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美术特色学校生源特点及其文化课教学现状,探讨研究将隐性分层教学应用在文化课堂上,以期帮助美术生提高文化课成绩,从而顺利踏进大学校门。
关键词:美术特色学校;文化基础课;隐性分层次教学
美术特色学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文化课,也需要学习专业课,学习基础文化课的时间就减少很多。因此,探索如何提高美术生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效率,找到适合美术特色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隐性分层次教学在美术特色学校文化课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一、美术特色学校生源特点
(1)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文化基础薄弱
现阶段像美术特色学校这种以艺术专业为主的学校在生源上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是有一定美术专业基础,参加过相应的专业培训,也对美术感兴趣,但对文化课不够重视,成绩相对较差;另一部分多数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在中考中被淘汰,这部分学生为了能够上大学,才选择了美术专业。这两部分学生在文化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地先天不足。
(2)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美术特色学校的学生虽然对文化课学习缺乏足够兴趣,但是生性活泼、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也希望被关心、被理解。但由于长期养成的较差的学习习惯及其散漫的态度,导致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另外,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情绪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二、文化课教学现状与不足
现阶段,美术生的文化课课堂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的课堂表现
由于文化课基础差,文化素养不高,对文化课的学习也不感兴趣,造成文化课课堂中听课的比例相当少,课堂秩序相对混乱。因此,在文化课的授课过程中,维持课堂纪律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难题,会占据较多的课堂时间。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上形不成有效地不配合,课堂效率非常低下,课程进度进展缓慢。
(2)文化课教师的课堂表现
美术特色学校文化课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能正视学生现状,忽视了“高”“低”有别,因此就做不到“量体裁衣”。统一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这种程序化的传统授课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由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听课、听不懂、课堂秩序差等不良现象,导致教师也产生责怪、急躁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很显然,这样的生源特点以及课堂现状,极大地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在选取某美术特色学校作为目标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最终发现在美术班的文化课教学过程中采用隐性分层教学方法对于保证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具有显著的成效。
三、隐性分层教学内涵、理论依据及其意义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层次,并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法。分层教学包含好多种,简单分类如下(见图1):
(1)隐性分层次教学内涵
班内隐性分层教学,就是在一个自然班内,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这样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在之后的教学中隐秘地根据每小组学生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目标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和评价,含蓄地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不知不觉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孔子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该理论因此被看作是分层教学的前身。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不断被继承利用和发扬,已浓缩成为中国教育的精华。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域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要求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显然,“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
(3)隐性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在美术特色高中,因为生源特点,如果采用显性的分层教学,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隐性分层教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既能做到按照学生基础进行分层教学,又能解决这种显性分层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分层要注重隐性化的目的非常明确——承认差异,利用差异,顾及学生敏感心理,为学生创造和谐竞争的环境,争取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隐性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
在江苏省九五重点规划课题中,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树生博士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差异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黄树生,2006),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把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分层教学进行了五个分层,即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目标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就是据此在班内进行了隐性分层教学,具体地分层操作是按照教学环节实施的,如图2所示:
目标学校具体的分层做法可以归纳总结如下(表1)
五、隐性分层次教学运用成效
在文化课课堂中使用隐性分层次教学以后,无论是在文化课成绩、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态度和自信心上,目标学校学生都有了较大地提高和改善。这是因为隐性分层教学可以满足美术特色高中学生的底子薄、差异大的现实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文化课的意识,促使学生体验基础文化学习的进步与乐趣,还可以保护美术特色高中學生极强的自尊心,增强他们学习文化课的自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文化课成绩也就有了显著地提高。
目标学校在每年的会考和高考中,文化课成绩都在不断地创新高,这完全就是得益于隐性分层次教学在基础文化课课堂上的合理使用。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文化课教师在运用隐性分层次教学时,还需要对学生做到全面了解,更加合理分层和设计,这就会真正最大化地发挥隐性分层教学的因材施教功能。
参考文献
[1]李东平.教育在思想中璀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2]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8
