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汽车行业正处在发展的拐点,新能源崛起,后市场颠覆,传统销售瓦解,越来越多创业机会摆在我们的面前。如果你是创业公司的CEO,建议你认真看这篇文章,因为如果不小心走入这些误区,你的公司可能会走一段弯路,而对于讲究速度的创业公司来说,时间是最浪费不得的财富。
如果你是创业公司的品牌、公关、市场从业人员,也建议你认真听,因为它可能会给你非常大的帮助,当老板在提出无理的KPI时,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服他:“这项工作我完成不了,不仅是我,请其他任何人来都做不好。”
关于品牌的三大谎言
误区一:利用互联网思维不花一分钱打造品牌
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不花一分钱打造品牌? 相信大家可能看到过这句话,甚至很多自媒体文章都用过类似标题。 我们在私底下,是不是都曾经做过这样的美梦呢?怎样可以不花钱地建立一个强撼的品牌?
遗憾的是,这样的好事并不存在。这句
话背后反应的是人性的贪婪,心理与中彩票类似。我曾经观察过,小米的案例对这句话的流行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人都在说,小米在不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赢得了几千万用户。要成为一个好的创业者,或者一个高效工作者,第一个前提就是独立思考,对任何信息都要保有怀疑的态度。事实上,小米在营销上的投入非常大,从一些公开资料上可以看到,它的新媒体营销部分就有几十人。这能算作不花钱吗?
误区二:品牌只是市场公关部门的工作
第二个常见的误区是,容易把品牌当做市场部门的工作。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是,对品牌的定义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我看来,品牌是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总和,不同企业的品牌吸引力不同,在于品牌价值不同,而这种价值由三方面组成:品牌=产品价值+服务价值+精神价值。正因如此,品牌不仅仅是市场公关部门的工作,塑造一个好品牌,维护品牌形象,也不仅仅是市场部门的责任。而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是由企业的其他部门决定的。
有一个案例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百度魏则西事件发生后,有很多人总在讨论百度的公关不给力,让百度的品牌受到严重损害。事实上,这根本不是百度的公关部门能解决的问题,百度的产品结构,以及盈利模式,决定了它早晚会遭遇这种道德与伦理难题。
说到这里,也许你可以联想到: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其实才是品牌的最大影响者——创始人的商业运作能力决定了品牌的影响力能到多大;创始人的价值观则决定了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能有多深。
误区三:品牌能解决一切问题
另外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把品牌当做了仙丹妙药,认为只要有了品牌,就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相比前两个误区,这种误区也比较好辨别一些。
为什么创业公司需要重视品牌?
相信大家第一反应是吸引消费者。事实上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两个关键点很重要,那就是融资和招聘。
投资公司在决定是否对一家创业公司投资时,肯定会考虑一个问题:估值。这个企业到底值多少钱?企业的价值分为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很好理解,产品、产能等等;无形价值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品牌:媒体如何报道这家企业?相比竞争对手,这家企业在公众视野中有更多声音?它是否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中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估值。
另外一个方面可能会被大家忽视的是,品牌对创业公司的招聘非常重要。因为在招聘领域,针对具有核心能力的高端应聘者,实际上已经是买方市场。因为这些有能力的求职者有非常多的机会,那么如何说服他加入你这家刚成立没有太久,工资和知名度都没有BAT高的企业呢? 你的愿景、你的文化,你的潜力,可能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打动人心的因素。
如何高性价地做品牌?
练内功,产品和服务是生死线。品牌是产品价值、服务价值、精神价值的综合。在讨论品牌之前,请先审视你所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它能正常地工作吗?假如你是公司的目标消费者,在充分了解了产品的特点之后,你愿意购买公司的产品吗?
