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信息化的趋势及医院的短板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握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导向,正确认识医疗服务信息化的意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医院实际,补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共同推进建设数字化医院和智慧医院。
  关键词:政策导向;健康医疗服务;信息化趋势;补短措施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1-106-02
  为了强力推动医疗服务信息化,近10年里国务院、卫健委、工信部等相继出台了37个相关政策和行政规章,其中11个建设和发展指导意见、5个规范与标准、6个规划、2个行动计划和3个方案。近两年更是政策利好频出,2017年发布5个,2018年颁布7个,2018年4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新时期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家卫健委《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明确了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何选择正确、现实的模式和路径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化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共同研讨的议题。
  一、医疗服务信息化的大数据分析
  医疗信息化主要包括医院信息化和区域卫生信息化,狭义的医院信息化指医院管理信息化、临床管理信息化、医院信息的集成,而广义的医疗信息化,还涵盖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云医疗、医保信息化、药品流通信息化等内容。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的创新,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的普及,机器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和云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信息化的内涵已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经历了以医院业务和患者诊疗信息为管理对象的第一个发展阶段,HIS医院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据HIS市场情况,我国医院门急诊、住院相关管理系统未实施的部分不足20%;现在,医疗信息化整体处于以满足临床医疗要求为核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即CIS阶段。CIS系统的核心PACS、LIS、RIS、EMR、UTS等尚有20-40%的未实施空间,远程医疗已实施部分仅占17%,市场空间大,大型医院基本处在CIS系统建设的高峰期;以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数据中心为基础的GMIS系统开始起步,正在迈向第三个发展阶段,当前,全国已有十余座城市开展了数字医疗。
  我国医疗服务信息化投入尚处在较低水平,但近年呈明显的高增长态势。我国医疗信息化的支出逐年上升,2014年275.1亿元、2015年330.2亿元、2016年405.2亿元、2017年498亿元、2018年606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782亿元、2020年881亿元,投入主要分布在HIS、LIS、PACS、EMR、区域医疗卫生平台等项目上。
  二、医疗服务信息化的走向及意义
  1.以信息化为抓手促进医院优质资源共享
  2014年8月8部委印发的《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和2017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均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提供远程服务;2018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推动东部优质医疗资源对接中西部需求。医疗服务将构建起城市医联体、县乡村三级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四大医联体模式,到2020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部参与医联体。
  2.以信息化为发动机驱使医疗服务智能化
  当物联网、云技术、数据连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引进到健康医疗服务后,对我国医疗行业的重构与推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让医生的临床决策更科学精准,物联网、5G网络让医生的远程医疗如临现场,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让医生手术更得心应手,医疗大数据、居民健康档案帮助医生提高诊治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此,《“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規划》要求发展远程医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穿戴医疗设备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卫健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以“互联网+”为手段,推广应用智能导医分诊、智能医学影像识别、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智慧医院。
  3.以信息化为桥梁实现医疗行业的互联互通
  医疗信息化始于单机简单应用和小型网络管理系统,逐步推进医疗业务应用与基础网络平台的融合,积极探索区域医疗系统的互联互通,现已整体呈现出从原来封闭的、独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发展到开放型的、遵循行业标准的医院信息系统,未来将形成一个覆盖区域乃至全国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引导医疗机构向这个方向发展,加速医疗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势在必行。除了医疗机构间的标准化协同服务,互联网运营方、药品供应商、医保部门等第三方机构也将参与进来,国内市场健康医疗大数据供应商英特尔、微软、戴尔、思科、IBM、MEC等互联网大数据巨头处在第一阵营,其主要目标客户为国内大型医院;第二阵营以东软、东华、用友、方正等主要代表,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中型医院及相关卫生体系。
  4.以信息化为平台提供医疗信息社会泛在服务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3521工程”,即通过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到2020年建成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分级开放应用平台,最终实现全国性的数字化医疗平台建设。卫健委《“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政府应用与社会应用相融合,覆盖全体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云平台,能让每个人都拥有标准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并能及时方便地获取健康医疗数据。卫健委内部已建立多个业务系统(医保、妇幼、药品等),支持第三方机构参与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未来医院信息将会汇总至区域乃至全国医疗信息平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三、医院存在的短板及补齐方式
  1.医务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是短板
  信息化设备机智过人,本来是医疗服务得力的助手,但碍于医务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倍感难以适应,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不敢大胆尝试,致使新技术、新设备未能物尽其用,医院的信息化应用举步维艰。加强职业继续教育,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是推动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2.医院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准备不足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事物要进入医院成为医疗服务的强大工具,除了技术人才储备欠缺、信息化建设滞后外,更大程度地暴露出医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的准备不足。树立行业革新意识、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是把传统医院建设成为数字化医院和智慧医院的关键。
