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官员走出深墙大院、文山会海,在田间地头、公交地铁与民众近距离接触。这本是官民互动的良好表征,然而一些亲民行为却被舆论冠以“作秀”帽子。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秀”是改变形象的一个方面
冒着严寒与工作人员共同清理积雪,在工作、生活现场与大伙一起吃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来往民众恳切交谈……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级领导干部的亲民行为越来越常见,有媒体直呼,“已经无法阻止领导亲民了”。
2013年12月30日,郑州电视台记者就在地铁偶遇市委书记吴天君,随后播出的新闻报道说:“上午10点多钟,记者正在地铁1号线会展中心站采访时,忽然发现在自助售票机前买票的一位男士非常熟悉,仔细一看正是市委书记吴天君。”
然而电视播出后,网络舆论却一边倒质疑:“真这么巧?”
当地官员透露,吴天君常骑自行车到处逛,但不允许媒体报道,就怕被说是作秀。2011年7月,吴天君还是郑州代市长,遇到城市暴雨内涝,他站在齐膝深的积水处捞取枝叶杂物,也被网友以“偶遇”形式发布到网络上。
这次“地铁偶遇”,吴天君起初不同意播出,几经请示才勉强过关。从播出视频的镜头运用看,领导报道的老旧套路硬生生将“偶遇”编辑出“摆拍”效果,难怪被网友“拍砖”。
2014年2月7日,春节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当网民还在吐槽各种“长假综合征”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华已经在和自治区党委机关干部、武警官兵一起清扫道路积雪了;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副市长陆冰正带着交通、住建、规划、国土等一干人忙着“挤公交”,体验公交车的运营情况,调研公交场站建设。
“秀”并非贬义词。在西方国家,政治人物的形象传播类似于广告促销行为,因为每个选民手中都有一张票,领导人不可能跟每一位选民面对面“推销自己”,所以必须要借助大众媒介进行传播和塑造形象,以赢得更多选民支持。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向来“谨言慎行、正襟危坐”的中国官员刻板形象正在以各种“亲民秀”的形式慢慢改变。
《南方周末》曾对官员的“亲民秀”做了统计。结果显示,十八大后官员更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亲民秀”年均次数29次,是十七大之后的5年年均9.4次的3倍。
“在不同场合‘偶遇’官员,已经慢慢成为生活中的小插曲。总的来说,人们正在逐渐习惯这种变化。在很多人看来,亲民是对民意的重视,它至少具有进步意义。”《长江时报》评论员付小为认为,这是“改变政治形象的一个阶段”。
“很多亲民行为针对的阶层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刘海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过去官员亲民行为主要针对极端底层的人,比如下基层慰问困难群众等,现在则比较务实地针对中等收入的人、针对城市人口。
“这种变化可能跟网络有关,你访贫问苦的对象是不上网的,针对普通市民容易在网上形成舆论焦点。”刘海龙分析认为。
“必须看到,不管是不是作秀,愿意走出来,能够向民间贴近、靠拢,始终比不走出来、闭目塞听,甚至以个人对民众现实生活的想象为基础做规划、拿决策好。进一步说,亲民、走出来,是需要肯定的方向。”付小为说。
为何一些亲民行为遭致“吐槽”
“亲民秀”成效如何?普通网友的评论最直观。
第一种是持普遍肯定态度。如2013年3月10日,全国两会期间,湖北省人民政府安排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去讲课。叶青到了省政府大门,由于骑的是自行车,被警卫拦住了,直到亮出通行证才被警卫放行。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百度上可搜索到约1090000个结果,相关新闻有11篇,都是清一色持正面态度,批评其作秀者基本没有。
第二种是民众对“亲民秀”的真实性存有疑问。2013年4月19日,荆楚网官方微博转发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十堰站赶火车的消息后,微博中的转发量达2240次,评论为695个,点赞的有29个。受此前一天香港《大公报》就刊发“总书记打车虚假消息”致歉的影响,网上评价多半是质疑该新闻真实性。
第三种是网友焦点并不在“亲民秀”本身,而是转移到与新闻人物相关的其他新闻上。2013年10月19日,时任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一身运动装扮骑自行车。在新浪网转发的该新闻跟帖中,有1997人参与,124条评论。受此前南京市长季建业涉嫌违纪违法遭调查事件影响,许多网民将此行为视为“作秀”。
