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与目的
舞蹈《融》是一个具有现代舞风格的儿童舞蹈原创作品。
本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是采用“项目教学法”,这是萌芽于欧洲的项目教学法,对于校外舞蹈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融》这一项目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可以极大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校外教育宗旨。校外教育的舞蹈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发展学生的舞蹈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施教来说,具有导向、调控、评价作用。依据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说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拟从三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目标是分点叙述的,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是整合融通、随机渗透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舞的呼吸方式和基本风格,完成现代舞地面组合和腹背肌组合,增加双人舞、三人舞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道具与舞蹈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在动作训练和舞蹈表演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模仿能力,展开联想想象,引领学生理解“融”的含义;3.情感目标:让学生准确把握舞蹈的情节变化与角色的情绪起伏,增加与舞伴之间的合作交流,体验“融”的精神。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作品的教学对象是南通市少年宫舞蹈团的学员们,年龄为10~11周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们自尊心逐渐形成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引导、激励。另外,这几个孩子全部达到了江苏省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考级7级水平,具有较强的舞蹈基本功和较好的舞蹈表现力,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这为我们选择《融》的舞蹈编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分析
舞蹈《融》是一个具有现代舞风格的儿童舞蹈原创作品,时长5分钟,作品以个性冲突为主线,表现了来自不同生活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特征的4个孩子之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交融,反映了社会的和谐与包容。教学周期设定为一个学期,共14次舞蹈课,每次一个半小时。
五、课时分
训练阶段 课时 训练内容 训练方法
第一阶段
(作品准备阶段) 第一课 现代舞地面动作训练 演示法
第二课 舞蹈作品脚本的学习 讲解法
第三课 现代舞基本功训练 演示法
第二阶段
(作品学习阶段) 第四课 主题动作的动律学习 示范法
第五课 舞蹈片段的学习 示范法
第六课 确定学生人物角色 讲解法
第三阶段
(作品组合阶段) 第七课 双人舞技法训练 示范法与讲解法
第八课 三人舞技法训练 示范法与讲解法
第九课 主题动作巩固 分解组合法
第十课 群舞动作训练 分解组合法
第四阶段
(作品提升阶段) 第十一课 观摩学习优秀舞蹈作品 讲解法
第十二课 挖掘角色 举例法
第十三课 角色合演 讲解法
第十四课 舞蹈作品连排 分解组合法与讲解法
六、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现状,我制定了如下5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舞的呼吸方式和基本动作的风格特征。能在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间进行舞蹈动作的默契配合 。
挖掘角色特点,准确把握舞蹈中不同人物心理;教学难点:1. 使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剖析人物特点和角色形象。2. 掌握舞蹈作品中,“剪刀腿”的跳跃动作和在凳子上面“踢片腿”的动作。
七、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舞蹈教学中,我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用了讲解法、演示法、举例法、分解组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舞蹈要素在舞蹈中的表现作用。
(一)第一阶段:学生没有现代舞的基础,很难完成作品中的技巧与难度动作,我使用演示法,带领学生掌握现代舞的呼吸方式,提高学生的腹背肌力量,解决了学生肌肉控制的问题,从而提高动作质量。
(二)第二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现代舞基础后,我使用分解组合法将舞蹈主题动作,进行逐一分解,让学生先学会单一动作,再进行组合,直至完全掌握。
(三)第三阶段:我带领学生进行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的技法训练。通过动作的交织进行磨合与气口训练,使学生找到双人舞的发力点与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三人舞蹈动作的空间感,训练中强调动作的造型感与默契;最后的群舞训练,强调学生的方向感和舞蹈动作整齐划一。舞蹈段落中的难度动作“剪刀腿”和坐在凳子上的“片腿”动作,我进行了加强难度的压腿方法,使学生在软开度上得到提高。
(四)第四阶段: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来自城市,缺乏农村生活体验,我引导学生剖析人物特征,感受角色,加深她们对作品的理解。我使用多媒体演示法,带领学生观摩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那些生动活泼的表演,从而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剖析。 最后,进入舞蹈作品的连排。
八、教学效果与反思
由于本作品采用了先进的“项目教学法”,非常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符合校外教育的实际,因此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这一项目的成功完成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教”的角度去理解并教授作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完成作品,师生互动、共同建构、教学相长。
在作品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知、相识、相融,也迁移到了伙伴身上,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舞蹈形、意、情的圆融统一,实现了立体的教学目标,也使我的课堂变得更有意义。
最后请看舞蹈作品《融》的比赛片段。我的说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和老师给予指正,谢谢大家!
