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歧义是语言的一种形式对应多重含义,并产生矛盾的恶体现。歧义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也在交际过程中分化成不同类型。导致歧义不仅包括语内因素,语外因素也在起作用,因此从交际双方来确定歧义的类型,其分类在所获得的信息量上有所体现。不同的歧义现象存在着不一样的致歧因素,而不同的致歧因素又会造成不同的歧义类型。
关键词:言语交际;歧义;致歧因素;歧义类型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69-01
言语歧义现象在交际中比比皆是,作为研究的对象,言语歧义也为各个流派所青睐。但是,在从前的研究中,言语歧义多被定义在静态语言之中,直至文炼先生指出:“歧义是属于言语范畴的,是使用言语材料时产生的问题。”对于言语歧义现象的解读才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将歧义现象放入一个动态的语境之中进行分析。
一、言语歧义的定义
“歧义现象,就是指有些听起来相同或看起来相同的话语,在字面上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在传统语法学研究中看来,歧义现象多由语音、语法、语义等造成的,在静态语境中造成句子语病的现象。由于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信息的传递是由“编码-解码”的过程组成的,在不同交际参与者参与到编码与解码过程中,带入的信息和导出的信息可能出现矛盾而导致歧义。在以往的研究中认为“说者往往很难完全确切地百分之百地传输自己想要传输的信息,听者也很难万却确切地、百分之百地把语言形式‘还原’为它所代表的全部信息,编码和解码只能求其最大限度的近似值。”而在言语交际中,很多情况下都可能会造成编码和解码不能完全一样,因此歧义现象也由此而产生。但是,言语歧义现象又不同于一般的歧义现象。言语歧义现象是进入到实际的言语交际之中的,因此之前困扰着研究者的“咬死猎人的狗”,在进入具体语境中就迎刃而解了。
二、言语歧义产生的原因
(一)语内因素。
1.语音因素造成的言语歧义。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多以语音形式表现出来,语音也可能出现同形现象,当语音出现同形现象时,口语中很难分辨出来,便容易出现歧义。在某种意义上看,语音的歧义现象多由一些难以辨别的语音导致,多出现在模糊介音出现的语句之中。如:这些东西可以致(治)癌。
2.词汇因素造成的言语歧义。“词典里的单词,除专门名词外,很少不是多义的;单词的组合往往可以作不止一种分析。然而放在一定的上下文或者一定的生活环境里,这些单词或单词的组合就只能有一种意义,真正存在歧义的情况很少。”由此可见,在语言交际中,词汇因素造成的言语歧义一般都是在多种词义的影响之下自然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中,这样的歧义现象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避免。例如:苏姗姗:那你解释一下你的意思?辛农:他目前还是个 “黑人”。陆步青:什么“黑人”?难道你也要开除我黄种人的人籍吗?辛农同志?辛农:你不要无理取闹。我说你是“黑人”,是告诉你,你的档案丢了。“黑人”,在静态话语之中的含义很清楚,是指肤色为黑色的人种。但是在这个具体语境之中,这个词语又多出了令一层含义,也就是“黑户”的意思。很明显,在对话之中,“黑人”缺失也引起了受话者的误会。在上面例子当中,作者有意让句子产生歧义,以产生一种特殊的写作效果。
3.语义因素造成的言语歧义。语义因素可以在两个方面造成言语歧义。一方面存在于语法结构,另一方面则是语义角色。不同的结构层次会影响到语法功能的发挥,从而造成歧义,语义角色的不确定又会让句子造成角色不清的歧义。如“你借我的五百元”这个句子中,“你”、“我”两个词的语义角色不同,表示的句子含义也会有所改变。由于语义因素的影响,句子容易产生言语歧义现象。
(二)语外因素。语言是在具体语境之中使用的,造成言语歧义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语境的不清晰。而这个语境不仅仅指的是上下文语境,还包括了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等等。在言语交际之中,一句话,甚至于一个声音,缺少了具体语境,就会产生歧义。例如: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我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磨刀声在此处也作为一种言语信号出现,当不清楚一定的语境之时,则会出现歧义。
三、言语歧义的类型
言语交际是信息的输出和输入,其中语言就是穿梭于说话人和受话人头脑之中的东西。正是说话人和受话人对语言的不同编码,才产生了言语的歧义现象。由说话人话语中所包含的信息,和受话人所得到的信息相比,可以得出三种不同的言语歧义类型。(一)信息衍生。信息衍生,顾名思义,就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增添了说话者话语含义中所不包含的意义,从而在受话者看来产生了言语歧义。(二)信息损耗。说话者话语中所含之义,在言语交际之中未能完全表达出来,在传递之中产生了损耗,从而产生了某些歧义。(三)信息失真在交际过程中,对说话者所说的话语,经过编码和解码的之后,造成的信息在说話者和受话者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形成言语歧义的情况。