如果答案是OK的,那么可以开始做品牌了。不然的话,所有建造品牌的努力都会变成在沙滩上建楼房,最后不仅徒劳无功,而且会让旁人笑话。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游侠汽车了。
其次,做定位——找到细分市场成为第一名
在营销领域,如果要评比哪个理论有最广泛的影响力并且至今经久不衰,那么答案很可能是——定位。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Al Ries)与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里斯认为,建立一个品牌的最佳方式是创造一个新的品种,创造一个新的品种要求最高级别的创造性思维。
需要注意的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定位理论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以“竞争导向”和“消费者心智”为基本点。
举个例子:如果去做一个鲜花品牌?你会怎么定位呢?“最新鲜”“最美”“正宗产地”?这都是出于企业自身视角的定位,考虑的都是产品特点,但你看Roseonly做得很成功,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定位为“只送给真爱的鲜花。” 这个定位,就是契合消费者内心的一句话。体现出它的Slogan就是“一生只爱一人”。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定位不是某个工作人员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并且决定的,它需要经过详细的消费者调研,并且经过企业决策层讨论后,才能确定。定位一旦确立,就不仅仅是一句话,而应当是一个战略,落实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第三, 建形象——不惜“重金”,量身定做一件“外衣”
在修炼完内功,并且做完定位之后,接下来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就是要建立品牌的基本形象。这个基本形象相当于企业的衣服,在与投资人、媒体、消费者初步介绍企业时,你不可能一开始就仔细地谈技术或者商业模式——要么太干,要么太虚,接收信息的效果并不好。
这时候,你最应该做的是,让其他人看到企业的“外衣”,通过好看且有吸引力的外衣,让其他人有兴趣去进一步了解你的产品、技术以及团队。那么什么是企业的外衣呢?它可以是企业的官方网站,也可以是一个介绍视频,还可以是一个H5,任何能让人在3分钟内对企业产生具体、直观、生动印象的东西,都是“外衣”。
对待这件外衣,我的建议是不惜“重金”去打造,这是一件四两拨千斤的事。也许有人会疑惑,分享的主题是如何高性价比做品牌吗?怎么变成了不惜重金了呢。在我看来,在其他环节可以省钱,建立基本形象这件事上不能抠门。
在讲原因之前,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高性价比”这个词?高性价比并不意味着低价,它的核心是——与投入相比,回报率非常高。举个例子,100万买辆特斯拉就是高性价比的事,因为它能带给你千万级超跑的动力感受,但是后续不需要维修保养,而且所用电费大概是油费的10分之一。
为什么企业需要不惜重金去做这样一件外衣?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且形成第一印象的时间非常短。哈佛大学做过一个研究,对于60%的面试来说,在面试的前10秒,面试官的潜意识已经做了决定:要不要聘用这位候选人,尽管整个面试时间可能有一个小时,但他后续的59分钟50秒的过程,其实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潜意识决定寻找证据支持。对一个企业来讲,也是如此。当其他人第一次了解你的公司时,是你最为珍贵也是最不能浪费的机会。
这件“外衣”的重复使用率特别高,即使投入比较大,但摊到每一次使用上,就会非常划算。
一件好看的“外衣”能够减少沟通成本,并且为企业带来非常多的机会。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公司,轻客TSINOVA,去年10月份发布第一款产品时,拍摄了一个3分钟视频,在发布不到2个小时内,视频播放量突破了10万,在此之后,有许许多多的消费者、记者、合作方因为看过这部视频,而对我们的品牌印象深刻,尽管他们可能还没见过产品的实物。
第四,讲故事——不会讲故事的公司没有未来
这个时代,把许多词汇都毁了,比如“情怀”,比如“故事”。因为一小撮只吹牛不做实事的创业者的存在,许多人在心目中把讲故事默认成了不靠谱。
我这里所谈的故事,不是指虚构类的小说,它应当是真实的。只不过,你不是用乏味、单调的方式去告诉别人,而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讲故事的核心是什么?是用有观点、有悬念、有冲突、有情绪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为什么需要讲故事?因为听故事是从人类诞生以来接受信息的最好方式。在《人类简史》中,作者论证了——故事的出现,是让人类从众多生物演化成陆地霸主最关键的因素。
因为人们的有效注意时间太短了。如果缺少戏剧性和冲突性,很可能别人对你的讲述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如何让你的故事广为流传?首先,要构建一个故事。故事的三大要素:Why、Who、What,请大家注意顺序。
为什么有这个创业公司?你们是谁?做了什么?在这三个因素中,Why最重要,因为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讲,你的产品可能没有大公司的完善,你的独一无二的信念、愿景对于那批拥抱创新的消费者最为重要。
因所谓的“黄金圆环”理论而闻名的作家西蒙·斯涅克,曾借助苹果公司阐释自己的理论:许多时候,人们购买的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的信念。“如果苹果和其他竞争对手一样,他们的广告语可能会这样写:‘我们制造出色的电脑,它们设计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想要买一台吗?’……而苹果实际上是这样沟通的,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相信要打破现状,以不同角度思考。我们打破现状的方式就是让产品设计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我们只是碰巧制造电脑而已。想要买一台吗?”
