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余训练与竞赛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运动员而言,体能实际上指的就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也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关键性要素。因此,体能训练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生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在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虽然非常重视和关注体能训练的问题,但是体能训练的成效却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体能发展与运动能力之间的脱节,甚至有些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有失理性,尤其是对核心力量训练的争议一直干扰着人们对体能训练的认识。2019年7月11日,上海体育学院“东方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黎涌明应邀来到“长沙市杨伯群体育名师工作室”,进行了“体育科技前沿——中小学生体能科学化训练”的精彩讲座,给长沙市一线体育教师和基层教练员带来了先进的科学体能训练理念,本人通过对黎教授讲座内容的提炼和研究领域的查阅以及对我国中小学生体能训练现状的审视,谈谈自己对体能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的新理解以及对中小学生体能训练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体育科技
一、对体能训练的重新认识
体能的传统定义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和协调,人体的运动尽管都是肌肉的收缩(如最大收缩为力量,多次收缩为耐力,快速收缩为速度),但却需要多块肌肉协调配合,需要有良好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然而国内竞技体育,尤其是体能主导类项目,一度将体能片面地理解为力量和耐力,忽视了人体动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片面地追求重量和时间,忽视了动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造成运动员“一般力量好,专项力量差”“四肢力量好,躯干力量差”,以及伤病多等问题。如果跳出体能传统定义的框框,我们可以发现,人体运动是由动作构成(单一动作的重复或多个动作的组合),每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在能量供应的前提下,多块肌肉以特定力量和速度进行收缩,肢体环节都需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发现,人体运动的本质为动作和能量代谢,动作是人体运动的外在本质,能量代谢为人体运动的内在本质。国内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一度出现“谈体能训练必谈力量训练.谈力量训练必谈核心力量训练”的现象,其原因之一是对人体运动本质认识的不完善。
二、对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新理解
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核心稳定力量不仅可以通过近端固定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将下肢和躯干肌的力量快速准确地传递到上肢,集结全身的力量,还对运动技术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专项技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作水平和对高速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同时也为主动肌的发力建立良好的支点,提高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以及动员全身不同环节的力量有序地参与运动,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核心稳定力量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有很大的不同,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对那些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核心稳定力量的负重较轻,许多练习甚至是徒手的克服自重练习。同时,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该力量在很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三、对中小学生体能训练质量提升的思考
黎涌明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中小学生的体能训练,可谓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简单在于不管运用何种训练方式或者方法,中小学生的体能都会随着身体的发育不断提升,而复杂在于教练员很难确定哪种训练方式或者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可能教练员在训练中实施了错误的训练,而浑然不觉。隨着现代运动训练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已经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让中小学生体能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式有效促进中小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作者结合现阶段中小学生体能训练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重视体能训练结构的协调性。在针对中小学生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只有实现了体能范畴下各项子能力的改造、更新和协调发展,才能够在不同的子能力之间形成关联效应,使得中小学生的体能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在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就必须要重视训练结构的协调性,切忌出现只重视其中某一种能力,只开展某一种训练的做法。具体而言,要确保体能训练结构的协调性,在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注意深入理解体能范畴下各项子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协同有序性;二是要注意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中小学生的运动成绩发展阶段的变化,对体能范畴下各项子能力的训练比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
其次,重视理论学习的必要性。现阶段我国多数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在针对中小学生组织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都是以具体的体能训练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部分教练员甚至是完全按照传统的训练方法和自己积累的训练经验在组织开展体能训练实践,很少开展与体能训练相关的理论学习,以至于体能训练的水平和质量始终停滞不前。要改变这种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要注意架起科学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将所开展的体能实践活动与体能理论学习密切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升华和完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和成效。
最后,重视体能训练的专项性。在开展中小学生体能训练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体能发展与竞技能力发展相脱节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能训练活动的专项性不够。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人的体能要求各不相同,不同的动作在完成过程中所用到的肌肉和机体系统也各不相同。只有结合不同运动专项的特点来开展体能训练工作,才能够促进中小学生体能发展。所以,在针对中小学生组织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只有密切结合运动员的运动专项来进行安排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能训练活动中“体能训练就是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就是杠铃练习”的方式,真正实现体能训练活动的专项性。
关键词:体育科技
一、对体能训练的重新认识
体能的传统定义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和协调,人体的运动尽管都是肌肉的收缩(如最大收缩为力量,多次收缩为耐力,快速收缩为速度),但却需要多块肌肉协调配合,需要有良好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然而国内竞技体育,尤其是体能主导类项目,一度将体能片面地理解为力量和耐力,忽视了人体动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片面地追求重量和时间,忽视了动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造成运动员“一般力量好,专项力量差”“四肢力量好,躯干力量差”,以及伤病多等问题。如果跳出体能传统定义的框框,我们可以发现,人体运动是由动作构成(单一动作的重复或多个动作的组合),每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在能量供应的前提下,多块肌肉以特定力量和速度进行收缩,肢体环节都需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发现,人体运动的本质为动作和能量代谢,动作是人体运动的外在本质,能量代谢为人体运动的内在本质。国内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一度出现“谈体能训练必谈力量训练.谈力量训练必谈核心力量训练”的现象,其原因之一是对人体运动本质认识的不完善。
二、对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新理解
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核心稳定力量不仅可以通过近端固定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将下肢和躯干肌的力量快速准确地传递到上肢,集结全身的力量,还对运动技术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专项技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作水平和对高速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同时也为主动肌的发力建立良好的支点,提高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以及动员全身不同环节的力量有序地参与运动,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核心稳定力量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有很大的不同,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对那些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核心稳定力量的负重较轻,许多练习甚至是徒手的克服自重练习。同时,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该力量在很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三、对中小学生体能训练质量提升的思考
黎涌明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中小学生的体能训练,可谓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简单在于不管运用何种训练方式或者方法,中小学生的体能都会随着身体的发育不断提升,而复杂在于教练员很难确定哪种训练方式或者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可能教练员在训练中实施了错误的训练,而浑然不觉。隨着现代运动训练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已经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让中小学生体能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式有效促进中小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作者结合现阶段中小学生体能训练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重视体能训练结构的协调性。在针对中小学生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只有实现了体能范畴下各项子能力的改造、更新和协调发展,才能够在不同的子能力之间形成关联效应,使得中小学生的体能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在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就必须要重视训练结构的协调性,切忌出现只重视其中某一种能力,只开展某一种训练的做法。具体而言,要确保体能训练结构的协调性,在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注意深入理解体能范畴下各项子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协同有序性;二是要注意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中小学生的运动成绩发展阶段的变化,对体能范畴下各项子能力的训练比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
其次,重视理论学习的必要性。现阶段我国多数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在针对中小学生组织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都是以具体的体能训练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部分教练员甚至是完全按照传统的训练方法和自己积累的训练经验在组织开展体能训练实践,很少开展与体能训练相关的理论学习,以至于体能训练的水平和质量始终停滞不前。要改变这种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要注意架起科学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将所开展的体能实践活动与体能理论学习密切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升华和完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和成效。
最后,重视体能训练的专项性。在开展中小学生体能训练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体能发展与竞技能力发展相脱节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能训练活动的专项性不够。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人的体能要求各不相同,不同的动作在完成过程中所用到的肌肉和机体系统也各不相同。只有结合不同运动专项的特点来开展体能训练工作,才能够促进中小学生体能发展。所以,在针对中小学生组织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只有密切结合运动员的运动专项来进行安排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能训练活动中“体能训练就是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就是杠铃练习”的方式,真正实现体能训练活动的专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