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
【热点聚焦】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材料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
材料三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紧密相连、有机统一的,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材料四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之中,贯穿到德育课程和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要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和新童谣编创传唱活动,唱响《八荣八耻》等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歌曲,在校园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典型题例】
请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给全校同学写一份倡议书。
参考答案
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弘扬社会主义正气”的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热爱祖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科学文明、团结互助是我国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我们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中学生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
中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人民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中学生能否具有良好的荣辱观念,能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我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使命,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2)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道德情操,培养“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3)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和新童谣传唱活动,唱响《八荣八耻》等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歌曲,在校园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靠我们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将在我们的手中变为现实,愿我们共同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中学××年级××班××
2007年×月×日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七年级拒绝不良诱惑,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提高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八年级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九年级关爱集体,培养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树立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学会合理消费,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培养团队精神。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热点聚焦】
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材料三“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3.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000万人。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4.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47%。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 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5.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6.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更加协调,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7.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8.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残疾人权益。9.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材料四 “十一五”规划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材料五“十一五”规划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典型题例】
材料与漫画寓意分析
材料一 2004~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
材料二 人群与家庭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是引发各种社会不和谐问题的直接根源。在高低收入差别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有关研究报告分析,2004年中国总人口中的20%的低收入家庭,其家庭年收入总量仅占全国收入总量的4.2%,而对应的20%的高收入家庭,其家庭年收入总量已占全国收入总量的50%以上。有研究报告表明,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20%的低收入家庭占1.5%,20%的高收入家庭占55.4%。
材料三 漫画《不留空白——实现共同富裕》。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漫画的寓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说明,从2004年到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但是2005年农村居民收人增幅回落O.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在扩大。(2)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共同富裕。②要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七年级生活离不开法律;未成年人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八年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宪法所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智力成果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正义;社会发展需要公平。
九年级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热点聚焦】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2006年6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创新型国家的标准是: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要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要显著增强,并且要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
为了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材料二 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科技进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都要求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奋 起直追,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材料三 根据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在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居第44位,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主要的49个国家中居第28位,处于中下水平,这与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6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其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发达国家知识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至80%,而我国仅为20%至30%。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看,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世界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如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就难以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分享全球化的成果。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核心技术代表着市场控制权、利润控制权和收益控制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就会失去市场控制权、利润控制权和收益控制权。
【典型题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1)上述三个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研现象?(2)表一与表二、表三之间有何联系?(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4)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表一说明,我国经济虽然在高速增长,但增长方式主要不是依靠技术进步,而是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表二说明,我国人口多,人均拥有资源量少,重要资源进口所占比重大。表三说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相比明显不足,差距显著。
(2)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既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又给我国短缺的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部分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则是我国落后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
(3)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此,一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三要增加科技研发经费,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科技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是打破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的唯一途径。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八年级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发明创造以及其他创造性智力成果,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几年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热点聚焦】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材料二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材料三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9月7日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O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
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
【典型题例】
材料一 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70%以上。而在我国,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大排量汽车竟受“追捧”,小排量汽车(排量为1.0以下)因外型“不气派”等原因而备受冷落。一些城市出现了限制性规定。
材料二 近日国务院转发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中指出,这些规定已不适应我国国情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清理有关限制性规定。
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具有燃油少、尾气排放低、外型小、车位占用面积少等优点。
请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我国国情,简要回答国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义。
参考答案
(1)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人均占有量少,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符合我国能源供给实际和大众消费水平。(2)国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有利于提高公民绿色消费的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或有利于倡导国民形成科学的、健康的、适度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民族品牌工业等)。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九年级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和严峻形势;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五、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热点聚焦】
材料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6年12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全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突出重点,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继续抓好大案要案查处,继续抓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抓好源头治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加强对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项反腐倡廉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二 2006年9月24日,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据调查,陈良宇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典型题例】
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
据调查,陈良宇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运用思想品德课知识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中央对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的查处,充分表明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是谁,无论其职务有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3)惩治腐败,必须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依靠人民群众,保障公民的检举权和监督权,拓宽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渠道。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八年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九年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依法治国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允许任何人或任何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控告或检举权,监督权。
六、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热点聚焦】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3.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目标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材料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充满创造力、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不断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并且稳定有序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典型题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结合所学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不少于三个方面)
参考答案
(1)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地统一起来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制度;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八年级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实现社会公平,必须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社会发展需要正义,公民要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养成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九年级 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热点聚焦】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材料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