总体看来,领导干部不管出于何种动机的亲民行为一旦见诸媒体,公众的评价大抵是毁誉参半。
新浪专栏撰稿人朱少华认为,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官员自以为是,弄虚作假成了习惯;二是急功近利,欺上瞒下也已经成瘾了。一旦他们走到群众中去,发出任何一个普通市民都该有的平民举动,都会变成市民眼中的“稀奇”事,难免被当成“作秀”。
“领导挤公交吃食堂,本是正常之事,现在成了新闻,老百姓每天如此,为什么不是新闻呢?”网民的这一吐槽颇为经典。
也有人认为,亲民秀之所以被“一竿子打翻”,也与长期以来公信力缺失所造成的民众思维惯性有关。
新华网网络舆情分析师李向帅分析认为,媒体的过于注重宣传的倾向、网站吸睛式标题的提炼等,也是诱导网民吐槽的因素。
在南京市长带队“挤公交”事件中,最先报道该事件的媒体标题为《节后第一天,南京市长自带零钱挤公交》。自带零钱挤公交?是不是还有一种“不自带零钱”的挤公交?谁又能“不自带零钱”挤公交呢?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网站又将标题调整为‘南京市长节后首日带队挤公交自备2块零钱’,增加了‘带队’这一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不亲民’意味。并且,报道配图也被认为‘能看出不少问题’:‘挤’个公交,前呼后拥,摄影师早早在前卡位,窗外还有2位特勤民警。”李向帅说。 “亲民”官员面对公众的热切关注和评论,心态同样复杂。喜欢骑自行车上班的叶青没想到,他的自行车给有关部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压力。2013年底,叶青曾在半个月内连丢两辆自行车,武汉当地媒体披露此事后,公众极为关注,公安部门压力很大,特意给他打过电话。叶青后来私下表示,“以后丢自行车再也不说了”。
还有一些“亲民”官员,在享受公众的关注和赞扬的同时,也害怕这种关注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有好事的网友搜索领导的房子、财产,弄出点事儿来就麻烦了”。
凡事尊法是最好的“秀”
在现代政治的各种场景和仪式里,“亲民秀”是官员必须掌握的公关技巧之一。但对于官员来说,做好“亲民秀”的关键在于,要带着一颗真诚之心。既不能走马观花、走形式主义,也不能只图塑造形象、大肆摆拍,更不能兴之所至、随意而为。
其实,对于“亲民秀”的种种“吐槽”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出一种期待:对于官员改进作风的期待,对于官员走基层听民声的期待,对于务实亲民政坛新风的期待。
亲民行动难在长期“秀”。一些评论指出,政府官员应避免为亲民而亲民,应警惕出于“上行下效”的形式化、一阵风式的“政治秀”。
“‘亲民秀’的主角不能只是领导,还应该包括普通干部,特别是直接服务百姓的一线干部;亲民的方式,也不应局限于‘道德式感召’,而要向‘职业性履职’扩展。换言之,践行群众路线,既要和群众讲感情,也要给群众办实事。解决了让群众挠头的问题,即便少一些近距离与群众接触式‘亲民’,又有何不妥?”李向帅说。
亲民的内容同样要迎合百姓需求,真正解决问题,力争取得实效。同是坐公交,2014年3月江西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的行动,就引来了网友一边倒的点赞。
原因在于,陈俊卿在参加上饶市党政领导干部网络听诉问政在线访谈中,网友提到上饶公交改革问题。陈俊卿第二天即乘坐公交车,对上饶公交进行现场调研,并且是单独行动,没有媒体跟进和“托儿”伴随。
被质疑“作秀”之后的反应也很重要。如果一受到质疑,原来的做法不管好坏都取消作废,那就真成作“秀”了。
2012年5月25日,时任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想约请农民工吃饭。两天后,陈里践诺和8名农民工一起吃了羊肉泡馍。
面对网友“作秀”的质疑,陈里回应,纯属个人行为。他的这种坦率回应,也得到网友的肯定。
2014年5月6日下午,上海市黄浦区法院公开庭审原告谢某诉黄浦区政府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一案,作为上海黄浦区政府法定代表人,区长彭崧出庭应诉,成为该市首位出庭应诉“民告官”案的区县政府“一把手”。
或许“不出庭的被告代表太多,出庭的就成了新闻”,区长出庭应诉一下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事件。
人民网上海频道舆情分析师吴心远认为,行政首长以出庭应诉的方式带头尊法,不但不会有损其执政形象,反而赢得百姓赞誉。
“区长亲自出庭应诉,远比那些带个记者亲自坐公交车,亲自扫大街的领导干部强太多。”网友“80后彭飞”盛赞。这样的“秀”,或许才是最好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