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陵十三钗》里有一首非常好听的《秦淮景》,实际上是根据民歌《无锡景》改编。从小体量的纺锤型城市,到活跃的近代商业新城,铁路对近代无锡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而民国初年无锡的变化被时人编进了歌词,也借由悠扬的旋律流传至今。
“我有一段情呀,唱拨拉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在奔赴“死亡之宴”的前夜,玉墨和姐妹们为她们救下的女学生演唱了一遍《秦淮景》。温婉动人的吴侬软语伴着明眸皓齿的顾盼风情,悲剧的美感和张力让许多观看《金陵十三钗》的观众纷纷感动落泪。
其实,电影制作方精心推出的这首《秦淮景》并不是原创作品,而是根据民间小调《无锡景》改编而来。这支小调在民间传唱已久,其最广被人知的歌词成型于民国初年,讲述的是无锡通火车后城内外的繁华景象。当年在无锡的茶亭里,常有妙龄少女在二胡的伴奏下为游客们唱起《无锡景》。太湖碧波万顷,茶水香飘四溢,游客们在少女婉转清脆的歌声中惬意地了解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与特产,也不知不觉地沉醉在江南细腻雅致的风情中。
“小小无锡城呀,盘古到如今,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呀。一到子,民国初年份呀,新修那,一座么,光呀光复门呀……”《无锡景》里所讲的“无锡城”,指的是现在的无锡老城。老城依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所以就着运河的流向形成了有趣的纺锤形结构。从无锡老火车站一下火车,曲折蜿蜒的老城街道与横平竖直的新规划城区迥然相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清代无锡城一直是著名的稻米集散地,共开辟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当时,无锡承办漕粮的大粮行有源义、元丰等十数家,这些大粮行大部分都集中在北塘区尤其是三里桥一带。在沪宁铁路通车之前,三里桥是无锡最繁华的街市,也是无锡城市的商业中心。
1906年沪宁铁路修至无锡,1908年4月全线通车,改变了无锡陆路运输的情况,也给无锡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沪宁线通车后,漕粮改由铁路运往上海,无锡站也成为无锡城新的交通中心。火车带来了新事物和新观念,独具慧眼的商人也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看到了滚滚商机。早在盛宣怀筹建沪宁铁路的时候,一位叫顾达三的商人便利用私人关系,开始着力经营土地买卖。在车站附近筑路前,顾达三就买下车站至北门之间的大量土地,无锡第一家较近代化的旅馆“启泰栈”便开在这里。后来这片土地果然大幅升值,顾达三坐拥城市新的黄金地段,大发其财,成为名副其实的“无锡地皮大王”。
沪宁线的无锡站设在无锡北门外东北,虽然无锡的东北段城墙离火车站很近,然而起初这段城墙上并没有开门。人们去往火车站,只能经过后竹场巷黄泥桥穿西村里抵达。辛亥革命前后,新成立的市公所顺应民意,在无锡的东北城墙上又开设了一个新北门,这就是《无锡景》里所唱的“光复门”。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市公所还在崇安寺至光复门间修筑了公园路,与城外新修的汉昌路、运通路相连,经过大洋桥直通火车站。从此,城内的人去往火车站可以直接由公园路通光复门,经过汉昌路和运通路抵达,而不必再绕经北门。运通路和汉昌路附近也逐渐发展起来。
翻开1926年的《中国旅行指南》可以看到,当时无锡的繁盛街市有城内大市桥、公园路、仓桥、打铁桥等。北门外北大街、大桥街至三里桥等西门外和南门外也有繁盛街市。在这些繁华地段中,西门外和北门外还有夜市。西门外夜市营业到十时止,而“新北门外汉昌路至通运路,夜市十二时止。”这两条路的繁华可见一斑。
在旅行指南所记载的35家新式饭店中,开设在与铁路有关的街道“运通路”“汉昌路”和“公园路”上的一共有18家,占总数的一半多。而在所记载的16家新式旅馆中,开设在“运通路”和“汉昌路”上的就有12家。可见,火车站所带动的这几条街道正在成为城市新的成长点。
“无锡到往来呀,火车真便当,通运桥下头是大栈房呀。栈房里,修饰得满清爽呀,热闹那,市面么,像呀像申江呀。”《无锡景》第二段描述了无锡通火车之后的热闹繁华。里面提到的“运通桥”又称工运桥,本是北门外著名的运河码头,因为地理位置靠近火车站,在沪宁铁路通车后,这里便成为了热闹的水陆转运码头。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堪与上海申江相媲美。无锡城的商业重点也从原先的三里桥一带转移到运通桥一带。
随着近代铁路的发展,近代旅游业也随之兴起。沪宁线的贯通让更多人了解了无锡、有机会来无锡观光旅游。这首向游人介绍无锡风土人情的《无锡景》也沿着铁路线传播开去,让鼋头渚、梅园、天下第二泉、惠山香片、无锡泥人店等成为了无锡最好的城市名片。而大客流的到来也带来大量新事物和新思想,近代工业很快便在无锡扎下了根。从运河边小体量的纺锤型城市,到活跃的近代商业新城,铁路的修通对近代无锡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而民国初年无锡的变化被时人编进了歌词,也借由悠扬的旋律流传至今。
