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碎片移动化引发营销变革(上)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71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好的时光,走了
  在2002年前后,我曾经写过一篇做自有喜糖品牌的营销案例文章——“12万元做活1000万人的市场”,先是发表在某主流财经刊物上,杂志刊出后,又发在了我在某专业网站的专栏中。
  自此后的五、六年时间中,我至少因为这篇文章接到过来自新疆、内蒙古、黑龙江、河南、安徽、广西各地100个咨询电话——这些地方的经销商想做该喜糖品牌在当地的总经销。
  但如今,世道变了。以前网站发表一篇文章,第二天就能在百度上找到1000条左右因为其他网站转载积累的网页,现今,你可能只能找到400条、200条,甚或只有几十条的网页信息,而文章的点击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核心的原因就在于,2007年、2008年的前后,博客在中国大行其道,像我这样的作者们,文章可能在一家专业营销管理类网站发表的同时甚至之前,我就已经把这篇文章发在了自己的博客中;与此同时,网易、新浪等门户或其他行业网站的营销、管理类栏目也越来越多,大有提升。读者们已经可以在更多的地方、更早的时间看到相应文章了。
  这个现象,就是典型的去中心化、碎片化!而现在,搜狐新闻客户端、腾讯微信公众账号平台、新浪微博等自媒体,更是将以前里三圈、外三圈围合着一个点或几个点的局面打成细碎片——这种情况,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分配营销推广费用,在效果及费用的投入产出上也越来越失控。
  不过,尽管都是碎片化,但现在相对过去的情况,仍然存在鲜明的特点。
  一、以前我们讲的碎片化,更多的是媒体分散与信息爆炸带来的碎片化,而现在的碎片化,不仅包括前述,还包括时空上、载体上的碎片化。
  十几、二十年前,我们在一个相同的时段,守在电视机前把电视频道由中央台、省台、市台看成了几十、上百个台,而现在,我们连电视机都不用守了,因为可以通过电脑、手机,连上网看自己想看的任何时段的节目。
  而曾经那段守着电视看的时光,我们把它变成了散步、聊天、喝酒、上网等若干的事项。
  二、不仅是媒体、载体、时空被碎片化重组了,连地域的概念都快被碎片化得没了。
  以前,无论怎么碎片化,地域的概念总是存在的,但现在,我们完全可以不讲地域概念,因为,我们可以从“无边界化”的淘宝、天猫等电商及互联网平台上,搞定我们以前需要限制在某些地域甚或某些零售商身上才能搞定的事。
  三、无论如何分裂,再细碎也依然存在“中心化”。
  现在的这些碎片化情况,已经投射在了未来的身上。这是否就真的意味着彻底的“去中心化”呢?
  我们不妨来这么理解这个问题。电视、报纸、杂志、广播、PC互联、移动互联以及它们之下的零零碎碎的频道、栏目等,在你一天的时间中,总有一些是你相对固定的、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这些“最多的”占有者,就是你新的“中心”;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无论可碎片化的介质、媒体以及空间如何的拓宽和延展,任何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被碎片化,最后都会回归、固定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的值。
  但麻烦也因此相伴而生。一是,所有的要素都在以史无前例的的速度重构,是在变化的,是失控而难以把握的;二是,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就是由一个个的消费个体组成,100个消费者就可能存在100种个性化的情况。
  如此情况下,消费者营销之路在何方?
  最好的时代,来了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夺走我们一些东西的时候,也给了我们一些新的东西!这个新东西就是移动互联!
  以前,我们很难离开电视,后来我们很难离开电脑,到了现在,我们更难离开的是手机,很多人甚至把手机形容成人体一个不可分割的器官。
  以本人为例,以前出差不开电脑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可能需要收阅、回复同仁们的电子邮件,你甚至还需要在网上和同仁们一起讨论一个方案。但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就在半年前,我发现自己哪怕是一次性出差一个月,也可以做到不开电脑一分钟,因为我早就可以通过微信、手机QQ和我的工作伙伴们进行讨论,早就可以在手机上收发EXCEL表、PPT,当然还有一些WORD文档,方便得很!
