辅导员是硕士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受教育程度高,尽管超过50%的辅导员是非常乐意做辅导员工作的,但近80%的辅导员对薪酬待遇不满意,认为付出与报酬不成比例。近60%的辅导员认为受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值过高,上级和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过严,社会生活的经济压力过大这三方面因素影响,使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压力过大,其中68%的辅导员不计划长期做辅导员工作,近60%的辅导员表示能坚持是出于职业道德和对学生的不舍。这种种数据反映出很多辅导员在自身工作中幸福感的体验度较低,对辅导员职业缺乏归属感。这也导致了消极情绪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职业目标定位和成长,也直接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二)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经验不足导致缺少职业自信
辅导员所做工作的复杂性要求了辅导员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目前,与从事辅导员工作要求相对匹配的专业主要有思想政治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调查中发现,仅17%辅导员所学的专业是这些专业。同时,其中年龄小于30岁的辅导员占据总体比例的62%,且其中近90%是女性,呈现年轻化、女性化状态;超过6年以上辅导员工作年限的仅占10%,57%辅导员是一毕业就从事该工作。从辅导员年龄结构和工作年限调查数据可见,民办高校辅导员普遍社会资历不深,存在因缺乏经验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强的情况,容易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挫,无法建立充分的职业自信,阻碍了职业能力提升,对辅导员职业规划产生迷茫感。
(三)身兼数职,职业化程度难以提升导致无法进行准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
为了降低办学人力成本,大多数民办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外,还要接受学校各级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的任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辅导员工作任务和复杂性,辅导员在负担一些细小的琐碎的日常行政类、事务性工作过程中,弱化了其作为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淡化了辅导员的真正角色,导致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后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和定位。
(四)对辅导员工作的思想认知高度不够,人员流动性大
虽然绝大多数民办高职辅导员在面试或者工作之初表达了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和热情,但是从对在职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和年齡情况等调查中可发现,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流动率较大。仅有12%的辅导员是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引领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而选择这一职业的。很多人把辅导员当作是一种过渡型职业,把辅导员这项工作作为一个跳板,认为从事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没有前途,晋升空间不大,不是一种可以长期做下去的职业。这除了受不满薪酬待遇和工作压力较大的因素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认识上并没有真正将这份工作做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职业来看待。另一方面,多数人普遍认为辅导员的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是党员身份,硕士学历就可以做辅导员,有些学校、部门甚至家长对辅导员这一职位也不够重视和尊重,认为只要能管好学生就可以,这导致很多辅导员对自身工作价值难以得到认可,甚至少数人在上岗不久就开始着手准备跳槽或是转岗,辅导员工作稳定性不足,更不用谈开展具体的职业规划。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成长路径探究
(一)借力高校辅导员职级晋升“双线”发展新形势,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
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高等学校应当制定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因此,这也为建设和发展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这种职级晋升“双线”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职级晋升评审为辅导员门提供了提升职业发展空间的机会,充分发挥优秀辅导员的榜样作用,将职称与薪酬挂钩,不仅提高了辅导员的薪酬待遇,也提高了辅导员地位和声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活力、激情和动力,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职业归属感,从而实现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稳定化、长期化发展,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不受影响。
(二)选聘严格把关,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培训,引导其树立正确职业目标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高素质的辅导员,因此选聘辅导员时,要向应聘者传达积极正确的职业认知,使民办高校辅导员摆脱过渡性工作的认知,将辅导员作为一项个人事业来发展,应综合考量应聘者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同时适当考虑年龄、性别等方面要求,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结构,不要因为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只求数量不管质量。
由于多数辅导员人职时对辅导员这一职业无明确生涯规划,职业目标定位充满迷茫,因此,首先可利用生涯评估工具进行测评,使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能力有一定了解,做好辅导员岗前培训,帮助民办高校辅导员准确定位职业发展目标。此外,还要创造条件开展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支持辅导员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研究,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为辅导员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条件保障。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增强其职业自信,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摆脱职业成长路径无法抉择的矛盾心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实现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全面发展。
(三)转变认知,明确职责,做好辅导员工作职能界定
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能过于宽泛,职责范围不清晰,学校应该对其职能进行梳理和清晰的界定,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的压力,将事务性工作进行分流或增加行政岗位,由专人负责。强化辅导员工作职能,使辅导员自身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辅导员是一项专业化的职业,才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
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素质实况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实事求是,真正落实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激励政策,激发辅导员工作动力,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满意感。
四、结论
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輔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特殊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在职级晋升“双线”发展的新形势下,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稳定化、长期化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其在高校人才培养和长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燕燕,王摇.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0):200-202.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