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卫理贤及其它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读《读书》杂志今年第六期申荷永先生的《心理学理解的桥梁》一文及林泠先生的《“构成灵魂的……是幽微的闪烁”》,发现有几处谬误,在此提出。
  申文说卫理贤(又译卫礼贤,德文名字为RichardWilhelm)于一八九九年来中国,在青岛任教,从事于教育和慈善事业,一八九九年始回德国。并说卫理贤翻译的《易经》(Bookofchanges)于一九二二年在德国以德文出版,卡尔·荣格(CarlGustavJung一八七五——一九六一)为该书的出版撰写了序言,等等。
  笔者到图书馆查阅了《辞海》(八九年版)、《外国社科人物辞典》、《外国人物辞典》等书籍,均未查找到Wilhe1m先生的生平简介,后在《读书》今年第三期读到秦颖的《卫理贤的国籍》,才解开此疑惑。事实上,卫理贤是作为一名传教士来华的,他在青岛从事着当然是与基督教有关的布道活动,并不像申文所说的是“在青岛任教”,任教与传教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而申文说“他一八九九年始回德国”,显然是不对的。卫理贤是一九二四年回国的,任法兰克福大学名誉教授,创办“中国学院”、《中学杂志》。《易经》的出版时间也说法不一,比较准确的似乎是一九二四年在德国耶拿出版。由此,我感觉到国内的关于外国汉学研究实在是太落后了。
  林文中说希尼的“驿祈岛”又名圣派屈克炼狱(St.Patrick’sPur-gatery):坐落在北爱尔兰的德格湖中(LoughDerg),是每年天主教徒们朝圣洗罪的地方。(见第101页)笔者查阅了《世界地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一月版),现摘引“德格湖”此条目的解释。
  一、爱尔兰中部香农河上的湖泊,面积九十六平方公里,最深处三十六米,湖中多岛。
  二、爱尔兰北部的小湖。在多尼戈尔(Donegal)东南,德格河上。是罗马天主教徒每年朝圣中心之一。
  显然,林泠先生说的DergLough指的是第二种解释,即爱尔兰北部(Ireland’snorthernpart或者northernIreland)的小湖。而不是坐落在北爱尔兰(NorthernIreland)。北爱尔兰不是独立国家,它隶属于联合王国(UnitedKing-dom)。爱尔兰则是现在的爱尔兰共和国(IrishRepublic)。
  另外,林文中的《哥洛贝尔人》(见第100页)显然是《格洛贝尔人》之误。第102页的波赫士(J.Borges),笔者建议采用通译即博尔赫斯。编者按:徐龙华先生提到的卫理贤回国日期之误,是本刊校对错误,原稿为“一九二四年”,无误。特向作者、读者致歉。
其他文献
模式匹配法可用于具有波导结构的无源器件的快速仿真设计。本论文依据反射群时延理论计算目标滤波器各级反射群时延值,再利用模式匹配软件对腔体滤波器进行优化仿真,在较短的
也许个人偏好的缘故罢,我觉得葛兆光先生《十八世纪的学术与思想》(载《读书》九六年六期)一文简直是一篇典范性的书评。  文中重提近年讨论较热的学术和思想关系问题,葛先生较为强调学术和思想的分野,认为不应“把事后的思想资源当成了当时的思想活动”。由此我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在中国古代,学术如何成为思想?或说,思想资源如何转化为思想活动?将我们的古代学术看作广义的思想资源大概不会错,虽然当时研究者的个人学术
1240年编纂的《蒙古秘史》①中含有关于各个国家、城市、河流及民族的历史──地理通名②。然而这一开端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佛教在蒙古人当中的确立,蒙古编年史家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