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念西安易俗社创立100周年】
一个剧社,历经百年而不倒,被稱为中国戏曲第一老字号。
几代戏骨,台上台下竞风流,留给秦腔道不尽的故经佳话。
这就是西安易俗社。
1912年农历七月一日,当李桐轩、孙仁玉、范紫东、高培支等160多名热心戏曲改良的各界人士在西安创建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易俗社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他们的举动会将古老的秦腔推向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吕四娘》、《三滴血》、《火焰驹》、《柜中缘》等一个又一个著名剧目先后面世,刘毓中、刘箴俗、王天民、孟遏云、肖若兰、陈妙华等一大批优秀演员脱颖而出。
1924年7月,鲁迅先生在西安讲学期间,多次到易俗社看戏,临走时为易俗社留下“古调独弹”的评价。
“许翠莲来好羞惭,不该在门前做针线……”1936年12月,王天民主演的《柜中缘》正在易俗社火热演出,杨虎城一边看戏,一边密谋,台上才子佳人,台下瞬息万变,改变中国近代史的西安事变即将发生……
1960年,易俗社独立拍摄秦腔电影《三滴血》,陈妙华一人分饰周天佑和李遇春两个角色, 以其高亢圆润的唱腔闻名西北,蜚声全国。但随着“文革”的到来,她却疯了!
百年风雨,物是人非,但易俗社在戏迷心中的地位没有改变。作为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肩的“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易俗社如今又承担着振兴中国传统文化、繁荣陕西文化产业的新使命,这无论是对秦腔还是戏迷来说,都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一个剧社,历经百年而不倒,被稱为中国戏曲第一老字号。
几代戏骨,台上台下竞风流,留给秦腔道不尽的故经佳话。
这就是西安易俗社。
1912年农历七月一日,当李桐轩、孙仁玉、范紫东、高培支等160多名热心戏曲改良的各界人士在西安创建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易俗社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他们的举动会将古老的秦腔推向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吕四娘》、《三滴血》、《火焰驹》、《柜中缘》等一个又一个著名剧目先后面世,刘毓中、刘箴俗、王天民、孟遏云、肖若兰、陈妙华等一大批优秀演员脱颖而出。
1924年7月,鲁迅先生在西安讲学期间,多次到易俗社看戏,临走时为易俗社留下“古调独弹”的评价。
“许翠莲来好羞惭,不该在门前做针线……”1936年12月,王天民主演的《柜中缘》正在易俗社火热演出,杨虎城一边看戏,一边密谋,台上才子佳人,台下瞬息万变,改变中国近代史的西安事变即将发生……
1960年,易俗社独立拍摄秦腔电影《三滴血》,陈妙华一人分饰周天佑和李遇春两个角色, 以其高亢圆润的唱腔闻名西北,蜚声全国。但随着“文革”的到来,她却疯了!
百年风雨,物是人非,但易俗社在戏迷心中的地位没有改变。作为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肩的“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易俗社如今又承担着振兴中国传统文化、繁荣陕西文化产业的新使命,这无论是对秦腔还是戏迷来说,都是一件莫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