第二步,把这个故事传播出去。首先,需要通过PR的方式向媒体传播。对于一个品牌的建立来说,PR比广告更重要。
正如阿尔·里斯在《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中所说的:如果你想成功地塑造一个品牌,你要合理地处理公共关系和广告。总的法则是,在公共宣传的可能性没有被完全开发之前,千万不要去做广告。公关应该像坐在驾驶位子上的司机,带领并引导一个营销项目。广告失去了它作为打造品牌工具的作用,只是作为艺术而继续存在。
那么,如何做PR?
找一个懂公关关系和媒体的人来帮你规划和实施PR。因为PR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
不同媒体对不同的话题感兴趣。因此,如果想寻求报道,明白记者的兴趣点在哪里很重要。
针对不同的媒体,不同的报道形式,要有不一样的沟通与准备方式。在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Say no比盲目接受采访更强。
因此,当你在接收采访邀请时,你的判断正确与否,就能体现出专业和不专业的区别了:
如何通过媒体和记者过往的报道,来判断出采访报道的目的?如何判断出采访报道的类型?
为了尽可能到达传递信息建立品牌的目的,如何地和记者进行有效沟通?要能回答出这三个问题,需要对媒体圈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三步,不断地讲述故事。在企业的官方自媒体上,向你的粉丝们不断地讲述企业的故事。分节奏、有规划、不断地变换形式。
第四步,服务好前期用户。当你获得了一些产品用户后,一定要把这些前期用户服务好,让他们成为你的品牌的“传道士”,他们讲述故事时,因为配合了自身的使用经历,会更加有细节,有真情实感,有说服力。市场营销人员要创造和他们对话的机会,用心且不聒噪地聆听他们的声音,洞察他们的情感和生活。
特斯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在国外的论坛上,有许多车主自发写自己的使用故事,甚至自发制作视频和广告片,客观上,对特斯拉品牌的建立,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对待这些用户,特斯拉非常重视,对一些用户提出的建议,Elon musk会在Twitter直接作出答复。
最后,品牌合作要牢记两个要点:寻找定位、风格、消费人群相近的品牌,而不是盲目追求影响力大的品牌。不然反而会伤害你的品牌形象。举个例子,你是做高档成衣定制的,如果小米官网要和你做一次合作,你会如何选择呢?
理清楚合作品牌的诉求,各取所需。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也许你的品牌资源没有合作方强大,但既然能够达成合作,一定是你提供了某种差异化价值,是对方所不具备的。
如果你是创业公司的品牌、公关、市场从业人员,也建议你认真听,因为它可能会给你非常大的帮助,当老板在提出无理的KPI时,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服他:“这项工作我完成不了,不仅是我,请其他任何人来都做不好。”
关于品牌的三大谎言
误区一:利用互联网思维不花一分钱打造品牌
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不花一分钱打造品牌? 相信大家可能看到过这句话,甚至很多自媒体文章都用过类似标题。 我们在私底下,是不是都曾经做过这样的美梦呢?怎样可以不花钱地建立一个强撼的品牌?
遗憾的是,这样的好事并不存在。这句
话背后反应的是人性的贪婪,心理与中彩票类似。我曾经观察过,小米的案例对这句话的流行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人都在说,小米在不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赢得了几千万用户。要成为一个好的创业者,或者一个高效工作者,第一个前提就是独立思考,对任何信息都要保有怀疑的态度。事实上,小米在营销上的投入非常大,从一些公开资料上可以看到,它的新媒体营销部分就有几十人。这能算作不花钱吗?
误区二:品牌只是市场公关部门的工作
第二个常见的误区是,容易把品牌当做市场部门的工作。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是,对品牌的定义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我看来,品牌是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总和,不同企业的品牌吸引力不同,在于品牌价值不同,而这种价值由三方面组成:品牌=产品价值+服务价值+精神价值。正因如此,品牌不仅仅是市场公关部门的工作,塑造一个好品牌,维护品牌形象,也不仅仅是市场部门的责任。而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是由企业的其他部门决定的。
有一个案例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百度魏则西事件发生后,有很多人总在讨论百度的公关不给力,让百度的品牌受到严重损害。事实上,这根本不是百度的公关部门能解决的问题,百度的产品结构,以及盈利模式,决定了它早晚会遭遇这种道德与伦理难题。
说到这里,也许你可以联想到: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其实才是品牌的最大影响者——创始人的商业运作能力决定了品牌的影响力能到多大;创始人的价值观则决定了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能有多深。
误区三:品牌能解决一切问题
另外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把品牌当做了仙丹妙药,认为只要有了品牌,就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相比前两个误区,这种误区也比较好辨别一些。
为什么创业公司需要重视品牌?
