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材料分析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长期以来在高考命题中均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课程的渐次推进,近年来的江苏高考材料分析题呈现出新的命题特点。历史教师悉心研究和准确把握材料分析解析题的命题特点,对于指导有效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考材料分析题 命题特点 专业素养
综观近年来高考材料题的变化,其命题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相应地,高中历史教师只有着力于相关方面的专业素养提升,才能适应和胜任现代高中历史教育,才能凸显教师自身的专业特性。
一、史学观念的特点,要求更新史学观念
1.唯物史观。
例如,2010年江苏第25题A: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问题: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作为改革与探究的考察角度,解答该题除了需要知道“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是什么,战争的目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等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唯物史观素养,方可对其观点进行“批驳”。因为既然是批驳,就是要以正确的史观驳斥其观点的错误之处。换言之,就本题而言,就是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比分析实际上的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与亚历山大二世所认为的本质差别。
2.文明史观。
例如,2010年江苏第25题C: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问题: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本题知识本身涉及考古范畴,考古学本来就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而且考古对于历史研究尤其是古代史研究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考古可以使我们尽可能揭开历史的原貌。但借鉴新的史学方法,即将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来探索论争我国历史文化遗存,聚焦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遗产,凸现文明史观也当是该命题的应有之意。
3.全球史观。
例如,2008年江苏第23题: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问题: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透过对具体问题的设疑,该题所传导出来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观念应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应该趋利避害,积极适应全球化的大趋势。
二、跨学科知识的特点,要求拓展学科知识
从素材选取的角度,近几年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素材来源愈益呈现出新的特点,但通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这并非是完全的脱离考纲教材,超越新课标要求,相反,它们往往是对教材中主干知识的合理拓展延伸。
三、本土文化的特点,要求本土文化的情怀
民族传统文化既是维系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根脉,也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实现历史学科的重要德育功能之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保障,而学生素养的提高是新高考和新课改的努力方向,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针对近年来材料分析题命题的特点,历史教师唯有努力更新史学观念、拓展学科知识、扩大学术视野、强化本土情怀,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方能适应和胜任现代高中历史教育,才能凸显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特性,最终达成“教学相长”的发展目标。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215127)
【关键词】高考材料分析题 命题特点 专业素养
综观近年来高考材料题的变化,其命题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相应地,高中历史教师只有着力于相关方面的专业素养提升,才能适应和胜任现代高中历史教育,才能凸显教师自身的专业特性。
一、史学观念的特点,要求更新史学观念
1.唯物史观。
例如,2010年江苏第25题A: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问题: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作为改革与探究的考察角度,解答该题除了需要知道“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是什么,战争的目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等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唯物史观素养,方可对其观点进行“批驳”。因为既然是批驳,就是要以正确的史观驳斥其观点的错误之处。换言之,就本题而言,就是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比分析实际上的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与亚历山大二世所认为的本质差别。
2.文明史观。
例如,2010年江苏第25题C: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问题: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本题知识本身涉及考古范畴,考古学本来就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而且考古对于历史研究尤其是古代史研究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考古可以使我们尽可能揭开历史的原貌。但借鉴新的史学方法,即将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来探索论争我国历史文化遗存,聚焦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遗产,凸现文明史观也当是该命题的应有之意。
3.全球史观。
例如,2008年江苏第23题: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问题: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透过对具体问题的设疑,该题所传导出来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观念应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应该趋利避害,积极适应全球化的大趋势。
二、跨学科知识的特点,要求拓展学科知识
从素材选取的角度,近几年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素材来源愈益呈现出新的特点,但通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这并非是完全的脱离考纲教材,超越新课标要求,相反,它们往往是对教材中主干知识的合理拓展延伸。
三、本土文化的特点,要求本土文化的情怀
民族传统文化既是维系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根脉,也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实现历史学科的重要德育功能之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保障,而学生素养的提高是新高考和新课改的努力方向,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针对近年来材料分析题命题的特点,历史教师唯有努力更新史学观念、拓展学科知识、扩大学术视野、强化本土情怀,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方能适应和胜任现代高中历史教育,才能凸显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特性,最终达成“教学相长”的发展目标。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21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