  对一部分企业的销售同仁们来讲,每天用手机甚至成了企业严格要求的硬性要求,因为管理者们需要通过嵌入手机终端的销售管理软件,监控及适时追踪每一个销售人员的上下班打卡、路线拜访、分销条码数量、促销执行、货架位置及排面大小的调整、订单等日常过程或结果性的指标。
  手机已经成为一个集通讯、交友集中营、游戏机、电视机、钟表、记事本、电脑、邮箱、收音机、闹钟、日历、计算器、购物篮、转收账款等功能于一身的超强大、超“可爱”的怪物。
  现在,我们似乎已经可以通过手机搞定一切了(更准确的说法或应是:随身携带的移动化联网设备,而不仅限于手机)。说到这里,我们理应发现,当我们遭遇到碎片化的糟糕时代之时,手机或者说移动互联却作为一个“新中心”出现了。
  它带来了一个过去从没有过的最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过去想都想不到或压根都不敢想、都没想过的一些东西,变得无比现实又充满无限可能。
  比如,以前我们要搞“刮刮奖”,我们就需要印一堆卡片塞进包装,或直接将刮刮卡印在包装袋上,如果消费者中了奖,TA们就需要找售点兑奖,或将奖票寄到公司指定的地点兑换。但现在,消费者们刮开刮奖处之后,看到的可以不再是中没中奖或中了什么奖之类的字眼,而是一个二维码。
  消费者自然需要掏出手机,扫扫二维码,当TA们关注企业微型公众服务号,手机信息或微信号存储进企业的后台管理系统的时候,TA们才会收到自己是否中奖情况的信息(又或者再度收到一张可以在手机上刮的电子刮刮卡)。对那些中奖的消费者,我们可以给TA们对应金额的电子代金券或对应物品的电子提货券,再或者是在消费者的通联信息收集齐整后,直接安排自己的天猫店发货,以及安排自己可能遍布全国的经销商仓库及终端门店发货(或消费者自提)。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们可能觉得这种玩法很新鲜,从而把相应的照片及活动信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在中奖之后,也难免乐颠颠的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粉丝圈里激动分享。
  瞧,我们过去千方百计建设消费者数据库的种种艰辛与不可能,就这样被移动互联轻易解决了;瞧,我们以前印制一张刮刮卡需要一毛钱,现在,却在有点接近零成本的情况下,把它搞定了;瞧,我们以前如果是把刮刮卡印在了包装上,或开展类似“再来一瓶(袋)”的活动,我们需要成箱、成车的运输和统计,花费大量的人力,而现在,后台的系统自动就可以按预设的程序,给你一个可以细致到某某市场、某某货号乃至是某某类型渠道的统计结果。
  移动互联及相关平台与技术的成熟和运用,对生产、经营及营销要素进行了重构。对大多数缺乏引领、改变消费需求及行为能力的企业而言,这种重构往往都是由消费者的改变而推动的;因为这种重构相对过往历史长河中的暂新性、突破性,又将商业生物们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可是,怎样才能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不跑偏、不跑输呢?
