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乳头括约肌切开组及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组,比较两组间结石取净率、取石次数、机械碎石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结石取净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比2/62,6/61比4/62;P>0.05);乳头括约肌切开组需多次及需要使用机械碎石才能取净结石的比例以高于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1比5/62,12/6l比4/62;P<0.05).结论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与乳头括约肌切开两种方法同样安全有效;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操作更简便.

其他文献
我科自2003年至2008年间收住上消化道出血儿童患者321例,均于住院后48~72 h内行内镜检查,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患儿中男183例,女138例,年龄1岁~14岁,病程3~210 d.临床表现为呕血75例,便血46例,呕血便血117例,大便潜血阳性83例.
患者男,41岁。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暖气、反酸,无恶心呕吐及疼痛,当时未予治疗;近5d来出现上腹胀加重伴食欲减退。门诊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乳突旁肿物(性质待定),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笔者通过对疑诊小肠疾病患者行双气囊内镜,分析其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评价双气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并观察患者耐受性,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间,临床疑诊小肠疾病的住院患者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患者中,主要症状包括:(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45例,表现为反复黑便或便血,而胃镜、大肠镜、消化道钡餐检查皆无阳性发现;(2)慢性腹痛者22例,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食管,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对我院10年间(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内镜诊断的RE进行分析总结。
ERCP是目前诊断和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中大型医院的临床科室,但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ERCP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急性胰腺炎是ERCP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诊断需符合以下至少2项:持续类似胰腺炎发作的中上腹疼痛;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高于正常值的3倍以上;符合胰腺炎诊断的影像学依据(CT或MRI).
目的 评价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技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位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治疗,包括直接结扎、透明帽辅助结扎、双通道内镜结扎以及联合黏膜下剥离术(ESD)结扎.术后内镜随访,评价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入选128例黏膜下肿瘤患者,食管28例,胃82例,十二指肠18例.3例采用直接结扎法,105例采用
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治疗中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治疗.对需营养支持的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支持的观点已成为共识[1].安全、高效的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是实现肠内营养支持的必备条件.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胃镜下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新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患者男,60岁,因上腹间歇性疼痛15d并胃占位1周收入我院。患者15d前出现间歇性上腹疼痛,在某诊所行针灸治疗无效后,于1周前至当地某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占位性病变,经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后转入我院。患者发病以来,饮食、睡眠良好,无恶心、呕吐及黑便,无消瘦。入院查体: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肠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肿物,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
北京市平谷医院将于2010年12月18日至19日召开“北京平谷国际软硬镜超声联合技术暨动物模拟培训研讨会”,届时将齐聚众多知名内、外、妇科腔镜界硬超声界的专家,展示当前多项微创技术联合手术的新技术、新方法,
目的 比较内镜下短期放置特制可回收防反流支架与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 12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气囊扩张组63例;特制可回收食管支架组6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有效率、吞咽困难症状评分、食管宽度变化、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期间吞咽困难症状较前均明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