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确立“三步走”战略,到跨入新世纪我们党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夙愿已经在逐步实现中。
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历史方位所在,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所在。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定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
[整体框架]
定调“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推动文化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读]
五中全会对“十二五"历史发展时期的定位“稳”、“准”、“全”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一个定位,那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这个定位“稳”、“准”、“全”。
“稳” ——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未来五年历史性阶段的把握比较稳,稳了就不会盲动。五中全会强调,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速度上是用“较快”,淡化了经济增长速度,而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要“好”,即经济结构要取得重要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建设要明显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要明显改善。
“准” ——“十二五”是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时期,前面有”十一五”,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后面是“十三五”,即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十二五”定位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这个定位很“准”。
“全” ——“十一五”总的来说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以人为本作为目标,重视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十二五”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规划,因为“十二五”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所以在对经济规划之后,就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最后要落实到三个力的加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要显著提高。
“这是一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我们党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行动纲领。目标清晰,催人奋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这样评价。
▍主线:明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路径
[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解读]
转变发展方式是更深刻的变革,中央将引导地方淡化GDP观念
全会用“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明确部署。“五个坚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了明确的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指出。
围绕“五个坚持”,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卢中原认为,经过“十一五”规划的实践和进一步认识,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这样就使大家进一步反思,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鲜明提出来,“十二五”规划纲要要以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分析,“十二五”规划给中国找到了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两大路径:产业轮动和区域轮动,这将构成中国未来立体式的发展框架,更能够发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一些经济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换挡”,其核心是“又好又快”,这就需要改变以GDP为目标和考核办法的传统方式。公报未提到“十二五”的GDP增长目标,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对此认为,“这跟之前业界预期的一致,‘十二五’的根本任务在于调结构,中央将引导地方淡化GDP观念。”
▍主题: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
[四个注重]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解读]
如果说,前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主题主要是“国富”,那么从“十二五”期间,国家的发展主题开始由“国富”转向“民强”。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顺应民心,各项政策都是“实招”。全会提出,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就是从出发点保证整个规划都围绕着改善民生来进行,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心之一。
全会对中国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所谓发展不是简单地看GDP。在转型发展中,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长、是福利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
收入分配改革成为公众最为期待和热议的话题。会议公报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指出,在做大社会财富“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等。
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历史方位所在,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所在。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定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
[整体框架]
定调“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推动文化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读]
五中全会对“十二五"历史发展时期的定位“稳”、“准”、“全”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一个定位,那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这个定位“稳”、“准”、“全”。
“稳” ——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未来五年历史性阶段的把握比较稳,稳了就不会盲动。五中全会强调,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速度上是用“较快”,淡化了经济增长速度,而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要“好”,即经济结构要取得重要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建设要明显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要明显改善。
“准” ——“十二五”是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时期,前面有”十一五”,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后面是“十三五”,即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十二五”定位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这个定位很“准”。
“全” ——“十一五”总的来说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以人为本作为目标,重视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十二五”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规划,因为“十二五”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所以在对经济规划之后,就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最后要落实到三个力的加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要显著提高。
“这是一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我们党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行动纲领。目标清晰,催人奋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这样评价。
▍主线:明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路径
[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解读]
转变发展方式是更深刻的变革,中央将引导地方淡化GDP观念
全会用“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明确部署。“五个坚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了明确的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指出。
围绕“五个坚持”,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卢中原认为,经过“十一五”规划的实践和进一步认识,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这样就使大家进一步反思,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鲜明提出来,“十二五”规划纲要要以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分析,“十二五”规划给中国找到了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两大路径:产业轮动和区域轮动,这将构成中国未来立体式的发展框架,更能够发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一些经济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换挡”,其核心是“又好又快”,这就需要改变以GDP为目标和考核办法的传统方式。公报未提到“十二五”的GDP增长目标,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对此认为,“这跟之前业界预期的一致,‘十二五’的根本任务在于调结构,中央将引导地方淡化GDP观念。”
▍主题: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
[四个注重]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解读]
如果说,前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主题主要是“国富”,那么从“十二五”期间,国家的发展主题开始由“国富”转向“民强”。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顺应民心,各项政策都是“实招”。全会提出,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就是从出发点保证整个规划都围绕着改善民生来进行,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心之一。
全会对中国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所谓发展不是简单地看GDP。在转型发展中,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长、是福利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
收入分配改革成为公众最为期待和热议的话题。会议公报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指出,在做大社会财富“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