舞蹈《融》是一个具有现代舞风格的儿童舞蹈原创作品。
本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是采用“项目教学法”,这是萌芽于欧洲的项目教学法,对于校外舞蹈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融》这一项目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可以极大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校外教育宗旨。校外教育的舞蹈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发展学生的舞蹈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施教来说,具有导向、调控、评价作用。依据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说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拟从三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目标是分点叙述的,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是整合融通、随机渗透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舞的呼吸方式和基本风格,完成现代舞地面组合和腹背肌组合,增加双人舞、三人舞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道具与舞蹈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在动作训练和舞蹈表演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模仿能力,展开联想想象,引领学生理解“融”的含义;3.情感目标:让学生准确把握舞蹈的情节变化与角色的情绪起伏,增加与舞伴之间的合作交流,体验“融”的精神。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作品的教学对象是南通市少年宫舞蹈团的学员们,年龄为10~11周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们自尊心逐渐形成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引导、激励。另外,这几个孩子全部达到了江苏省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考级7级水平,具有较强的舞蹈基本功和较好的舞蹈表现力,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这为我们选择《融》的舞蹈编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分析
舞蹈《融》是一个具有现代舞风格的儿童舞蹈原创作品,时长5分钟,作品以个性冲突为主线,表现了来自不同生活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特征的4个孩子之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交融,反映了社会的和谐与包容。教学周期设定为一个学期,共14次舞蹈课,每次一个半小时。
五、课时分
训练阶段 课时 训练内容 训练方法
第一阶段
(作品准备阶段) 第一课 现代舞地面动作训练 演示法
第二课 舞蹈作品脚本的学习 讲解法
第三课 现代舞基本功训练 演示法
第二阶段
(作品学习阶段) 第四课 主题动作的动律学习 示范法
第五课 舞蹈片段的学习 示范法
第六课 确定学生人物角色 讲解法
第三阶段
(作品组合阶段) 第七课 双人舞技法训练 示范法与讲解法
第八课 三人舞技法训练 示范法与讲解法
第九课 主题动作巩固 分解组合法
第十课 群舞动作训练 分解组合法
第四阶段
(作品提升阶段) 第十一课 观摩学习优秀舞蹈作品 讲解法
第十二课 挖掘角色 举例法
第十三课 角色合演 讲解法
第十四课 舞蹈作品连排 分解组合法与讲解法
六、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现状,我制定了如下5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舞的呼吸方式和基本动作的风格特征。能在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间进行舞蹈动作的默契配合 。
挖掘角色特点,准确把握舞蹈中不同人物心理;教学难点:1. 使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剖析人物特点和角色形象。2. 掌握舞蹈作品中,“剪刀腿”的跳跃动作和在凳子上面“踢片腿”的动作。
七、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舞蹈教学中,我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用了讲解法、演示法、举例法、分解组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舞蹈要素在舞蹈中的表现作用。
(一)第一阶段:学生没有现代舞的基础,很难完成作品中的技巧与难度动作,我使用演示法,带领学生掌握现代舞的呼吸方式,提高学生的腹背肌力量,解决了学生肌肉控制的问题,从而提高动作质量。
(二)第二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现代舞基础后,我使用分解组合法将舞蹈主题动作,进行逐一分解,让学生先学会单一动作,再进行组合,直至完全掌握。
(三)第三阶段:我带领学生进行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的技法训练。通过动作的交织进行磨合与气口训练,使学生找到双人舞的发力点与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三人舞蹈动作的空间感,训练中强调动作的造型感与默契;最后的群舞训练,强调学生的方向感和舞蹈动作整齐划一。舞蹈段落中的难度动作“剪刀腿”和坐在凳子上的“片腿”动作,我进行了加强难度的压腿方法,使学生在软开度上得到提高。
(四)第四阶段: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来自城市,缺乏农村生活体验,我引导学生剖析人物特征,感受角色,加深她们对作品的理解。我使用多媒体演示法,带领学生观摩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那些生动活泼的表演,从而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剖析。 最后,进入舞蹈作品的连排。
八、教学效果与反思
由于本作品采用了先进的“项目教学法”,非常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符合校外教育的实际,因此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这一项目的成功完成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教”的角度去理解并教授作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完成作品,师生互动、共同建构、教学相长。
在作品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知、相识、相融,也迁移到了伙伴身上,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舞蹈形、意、情的圆融统一,实现了立体的教学目标,也使我的课堂变得更有意义。
最后请看舞蹈作品《融》的比赛片段。我的说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和老师给予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