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厂商的说法,“MP5是随身数码娱乐领域一个全新的概念,此类播放器可以支持绝大部分网络视频格式,并支持DRM正版音视频文件的播放,同时具备开放式的扩展功能。当前阶段,网络视频资源已经十分丰富,这其中,Real公司推出的RM和RMVB格式占据网络视频格式的80%以上,MP5播放器可以更加方便直接地将这些网络视频娱乐转移到手持终端上,可以说主导了一场影音视频娱乐从线上到线下的革命。与此同时,作为掌上终端的前沿产品,MP5产品较以往的产品多了开放式的扩展功能,用户可以按自身所需,增添GPS、Wi-Fi、蓝牙、DVB-T等扩展功能,这种开放式的设计理念,实际上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基于娱乐终端而构建的一个随身数字处理及应用的平台。”
以上文字的描述“看上去很美”,但是产品的功能是否与之融合并提出新的概念却是一个应该严谨对待的问题。众所周知,许多国外厂商在推出产品之前,经常会有一些号称“概念”的产品出现在大家面前。这些产品通常都是没有进入销售渠道的,很多情况下甚至只是为了表示厂商的某种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而制造出来的,并不会真的影响市场。但是对于不少国内的厂商来说,概念,就意味着能够骗到或者卖到更多的钱。因此,许多国内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炒作和推广号称是“概念型”的产品或者服务。那么,作为消费者来说,花的是我们自己的钱,我们当然有必要在花钱之前仔细看看,我们到底把钱花在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上面,这个东西是不是值得我们花那么多钱。
制造概念的最新“巅峰”——MP5
之前的那些所谓“新技术新概念”,只是在原有的技术上修修补补。而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随身音频视频播放器行业,国产厂商在MP3和MP4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的MP5概念,甚至冠名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的技术标准”。
对于MP5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某国内厂商对MP5是这样解释的:“MP5是MPEG Player 5的简称,它是由国内科技厂商自行开发出的压缩演算法,经由MP5的压缩技术,产生压缩的比例大约1:10的音乐声音档。”而另一位“专家”则表示:“MP3是音频,MP4是视频,MP5的初步设想是:应该有CPU、存储、接口及丰富的平台应用软件,具有CPU的速度,存储基于Flash存储,从能耗来讲,也是计算机技术延伸。”而国内某厂商则认为,“与之前的多媒体播放产品相比,MP5支持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正版影片格式如WMV等,还支持市场上主流的视频格式如RM、RMVB等。”从这样的定义上来看,MP5要么就是改头换面的MP3,要么就是功能单一化的智能手机或者智能掌上终端。最关键的是,就连提出“MP5”这一概念的厂商们,他们对于“MP5是什么”的态度都没有统一,就急于想把这个概念推销给消费者了。
像这样的概念炒作例子,现在简直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只不过“MP5”引起的关注更大一些。归根结底,之所以抓着概念不放手,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打破同质化的竞争态势。
炒作概念的源头——同质化
如今的消费电子市场是完全的买方市场,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技术方面很难有突飞猛进的转变,在某一个行业里,各厂商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在这个时候,品牌的优势就开始体现出来,如何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成为厂商最关心的问题。无法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的国产厂商,就开始打上了炒作“个性技术”的主意。MP5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消费电子市场,包括手机、MP3、家用电视、数码相机等家庭用户常用的消费电子产品,早已进入了同质化的趋势。而“个性技术”的上位,使得这些找不到卖点的厂商们欣喜若狂。要知道,目前国内有一大批消费者都迷信广告和技术,从“新技术”入手作为卖点,通常都是消费电子行业颠扑不破的真理。
于是,国产厂商们的“技术突破”从未像现在这样丰富过。国产电视炒作“打印功能”、“刻录功能”、“双卡自由通功能”、“收音功能”、“双倍高清”、“双流媒体”、“六基色”、“屏变”、“屏稳”、“3G-USB”等这样的概念频频出现。手机行业有人鼓吹“太阳能手机”,号称能够通过晒太阳就让手机充电,至于那些所谓“永远不会丢的手机”,早已被诸多专业媒体证实为毫无技术含量的产品。而现在普及率已经比较高的消费电子产品——数码相机,更是经常会出现诸如“智能防抖”、“超高像素”等等概念的国产产品。
实现概念的方式——实干
中国的业界想要有自己的核心标准,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如果真的有技术创新,作为消费者来说,支持国货当然是一定的。可是仅仅是改了个名字,就拿已经成熟的技术来欺骗消费者的感情,利用消费者的爱国心理来赚取高额的利润,这就不是一个成熟企业应该有的态度了。
作为国内的厂商,其实并不是缺乏创新意识,只是大多数时候都把创新意识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由于国内厂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参差不齐,许多消费者对于国产产品都没有好感,这也促成了国产厂商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抱着做一单生意的态度来推广自己的概念产品,蒙一个算一个、这样自然是不可取的。