  3.医院在互联互通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数据开放共享是健康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但绕不开的是个人隐私保护与数据流转安全问题。在享有便捷的同时,必须强化信息安全的技术支撑和管理制度建设,医院在这块无疑是薄弱的。安全意识的淡漠,规章制度的缺失,防护措施的不力,给健康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带来隐患,需构建防护网确保数据流转的安全、可控。
  4.正确看待医疗信息社会泛在服务的成本问题
  很多医院信息化进程缓慢缘于成本问题,医务人员觉得采用新技术增大了学习成本,运用新设备增加了工作成本;院方觉得信息化建设投资回报率低,提供医疗信息社会服务提高了营运成本,双方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动力不足。端正价值观,紧跟科技进步,克服经济效益至上,秉承服务便民宗旨,方能共同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霞,胡梦含,袁莉等.信息技术支撑下门诊人文服务模式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7,(12).
  [2]李鹏,李昕.对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问题的思考[J].中国病案,2013(6).
  [3]刘琦,肖勇,田双桂.基于医联体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探讨[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在药物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对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探索。方法 选取近一年时段内质量风险管理在企业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实践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对此时间段内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使口服固体制剂的不良率明显下降,有效提升了生产质量。结论 质量风险管理在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发挥其效能降低生产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升生产的安全性并保证了生产的质量。  关键词:质量风险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加强医院临床科室的无纸化、信息化成为了医院发展的主要趋势。条码技术在医院信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在医院临床科室运用条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临床科室实验室各项检查的无纸化管理,实现实验室检查从开具医嘱、打印条码、标本采集、送检、报告结果等进行全程监控,为每一项检查项目提供了追溯依据,为临床医生护士对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有
期刊
摘要:文章以乡镇卫生院医改分配制度为分析对象,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接着阐述当前乡镇卫生院分配制度改革现状,最后论述了乡镇卫生院分配制度改革思考,以便可以更好的加快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激励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卫生院;医改;分配制度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1-101-0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多次医
期刊
摘要:目的 就手术室护理中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管理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则在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社区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240例患者做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为120例,对照组实行个人自行管理模式,实验组实行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记录对比其结果。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实验组管理后的病情控制率95.0%(114/120)优于对照组管理后的病情控制率为80.8%(97/12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1-108-01  异体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但由于异体输血可能使受血者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免疫功能抑制及造成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因而人们在输异体血的同时,寻找并发现了一种更安全的输血方式一—自体输血[1]。自体血液回收机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把体内失血收集起来,进行过滤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在临床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特征,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5篇关于吉非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统计出现不良反应187例患者基本情况,不良反应产生的时间、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以及临床表现、预后等;结果 50.80%的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31~60d,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其次是累及消化系统,接下来是呼吸系统,有13.36%患者死亡;结论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用药观察,并注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脑出血的治疗,为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脑出血的治療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血液透析患者有2例合并脑出血的治疗过程。结果 经治疗后2例患者均顺利渡过脑出血危险期。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脑出血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减少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  关键词:血液透析;脑出血;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2018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的具体情况,分类登记,为没有审方经验的药师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PIVAS系统,回顾性调查我院2018年病区医嘱,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类整理。结果 2018年共审核58690份病区医嘱,不合理医嘱共356份,占0.61%。不合理原因共有:给药剂量有误;溶媒选择不当;给药频次有误;医嘱录入错误;溶媒剂量不当;年龄段禁用;配伍禁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43例成功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3d及6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C反应蛋白(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