相信大家第一反应是吸引消费者。事实上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两个关键点很重要,那就是融资和招聘。
投资公司在决定是否对一家创业公司投资时,肯定会考虑一个问题:估值。这个企业到底值多少钱?企业的价值分为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很好理解,产品、产能等等;无形价值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品牌:媒体如何报道这家企业?相比竞争对手,这家企业在公众视野中有更多声音?它是否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中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估值。
另外一个方面可能会被大家忽视的是,品牌对创业公司的招聘非常重要。因为在招聘领域,针对具有核心能力的高端应聘者,实际上已经是买方市场。因为这些有能力的求职者有非常多的机会,那么如何说服他加入你这家刚成立没有太久,工资和知名度都没有BAT高的企业呢? 你的愿景、你的文化,你的潜力,可能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打动人心的因素。
如何高性价地做品牌?
练内功,产品和服务是生死线。品牌是产品价值、服务价值、精神价值的综合。在讨论品牌之前,请先审视你所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它能正常地工作吗?假如你是公司的目标消费者,在充分了解了产品的特点之后,你愿意购买公司的产品吗?
如果答案是OK的,那么可以开始做品牌了。不然的话,所有建造品牌的努力都会变成在沙滩上建楼房,最后不仅徒劳无功,而且会让旁人笑话。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游侠汽车了。
其次,做定位——找到细分市场成为第一名
在营销领域,如果要评比哪个理论有最广泛的影响力并且至今经久不衰,那么答案很可能是——定位。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Al Ries)与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里斯认为,建立一个品牌的最佳方式是创造一个新的品种,创造一个新的品种要求最高级别的创造性思维。
需要注意的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定位理论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以“竞争导向”和“消费者心智”为基本点。
举个例子:如果去做一个鲜花品牌?你会怎么定位呢?“最新鲜”“最美”“正宗产地”?这都是出于企业自身视角的定位,考虑的都是产品特点,但你看Roseonly做得很成功,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定位为“只送给真爱的鲜花。” 这个定位,就是契合消费者内心的一句话。体现出它的Slogan就是“一生只爱一人”。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定位不是某个工作人员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并且决定的,它需要经过详细的消费者调研,并且经过企业决策层讨论后,才能确定。定位一旦确立,就不仅仅是一句话,而应当是一个战略,落实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第三, 建形象——不惜“重金”,量身定做一件“外衣”
在修炼完内功,并且做完定位之后,接下来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就是要建立品牌的基本形象。这个基本形象相当于企业的衣服,在与投资人、媒体、消费者初步介绍企业时,你不可能一开始就仔细地谈技术或者商业模式——要么太干,要么太虚,接收信息的效果并不好。
这时候,你最应该做的是,让其他人看到企业的“外衣”,通过好看且有吸引力的外衣,让其他人有兴趣去进一步了解你的产品、技术以及团队。那么什么是企业的外衣呢?它可以是企业的官方网站,也可以是一个介绍视频,还可以是一个H5,任何能让人在3分钟内对企业产生具体、直观、生动印象的东西,都是“外衣”。
对待这件外衣,我的建议是不惜“重金”去打造,这是一件四两拨千斤的事。也许有人会疑惑,分享的主题是如何高性价比做品牌吗?怎么变成了不惜重金了呢。在我看来,在其他环节可以省钱,建立基本形象这件事上不能抠门。
在讲原因之前,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高性价比”这个词?高性价比并不意味着低价,它的核心是——与投入相比,回报率非常高。举个例子,100万买辆特斯拉就是高性价比的事,因为它能带给你千万级超跑的动力感受,但是后续不需要维修保养,而且所用电费大概是油费的10分之一。
为什么企业需要不惜重金去做这样一件外衣?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且形成第一印象的时间非常短。哈佛大学做过一个研究,对于60%的面试来说,在面试的前10秒,面试官的潜意识已经做了决定:要不要聘用这位候选人,尽管整个面试时间可能有一个小时,但他后续的59分钟50秒的过程,其实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潜意识决定寻找证据支持。对一个企业来讲,也是如此。当其他人第一次了解你的公司时,是你最为珍贵也是最不能浪费的机会。
