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教学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h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素养。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关于古代诗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体系,与广大同仁切磋。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诗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044-02
  2017年核心素养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课程性质进行了准确的解读:“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素养。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存在着诸多“以教师为主体”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关于古代诗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体系,与广大同仁切磋。现在以杜甫诗歌《登高》的教学为例,阐述古代诗歌教学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一、课例回顾
  课题:登高。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意象,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激情导入
  12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杜甫独自登上高台,面对万里江天,面对一片衰败,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登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走进杜甫,感受他内心的博大与苍凉。
  2.学生自主学习
  (1)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知人论世。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查找的资料,简介杜甫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朗读诗歌,整體感知。
  a.播放名家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朗读录音时思考:这首诗反映了杜甫怎样的感情?整体把握诗人感情。
  b.学生通过自读、展示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诗歌,读出诗中的“悲”情。
  (4)分析意象,把握意境,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a.这首诗哪几联写景?哪几联抒情?
  b.诗人的“悲”在写景的诗句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拓展延伸:杜甫在诗中用飞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处境,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他的心情和处境?
  c.诗中的景物已带上了诗人的感情,诗人的感情与景物融合在了一起。这是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d.阐释诗人在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中蕴含的自己已至暮年的伤感。
  e.诗人将写尽长江汹涌澎湃之状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紧挨“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后,有何用意?
  拓展延伸:还有哪些古诗文也表达了“人生是短暂的,自然是永恒的”这一思想?
  f.这首诗的意境用什么词表达合适呢?
  g.教师用富有文采的话引导学生:学诗歌要与诗人心灵相通。
  h.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的前两联。
  3.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具体分析颈联蕴含的八层意思,领悟诗人情感。
  学习小组成员深入研讨,实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2)“台,高迥处也”这句,突出了“高”,题目又为“登高”,登高台与诗人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拓展延伸:古人有登高抒情的习惯,还有哪些登高诗?
  (3)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拓展延伸:杜甫在自己颠沛流离的情况下还想着国家,想着他人,令人十分敬佩。他在哪些诗中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
  (4)分析诗歌最后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
  a.古代文人喜好喝酒,有哪些写饮酒的诗句?
  b.杜甫也爱喝酒,在他的诗中有很多写饮酒的诗句,还有哪些诗句?
  c.这首诗中,他却“停”了酒,试体会他的心情。
  d.学生齐读全诗,深入体会诗人的感情。
  4.归纳总结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有悲之景,更有悲之情。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身世愁、家国忧。诗人流露了感时伤怀之心,体现了忧国忧民之情,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赞叹、让人缅怀!
  5.学生反思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反思不足。
  二、课例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笔者在《登高》的教学中,借助这篇“古今七言律第一”的典范之作,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诗歌,学会学语文。
  (一)抓好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叶圣陶先生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课前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就能较快较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在课前自学中遇到了难点,那么上课时他就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的传递者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教师除了自己备课外,还要引导学生课前有效自学。   在《登高》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和本诗的写作背景,并充分预习诗歌。在课堂教学的“知人论世”环节中,让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如果学生的介绍不全面,则由其他学生补充。这样,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了展示自学成果的喜悦。
  (二)教学设计重在设计“学生的学”
  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是为了促进“学”,因此,教师要从“讲台上的哲人”向“学生身旁的指导者”转变,从“讲深讲透”向“画龙点睛”的引导转变;学生也要从“听明白”向自己“悟出来”转变,从“死记硬背知识”向“主动参与交流、培养多种能力”转变。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意味着教学设计不能再像传统教案那样仅仅是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案应该向“学案”转变,学生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将成为教案重要组成部分。
  在《登高》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归纳总结”等几个环节设计“学生的学”。学习方式也包括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诗歌,对诗歌的理解也要由感性認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什么?就是还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独立、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在课堂上具有主动活动的最基本的时空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加了,学习组织形式也要随之变化,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等多种形式都可以灵活运用。在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精力、活力都得到了释放,课堂也焕发出了生机。这也正符合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登高》的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典型案例。①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新课,这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中的第一步:引起注意,即唤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学生用独立学习的方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初步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领悟诗人的感情。③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内交流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和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④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艺术手法和诗人感情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质疑或补充,教师对学生的观点适时加以引导和深化。⑤归纳总结,学生在交流和碰撞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究其他相关作品,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还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在本文的教学中,笔者就多次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效果显著。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于永昌.教学设计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伪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即教师以“教”代“读”和重“义”轻“文”、学生在阅读方面相关情感的缺失等现象,语文教育产生了对“真阅读”教学的呼唤。“真阅读”在教育方面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被越发凸显出来。  【关键词】伪阅读;初中语文;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078-02  一、伪阅读的含义及其弊端  
期刊
【摘 要】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以往初中古诗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让学生背诵,对理解探究的注重程度不够,更缺乏指引学生质疑,严重阻碍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本文对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古诗教学;初中学生;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宅家抗疫,减少外出,避免人群聚集是有效的疫情防控和阻断机制。2—3岁幼儿对新型冠状病毒尚无法理解,居家隔离需要长时间待在狭小、封闭、单一的环境里,容易导致幼儿的身心不适。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居家防护,陪伴他们度过特殊的抗疫时光,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抗疫;家庭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随着现代教育事业发展,才被逐步应用于学校教育中的,其具有较好的实效性,能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能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有关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必学的科目,涉及大量理论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以改善课堂教学。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
期刊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地理教学活动,要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在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同时,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082-0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互联网教学优势,既可创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是高中地理教学需要重视的。思维导图是很重要的一种记忆方法,它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优势入手,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从预习、课堂教学和复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探索出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方式
期刊
【摘 要】地理问题研究课是实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地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最好的方式之一。问题研究课是以“在研究的状态中教学”理念为支撑,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统一的一种特殊课型。想要上好问题研究课,关键要在“研究”二字上下功夫。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课本上的研究案例与身边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品质教育,既可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又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和目标。德育教育对学生精神思想境界的有效提升以及道德修养的获得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中的部分元素会对高中生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作为一名高中教育工作者,必须
期刊
【摘 要】閱读整本书对培养当代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可开展整本书的“漂流”阅读活动,通过初读指导、研读推进、精读分享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让他们在读与写的体验中提高鉴赏与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漂流阅读;指导;推进;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081-02  当前,随着科技的飞
期刊
【摘 要】高中生正处于即将成年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不能只注重考试成绩的提升,还要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本文针对社团活动如何提升高中生的社会参与素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社团活动;高中生;社会参与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