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准教育扶贫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各地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思想,大力建设优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扶贫事业。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切实掌握当地的基本教育情况,从教师队伍的“质”和“量”出发,分析玛曲县教育扶贫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难点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当地优质教师队伍建设对策,以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玛曲县教育事业的落后现状,贯彻落实精准教育扶贫工作,助力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教育扶贫;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从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要提高贫困地区教育人才的社会福利开始,到2002年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会议提出的统筹城乡教育社会教育人才发展议题,使得“建设贫困地区教育人才队伍”开始引起国家重视。2012年12月29日,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精准教育扶贫思想。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西部贫困地区和当地干部村民的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其中的“精准”便是精准在教育这一切入点上,十分重视教育扶贫的精准程度化。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支持计划》)。《支持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贫困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贫困乡村教育,帮助贫困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发展教育,而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关键是建设好教育人才队伍。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2005年,玛曲县成立了玛曲县“教热”教育扶贫基金会。2006年5月,基金会理事会与县教育局协商后,将“班禅教育奖励基金”并入玛曲县“教热”教育扶贫基金会统一管理,这以举措有力的支持了玛曲县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玛曲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为了加快推进玛曲县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提升玛曲教育战略品牌,促进玛曲教育跨跃式发展,实现玛曲精准教育扶贫,国家政府联合当地教育机构作了很大努力,但是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由于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环境相对恶劣等一系列问题,当地教育的发展进程较慢,优质教师队伍建设受到阻碍,精准教育扶贫仍然在路上。
(一)玛曲县优质教師“量”的缺乏
整个玛曲县中小学教师有近500人,已经达到了一定数量,但是玛曲县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种基础建设并不先进,而且当地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学校难以吸引足够多的优秀的教师资源,更留不住长期扎根教育工作的优秀年轻老师,导致玛曲县无法建立一支稳定的优质教师队伍发展其薄弱落后的教育事业,当地学生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玛曲县任职教师“质”的不足
以玛曲县藏族中学为例,任职教师多为本地教师,30-40岁的青年老师占多数,这些教师主要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其中研究生毕业的教师只有少数几个。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学校每年会组织20-30个教师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是到诸如天津等相对发达地区进行交流,但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这还远远不够。优质教师资源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扶贫工作的展开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已经在甘南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的质量是影响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经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来源于周边齐哈玛、采日玛、阿万仓等地,而且通常情况下,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升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都会选择去市区上好一点的学校,这就造成了每年玛曲县仅有的两所中学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少之又少,任职的教师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抱有较低的教育期望,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该地区的教育质量。随着国家及当地教育机构对教育事业及人才培养的愈加重视,玛曲县的升学率也在慢慢增加,但是总体上并不乐观,因此当地中小学优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无疑肩负着整个玛曲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教学服务也是精准教育扶贫中的重要前提。
二、玛曲县教师队伍建设对策分析
(一)全面提高当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严明政治规矩。
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学习,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党建工作,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阵地意识,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甘南贫困地区教师能力素质。按照乡村教师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提高当地教师工作生活待遇。
全面落实集中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从而保障当地任职教师的生活水平。
(三)统一甘南藏族自治州城内与贫苦乡村的教职工编制标准。贫苦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四)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推动沿海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向多民族贫苦乡村学校流动,并且当地教育机构要积极引导、支持学校要采取定期交流、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学习先进教学方式,引进优秀教学资源,从而有力的推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实现精准教育扶贫,必须把贫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聚焦贫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深入贯彻好教育扶贫工作。
关键词:教育扶贫;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从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要提高贫困地区教育人才的社会福利开始,到2002年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会议提出的统筹城乡教育社会教育人才发展议题,使得“建设贫困地区教育人才队伍”开始引起国家重视。2012年12月29日,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精准教育扶贫思想。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西部贫困地区和当地干部村民的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其中的“精准”便是精准在教育这一切入点上,十分重视教育扶贫的精准程度化。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支持计划》)。《支持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贫困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贫困乡村教育,帮助贫困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发展教育,而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关键是建设好教育人才队伍。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2005年,玛曲县成立了玛曲县“教热”教育扶贫基金会。2006年5月,基金会理事会与县教育局协商后,将“班禅教育奖励基金”并入玛曲县“教热”教育扶贫基金会统一管理,这以举措有力的支持了玛曲县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玛曲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为了加快推进玛曲县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提升玛曲教育战略品牌,促进玛曲教育跨跃式发展,实现玛曲精准教育扶贫,国家政府联合当地教育机构作了很大努力,但是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由于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环境相对恶劣等一系列问题,当地教育的发展进程较慢,优质教师队伍建设受到阻碍,精准教育扶贫仍然在路上。
(一)玛曲县优质教師“量”的缺乏
整个玛曲县中小学教师有近500人,已经达到了一定数量,但是玛曲县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种基础建设并不先进,而且当地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学校难以吸引足够多的优秀的教师资源,更留不住长期扎根教育工作的优秀年轻老师,导致玛曲县无法建立一支稳定的优质教师队伍发展其薄弱落后的教育事业,当地学生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玛曲县任职教师“质”的不足
以玛曲县藏族中学为例,任职教师多为本地教师,30-40岁的青年老师占多数,这些教师主要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其中研究生毕业的教师只有少数几个。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学校每年会组织20-30个教师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是到诸如天津等相对发达地区进行交流,但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这还远远不够。优质教师资源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扶贫工作的展开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已经在甘南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的质量是影响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经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来源于周边齐哈玛、采日玛、阿万仓等地,而且通常情况下,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升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都会选择去市区上好一点的学校,这就造成了每年玛曲县仅有的两所中学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少之又少,任职的教师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抱有较低的教育期望,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该地区的教育质量。随着国家及当地教育机构对教育事业及人才培养的愈加重视,玛曲县的升学率也在慢慢增加,但是总体上并不乐观,因此当地中小学优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无疑肩负着整个玛曲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教学服务也是精准教育扶贫中的重要前提。
二、玛曲县教师队伍建设对策分析
(一)全面提高当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严明政治规矩。
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学习,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党建工作,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阵地意识,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甘南贫困地区教师能力素质。按照乡村教师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提高当地教师工作生活待遇。
全面落实集中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从而保障当地任职教师的生活水平。
(三)统一甘南藏族自治州城内与贫苦乡村的教职工编制标准。贫苦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四)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推动沿海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向多民族贫苦乡村学校流动,并且当地教育机构要积极引导、支持学校要采取定期交流、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学习先进教学方式,引进优秀教学资源,从而有力的推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实现精准教育扶贫,必须把贫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聚焦贫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深入贯彻好教育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