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我在《传记文学大家茨威格》一文里曾写:真正的传记文学大家,都是心胸开阔的人。这里包括自由精神和卓识慧眼,巨大的人格魅力,罕见的温存和同情心,不囿于任何地域、种族,能够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来思想等。这样,他才能超越成见,发现人类真正的良心,引领时代精神。法国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正是这样一位传记文学大家。
1886年,罗曼•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他于是给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并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托尔斯泰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准则的20世纪初,罗兰发现,人类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光辉夺目的太阳。
他制订了详细的创作计划,在1902年创作完《贝多芬传》后,又相继出版了《米开朗琪罗传》(1905)、《托尔斯泰传》(1911),合称《巨人三传》。在罗曼•罗兰心里,三位传主虽然一是出身贫寒、相貌丑陋但有着天才创作力的音乐家,一是终身被教皇控制不得不去创作自己不喜欢的作品的天才画家,一是常为自己的贵族生活感到羞愧、立志改变社会的不平等而得不到支持、精神上一直孤独的伟大作家,但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是被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他们都有英雄的精神。
《名人传》成为现代的英雄史诗,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成就了这部经典。
【选评】
《贝多芬传》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嗑破核桃。……他的脸色时常变化,或是在钢琴上被人无意撞见的时候,或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有时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为出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犷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亚式的面目。
(点评:罗曼•罗兰特别善于抓住凝聚英雄精神气质和个性的相貌。在《贝多芬传》的开篇,他以富有激情而准确有力的笔墨,让我们看到英雄非凡的体格的力、精神的力。只有这样一个有力的人,才能与命运挑战,与上帝搏斗,才能写出《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耳聋折磨着高傲的音乐家,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从他的相貌,我们似乎已经听见了他的悲壮有力、惊心动魄的“命运交响曲”。)
《米开朗琪罗传》
当他要建造什么纪念物时,他会费掉几年的光阴到石厂中去挑选石块,建筑搬运石块的大路;他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手工人、斫石工人;他要独个儿干完一切;建造宫邸、教堂,由他一个人来。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愿分出时间去饮食睡眠。在他信札内,随处看得到同样可怜的语句:
“我几乎没有用餐的时间……十二年以来,我的肉体被疲倦所毁坏了,我缺乏一切必需品……”
……
……九十年间的巨大的劳作,竟不能实现他梦想的计划于万一。他认为最重要的作品没有一件是完成的。运命嘲弄他,使这位雕塑家有始有终地完成的事业,只是他所不愿意的绘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他的思想的速写而已。
……
直到他逝世的大前日,他才答应卧在床上,他在朋友与仆人环绕之中读出他的遗嘱,神志非常清楚。他把“他的灵魂赠与上帝,他的肉体遗给尘土”。
(点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创造性劳作,几乎是米开朗琪罗全部的生活,是精神意志支撑的习惯,这习惯是一个天才创造出杰作的保障。这里,既有高度精练的结语,又有质朴细致的描述,这是思想家罗曼•罗兰和小说家罗曼•罗兰的传记特色——独特的深广度和奇妙的可感性。)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比别处更自由更有力。纯洁的大气可以洗涤心灵的秽浊……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点评:这也是今天我们阅读经典、阅读名人传记的意义。)
《托尔斯泰传》
艺术与生命是一致的。作品与生命从没比托尔斯泰的联络得更密切了:他的作品差不多时常带着自传性;自二十五岁起,它使我们一步一步紧随着他的冒险生涯的矛盾的经历。
……
他有他英雄式的逻辑:
……
第一要使自己不再成为造成罪恶的共犯。不参加剥削人类的工作。放弃金钱与田产……但这还不够,更应当“不说谎”,不惧怕真理。……应当“用自己的手劳作”。“以你额上流着的汗来换取你的面包”……
……他殚精竭虑地筹思如何救治心魂,如何培养元气,同时又须排除麻醉意识的畸形的享乐和灭绝良知的残酷的享乐。他以身作则。一八八四年,他牺牲了他最根深蒂固的嗜好:行猎。他实行持斋以锻炼意志;宛如一个运动家自己定下严厉的规条,迫使自己奋斗与战胜。
(点评:罗曼•罗兰不作一般性的生平描述,而是聚焦于托尔斯泰最重要的精神特征,没有哪个作家比托尔斯泰更诚恳地兑现了艺术与生活的一致性。罗曼•罗兰渴望传达的就是这种能够烛照众生的高贵的心灵。)
(以上选文出自[法国]罗曼•罗兰《名人传》,傅 雷/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文字有所整合。)
