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间遗忘的上坪古村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fu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坪古村位于建宁县溪源乡的山旮旯里,与江西接壤,较为偏僻。近年来,“探访古村落”成了时尚,受“古”的神秘感的诱惑,来上坪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上坪村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时值盛夏。虽说建宁海拔比沿海高,午后的野外一样燠热。出省道,进乡道,再拐入村道。村道顺山垄而上,七拐八弯直抵村口。道路越走越小,目光接触的绿色面却越来越宽。特别是进入村道后,因路窄,两旁行道树几近“握手”成了林荫道,而从路边到山顶,稻田、烟叶、竹林依次推进,特别是山腰往上,那轻轻摇曳的竹林,顺着山势一直披覆到山顶,鹅黄的、浅绿的、翠绿的,竹叶的不同色彩在阳光下闪着亮光,为路人送来阵阵清风。
  临近村庄,路边是一口口依次抬升的梯田莲塘。正值莲荷盛花之时,荷叶如伞,珠房如盘,绿秆托苞蕊亭亭玉立,莲花张笑脸香气四溢。青绿的、粉白的、米黄的、紫红的,莲塘就像一块调色盘,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闻香而至的蜻蜓在空中飞舞,走近细看,“早有蜻蜓立枝头”静静地小憩。我们被这莲塘美景所陶醉,倍觉心头清爽。
  如果说“泥根玉雪无污染,风叶青葱亦自香”的荷花予人心灵清凉的话,那么村口那两棵大树却令人周身凉爽。一棵百年水杉和一棵两百多年的紫玉兰,相依相偎,郁郁葱葱,参天耸立,如两员威猛大将守卫村口。与我同行的村干部介绍说,这两棵“把村”大树是村里的风水树,紫玉兰开花时满树紫红,如同天降紫毯,而杉树依然不改浓绿,一紫一绿交相辉映,使人一进村就如同进入仙境一般。
  在大树的绿荫掩映下,一座白墙黛瓦的杨氏家庙出现在我们面前,与供奉先贤的祖庙遥相呼应。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家庙一副醒目的对联曰:繁衍千秋绍先祖正气,昌隆万代法四知宗风。道出了这个村先祖的建村由来和传世发家的法宝。该村肇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当年杨氏先祖杨达圣(系被称关西孔子、四知先生的东汉名臣杨震后裔)随王审知由河南入闽,是王氏兄弟手下的一名主要成员,王审知失政后(约公元930年),杨达圣孙杨十四郎为避乱世,携一家老小从福州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来到黄连镇(今建宁县)境内,沿官马大道行至旗山脚下,再顺着蜿蜒小溪来到一块平缓的山地上,但见周遭层林片片,前方山脊相连成带,形似一条青龙。认定此地风水甚好,于是便在此安下家来,开始了开荒种田、避世筑居的农耕生活。杨十四郎遂改名为“感遁”,意即感世事沧桑,避乱世而居也!这样算来,建村至今已逾千年,这个纯杨一姓的村庄乃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
  当年杨氏先祖溯溪而上寻找落脚地的溪流今犹在。一进村口,就听见清脆悦耳的哗哗小溪流水声,与田里呱呱的蛙声、树上唧唧的蝉鸣声汇成一支山村交响曲。我们循着水声、沿着溪岸走进古村。灰土的古屋,鹅卵石的小路,轻轻流淌的溪水,水面上闭目养神的鸭群,溪面上横着晒谷铺席用的木条,和溪岸边散落的丛丛火红的蕉芋花,令我们感受村落的古朴、原始,和古村无拘无束的随性之美。
  一声水流巨响,让我停下了脚步。一股水流从数米高处跌落岩上形成瀑布发出的冲击声,虽响然而悦耳。瀑布急流飞洒,水花绽放,非常好看。村里人似乎看惯了,对这瀑布不屑一顾,他们关注的是瀑布旁边的赵公庙。这赵公庙与常见的土地庙一样,黛瓦白墙,小小的一个舍间。这个庙之所以令人关注,是因为它的内涵与众不同。一是它历史悠久。庙始建于元朝,明万历年间及后多次修缮,内有一幢花岗岩凿打的重檐道教斋塔,塔高1米,底宽45厘米,上刻“天师府”三字,为万历元年(1573年)上坪先祖杨应龙所立。二是供奉“两神”,龙虎玄坛真君赵公明财神和“古槐”树神。古槐树长于塔后,相传是上坪杨氏第十三世祖杨仁可回老家河南固始带回种于此地,树龄已近千年,如今仍郁郁葱葱,主径大至够两人合抱。北方树种在南方扎根,枝叶茂盛,意味着南迁子孙兴旺发达。北树南移,也蕴含先祖对“根”的思念,并寄托他们希望子孙后代在立德立言立功方面争做第一的愿望(槐与魁象形谐音),因此当地人视这棵槐树为神树。三是庙内有副对联令人回味,联曰:“本有几文钱舍谁是好,全无半点德与尔何能。”讲的是为人要乐善好施的道理。所以赵公庙备受村里人关注,终年香火不断。
