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喜平(1988-),女,汉族,湖北省黄石市人,在读研究生,心理学专业硕士,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摘要:对话中的言语打断是交际中一个自然现象,交际者们为了取得话语权,表达出内心的想法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打断现象出发,分析日常生活中和团体活动中打断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目的。
关键词:团体活动;日常生活;打断;目的;原因一、概述
(一)研究现状。国外学者的研究包括打断界定、打断的功能、打断的目的、打断的原则、回话中打断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等等。在国内,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截止2013年6月,CNKI内中国学者以现象和目的为理论基础的论文有30篇。其中包括以自然会话中的打断现象和电视剧中的会话打断现象作为材料进行分析的,也包括对访谈节目主持人言语打断现象和面试及司法调解中打断现象作为材料进行分析的。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并没有人特别对团体活动中领导者对成员的打断现象进行过研究。
(二)理论基础。李悦娥和申智奇认为会话交际中的言语打断是话语交际的一个自然现象,是交际者为了取得发言权而试图与说话人争抢话轮的语言现象。许多学者尝试对打断现象进行定义,但他们对打断现象的描述以及其在会话交际中的功能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廖美珍在《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一书中曾说“人类的活动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因此,考查人类对象性活动及其创造物离不开目的性。”她认为任何正常人的正常言语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或者说,任何人的理性行为都是带有目的保证——交际目的。美国Jacobs、Masson、和Harvill在《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一书中认为要领导一个有效的团体,领导者必须愿意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打断成员的谈话,即打断意在阻止团体成员继续谈下去。所以打断无论发生在哪里情境下都是有一定目的的。
二、打斷现象与原因分析
日常生活和团体会话中都可以观察到打断现象。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二者有何区别和相同点。
(一)打断的目的在于肯定和赞同。
例一:成员A:大家好,我叫A,我来自H省D市,我的家乡是个非常漂亮的旅游城市,欢迎大家有时间前去观光。
领导者:A的自我介绍有点短,是不是再补充一点信息呢?
大家:是的。
成员A:好吧,其实我不用穿高跟鞋,因为我身高不算矮,但是我还是穿上了……(在这里被成员的笑声打断。)
这是一个团体练习课程中领导者成员之间初次会面的对话。其他成员之间对成员A的打断表示的是理解与赞同,这是有同一文化背景或是同一生活体会的表现。表示理解与赞同这一目的的打断在日常生活中也极易发现。
例二:S1:我今天十一点钟才起来的,现在又困了。
S2:我快十二点才起来……∨
S1:∧那你比我还晚啊!我每天晚上告诉自己要早点睡觉……∨
S2:∧一样一样啊,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
S1和S2:哈哈,握手。
此例中S2两次打断S1的话,但是他们依然能够很好地交流,就是基于他们有共同的体会和经历。他们之间能够很好的彼此补充和肯定对方的感受。基于这一原因的打断不仅不会妨碍交流反而有利于加深对话者的互相理解。
(二)自主打断和被动打断。
例三:成员B:我有的时候会很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会不会有结果,而这个结果会不会是我所期待的,会不会让我的家人满意……∨
成员C:∧如果家人不满意这个结果你会满意吗?
成员B:我应该还是会的,毕竟家人的意见只能做为参考,自己的生活还是要自己来拿主意。
成员C:所以基本上来说你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来做主,你会考虑到家人的感受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比如上次我想考驾照,我爸妈就不让我考,说是开车太危险,而且这两年被炒得太热了,价格翻了好几倍。你们真的觉得现在不是合适的时候考驾照吗?我觉得现在轿车走进生活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了,所以我觉得应该考驾照,我有好多朋友都拿到了驾照,可是没有几个会开的,现在驾校质量也值得担心。
成员D:确实,我就有一个同学,她……∨
领导者:∧,感谢C和D的分享,不过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对自己目前生活作评价,现在我们还是听听B对自己目前生活的看法。
这是团体活动中领导者建议大家对自己目前生活状态作一简短评价时成员的对话,成员B打断成员C的话语权,插入自己的一些看法,其话语内容逐渐偏离团体的主题。一个优秀的团体领导者在这时必须发挥他的作用,无论什么时候一个成员的谈论与团体目的不一致,或当团体正在讨论一个与主题不相关的话题时,领导者应该使用打断这一策略,使团体重新回到相关的主题上而团体成员事先就明白这一规则,但是出于有意或无意的原因没有遵守,领导者此时被动打断话语者的目的就是维护这一规则。
例四:S3:昨天我去逛街了,各种打折啊!街上人太多了挤死我了。
S4:是吗?你一个人去的啊?看到什么好东西了吗?买了什么了啊?