这件“外衣”的重复使用率特别高,即使投入比较大,但摊到每一次使用上,就会非常划算。
一件好看的“外衣”能够减少沟通成本,并且为企业带来非常多的机会。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公司,轻客TSINOVA,去年10月份发布第一款产品时,拍摄了一个3分钟视频,在发布不到2个小时内,视频播放量突破了10万,在此之后,有许许多多的消费者、记者、合作方因为看过这部视频,而对我们的品牌印象深刻,尽管他们可能还没见过产品的实物。
第四,讲故事——不会讲故事的公司没有未来
这个时代,把许多词汇都毁了,比如“情怀”,比如“故事”。因为一小撮只吹牛不做实事的创业者的存在,许多人在心目中把讲故事默认成了不靠谱。
我这里所谈的故事,不是指虚构类的小说,它应当是真实的。只不过,你不是用乏味、单调的方式去告诉别人,而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讲故事的核心是什么?是用有观点、有悬念、有冲突、有情绪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为什么需要讲故事?因为听故事是从人类诞生以来接受信息的最好方式。在《人类简史》中,作者论证了——故事的出现,是让人类从众多生物演化成陆地霸主最关键的因素。
因为人们的有效注意时间太短了。如果缺少戏剧性和冲突性,很可能别人对你的讲述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如何让你的故事广为流传?首先,要构建一个故事。故事的三大要素:Why、Who、What,请大家注意顺序。
为什么有这个创业公司?你们是谁?做了什么?在这三个因素中,Why最重要,因为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讲,你的产品可能没有大公司的完善,你的独一无二的信念、愿景对于那批拥抱创新的消费者最为重要。
因所谓的“黄金圆环”理论而闻名的作家西蒙·斯涅克,曾借助苹果公司阐释自己的理论:许多时候,人们购买的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的信念。“如果苹果和其他竞争对手一样,他们的广告语可能会这样写:‘我们制造出色的电脑,它们设计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想要买一台吗?’……而苹果实际上是这样沟通的,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相信要打破现状,以不同角度思考。我们打破现状的方式就是让产品设计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我们只是碰巧制造电脑而已。想要买一台吗?”
第二步,把这个故事传播出去。首先,需要通过PR的方式向媒体传播。对于一个品牌的建立来说,PR比广告更重要。
正如阿尔·里斯在《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中所说的:如果你想成功地塑造一个品牌,你要合理地处理公共关系和广告。总的法则是,在公共宣传的可能性没有被完全开发之前,千万不要去做广告。公关应该像坐在驾驶位子上的司机,带领并引导一个营销项目。广告失去了它作为打造品牌工具的作用,只是作为艺术而继续存在。
那么,如何做PR?
找一个懂公关关系和媒体的人来帮你规划和实施PR。因为PR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
不同媒体对不同的话题感兴趣。因此,如果想寻求报道,明白记者的兴趣点在哪里很重要。
针对不同的媒体,不同的报道形式,要有不一样的沟通与准备方式。在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Say no比盲目接受采访更强。
因此,当你在接收采访邀请时,你的判断正确与否,就能体现出专业和不专业的区别了:
如何通过媒体和记者过往的报道,来判断出采访报道的目的?如何判断出采访报道的类型?
为了尽可能到达传递信息建立品牌的目的,如何地和记者进行有效沟通?要能回答出这三个问题,需要对媒体圈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三步,不断地讲述故事。在企业的官方自媒体上,向你的粉丝们不断地讲述企业的故事。分节奏、有规划、不断地变换形式。
第四步,服务好前期用户。当你获得了一些产品用户后,一定要把这些前期用户服务好,让他们成为你的品牌的“传道士”,他们讲述故事时,因为配合了自身的使用经历,会更加有细节,有真情实感,有说服力。市场营销人员要创造和他们对话的机会,用心且不聒噪地聆听他们的声音,洞察他们的情感和生活。
特斯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在国外的论坛上,有许多车主自发写自己的使用故事,甚至自发制作视频和广告片,客观上,对特斯拉品牌的建立,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对待这些用户,特斯拉非常重视,对一些用户提出的建议,Elon musk会在Twitter直接作出答复。
最后,品牌合作要牢记两个要点:寻找定位、风格、消费人群相近的品牌,而不是盲目追求影响力大的品牌。不然反而会伤害你的品牌形象。举个例子,你是做高档成衣定制的,如果小米官网要和你做一次合作,你会如何选择呢?
理清楚合作品牌的诉求,各取所需。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也许你的品牌资源没有合作方强大,但既然能够达成合作,一定是你提供了某种差异化价值,是对方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