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物理课的时间评价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i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把踩着下课的铃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一堂好课的必备条件。因此即使你的课其它环节都很好,就是最后拖堂了,那不能算一堂好课;相反你的教学任务已完成,而下课的铃声还未响,那也不能算一堂好课。而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仍然要将它作为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我们又该如何正确评价一堂好课的时间安排?
  应当对这条标准说不。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主体,控制着整堂课的节奏,对于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以讲授方法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因此,一位有经验的教师,精心安排好一堂不长长短的45分钟课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解惑者、协助者,教学方法也从简单的讲授法为主转变为探究学习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全部包办,而应当帮助、启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去完成,而这个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是老师完全能控制的。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实验、讨论、探究活动中,为了赶进度而不顾具体情况,没有让学生进行足够的实验、思考就草率的得出结论,这不能算一堂好课。教师上课前对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对每个环节的时间也都作了预算与安排、并且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作了设想,可是上课时学生可能在实验或思考的某个细节上有困难或有其它想法,需要展开讨论或思考,但为了不影响下面的进度,教师只得让同学们草率的结束实验或讨论,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才进入实验研究(研究员)的角色,老师就要求他终止,摊子才铺下就草草收场,这样做把实验探究变成了花架子,不仅达不到实验与探究目的,也违背了实验与探究的初衷,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
  要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为了赶时间,对学生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回避这不能算一堂好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在交流与讨论时,可能对某些问题有疑惑;或对某个问题还有其它想法,老师并没有估计到。(有时教师考虑问题的角度与能力未必就超出几十个学生)对个别的问题或远超出本节课内容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后个别解决,但对一些共性的问题、与本课紧密联系的问题为了时间与进度不展开讨论与探究,那会失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失去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时机。例如:在研究水沸腾时,实验结束时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会提出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如:为什么酒精灯熄灭后,水还在沸腾;为什么有的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仍然在上升;为什么纸片盖得很紧和盖得较松,实验的结果不同等等,如果针对这些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观察与揣摩,并在教师适当的帮助下,用实验过程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激起思维的火花。也许这样可能会影响到下面的环节,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甚至可能这节课不很完整,但是经过这样一个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后,学生获取到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正是新课标所要求培养的科学素养范围。相反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回避学生的问题或是教师直接揭开谜底,三言两语匆匆结束,不能算一堂好课。
  做到时间与内容有机结合.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能因为内容而赶时间,也不能因为时间而不考虑课堂的完整性。这样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要吃透所教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思考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与本堂课相关的其它知识,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如果备课充分,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料外的问题,只要作适当的调整,使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细节的内容少学点,课堂的各个环节的完整性是可以做到的,这仍然应算是一节好课。
  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尽管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但老师的主导作用并不能忽视,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就是老师主导作用体现的一面。如果教师没能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环节,使课堂的节奏过慢,这不能算一堂好课。例如:在学习物质的三种状态时,教师在设计实验时,未充分考虑实验的时间与效果,按照书上的图,用烧杯装了许多冰块加热,结果加热的时间过长。这样不仅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课堂显得没有一点节奏,松松垮垮。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对实验稍加改进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将烧杯改成蒸发皿,将冰块捣碎一点,这样可以减少加热时间,而不至于将时间要在等待加热上,从而加快课堂节奏,营照出更浓的学习气氛,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相反将节奏推进得过快也不能算一堂好课。例如:在学习家庭电路这一节时,为了考虑课堂的完整性,将课堂的节奏放得很快,结果学生是走马观花,许多问题还没搞清,就进入下一个环节了。这样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时间安排要做到时间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节奏适当。这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对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其他文献
“培训”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职能,通过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提高员工素质,从而使其工作能力与当前的业务需求达到良好的匹配,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长远而且可规划的战略期间内,培训工作能够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完成基本的人力资源储备工作。  “不断进步为境界”是众多企业所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具体到一个企业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企业规模
文章阐述了中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是时代要求和中学生主体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深远意义;分析了中学生党建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学生中进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认为中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911年10月辛亥武昌起义爆发不久,一个脱离清政府的地方性革命政权——“大同共和国”在东北长白山区的吉林省安图县宣告成立。作为新生的共和政体,它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早两个多月,可谓中华民国诞生的先声。  “大同共和国”的创立者是时任安图县知事的刘建封。刘建封(1865—1952年),号桐阶,山东诸城县芝畔村(今属安丘县人)。他早年曾任奉天候补知县,1905年加入
采用较大截面中性线及重复接地可减轻或避免中性线断线所造成的危害。文中介绍了中性线断线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危害,提出了有关防护措施。 The use of a larger secti
一、新课改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国当前所开展的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是我国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教育改革的必然之举。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大特点是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对于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是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学生
地产调控必然拖累经济增长,但再困难,房地产调控也应该坚持到底.目前的这一轮调控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地方财政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rn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需要抑
丁肇中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受教育的成长经历,体会到跟老师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接着介绍了自己从事的两个著名的科学实验,指出对专家的结论绝对不要盲从.在受到邓小平主席接待
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得政治课程在高中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需要及时转变“重知识,轻技能,轻德育”的思想,多发挥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让高中生主动表达自己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