  沿溪而上不远的溪畔有座居屋,曰“得水园”,意即占溪水之利的家园。这座门楼高大、配有围墙的建筑物,似有鹤立鸡群之感,我们猜想一定是富有人家的居所。一问,果然是清代在汉口经商发了财的一位商家回乡盖的。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当年富丽堂皇的面貌依稀可见。“得水园”主人因得水之利而发财,当地穷人也因“得水”之便而得到好处。村里至今还流传一个“得水园”让穷人得银的故事。说的是屋主人杨建邦一生乐善好施,经常接济左邻右舍和穷苦百姓,人们很敬重他。相传有一天,建邦把十余户穷苦雇农叫来说:“今天不干田里活,让你们晒300斤银子。”雇农们十分惊讶:“只有晒谷子的,哪有晒银子的?”但主人吩咐,只好去办。晒一天,过称还是300斤,建邦说没晒干,再晒;第二天雇农们翻着晒,晚上过称一两不少。晒了6天,依然没晒去一两,大伙十分焦急,此时一位雇农说,“我们每人拿它几块,少了斤两,不就晒干了?”于是每人拿了5块银圆,晚上过称,少了几斤。此时,建邦说:“好,今天晒干了。”实际上他是用这种办法接济穷苦百姓,这正应了赵公庙那副联句所说的道理。
  出“得水园”,拐进一条小街。街虽小,然而路面考究,两道长石板为肩,中夹鵝卵石,整齐干净,颇有古时车马官道意味。街的尽头耸立一座“司马第”高大门楼,门楼上方镂刻花纹,雄伟壮观。“司马第”为清乾隆儒林郎直隶州同知杨信匡的府第。目前仅存门楼,其余建筑为民国时期所建。不过当年宅第宽阔的范围和古井、莲塘等布局依然可见。杨氏后裔尚存“岁进士”“孝友可风”“乐善好施”“诒香堂”等牌匾,均为当年朝廷大臣所赠,从中可见杨氏的忠孝风范。
  与“司马第”相邻的是“古香园”。“古香园”是清嘉庆年间杨欣木花万两白银所建的大宅第。大门楼、高围墙之内的花园原有一轩一台一池一亭,可看戏,可下棋,可赏花鸟草鱼,亭台楼阁隐没于花丛之中。回廊曲折,真花真草,是座园林式的建筑。如今园中美人靠和木雕回廊犹在。坐落山脚下的“古香园”,青山为靠,竹林为发,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有机地融为一体。如夏天来此,莲花盛开,香气四溢,更令人在真山真水间流连忘返。据说当年两兄弟分家时,宁要这园子,也不要坐落在茶坑、分水一带的36个山头的山田产。
其他文献
天渐凉。街沿边的梧桐叶在沙沙地细语,似乎正悄悄地在告知人们秋天来了。我驾车适巧驰过复兴西路,这条被梧桐树簇拥着的,颇具欧派情调的街道。车窗前,飘来几片青绿与鹅黄相间
《礼记·中庸》有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道家
自由是艺术家的最高价值。我们要向达明·赫斯特、杰夫·昆斯他们学,自己成立公司。用现代管理学的方式到西方推销自己,而不是以酸溜溜的文人姿态——特别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卖掉,又不敢说,整天在期待……  徐冰如此评价沃霍尔:“对安迪·沃霍尔价值的认识不是从他的某一件作品或某一个行为来判断的,必须把他的工作放在时代和文化的上下文中才被显现出来。旧有的艺术价值概念在他的作品前是不工作的,他把艺术放在无从讨论和消
和《思维与智慧》相识于稻谷飘香的季节,那泛黄的稻穗伴着九月的成熟把一位新的朋友带到了我的面前,我的心为之一颤,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心灵归宿吗?我喜欢这饱含底蕴的几个大
人生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虽只是短暂停留,却让你不经意间时常想起,慢慢回味,温暖的感觉满溢胸怀。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我借调在外单位,那是一个市府级工作部门,作为一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协调好“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也来越大,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助推了我国建筑行的进步,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中对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吴先生素无大事。平生三好:读书、访友、养花。他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但大部分书读完便送了人。所以他的书房里边,白墙无雕饰,书架上只立了几排书,一桌一椅,窗外映入几丛绿
当前,我国房屋建设中,多数都以混凝土结构为主,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成为了建筑行业中关键话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房屋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