我在《传记文学大家茨威格》一文里曾写:真正的传记文学大家,都是心胸开阔的人。这里包括自由精神和卓识慧眼,巨大的人格魅力,罕见的温存和同情心,不囿于任何地域、种族,能够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来思想等。这样,他才能超越成见,发现人类真正的良心,引领时代精神。法国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正是这样一位传记文学大家。
1886年,罗曼•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他于是给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并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托尔斯泰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准则的20世纪初,罗兰发现,人类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光辉夺目的太阳。
他制订了详细的创作计划,在1902年创作完《贝多芬传》后,又相继出版了《米开朗琪罗传》(1905)、《托尔斯泰传》(1911),合称《巨人三传》。在罗曼•罗兰心里,三位传主虽然一是出身贫寒、相貌丑陋但有着天才创作力的音乐家,一是终身被教皇控制不得不去创作自己不喜欢的作品的天才画家,一是常为自己的贵族生活感到羞愧、立志改变社会的不平等而得不到支持、精神上一直孤独的伟大作家,但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是被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他们都有英雄的精神。
《名人传》成为现代的英雄史诗,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成就了这部经典。
【选评】
《贝多芬传》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嗑破核桃。……他的脸色时常变化,或是在钢琴上被人无意撞见的时候,或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有时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为出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犷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亚式的面目。
(点评:罗曼•罗兰特别善于抓住凝聚英雄精神气质和个性的相貌。在《贝多芬传》的开篇,他以富有激情而准确有力的笔墨,让我们看到英雄非凡的体格的力、精神的力。只有这样一个有力的人,才能与命运挑战,与上帝搏斗,才能写出《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耳聋折磨着高傲的音乐家,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从他的相貌,我们似乎已经听见了他的悲壮有力、惊心动魄的“命运交响曲”。)
《米开朗琪罗传》
当他要建造什么纪念物时,他会费掉几年的光阴到石厂中去挑选石块,建筑搬运石块的大路;他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手工人、斫石工人;他要独个儿干完一切;建造宫邸、教堂,由他一个人来。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愿分出时间去饮食睡眠。在他信札内,随处看得到同样可怜的语句:
“我几乎没有用餐的时间……十二年以来,我的肉体被疲倦所毁坏了,我缺乏一切必需品……”
……
……九十年间的巨大的劳作,竟不能实现他梦想的计划于万一。他认为最重要的作品没有一件是完成的。运命嘲弄他,使这位雕塑家有始有终地完成的事业,只是他所不愿意的绘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他的思想的速写而已。
……
直到他逝世的大前日,他才答应卧在床上,他在朋友与仆人环绕之中读出他的遗嘱,神志非常清楚。他把“他的灵魂赠与上帝,他的肉体遗给尘土”。
(点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创造性劳作,几乎是米开朗琪罗全部的生活,是精神意志支撑的习惯,这习惯是一个天才创造出杰作的保障。这里,既有高度精练的结语,又有质朴细致的描述,这是思想家罗曼•罗兰和小说家罗曼•罗兰的传记特色——独特的深广度和奇妙的可感性。)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比别处更自由更有力。纯洁的大气可以洗涤心灵的秽浊……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点评:这也是今天我们阅读经典、阅读名人传记的意义。)
《托尔斯泰传》
艺术与生命是一致的。作品与生命从没比托尔斯泰的联络得更密切了:他的作品差不多时常带着自传性;自二十五岁起,它使我们一步一步紧随着他的冒险生涯的矛盾的经历。
……
他有他英雄式的逻辑:
……
第一要使自己不再成为造成罪恶的共犯。不参加剥削人类的工作。放弃金钱与田产……但这还不够,更应当“不说谎”,不惧怕真理。……应当“用自己的手劳作”。“以你额上流着的汗来换取你的面包”……
……他殚精竭虑地筹思如何救治心魂,如何培养元气,同时又须排除麻醉意识的畸形的享乐和灭绝良知的残酷的享乐。他以身作则。一八八四年,他牺牲了他最根深蒂固的嗜好:行猎。他实行持斋以锻炼意志;宛如一个运动家自己定下严厉的规条,迫使自己奋斗与战胜。
(点评:罗曼•罗兰不作一般性的生平描述,而是聚焦于托尔斯泰最重要的精神特征,没有哪个作家比托尔斯泰更诚恳地兑现了艺术与生活的一致性。罗曼•罗兰渴望传达的就是这种能够烛照众生的高贵的心灵。)
(以上选文出自[法国]罗曼•罗兰《名人传》,傅 雷/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文字有所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