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名人故居遭遇拆迁的消息时刻牵动着公众的心。利欲熏心的人们从土里挖出一句成语:寸土寸金。于是,徐悲鸿故居被拆除了;林徽因故居只剩断壁瓦砾;上海也不例外,徐志摩故居原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修建延安路高架而被拆迁,而类似的名人故居都未得到有效保护,零星散落在上海的各个城区。

不同背景下的名人故居现状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文化信仰——我们拆的是房子,痛的却是文化。此后,有人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通过简单修缮和装修延续了其古老而辉煌的生命,在最大程度保留名人风流高格的同时,让它们以崭新的面孔重新屹立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仿若风烛残年的一段新生。对此,专家学者们也有不同看法。
虽然在上海生活、工作过的名人非常多,但对“名人”的界定,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上海市也缺乏相应的规范,从而造成“名人”概念界定的混乱。什么样的故居应该给予保护,由哪个部门来界定和审批,似乎都没有明确的依据和规定;什么样的名人故居应侧重于保护建筑本身,什么样的应该突出人文内涵,在实际工作中仍无章可循,纰漏百出。
——市政协专家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投资方充分利用名人故居遗产改造成奢华酒店,给予它更为强劲和蓬勃的生命力;而商业经营同时为故居的保护及管理提供资金支持,较好地处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这不失为一种能够实现保护与开发双赢的名人故居保护模式。
——李常生 台湾风貌规划室主任
对于老建筑的保护,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据老建筑的保护类别不同,有的必须原样留存;有的在不对建筑本身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城市更新的需要调整其使用方式。
——阮仪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
故居保护与商业开发不矛盾。名人故居在挂牌保护之后可以对外开放,也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可以尝试政府拨款与民间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名人故居保护维修基金,鼓励和吸引名人后代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陆婉静 上海市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老建筑的华丽转身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法国卢浮宫,现在以博物馆声名远播,可几百年前,它曾是法王的宫殿。因为赋予了文化意义,它迎来了枝繁叶茂的“第二春”。
——胡榴明 武汉作家、老建筑研究者
美国有严格的历史建筑登录机制,只要登录在册的历史建筑,会有专门的建筑基金来负责。这个基金有政府拨款的,也有商业投资的,甚至个人捐赠的,所有的建筑修缮和维护费用,都由该基金来支付。
——黄焕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所所长
城市的性格,并不等于居民的总和,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要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性格,就要从上海的历史入手研究。而一个优秀的城市,不仅要满足人的欲望,更要让人有回味,应该让人有“喜新恋旧”之感。
——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 赵鑫珊

编后语
王小波曾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一半写在故纸上,还有一半埋在地下,只是缺少了一部立在地上的历史,可供后人其中漫步。”是的,一座城市的历史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建筑。政府和公众的双向参与让老建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和光彩。每一个城市都应有其不曾磨灭的印记,这岁月的痕迹会让人学会感恩和膜拜,这是一种文化的信仰,亦是一种后现代下文明应有的态度与坚守。
我们一直坚信,镌刻入记忆的风景都裹挟着一种沧桑与尘土扑面而来,任何一种故事都带有一种味道才不失乏味,我们喜欢这种泥沙般的游离与飘荡,喜欢那个在古城墙下嬉戏的孩子,傍晚的余晖映照,光影幢幢,在细微的空气之中散漫着旧时物什的气息与光泽,不曾背叛,不曾遗忘,任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仍道不过是当时模样!

不同背景下的名人故居现状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文化信仰——我们拆的是房子,痛的却是文化。此后,有人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通过简单修缮和装修延续了其古老而辉煌的生命,在最大程度保留名人风流高格的同时,让它们以崭新的面孔重新屹立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仿若风烛残年的一段新生。对此,专家学者们也有不同看法。
虽然在上海生活、工作过的名人非常多,但对“名人”的界定,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上海市也缺乏相应的规范,从而造成“名人”概念界定的混乱。什么样的故居应该给予保护,由哪个部门来界定和审批,似乎都没有明确的依据和规定;什么样的名人故居应侧重于保护建筑本身,什么样的应该突出人文内涵,在实际工作中仍无章可循,纰漏百出。
——市政协专家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投资方充分利用名人故居遗产改造成奢华酒店,给予它更为强劲和蓬勃的生命力;而商业经营同时为故居的保护及管理提供资金支持,较好地处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这不失为一种能够实现保护与开发双赢的名人故居保护模式。
——李常生 台湾风貌规划室主任
对于老建筑的保护,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据老建筑的保护类别不同,有的必须原样留存;有的在不对建筑本身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城市更新的需要调整其使用方式。
——阮仪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
故居保护与商业开发不矛盾。名人故居在挂牌保护之后可以对外开放,也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可以尝试政府拨款与民间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名人故居保护维修基金,鼓励和吸引名人后代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陆婉静 上海市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老建筑的华丽转身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法国卢浮宫,现在以博物馆声名远播,可几百年前,它曾是法王的宫殿。因为赋予了文化意义,它迎来了枝繁叶茂的“第二春”。
——胡榴明 武汉作家、老建筑研究者
美国有严格的历史建筑登录机制,只要登录在册的历史建筑,会有专门的建筑基金来负责。这个基金有政府拨款的,也有商业投资的,甚至个人捐赠的,所有的建筑修缮和维护费用,都由该基金来支付。
——黄焕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所所长
城市的性格,并不等于居民的总和,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要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性格,就要从上海的历史入手研究。而一个优秀的城市,不仅要满足人的欲望,更要让人有回味,应该让人有“喜新恋旧”之感。
——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 赵鑫珊

编后语
王小波曾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一半写在故纸上,还有一半埋在地下,只是缺少了一部立在地上的历史,可供后人其中漫步。”是的,一座城市的历史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建筑。政府和公众的双向参与让老建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和光彩。每一个城市都应有其不曾磨灭的印记,这岁月的痕迹会让人学会感恩和膜拜,这是一种文化的信仰,亦是一种后现代下文明应有的态度与坚守。
我们一直坚信,镌刻入记忆的风景都裹挟着一种沧桑与尘土扑面而来,任何一种故事都带有一种味道才不失乏味,我们喜欢这种泥沙般的游离与飘荡,喜欢那个在古城墙下嬉戏的孩子,傍晚的余晖映照,光影幢幢,在细微的空气之中散漫着旧时物什的气息与光泽,不曾背叛,不曾遗忘,任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仍道不过是当时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