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理念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教学方法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的教学特点,结合CDIO新型教学模式,探索项目化实践型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在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CDIO理念;可编程逻辑器件;项目化教学
  作者简介:张巧文(1979-),男,湖南冷水江人,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杨亚萍(1967-),女,浙江慈溪人,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浙江 宁波 315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万里学院精品课程与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109540316)、浙江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Y2010185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9-0103-02
  
  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是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使学生在学完数字电子技术之后,能够熟悉并掌握现代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仿真及应用技术。三本院校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同时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于一本、二本院校而言,三本学生的基础薄弱,主动性学习意识也相对欠缺。因此,对于这入门易、重实践、重应用的课程,在三本学校开展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教学改革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尤为重要。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中问题
  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课程综合了多门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以HDL语言来表达设计意图,以可编程逻辑器件作为硬件载体,以计算机为设计开发工具,以EDA软件为开发环境,以ASIC、SOPC、IP核技术等为综合设计方法,已成为硬件设计工程的主要特征。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现代数字电子系统设计能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特色课程。
  然而,在多年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2]
  (1)目前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顺序安排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先基础后应用”的教学模式,即: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VHDL语法基础→组合、时序电路设计→常用电路设计→状态机设计→复杂数字系统设计。
  (2)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大大多于实验教学学时,实验教学一般安排在“VHDL基本语句”讲完之后才进行,其大部分实验主要以仿真验证、简单设计为主。
  这样,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缺点:一开始就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设计流程、庞杂的VHDL语法体系来引导学生入门,使得三本院校的学生难以理解,感觉枯燥乏味;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原理、知识为核心,实验教学只以巩固和应用知识为主,易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同时缺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过程易与系统设计分离,使得学生在设计实际数字系统时,缺少系统化的思维,远达不到市场人才的职位要求。
  二、CDIO理念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教学设计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典型成果,CDIO 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它是“做中学”和“学中做”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3]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来说,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一般为三或四个学分,且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进行教学。在该阶段,学生一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较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应用设计,因而本课程教学完全可以对学生采用实践型教学、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本文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浙江万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探索,结合CDIO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课程内容的编排
  采用从课程讲授开始,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结合实践的CDIO理念。在课程教学设计上,改变传统“老师讲学生听”,“先理论后实验”的传授模式,而是将重要的知识点划分到若干个项目当中去,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中,自动引出知识点,学生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硬件原理和编程方法,变成一个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可编程逻辑器件、VHDL语法知识划分为四篇,包括入门篇、解惑篇、实例篇、经验篇,这几部分相辅相成,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效掌握硬件描述语言。[4]
  (1)入门篇,简要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设计流程,通過大量实例深入浅出讲解VHDL结构和频繁使用的语法。
  (2)解惑篇,对学生常见的一些问题(包括设计方法、仿真、综合,器件配置/下载,器件选型)进行详细解答。
  (3)实例篇,给出常用电路的VHDL设计、详细讲解数字系统设计实例、总结设计方法。
  (4)经验篇,可综合性地探讨LogicLock设计方法、HDL文件的规范编写等。
  2.CDIO理念的项目化实践教学设计
  依据CDIO教学理念,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教学应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典型性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学生们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努力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5]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必须精心准备设置每个项目,采取如下选取原则。
  (1)基于FPGA典型开发过程选取项目。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的开设源于当今IT公司对可编程逻辑器件工程师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如果能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典型开发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以实际公司项目来设计课程项目内容,那么就能更好地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贯通与综合应用。
  (2)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选取项目。本课程对应公司中的具体岗位为FPGA工程师,从公司的工作任务和内容看,FPGA工程师岗位应包含岗位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两方面,岗位核心能力可归纳为:一是“系统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能力”,由需求分析明确设计任务至总体方案;二是“HDL设计、综合、仿真能力”,完成设计项目的HDL逻辑设计,能够编写测试代码,对设计项目进行功能仿真,应用综合工具,对电路进行综合,生成可编程文件;三是“硬件资源适配、器件选型能力”,能够根据设计项目的规模、速度,合理调配硬件资源,选定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规模、型号和速度等级;四是“系统验证、硬件调试能力”,能够将编程文件下载到目标器件,对硬件系统进行调试,验证设计项目的正确性,如图2所示。
  (3)基于教学大纲内容选取项目。项目的选取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选取项目必须符合:第一,必须是成熟的系统,包含全部可编程逻辑器件基本单元;第二,必须既有同步数字电路,又有异步接口电路;第三,必须难度适中,涵盖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设计的典型方法与技巧;最后,规模易调整,功能可扩展,能够为学生的持续性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要求和利于学生电子竞赛能力的培养,可以制订如图3所示的教学项目。
  3.教学方法
  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满足公司需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加强对硬件描述语言学习的兴趣,避免以往采取“先灌输知识再实例演示”方法的缺陷,采取先有应用,再有知识点的“实例引出法”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对于一个集成电路设计人员,有一句名言:“细节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针对这个要点,笔者设计了陷阱教学法和典型项目教学方法。对项目中容易出现的细节错误,由教师预先布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碰到,这样学生会体会到细节的关键性,养成注意细节的良好品质。除此之外,笔者还设计了典型项目教学法,通过对公司的一些典型项目分析,给学生指出细节的重要性和设计项目具体需要注意到的细节。
  三、小结
  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研究通过鼓励、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通过在实践中学,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等方法,达到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开发方法的掌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浙江万里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推动下,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课程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课程建设以及实践过程,从学生的接受情况和院系的评价方面都有良好的反映。
  
  参考文献:
  [1]石新峰,牟光臣.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0-92.