材料三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紧密相连、有机统一的,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材料四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之中,贯穿到德育课程和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要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和新童谣编创传唱活动,唱响《八荣八耻》等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歌曲,在校园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典型题例】
请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给全校同学写一份倡议书。
参考答案
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弘扬社会主义正气”的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热爱祖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科学文明、团结互助是我国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我们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中学生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
中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人民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中学生能否具有良好的荣辱观念,能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我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使命,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2)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道德情操,培养“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3)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和新童谣传唱活动,唱响《八荣八耻》等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歌曲,在校园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靠我们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将在我们的手中变为现实,愿我们共同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中学××年级××班××
2007年×月×日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七年级拒绝不良诱惑,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提高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八年级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九年级关爱集体,培养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树立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学会合理消费,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培养团队精神。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热点聚焦】
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材料三“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3.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000万人。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4.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47%。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 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5.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6.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更加协调,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7.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8.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残疾人权益。9.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材料四 “十一五”规划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材料五“十一五”规划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典型题例】
材料与漫画寓意分析
材料一 2004~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
材料二 人群与家庭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是引发各种社会不和谐问题的直接根源。在高低收入差别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有关研究报告分析,2004年中国总人口中的20%的低收入家庭,其家庭年收入总量仅占全国收入总量的4.2%,而对应的20%的高收入家庭,其家庭年收入总量已占全国收入总量的50%以上。有研究报告表明,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20%的低收入家庭占1.5%,20%的高收入家庭占55.4%。
材料三 漫画《不留空白——实现共同富裕》。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漫画的寓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说明,从2004年到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但是2005年农村居民收人增幅回落O.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在扩大。(2)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共同富裕。②要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七年级生活离不开法律;未成年人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八年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宪法所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智力成果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正义;社会发展需要公平。
九年级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热点聚焦】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2006年6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创新型国家的标准是: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要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要显著增强,并且要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
为了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材料二 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科技进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都要求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奋 起直追,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材料三 根据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在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居第44位,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主要的49个国家中居第28位,处于中下水平,这与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6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其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发达国家知识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至80%,而我国仅为20%至30%。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看,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世界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如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就难以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分享全球化的成果。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核心技术代表着市场控制权、利润控制权和收益控制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就会失去市场控制权、利润控制权和收益控制权。
【典型题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1)上述三个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研现象?(2)表一与表二、表三之间有何联系?(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4)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表一说明,我国经济虽然在高速增长,但增长方式主要不是依靠技术进步,而是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表二说明,我国人口多,人均拥有资源量少,重要资源进口所占比重大。表三说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相比明显不足,差距显著。
(2)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既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又给我国短缺的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部分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则是我国落后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
(3)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此,一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三要增加科技研发经费,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科技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是打破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的唯一途径。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八年级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发明创造以及其他创造性智力成果,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几年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热点聚焦】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材料二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材料三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9月7日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O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
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
【典型题例】
材料一 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70%以上。而在我国,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大排量汽车竟受“追捧”,小排量汽车(排量为1.0以下)因外型“不气派”等原因而备受冷落。一些城市出现了限制性规定。
材料二 近日国务院转发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中指出,这些规定已不适应我国国情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清理有关限制性规定。
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具有燃油少、尾气排放低、外型小、车位占用面积少等优点。
请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我国国情,简要回答国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义。
参考答案
(1)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人均占有量少,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符合我国能源供给实际和大众消费水平。(2)国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有利于提高公民绿色消费的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或有利于倡导国民形成科学的、健康的、适度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民族品牌工业等)。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九年级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和严峻形势;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五、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热点聚焦】
材料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6年12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全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突出重点,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继续抓好大案要案查处,继续抓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抓好源头治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加强对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项反腐倡廉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二 2006年9月24日,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据调查,陈良宇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典型题例】
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
据调查,陈良宇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运用思想品德课知识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中央对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的查处,充分表明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是谁,无论其职务有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3)惩治腐败,必须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依靠人民群众,保障公民的检举权和监督权,拓宽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渠道。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八年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九年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依法治国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允许任何人或任何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控告或检举权,监督权。
六、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热点聚焦】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3.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目标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材料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充满创造力、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不断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并且稳定有序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典型题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结合所学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不少于三个方面)
参考答案
(1)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地统一起来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制度;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拓展链接】
本专题可以结合的考点知识有:
八年级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实现社会公平,必须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社会发展需要正义,公民要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养成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九年级 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