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幼教生涯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让我记忆犹新,而围绕这个孩子发生的事更是让我刻骨铭心。也使我懂得如何要让孩子拥有一颗爱心。
那是一个有轻度智障的孩子,叫“奇奇”。来到我们班时已经九岁了。正常的孩子在这个年龄已经坐在小学的课堂上,可是因为他只有三四岁的智商,因此只能与比他小的孩子一起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那时,我班的孩子大都已经六岁,具有了一定判断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而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感态度与认知水平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于这个新来的孩子,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奇奇与他们之间的不同,并且悄悄的议论:我们班来了一个“傻子”。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告诉他们说:“奇奇是有轻度智障,可是,他也和我们小朋友们一样是一个让爸爸、妈妈和老师疼爱的孩子呀。我们应该像对待其他小朋友们一样对待奇奇。而且对他还要比对别的孩子多一些关心与爱护。”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似乎对奇奇不再有异样的眼光。而且,也习惯了和他在一起生活活动。但是,孩子们生活现象中的一些细节却引发了我的注意。
现象一:孩子们在玩转盘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有人用力地转动转盘,其他的人才能坐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而飞舞。然而,当所有的幼儿都已经在转盘上玩耍过了,而转转盘的始终是奇奇一个人……
现象二:在小跑步练习时,奇奇的鞋子不小心掉了。由于他的动手能力很差,因此,穿了好半天也没有把鞋子穿好。这时,其他的孩子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引来了他们的一阵嘲笑:“太笨了,连鞋都穿不好!”“傻子就是笨哪!”……
这些现象的发生不得不让人思考:孩子的同情心哪儿去了?为什么他们在充分享受家庭呵护与社会关爱的同时,反倒失去对他人的爱心与关心?这是教育的失误吗?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心中有爱更重要的了,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孩子求知、求美的动力和源泉。看来,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应当成为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发生在奇奇和孩子们身上的一些事,我觉得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播撒爱的种子。如何去做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一,借助艺术作品和媒介引导孩子把爱向周围世界扩散。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和故事书,对于孩子的爱心培养来说,移情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比如奇奇的事情,就是一部很好的活教材,于是我把发生在奇奇和孩子们身上的事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以此来熏陶和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二,让孩子学会分享、与人交往不忘感恩。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养成与别人分享的习惯,如经常鼓励他把自己的食物、玩具分给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做可以慢慢削弱孩子的自私心理,使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在与同伙伴交往的时侯,不以“我”为中心。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真正的去爱别人。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大家分享,来培养感恩之心。
第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随时把握机会,让孩子帮助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街上遇到残疾人过马路,可以教育孩子在大人的协助下把残疾人送过去;平时鼓励他多帮助比他小的或是能力弱的孩子。通过这些事情,使孩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心是大有裨益的。
第四,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事,随时对幼儿进行爱的教有。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孩子知道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可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同时通过与幼儿交流,使幼儿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如捐献骨髓、扶贫助学、无偿鲜血、领养孤儿等一系列的动人事迹,让幼儿知道,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拥有爱。
第五,注重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在家长园地上让父母利用身边的人,眼前的事儿适时、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如乘车时,可教孩子给老年人或比自己小的孩子让座;拾到东西时,一起寻找失主或交给警察叔叔;还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或孤寡老人,献爱心支援贫困地区或灾区群众等);看到周围有困难的人,及时给予热情帮助……孩子的爱心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让孩子感悟爱心,获得快乐,学会体会别人的处境,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拥有一颗爱心、让明天更加温暖。
(作者单位:吉林省石市幼儿园)
那是一个有轻度智障的孩子,叫“奇奇”。来到我们班时已经九岁了。正常的孩子在这个年龄已经坐在小学的课堂上,可是因为他只有三四岁的智商,因此只能与比他小的孩子一起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那时,我班的孩子大都已经六岁,具有了一定判断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而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感态度与认知水平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于这个新来的孩子,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奇奇与他们之间的不同,并且悄悄的议论:我们班来了一个“傻子”。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告诉他们说:“奇奇是有轻度智障,可是,他也和我们小朋友们一样是一个让爸爸、妈妈和老师疼爱的孩子呀。我们应该像对待其他小朋友们一样对待奇奇。而且对他还要比对别的孩子多一些关心与爱护。”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似乎对奇奇不再有异样的眼光。而且,也习惯了和他在一起生活活动。但是,孩子们生活现象中的一些细节却引发了我的注意。
现象一:孩子们在玩转盘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有人用力地转动转盘,其他的人才能坐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而飞舞。然而,当所有的幼儿都已经在转盘上玩耍过了,而转转盘的始终是奇奇一个人……
现象二:在小跑步练习时,奇奇的鞋子不小心掉了。由于他的动手能力很差,因此,穿了好半天也没有把鞋子穿好。这时,其他的孩子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引来了他们的一阵嘲笑:“太笨了,连鞋都穿不好!”“傻子就是笨哪!”……
这些现象的发生不得不让人思考:孩子的同情心哪儿去了?为什么他们在充分享受家庭呵护与社会关爱的同时,反倒失去对他人的爱心与关心?这是教育的失误吗?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心中有爱更重要的了,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孩子求知、求美的动力和源泉。看来,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应当成为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发生在奇奇和孩子们身上的一些事,我觉得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播撒爱的种子。如何去做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一,借助艺术作品和媒介引导孩子把爱向周围世界扩散。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和故事书,对于孩子的爱心培养来说,移情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比如奇奇的事情,就是一部很好的活教材,于是我把发生在奇奇和孩子们身上的事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以此来熏陶和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二,让孩子学会分享、与人交往不忘感恩。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养成与别人分享的习惯,如经常鼓励他把自己的食物、玩具分给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做可以慢慢削弱孩子的自私心理,使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在与同伙伴交往的时侯,不以“我”为中心。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真正的去爱别人。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大家分享,来培养感恩之心。
第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随时把握机会,让孩子帮助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街上遇到残疾人过马路,可以教育孩子在大人的协助下把残疾人送过去;平时鼓励他多帮助比他小的或是能力弱的孩子。通过这些事情,使孩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心是大有裨益的。
第四,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事,随时对幼儿进行爱的教有。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孩子知道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可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同时通过与幼儿交流,使幼儿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如捐献骨髓、扶贫助学、无偿鲜血、领养孤儿等一系列的动人事迹,让幼儿知道,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拥有爱。
第五,注重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在家长园地上让父母利用身边的人,眼前的事儿适时、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如乘车时,可教孩子给老年人或比自己小的孩子让座;拾到东西时,一起寻找失主或交给警察叔叔;还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或孤寡老人,献爱心支援贫困地区或灾区群众等);看到周围有困难的人,及时给予热情帮助……孩子的爱心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让孩子感悟爱心,获得快乐,学会体会别人的处境,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拥有一颗爱心、让明天更加温暖。
(作者单位:吉林省石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