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是: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名学生成功.而我国的普通高中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实施“精英主义”的教育政策,使高中俨然成为大学的预科,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少数精英升学,绝大多数学生陪读的局面.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也是可怕的.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寻求高中教育改革之道,着力瞄准“面向全球”的“全球性教育目标”.可以想象将来只有少部分的“精英”撑起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模样.体现“精英主义”最明显的一门学科就是数学,我结合自己的教学针对“精英主义”谈一些浅显见解和大家商讨.
一、挖掘数学“简单美”是走出“精英主义”的基础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无论从整体还是各章节,知识的内容本身是简单的.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充分体现了“立足基础,彰显成功”,这就是数学简单美最有力的证明.无论多么综合的题都是由一些简单的知识块构成,只要同学们把每一知识块的内容掌握好,然后“大题小做”就可以了.人们常说:“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就是创造.”只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做有心人,多动脑筋挖掘数学中的“简单美”,就能让学生觉得“数学其实很简单,是人人都可以学好的”,那么“精英主义”就无以立足.
二、建立“和谐关系”是走出“精英主义”的根本
这里的“和谐关系”是指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我国过去的传统教学有它的优点,但常常出现重“主导”轻“主体”,重“学会”轻“会学”,重“结论”轻“过程”等弊端,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与高中教学的第三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矛盾.这次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当前倡导的学习方式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它们不是同一纬度上的三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习应该是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或集体合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与人共享成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和谐关系”下,数学学习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只要人人乐意学习数学,“精英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三、告别“题海战术”是走出“精英主义”的必由之路
“题海战术”是传统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搞的是“题型 方法”的大运动量的训练.它注重各个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注重基本题型的反复练习,注重三段论证式的逻辑推理,这虽然可以有效地应付平时的期末统测,但在现在的能力立意的高考中就行不通了.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对“题海战术”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解答题没有了送分的陈题,对于习惯于套用现成方法和现成题型,习惯于“题海战术”的考生来说,显然不能适应,导致解答题无从下手.高一的学生做高三的题目是正常的事,甚至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的相关题目都做尽了,这与高中教学的第二原则“发展性原则”矛盾.只要有题目学生没见过老师就不放心,这是多么“尽职”呀,正是这样的“用心良苦”反而害得许多学生掉队.另外资料上的题目多数偏难,如果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经过筛选就指定给学生做,部分学生必定有许多不会做的题,可老师第二天又要交,没办法只好第二天早上抄作业,真是苦不堪言,这与高中教学的第一原则“全人性原则”矛盾.这部分同学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了后进生.从高一开始逐步淘汰,到高三就自然只剩少部分“精英”真正学得懂数学,在学数学,“精英主义”就这样形成了.让我们向“题海战术”说不,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轻松的数学,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数学不再是学生心中永远的痛,就一定可以让“精英主义”遁于无形.
四、“因材施教”是走出“精英主义”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可能,不能只有少数人会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由失败走向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如果这个问题远远超出该生的能力范围,那么应该选择放弃,但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想办法重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树立探索、发现的信心和勇气,不让他们掉队就是成功.
反对“精英主义”不是反对精英的存在,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在数学上有所作为.
一、挖掘数学“简单美”是走出“精英主义”的基础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无论从整体还是各章节,知识的内容本身是简单的.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充分体现了“立足基础,彰显成功”,这就是数学简单美最有力的证明.无论多么综合的题都是由一些简单的知识块构成,只要同学们把每一知识块的内容掌握好,然后“大题小做”就可以了.人们常说:“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就是创造.”只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做有心人,多动脑筋挖掘数学中的“简单美”,就能让学生觉得“数学其实很简单,是人人都可以学好的”,那么“精英主义”就无以立足.
二、建立“和谐关系”是走出“精英主义”的根本
这里的“和谐关系”是指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我国过去的传统教学有它的优点,但常常出现重“主导”轻“主体”,重“学会”轻“会学”,重“结论”轻“过程”等弊端,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与高中教学的第三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矛盾.这次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当前倡导的学习方式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它们不是同一纬度上的三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习应该是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或集体合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与人共享成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和谐关系”下,数学学习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只要人人乐意学习数学,“精英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三、告别“题海战术”是走出“精英主义”的必由之路
“题海战术”是传统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搞的是“题型 方法”的大运动量的训练.它注重各个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注重基本题型的反复练习,注重三段论证式的逻辑推理,这虽然可以有效地应付平时的期末统测,但在现在的能力立意的高考中就行不通了.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对“题海战术”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解答题没有了送分的陈题,对于习惯于套用现成方法和现成题型,习惯于“题海战术”的考生来说,显然不能适应,导致解答题无从下手.高一的学生做高三的题目是正常的事,甚至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的相关题目都做尽了,这与高中教学的第二原则“发展性原则”矛盾.只要有题目学生没见过老师就不放心,这是多么“尽职”呀,正是这样的“用心良苦”反而害得许多学生掉队.另外资料上的题目多数偏难,如果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经过筛选就指定给学生做,部分学生必定有许多不会做的题,可老师第二天又要交,没办法只好第二天早上抄作业,真是苦不堪言,这与高中教学的第一原则“全人性原则”矛盾.这部分同学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了后进生.从高一开始逐步淘汰,到高三就自然只剩少部分“精英”真正学得懂数学,在学数学,“精英主义”就这样形成了.让我们向“题海战术”说不,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轻松的数学,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数学不再是学生心中永远的痛,就一定可以让“精英主义”遁于无形.
四、“因材施教”是走出“精英主义”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可能,不能只有少数人会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由失败走向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如果这个问题远远超出该生的能力范围,那么应该选择放弃,但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想办法重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树立探索、发现的信心和勇气,不让他们掉队就是成功.
反对“精英主义”不是反对精英的存在,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在数学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