“我有一段情呀,唱拨拉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在奔赴“死亡之宴”的前夜,玉墨和姐妹们为她们救下的女学生演唱了一遍《秦淮景》。温婉动人的吴侬软语伴着明眸皓齿的顾盼风情,悲剧的美感和张力让许多观看《金陵十三钗》的观众纷纷感动落泪。
其实,电影制作方精心推出的这首《秦淮景》并不是原创作品,而是根据民间小调《无锡景》改编而来。这支小调在民间传唱已久,其最广被人知的歌词成型于民国初年,讲述的是无锡通火车后城内外的繁华景象。当年在无锡的茶亭里,常有妙龄少女在二胡的伴奏下为游客们唱起《无锡景》。太湖碧波万顷,茶水香飘四溢,游客们在少女婉转清脆的歌声中惬意地了解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与特产,也不知不觉地沉醉在江南细腻雅致的风情中。
“小小无锡城呀,盘古到如今,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呀。一到子,民国初年份呀,新修那,一座么,光呀光复门呀……”《无锡景》里所讲的“无锡城”,指的是现在的无锡老城。老城依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所以就着运河的流向形成了有趣的纺锤形结构。从无锡老火车站一下火车,曲折蜿蜒的老城街道与横平竖直的新规划城区迥然相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清代无锡城一直是著名的稻米集散地,共开辟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当时,无锡承办漕粮的大粮行有源义、元丰等十数家,这些大粮行大部分都集中在北塘区尤其是三里桥一带。在沪宁铁路通车之前,三里桥是无锡最繁华的街市,也是无锡城市的商业中心。
1906年沪宁铁路修至无锡,1908年4月全线通车,改变了无锡陆路运输的情况,也给无锡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沪宁线通车后,漕粮改由铁路运往上海,无锡站也成为无锡城新的交通中心。火车带来了新事物和新观念,独具慧眼的商人也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看到了滚滚商机。早在盛宣怀筹建沪宁铁路的时候,一位叫顾达三的商人便利用私人关系,开始着力经营土地买卖。在车站附近筑路前,顾达三就买下车站至北门之间的大量土地,无锡第一家较近代化的旅馆“启泰栈”便开在这里。后来这片土地果然大幅升值,顾达三坐拥城市新的黄金地段,大发其财,成为名副其实的“无锡地皮大王”。
沪宁线的无锡站设在无锡北门外东北,虽然无锡的东北段城墙离火车站很近,然而起初这段城墙上并没有开门。人们去往火车站,只能经过后竹场巷黄泥桥穿西村里抵达。辛亥革命前后,新成立的市公所顺应民意,在无锡的东北城墙上又开设了一个新北门,这就是《无锡景》里所唱的“光复门”。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市公所还在崇安寺至光复门间修筑了公园路,与城外新修的汉昌路、运通路相连,经过大洋桥直通火车站。从此,城内的人去往火车站可以直接由公园路通光复门,经过汉昌路和运通路抵达,而不必再绕经北门。运通路和汉昌路附近也逐渐发展起来。
翻开1926年的《中国旅行指南》可以看到,当时无锡的繁盛街市有城内大市桥、公园路、仓桥、打铁桥等。北门外北大街、大桥街至三里桥等西门外和南门外也有繁盛街市。在这些繁华地段中,西门外和北门外还有夜市。西门外夜市营业到十时止,而“新北门外汉昌路至通运路,夜市十二时止。”这两条路的繁华可见一斑。
在旅行指南所记载的35家新式饭店中,开设在与铁路有关的街道“运通路”“汉昌路”和“公园路”上的一共有18家,占总数的一半多。而在所记载的16家新式旅馆中,开设在“运通路”和“汉昌路”上的就有12家。可见,火车站所带动的这几条街道正在成为城市新的成长点。
“无锡到往来呀,火车真便当,通运桥下头是大栈房呀。栈房里,修饰得满清爽呀,热闹那,市面么,像呀像申江呀。”《无锡景》第二段描述了无锡通火车之后的热闹繁华。里面提到的“运通桥”又称工运桥,本是北门外著名的运河码头,因为地理位置靠近火车站,在沪宁铁路通车后,这里便成为了热闹的水陆转运码头。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堪与上海申江相媲美。无锡城的商业重点也从原先的三里桥一带转移到运通桥一带。
随着近代铁路的发展,近代旅游业也随之兴起。沪宁线的贯通让更多人了解了无锡、有机会来无锡观光旅游。这首向游人介绍无锡风土人情的《无锡景》也沿着铁路线传播开去,让鼋头渚、梅园、天下第二泉、惠山香片、无锡泥人店等成为了无锡最好的城市名片。而大客流的到来也带来大量新事物和新思想,近代工业很快便在无锡扎下了根。从运河边小体量的纺锤型城市,到活跃的近代商业新城,铁路的修通对近代无锡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而民国初年无锡的变化被时人编进了歌词,也借由悠扬的旋律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