四、言语词义的利用
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口语或者是书面语的使用时,其意义多是将语言和客观世界相联系,这种意义必然存在两个层面,也即显性层面和隐形层面。在说话者与受话者的言语交际之中,句子和一定的语境相结合,产生出来的深层次的意义,在双方均遵守会话合作原则的情况下,话语才能被理解。例如:小明:今晚去看电影吗?菲菲:外婆生病了。在对话时,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受话者,其思想都不是单一的,而双方的思想更是差距很大,这种个体本身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就会造成言语歧义现象。和前文所说的多义现象不同,歧义现象可能是语法上的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语用上的因素导致的。因此,言语歧义现象,在某些时候,也包含在句子多义现象之中。会话的参与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也可能会主动地制造出一些歧义现象,以达成某种语用上的效果。这样的用法在相声中多被使用。
五、结语
言语歧义是在言语交际之中产生的,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言语交际之中,一种语言形式与多重意义内容,这种对应使得会话双方的话语内涵出现偏颇。研究言语歧义必须是在具体语境中对话语进行研究,如果抛弃具体语境而只研究静态话语,那么话语便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文炼、允贻.《歧义问题》,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页。
[2]石安石.歧义现象种种[J].百科知识(京),1987(1)。
[3]范继淹.语言的信息[A]. 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
[4]吕叔湘.《语法研究和探索》(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13页。
[5]丛维熙.《遗落在海滩上的脚印》,见《收获》,1981年,第3期。
[6]戴莉.《与言语交际有关的歧义类型》,见《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7]邵严毅.《言语交际中的歧义再探》,见《学海》,2008年3月。
[8]陆华芳.《试论交际中的言语歧义》,见《语言应用研究》。
关键词:言语交际;歧义;致歧因素;歧义类型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69-01
言语歧义现象在交际中比比皆是,作为研究的对象,言语歧义也为各个流派所青睐。但是,在从前的研究中,言语歧义多被定义在静态语言之中,直至文炼先生指出:“歧义是属于言语范畴的,是使用言语材料时产生的问题。”对于言语歧义现象的解读才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将歧义现象放入一个动态的语境之中进行分析。
一、言语歧义的定义
“歧义现象,就是指有些听起来相同或看起来相同的话语,在字面上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在传统语法学研究中看来,歧义现象多由语音、语法、语义等造成的,在静态语境中造成句子语病的现象。由于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信息的传递是由“编码-解码”的过程组成的,在不同交际参与者参与到编码与解码过程中,带入的信息和导出的信息可能出现矛盾而导致歧义。在以往的研究中认为“说者往往很难完全确切地百分之百地传输自己想要传输的信息,听者也很难万却确切地、百分之百地把语言形式‘还原’为它所代表的全部信息,编码和解码只能求其最大限度的近似值。”而在言语交际中,很多情况下都可能会造成编码和解码不能完全一样,因此歧义现象也由此而产生。但是,言语歧义现象又不同于一般的歧义现象。言语歧义现象是进入到实际的言语交际之中的,因此之前困扰着研究者的“咬死猎人的狗”,在进入具体语境中就迎刃而解了。
二、言语歧义产生的原因
(一)语内因素。
1.语音因素造成的言语歧义。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多以语音形式表现出来,语音也可能出现同形现象,当语音出现同形现象时,口语中很难分辨出来,便容易出现歧义。在某种意义上看,语音的歧义现象多由一些难以辨别的语音导致,多出现在模糊介音出现的语句之中。如:这些东西可以致(治)癌。