S3:不是啊,我和XX一起去的。他买了双鞋子,我什么都没买,就是吃了好多小吃,感觉昨天一天就长了好几斤……∨
S4:∧我每次大开吃戒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不过你昨天逛街一直扎起走路,运动会消耗很多能量……∨
S3:∧那倒是,我的体重已经有快三年时间没有变过了,不过每次过春节回家都要长两斤左右,过完节之后又会慢慢恢复原来的体重……∨
S4:∧我也是啊,过节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多好吃的,又可以每天睡懒觉,真希望可以快点放假回家,我好想念我爸妈,还有我家的小狗小汪……∨
S3:你家宠物狗叫小汪啊?太搞笑了,哈哈,说到回家我就想起期末考试,真郁闷,数学好难复习,尤其是第六章……∨
S4:∧再难也要看啊,不然回家就惨了!
这是两个朋友之间的对话,他们的关注点从逛街,到体重,到过节回家,再到期末考试复习,关注点的跳跃正是日常生活中闲聊的一大特点,这一会话过程中的打断可以是赞同,可以是加重语气,他的打断只是出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出于一种谈话人都明白的规则。
例五:成员E:F说的太好了,不过他现在说的问题我很久之前就考虑过了,我当时也觉得很困惑,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发现事情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严重,也许再过几年你就明白了。我想谈谈关于个人距离的问题,我总是感觉跟身边的人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领导者:∧好了E,我们今天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你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一次团体活动的时候再来讨论,现在我希望每一位成员能用一句或两句话来概括一下你今天听到了什么或者自己的感悟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固定团体单次活动的结束语,在成员E忽略时间希望可以继续剖析自己的时候,领导者打断并喊停,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极少发生,因为团体活动不是无限期进行下去的,而是有一定时间限制,这可以使得成员有时间紧迫感,从而为自己参加团体活动的目的做出及时的努力。
三、结束语
打断现象是在日常会话和团体对话中经常出现的语言现象。对打断现象的研究显示了会话结构的复杂性,同时人们得以理解团体对话与日常对话的不同性。团体活动中不会出现随意打断而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团体活动人们都可以通过打断他人的话语来表示自己的赞同、肯定,当然也有否定,自主打断和被动打断。在本文中没有一一举例说明打断的各种现象和功能。深入研究人们会发现团体会话有一些日常会话所没有的的特性,以本文为例,打断这一现象就有多种不同。
注释:
①∨:话语人被打断点;∧:打断人插入点。
参考文献:
[1]匡小荣.口语交谈中的话语打断现象[J].修辞学习.2005.
[2]李悦娥,申智奇.自然会话中的打断现象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
[3]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上)—语用研究新途径探索[J].修辞学习.2005,(3).
[4]Ed E.Jacobs,Robert L.Masson,Riley L.Harvil.《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
摘要:对话中的言语打断是交际中一个自然现象,交际者们为了取得话语权,表达出内心的想法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打断现象出发,分析日常生活中和团体活动中打断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目的。
关键词:团体活动;日常生活;打断;目的;原因一、概述
(一)研究现状。国外学者的研究包括打断界定、打断的功能、打断的目的、打断的原则、回话中打断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等等。在国内,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截止2013年6月,CNKI内中国学者以现象和目的为理论基础的论文有30篇。其中包括以自然会话中的打断现象和电视剧中的会话打断现象作为材料进行分析的,也包括对访谈节目主持人言语打断现象和面试及司法调解中打断现象作为材料进行分析的。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并没有人特别对团体活动中领导者对成员的打断现象进行过研究。
(二)理论基础。李悦娥和申智奇认为会话交际中的言语打断是话语交际的一个自然现象,是交际者为了取得发言权而试图与说话人争抢话轮的语言现象。许多学者尝试对打断现象进行定义,但他们对打断现象的描述以及其在会话交际中的功能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廖美珍在《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一书中曾说“人类的活动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因此,考查人类对象性活动及其创造物离不开目的性。”她认为任何正常人的正常言语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或者说,任何人的理性行为都是带有目的保证——交际目的。美国Jacobs、Masson、和Harvill在《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一书中认为要领导一个有效的团体,领导者必须愿意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打断成员的谈话,即打断意在阻止团体成员继续谈下去。所以打断无论发生在哪里情境下都是有一定目的的。
二、打斷现象与原因分析
日常生活和团体会话中都可以观察到打断现象。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二者有何区别和相同点。
(一)打断的目的在于肯定和赞同。
例一:成员A:大家好,我叫A,我来自H省D市,我的家乡是个非常漂亮的旅游城市,欢迎大家有时间前去观光。
领导者:A的自我介绍有点短,是不是再补充一点信息呢?