  一、碎片移动化。
  尽管过去的消费行为以及与此相对的消费者营销行为的“节操”已经碎了一地,但我们需要觉察到那些碎片还是移动化的。
  单位时间内,消费者们越来越缺乏在一个介质、一个空间,持久关注某个事件或某个品牌以及某个产品的“耐力”,TA们在不断的移动,而移动互联时代的平台、技术及工具,为TA们的这种移动提供了途径,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种状况,在未来根本就停不下来。我们理应思考的是:自己是跟随着消费者行为的碎片移动,亦步亦趋的针对性营销;还是找到TA们移动的轨迹,在这些轨迹的节点上安营扎寨迎接消费者们的到来。
  二、答案移动化。
  汤臣倍健是我曾经服务过的企业,我有时难免关注它的动态。
  2014年的7月29日,我进入了百度指数,看到了这么一组数据:从2014年7月23日到2014年7月29日这一周的时间里,出自PC端的搜索指数是3743,出自移动端的搜索指数是2310,也就是说移动端占到了整体搜索的38%。
  汤臣倍健的这组数字不过是消费者们寻找答案的一个缩影而已——消费者们消费某个品牌前“百度一下”的事实,已经由过去PC端一统天下,变成了移动端和PC端并驾齐驱。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做出消费决策前的选择疑惑,或在消费体验过程中的问题疑惑寻求答案的“解题”途径,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大多数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在你甚至还没有为消费者们的消费选择及消费疑惑,给出TA们所能轻易搜索到的答案的时候,消费者们的“解题”途径却又变了。也许,就在一年前甚至是半年前,你才做好迎接消费者们寻求答案的准备,现在看到这里,却又发现自己该因需而变的升级了。
  另外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消费者们寻求消费答案的方式的“移动化”,就只是体现在移动端的百度吗?当然不是,基于移动互联时代的微信朋友圈(群)、各种自媒体、SNS社区,乃至基于消费者们类似“地球自转”的兴趣“自转”与圈层偏移,都是答案移动化的体现。
  坐着的站起来,跟老站在原地打转的一起动起来,面向已经迎面扑来的方向开展消费者营销吧。
  消费者的营销、管理移动互联化。
  传统的零售企业需要耕耘数年乃至10年以上,才能掌握和拥有二、三十万的消费会员信息;传统的制造企业,需要通过会销、终端门店配合等若干方式,才能以十年跨度级的期限,建立起有效的一、二十万的消费者数据库;而一个网购平台甚至是一个APP,可能只需要一年甚至是半年,就能拥有更大规模级的消费者数据库。
  是的,现在已经开启了通往未来的一道大门——更轻易、更快捷建立起自身的消费者数据库的大门——对各种规模等级的消费群体的营销和管理的移动互联化,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和可行。
  在前面,我们已经例举过移动互联时代下的相应途径。但仅有这些,却远远不够!因为我们要的不是拥有消费者的数据,而是消费者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指导营销的价值,挖掘固有消费者价值最大化的价值,让消费者和我们维持强关系的价值,用前面的消费者去营销后面的消费者的价值……因此,我们未来的重心一定离不开这么一点:如何通过移动互联时代的平台、技术、工具去营销消费者,管理消费者,而在更前端,则是涉身其中的每一家企业是否以及如何拥抱移动互联时代的思维升级,以及企业级数据采集、分析、运用管理软件的催生。
  现在,就让我们面朝未来,迎接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其他文献
马云和雷军都是屌丝逆袭  马云上市以后,给我们朋友圈子里面发了一个第一天在纽约敲钟的照片。我觉得可能世界不太会重演这样一件事,所以我认为马云是我心中要学习的榜样。我就从马云开始谈起。这次上市在华尔街是非常大的挑战,非常大的轩然大波,不是马云的市值,而是当天敲钟的时候,大家找不到马云,马云派出8个人物,当时8个人敲钟。马云告诉华尔街一件事,企业的成长不是靠个人,靠的是一场人民战争。  我们看看马云成
期刊
如何成倍提升员工的效率?国际人力资源咨询公司HayGroup研究发现,合适的“领袖”是74%的企业提升效率最直接的方法。可是你的公司有这样的“领袖”吗?或者,他们是让员工人人自危的另一种可怕生物:“主管”?  “主管”这两个字暗示管理人们的行为和想法,禁锢和抹杀人性。从字面上就能看出,一位主管的工作包括设置规章制度,保证人们按照制度行事,以满足自己或者公司的利益:不准上班迟到、不得上班时聊QQ、不
期刊