关键词:美术特色学校;文化基础课;隐性分层次教学
美术特色学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文化课,也需要学习专业课,学习基础文化课的时间就减少很多。因此,探索如何提高美术生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效率,找到适合美术特色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隐性分层次教学在美术特色学校文化课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一、美术特色学校生源特点
(1)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文化基础薄弱
现阶段像美术特色学校这种以艺术专业为主的学校在生源上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是有一定美术专业基础,参加过相应的专业培训,也对美术感兴趣,但对文化课不够重视,成绩相对较差;另一部分多数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在中考中被淘汰,这部分学生为了能够上大学,才选择了美术专业。这两部分学生在文化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地先天不足。
(2)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美术特色学校的学生虽然对文化课学习缺乏足够兴趣,但是生性活泼、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也希望被关心、被理解。但由于长期养成的较差的学习习惯及其散漫的态度,导致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另外,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情绪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二、文化课教学现状与不足
现阶段,美术生的文化课课堂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的课堂表现
由于文化课基础差,文化素养不高,对文化课的学习也不感兴趣,造成文化课课堂中听课的比例相当少,课堂秩序相对混乱。因此,在文化课的授课过程中,维持课堂纪律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难题,会占据较多的课堂时间。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上形不成有效地不配合,课堂效率非常低下,课程进度进展缓慢。
(2)文化课教师的课堂表现
美术特色学校文化课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能正视学生现状,忽视了“高”“低”有别,因此就做不到“量体裁衣”。统一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这种程序化的传统授课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由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听课、听不懂、课堂秩序差等不良现象,导致教师也产生责怪、急躁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很显然,这样的生源特点以及课堂现状,极大地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在选取某美术特色学校作为目标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最终发现在美术班的文化课教学过程中采用隐性分层教学方法对于保证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具有显著的成效。
三、隐性分层教学内涵、理论依据及其意义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层次,并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法。分层教学包含好多种,简单分类如下(见图1):
(1)隐性分层次教学内涵
班内隐性分层教学,就是在一个自然班内,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这样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在之后的教学中隐秘地根据每小组学生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目标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和评价,含蓄地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不知不觉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孔子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该理论因此被看作是分层教学的前身。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不断被继承利用和发扬,已浓缩成为中国教育的精华。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域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要求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显然,“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
(3)隐性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在美术特色高中,因为生源特点,如果采用显性的分层教学,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隐性分层教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既能做到按照学生基础进行分层教学,又能解决这种显性分层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分层要注重隐性化的目的非常明确——承认差异,利用差异,顾及学生敏感心理,为学生创造和谐竞争的环境,争取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隐性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
在江苏省九五重点规划课题中,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树生博士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差异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黄树生,2006),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把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分层教学进行了五个分层,即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目标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就是据此在班内进行了隐性分层教学,具体地分层操作是按照教学环节实施的,如图2所示:
目标学校具体的分层做法可以归纳总结如下(表1)
五、隐性分层次教学运用成效
在文化课课堂中使用隐性分层次教学以后,无论是在文化课成绩、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态度和自信心上,目标学校学生都有了较大地提高和改善。这是因为隐性分层教学可以满足美术特色高中学生的底子薄、差异大的现实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文化课的意识,促使学生体验基础文化学习的进步与乐趣,还可以保护美术特色高中學生极强的自尊心,增强他们学习文化课的自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文化课成绩也就有了显著地提高。
目标学校在每年的会考和高考中,文化课成绩都在不断地创新高,这完全就是得益于隐性分层次教学在基础文化课课堂上的合理使用。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文化课教师在运用隐性分层次教学时,还需要对学生做到全面了解,更加合理分层和设计,这就会真正最大化地发挥隐性分层教学的因材施教功能。
参考文献
[1]李东平.教育在思想中璀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2]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