大家:是的。
成员A:好吧,其实我不用穿高跟鞋,因为我身高不算矮,但是我还是穿上了……(在这里被成员的笑声打断。)
这是一个团体练习课程中领导者成员之间初次会面的对话。其他成员之间对成员A的打断表示的是理解与赞同,这是有同一文化背景或是同一生活体会的表现。表示理解与赞同这一目的的打断在日常生活中也极易发现。
例二:S1:我今天十一点钟才起来的,现在又困了。
S2:我快十二点才起来……∨
S1:∧那你比我还晚啊!我每天晚上告诉自己要早点睡觉……∨
S2:∧一样一样啊,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
S1和S2:哈哈,握手。
此例中S2两次打断S1的话,但是他们依然能够很好地交流,就是基于他们有共同的体会和经历。他们之间能够很好的彼此补充和肯定对方的感受。基于这一原因的打断不仅不会妨碍交流反而有利于加深对话者的互相理解。
(二)自主打断和被动打断。
例三:成员B:我有的时候会很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会不会有结果,而这个结果会不会是我所期待的,会不会让我的家人满意……∨
成员C:∧如果家人不满意这个结果你会满意吗?
成员B:我应该还是会的,毕竟家人的意见只能做为参考,自己的生活还是要自己来拿主意。
成员C:所以基本上来说你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来做主,你会考虑到家人的感受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比如上次我想考驾照,我爸妈就不让我考,说是开车太危险,而且这两年被炒得太热了,价格翻了好几倍。你们真的觉得现在不是合适的时候考驾照吗?我觉得现在轿车走进生活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了,所以我觉得应该考驾照,我有好多朋友都拿到了驾照,可是没有几个会开的,现在驾校质量也值得担心。
成员D:确实,我就有一个同学,她……∨
领导者:∧,感谢C和D的分享,不过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对自己目前生活作评价,现在我们还是听听B对自己目前生活的看法。
这是团体活动中领导者建议大家对自己目前生活状态作一简短评价时成员的对话,成员B打断成员C的话语权,插入自己的一些看法,其话语内容逐渐偏离团体的主题。一个优秀的团体领导者在这时必须发挥他的作用,无论什么时候一个成员的谈论与团体目的不一致,或当团体正在讨论一个与主题不相关的话题时,领导者应该使用打断这一策略,使团体重新回到相关的主题上而团体成员事先就明白这一规则,但是出于有意或无意的原因没有遵守,领导者此时被动打断话语者的目的就是维护这一规则。
例四:S3:昨天我去逛街了,各种打折啊!街上人太多了挤死我了。
S4:是吗?你一个人去的啊?看到什么好东西了吗?买了什么了啊?
S3:不是啊,我和XX一起去的。他买了双鞋子,我什么都没买,就是吃了好多小吃,感觉昨天一天就长了好几斤……∨
S4:∧我每次大开吃戒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不过你昨天逛街一直扎起走路,运动会消耗很多能量……∨
S3:∧那倒是,我的体重已经有快三年时间没有变过了,不过每次过春节回家都要长两斤左右,过完节之后又会慢慢恢复原来的体重……∨
S4:∧我也是啊,过节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多好吃的,又可以每天睡懒觉,真希望可以快点放假回家,我好想念我爸妈,还有我家的小狗小汪……∨
S3:你家宠物狗叫小汪啊?太搞笑了,哈哈,说到回家我就想起期末考试,真郁闷,数学好难复习,尤其是第六章……∨
S4:∧再难也要看啊,不然回家就惨了!
这是两个朋友之间的对话,他们的关注点从逛街,到体重,到过节回家,再到期末考试复习,关注点的跳跃正是日常生活中闲聊的一大特点,这一会话过程中的打断可以是赞同,可以是加重语气,他的打断只是出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出于一种谈话人都明白的规则。
例五:成员E:F说的太好了,不过他现在说的问题我很久之前就考虑过了,我当时也觉得很困惑,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发现事情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严重,也许再过几年你就明白了。我想谈谈关于个人距离的问题,我总是感觉跟身边的人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领导者:∧好了E,我们今天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你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一次团体活动的时候再来讨论,现在我希望每一位成员能用一句或两句话来概括一下你今天听到了什么或者自己的感悟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固定团体单次活动的结束语,在成员E忽略时间希望可以继续剖析自己的时候,领导者打断并喊停,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极少发生,因为团体活动不是无限期进行下去的,而是有一定时间限制,这可以使得成员有时间紧迫感,从而为自己参加团体活动的目的做出及时的努力。
三、结束语
打断现象是在日常会话和团体对话中经常出现的语言现象。对打断现象的研究显示了会话结构的复杂性,同时人们得以理解团体对话与日常对话的不同性。团体活动中不会出现随意打断而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团体活动人们都可以通过打断他人的话语来表示自己的赞同、肯定,当然也有否定,自主打断和被动打断。在本文中没有一一举例说明打断的各种现象和功能。深入研究人们会发现团体会话有一些日常会话所没有的的特性,以本文为例,打断这一现象就有多种不同。
注释:
①∨:话语人被打断点;∧:打断人插入点。
参考文献:
[1]匡小荣.口语交谈中的话语打断现象[J].修辞学习.2005.
[2]李悦娥,申智奇.自然会话中的打断现象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
[3]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上)—语用研究新途径探索[J].修辞学习.2005,(3).
[4]Ed E.Jacobs,Robert L.Masson,Riley L.Harvil.《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