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分析探了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课堂 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1 0077
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不应只重视学习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构建和谐课堂,营造学生敢问氛围
物理探究过程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才有积极思考的原动力,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才能高效。因此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物理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敢问、愿问、主动探究的气氛。笔者建议教师上课时不要板着脸,不要以“圣人”的姿态出现,要微笑面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管学生提出来的物理问题如何,也要在点评之时对其思考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所肯定。
二、预设问题情境,铺垫学生“问”的基础
物理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能萌发问题,主动探究答案。例如,我们可以设计悬念式情境,让学生因奇而问,如在教学浮力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在一个柱形杯子中注满水,同时在水底平放两个外形相同的圆柱形铁制物体和木制物体(外观和颜色相同),同时用手按住,问:同时放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问过之后,学生一般会活跃起来,并提出猜测:放手后,铁的制物体不会上升,而木制的物体会浮起来。学生会自己问:据阿基米德原理,它们排开的水是相同的,受到相等浮力,为什么一个继续沉着,而另一个升起来了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就顺畅得多了。又如,我们可以设计对称式问题情境,教会学生镜像性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讲了电生磁后,问学生磁会生电吗?学会了只用电压表和已知定值电阻测量未知电阻,那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有电流表和已知定值电阻,又该如何测量未知电阻?
三、设计理性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实验是学生获得物理感性认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探究。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时,我们可以对空的易拉罐进行快速加热,后用橡皮泥堵住瓶口反扣在水中,留大截空罐在水面之上,这时空罐很快被压瘪变形,还会伴随暴鸣声,教师故意不问不答,学生会急切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把易拉罐压瘪变形了?(课堂上,教师应问学生:你从中会提出什么疑问?),在兴趣高涨之时,思维跟着活跃,大家一致认识到这是外大气压瞬间远大于瓶内气压的缘故,可见大气压作用效果很大。又如在安排学生动手串联两盏小灯泡时,教师可故意分发两个额定功率相差较大的小白炽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他们在操作中会产生疑惑:为什么一盏电灯很亮,而另一盏却不发光或发光很微弱?问题提了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自行探究发光悬殊的物理原因,在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推动下,他们会努力分析这是为什么?这种艰辛的探究过程会极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大胆“失误”讲解,训练学生的应变质问
这个方法建议在学生对有关概念、原理、定律和分析方法掌握得较好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如果无意失误,要敢于并鼓励学生对失误揪错,态度要实在,这种情形我们要极力避免发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气氛,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条件允许时可应故意“搞错”,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来,然后师生一起共同纠正,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效果也不错。例如,在解题中故意写R并总= 1 R1 1 R2 =15Ω,学生一般会提出,并主动说出错的原因。又如,在分析简单机械中杠杆的问题时,也可故意说省力杠杆是省功的杠杆等,如果学生不能当场发现并提出疑问,直到启发无效后,教师应及时指出问题的错误所在。
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求知与创新的始发点,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教会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是促进他们认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实践的方法之一。总而言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特约编辑 南 宾)
[关键词] 课堂 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1 0077
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不应只重视学习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构建和谐课堂,营造学生敢问氛围
物理探究过程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才有积极思考的原动力,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才能高效。因此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物理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敢问、愿问、主动探究的气氛。笔者建议教师上课时不要板着脸,不要以“圣人”的姿态出现,要微笑面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管学生提出来的物理问题如何,也要在点评之时对其思考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所肯定。
二、预设问题情境,铺垫学生“问”的基础
物理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能萌发问题,主动探究答案。例如,我们可以设计悬念式情境,让学生因奇而问,如在教学浮力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在一个柱形杯子中注满水,同时在水底平放两个外形相同的圆柱形铁制物体和木制物体(外观和颜色相同),同时用手按住,问:同时放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问过之后,学生一般会活跃起来,并提出猜测:放手后,铁的制物体不会上升,而木制的物体会浮起来。学生会自己问:据阿基米德原理,它们排开的水是相同的,受到相等浮力,为什么一个继续沉着,而另一个升起来了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就顺畅得多了。又如,我们可以设计对称式问题情境,教会学生镜像性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讲了电生磁后,问学生磁会生电吗?学会了只用电压表和已知定值电阻测量未知电阻,那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有电流表和已知定值电阻,又该如何测量未知电阻?
三、设计理性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实验是学生获得物理感性认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探究。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时,我们可以对空的易拉罐进行快速加热,后用橡皮泥堵住瓶口反扣在水中,留大截空罐在水面之上,这时空罐很快被压瘪变形,还会伴随暴鸣声,教师故意不问不答,学生会急切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把易拉罐压瘪变形了?(课堂上,教师应问学生:你从中会提出什么疑问?),在兴趣高涨之时,思维跟着活跃,大家一致认识到这是外大气压瞬间远大于瓶内气压的缘故,可见大气压作用效果很大。又如在安排学生动手串联两盏小灯泡时,教师可故意分发两个额定功率相差较大的小白炽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他们在操作中会产生疑惑:为什么一盏电灯很亮,而另一盏却不发光或发光很微弱?问题提了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自行探究发光悬殊的物理原因,在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推动下,他们会努力分析这是为什么?这种艰辛的探究过程会极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大胆“失误”讲解,训练学生的应变质问
这个方法建议在学生对有关概念、原理、定律和分析方法掌握得较好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如果无意失误,要敢于并鼓励学生对失误揪错,态度要实在,这种情形我们要极力避免发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气氛,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条件允许时可应故意“搞错”,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来,然后师生一起共同纠正,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效果也不错。例如,在解题中故意写R并总= 1 R1 1 R2 =15Ω,学生一般会提出,并主动说出错的原因。又如,在分析简单机械中杠杆的问题时,也可故意说省力杠杆是省功的杠杆等,如果学生不能当场发现并提出疑问,直到启发无效后,教师应及时指出问题的错误所在。
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求知与创新的始发点,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教会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是促进他们认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实践的方法之一。总而言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特约编辑 南 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