国内厂商真的应该坐下来,脚踏实地地研发产品,多做一些技术上的实事,而不是一味炒作概念,用虚无的东西或者已经存在的产品和技术改头换面来欺骗消费者。就以随身音频播放器市场来说,苹果、创新、微软、irlver等国外音频播放器大厂的MP3和视频播放器产品还在热销,而国产大多数MP4厂商已经在苟延残喘。生造概念的营销方式火得了一时,火不了一世,更不会有持续的市场推动力。
以上文字的描述“看上去很美”,但是产品的功能是否与之融合并提出新的概念却是一个应该严谨对待的问题。众所周知,许多国外厂商在推出产品之前,经常会有一些号称“概念”的产品出现在大家面前。这些产品通常都是没有进入销售渠道的,很多情况下甚至只是为了表示厂商的某种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而制造出来的,并不会真的影响市场。但是对于不少国内的厂商来说,概念,就意味着能够骗到或者卖到更多的钱。因此,许多国内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炒作和推广号称是“概念型”的产品或者服务。那么,作为消费者来说,花的是我们自己的钱,我们当然有必要在花钱之前仔细看看,我们到底把钱花在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上面,这个东西是不是值得我们花那么多钱。
制造概念的最新“巅峰”——MP5
之前的那些所谓“新技术新概念”,只是在原有的技术上修修补补。而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随身音频视频播放器行业,国产厂商在MP3和MP4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的MP5概念,甚至冠名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的技术标准”。
对于MP5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某国内厂商对MP5是这样解释的:“MP5是MPEG Player 5的简称,它是由国内科技厂商自行开发出的压缩演算法,经由MP5的压缩技术,产生压缩的比例大约1:10的音乐声音档。”而另一位“专家”则表示:“MP3是音频,MP4是视频,MP5的初步设想是:应该有CPU、存储、接口及丰富的平台应用软件,具有CPU的速度,存储基于Flash存储,从能耗来讲,也是计算机技术延伸。”而国内某厂商则认为,“与之前的多媒体播放产品相比,MP5支持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正版影片格式如WMV等,还支持市场上主流的视频格式如RM、RMVB等。”从这样的定义上来看,MP5要么就是改头换面的MP3,要么就是功能单一化的智能手机或者智能掌上终端。最关键的是,就连提出“MP5”这一概念的厂商们,他们对于“MP5是什么”的态度都没有统一,就急于想把这个概念推销给消费者了。
像这样的概念炒作例子,现在简直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只不过“MP5”引起的关注更大一些。归根结底,之所以抓着概念不放手,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打破同质化的竞争态势。
炒作概念的源头——同质化
如今的消费电子市场是完全的买方市场,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技术方面很难有突飞猛进的转变,在某一个行业里,各厂商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在这个时候,品牌的优势就开始体现出来,如何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成为厂商最关心的问题。无法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的国产厂商,就开始打上了炒作“个性技术”的主意。MP5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消费电子市场,包括手机、MP3、家用电视、数码相机等家庭用户常用的消费电子产品,早已进入了同质化的趋势。而“个性技术”的上位,使得这些找不到卖点的厂商们欣喜若狂。要知道,目前国内有一大批消费者都迷信广告和技术,从“新技术”入手作为卖点,通常都是消费电子行业颠扑不破的真理。
于是,国产厂商们的“技术突破”从未像现在这样丰富过。国产电视炒作“打印功能”、“刻录功能”、“双卡自由通功能”、“收音功能”、“双倍高清”、“双流媒体”、“六基色”、“屏变”、“屏稳”、“3G-USB”等这样的概念频频出现。手机行业有人鼓吹“太阳能手机”,号称能够通过晒太阳就让手机充电,至于那些所谓“永远不会丢的手机”,早已被诸多专业媒体证实为毫无技术含量的产品。而现在普及率已经比较高的消费电子产品——数码相机,更是经常会出现诸如“智能防抖”、“超高像素”等等概念的国产产品。
实现概念的方式——实干
中国的业界想要有自己的核心标准,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如果真的有技术创新,作为消费者来说,支持国货当然是一定的。可是仅仅是改了个名字,就拿已经成熟的技术来欺骗消费者的感情,利用消费者的爱国心理来赚取高额的利润,这就不是一个成熟企业应该有的态度了。
作为国内的厂商,其实并不是缺乏创新意识,只是大多数时候都把创新意识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由于国内厂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参差不齐,许多消费者对于国产产品都没有好感,这也促成了国产厂商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抱着做一单生意的态度来推广自己的概念产品,蒙一个算一个、这样自然是不可取的。
国内厂商真的应该坐下来,脚踏实地地研发产品,多做一些技术上的实事,而不是一味炒作概念,用虚无的东西或者已经存在的产品和技术改头换面来欺骗消费者。就以随身音频播放器市场来说,苹果、创新、微软、irlver等国外音频播放器大厂的MP3和视频播放器产品还在热销,而国产大多数MP4厂商已经在苟延残喘。生造概念的营销方式火得了一时,火不了一世,更不会有持续的市场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