身处职场多年,耳闻和目睹身边大大小小的老板或崛起,或陨落。成功的企业和老板,成功的方法各有不同;而失败的企业和老板,其背后隐藏的悲剧却惊人的相似。在我看来,影响其成败的内在因素,是老板的胸怀、眼界、谋略、学识,甚至胆识。其中有本帐他们永远也算不明白:亏损时,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该不该给员工发奖金?  传统认为,奖金(提成),是员工完成既定任务量(销售回款),或是为公司创造效益,给予的一种奖励。而任
期刊
最近10年来在促进消费方面有一大趋势,人们对“真正的”(“real”)或者说“正宗的”(authentic)商品的需求日渐旺盛。但这是否意味着,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相比,消费者会为他们认为更正宗的产品赋予更高的价值么?斯坦福商学院的格伦·卡罗尔(Glenn Carroll)教授和同事最近进行的研究表明,答案是肯定的。  “在发达的消费经济体中,消费者会根据自己对产品的解读及产品的故事购买它们。”卡罗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抢滩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掘金的主要手段了,而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互联网已经侵蚀了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无法想象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日子该如何度过了。  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冲击,传统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行业就像笨拙的大象,想要转身,无奈体格过于庞大,但是如果不转身,后面如催命般的洪水正在席卷而来,前后夹击,传统行业正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更让人无奈的是互联网
期刊
管理者的角色是“造钟”而不是“报时”。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问你现在几点了,大多数人都会看看表告诉我一个时间,这就叫报时。那什么叫造钟呢?如果有人问你几点了,你可以告诉他,要想知道几点了,有几个办法:  第一,去买一块手表或者买一个挂钟自己看;  第二,自制一个沙漏;  第三,根据天空中太阳的位置推测时间等等。  从而启发问话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
期刊
营销界有一个卖茶叶蛋的故事,大意是两家面馆都卖茶叶蛋,但生意大相径庭。为什么呢?原来,差别就在一句话上——一家面馆在客人进门时就问:您要不要茶叶蛋?另一家在客人进门时,是一个小姑娘在笑问:茶叶蛋,您要一个还是两个?哪个面馆的茶叶蛋卖得好?不言自明,会刺激顾客需求,生意才会更好。  在管理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员工才是企业的第一顾客,企业应该把员工当顾客来对待。比如提倡“员工第一,顾客第二”,“员工
期刊
根据统计,美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近两年涌现出来的初具规模的初创公司就超过了100家。其中排名前50家提供人力资源技术投的初创公司资额超过5.6亿,而提供员工教育培训相关的前50名的初创公司融资额超过8亿美金。  中国市场也感受到了这股风潮。今年以来,国内的猎上网等获得千万级美元融资,老牌招聘网站智联招聘美国上市成功,以及类似蚂蚁招聘等新兴的创业企业出现,都可作为佐证。  人力资源,这个古老的行业,已
期刊
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Mesoloft公司,创造了另类的“天葬”,让往生者最后一趟旅程,不仅能上太空,还让身体与大自然合二为一。只要支付2800美元(约合1.7万元人民币),就能让骨灰坛乘着高空气球升空,一直飞到近22千米高的近太空,透过GPS控制撒下骨灰。  报道称,这些高空漫游的骨灰粉,最后会与水气结合,成为云、雨、雪回到大地上,完成一趟另类水循环,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整个过程都有摄影机拍摄,让往
期刊
2013年,散乱而无序的移动互联网垂直应用,伴随BAT三巨头的大规模资本融并而开始分门别类“站队”。笔者在太多场合被业内同仁以及企业广告主问到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问题:“O2O如何做?如何能在移动时代赢取O2O营销的创新红利?”  在历经了数十次战略诊断与推演之后,笔者决定写下这本《移动互联时代的O2O营销革命》,主要目的并不为诠释所谓的O2O营销法则之类的精神主纲,而是希望能从战略思考角度,帮助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