2.词汇因素造成的言语歧义。“词典里的单词,除专门名词外,很少不是多义的;单词的组合往往可以作不止一种分析。然而放在一定的上下文或者一定的生活环境里,这些单词或单词的组合就只能有一种意义,真正存在歧义的情况很少。”由此可见,在语言交际中,词汇因素造成的言语歧义一般都是在多种词义的影响之下自然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中,这样的歧义现象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避免。例如:苏姗姗:那你解释一下你的意思?辛农:他目前还是个 “黑人”。陆步青:什么“黑人”?难道你也要开除我黄种人的人籍吗?辛农同志?辛农:你不要无理取闹。我说你是“黑人”,是告诉你,你的档案丢了。“黑人”,在静态话语之中的含义很清楚,是指肤色为黑色的人种。但是在这个具体语境之中,这个词语又多出了令一层含义,也就是“黑户”的意思。很明显,在对话之中,“黑人”缺失也引起了受话者的误会。在上面例子当中,作者有意让句子产生歧义,以产生一种特殊的写作效果。
3.语义因素造成的言语歧义。语义因素可以在两个方面造成言语歧义。一方面存在于语法结构,另一方面则是语义角色。不同的结构层次会影响到语法功能的发挥,从而造成歧义,语义角色的不确定又会让句子造成角色不清的歧义。如“你借我的五百元”这个句子中,“你”、“我”两个词的语义角色不同,表示的句子含义也会有所改变。由于语义因素的影响,句子容易产生言语歧义现象。
(二)语外因素。语言是在具体语境之中使用的,造成言语歧义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语境的不清晰。而这个语境不仅仅指的是上下文语境,还包括了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等等。在言语交际之中,一句话,甚至于一个声音,缺少了具体语境,就会产生歧义。例如: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我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磨刀声在此处也作为一种言语信号出现,当不清楚一定的语境之时,则会出现歧义。
三、言语歧义的类型
言语交际是信息的输出和输入,其中语言就是穿梭于说话人和受话人头脑之中的东西。正是说话人和受话人对语言的不同编码,才产生了言语的歧义现象。由说话人话语中所包含的信息,和受话人所得到的信息相比,可以得出三种不同的言语歧义类型。(一)信息衍生。信息衍生,顾名思义,就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增添了说话者话语含义中所不包含的意义,从而在受话者看来产生了言语歧义。(二)信息损耗。说话者话语中所含之义,在言语交际之中未能完全表达出来,在传递之中产生了损耗,从而产生了某些歧义。(三)信息失真在交际过程中,对说话者所说的话语,经过编码和解码的之后,造成的信息在说話者和受话者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形成言语歧义的情况。
四、言语词义的利用
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口语或者是书面语的使用时,其意义多是将语言和客观世界相联系,这种意义必然存在两个层面,也即显性层面和隐形层面。在说话者与受话者的言语交际之中,句子和一定的语境相结合,产生出来的深层次的意义,在双方均遵守会话合作原则的情况下,话语才能被理解。例如:小明:今晚去看电影吗?菲菲:外婆生病了。在对话时,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受话者,其思想都不是单一的,而双方的思想更是差距很大,这种个体本身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就会造成言语歧义现象。和前文所说的多义现象不同,歧义现象可能是语法上的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语用上的因素导致的。因此,言语歧义现象,在某些时候,也包含在句子多义现象之中。会话的参与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也可能会主动地制造出一些歧义现象,以达成某种语用上的效果。这样的用法在相声中多被使用。
五、结语
言语歧义是在言语交际之中产生的,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言语交际之中,一种语言形式与多重意义内容,这种对应使得会话双方的话语内涵出现偏颇。研究言语歧义必须是在具体语境中对话语进行研究,如果抛弃具体语境而只研究静态话语,那么话语便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文炼、允贻.《歧义问题》,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页。
[2]石安石.歧义现象种种[J].百科知识(京),1987(1)。
[3]范继淹.语言的信息[A]. 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
[4]吕叔湘.《语法研究和探索》(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13页。
[5]丛维熙.《遗落在海滩上的脚印》,见《收获》,1981年,第3期。
[6]戴莉.《与言语交际有关的歧义类型》,见《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7]邵严毅.《言语交际中的歧义再探》,见《学海》,2008年3月。
[8]陆华芳.《试论交际中的言语歧义》,见《语言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