  [2]鲍丽星.实验室开设可编程逻辑器件公共选修课的效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34-136.
  [3]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 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9.
  [4]黄任.VHDL入门·解惑·经典实例·经验总结[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5]房汉雄,郭福三,齐怀琴.项目教学法在EDA课程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9,(1):119.
  [6]陈李胜.三本院校EDA课程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10,(1):44-45.
  (责任编辑:麻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签订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契约是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基础。在剖析高校战略联盟契约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现代契约理论,从合作风险的分担、信息资源的利用、合作剩余的分享等方面构建起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理想契约模型,提出了高校战略联盟契约有效实施的设想。  关键词:长三角高校联动;高校联动;契约联盟  作者简介:郭必裕(1965-),男,江苏如东人,南通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研究员。(江苏南通226019
期刊
摘要:大学生退学对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退学有各方面的原因,深入探究大学生退学的原因,减少大学生退学是高校管理者需要研究的课题。高校应针对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大学生;退学;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姜小军(1976-),男,山西定襄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实习研究员;杨芳(1978-),女,湖南娄底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期刊
摘要:哥廷根大学作为欧洲著名的古老学府之一,她曾拥有过辉煌的“哥廷根时代”,然而她的发展却离不开其创办者明希豪森所作出的贡献。通过对哥廷根大学历史发展的梳理以及对明希豪森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的具体分析,阐明了科研自由和一流师资力量对于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提高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明希豪森;哥廷根大学;科学研究  作者简介:程晶(1987-),女,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教
期刊
摘要:现阶段,辽宁省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时期,各大学的特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以辽宁省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特色化发展与办学理念更新的关系,并针对辽宁省大学在进行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办学理念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提出一些辽宁省大学特色办学理念的实现路径,希望能为“将辽宁省由教育大省早日变为教育强省”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办学特色;办学理念
期刊
摘要:发展规划是高校工作的依据,是指导高校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纲领。由于我国高校实行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和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加之受经验管理思维惯性的影响,导致我国高校的发展规划工作存在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发展规划部门定位不准、规划管理专业化水平较低、规划管理过程不完整、广大教职员工对发展规划工作参与不够、支持不足等问题。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对策。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高校
期刊
摘要:高等数学是民办本科院校各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然而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民办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的主要矛盾,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作者简介:王磊(1980-),男,河南南阳人,郑州科技学院基础部,讲师。(河南郑州450064)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科技学院2
期刊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途径。  关键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  作者简介:姚荣(1979-),男,广西平南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招生就业处,研究实习员;周星(1980-),男,壮族,广西百色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招生就业处,助教。(广西桂林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系较好地满足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但对研究型人才培养却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对于信息类专业尤为突出。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了相应对策,针对笔者所在单位实际情况,开展计算机研究型人才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实践。  关键词:研究型;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肖甫(1980-),男,湖南邵阳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孙力娟(1963-),女,江
期刊
摘要:通过对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导师学术引领作用的阐述,诠释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分析了不同时期导师的多样化培养对研究生的重要性,认为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学术引领作用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学术引领  作者简介:李天鹏(1982-),男,山东荣成人,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讲师。(河北石家庄050003)李慧(1978-),女,河北宁晋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训练部
期刊
摘要:“船体结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基础课程,影响着学生对船体总体与各局部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及对结构的具体要求的掌握程度。现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船体结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对推进“船体结构”的全面改革及以专业工程师培养模式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船体结构;教学改革;船舶工程  作者简介:王珂(1979-),女,黑龙江穆棱人,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