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的对策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aog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作为我国五大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林业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而在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林业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强,对于森林采运技术提出了愈来愈多的挑战,所以如何开发出更加有效科学合理的森林采运技术成为了林业资源开发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共同致力研讨的问题。本文客观从我国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介绍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森林生态采运技术,指出我国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的缺点,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森林生态 采运技术 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36-01
  森林资源作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怎样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采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森林采运技术不但是改善森林资源质量,有效加快森林树木生长速度的手段,而且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的人工元素之一。为了能使森林采运技术和林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创新新型森林采运技术已经成为林业技术发展的新标杆,森林生态采运技术朝着更加环保,合理以及先进的方向进步。
  1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理论研究
  1.1 采伐方式和设备
  森林采伐技术主要分为几种方式,譬如抚育间伐,更新采伐以及低产林改造等等几种,采伐技术的选择使用主要根据当地的林业环境条件来做安排。
  1.1.1 择伐
  这种森林采伐方法采取的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般出现争议,存在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的情形。
  1.1.2 皆伐
  皆伐的森林采伐方法是林业部门经过研究和论证总结出来的方法,包括皆伐的森林采伐方法必须适应的10个条件和不能适应的5个条件。
  1.1.3 采伐机械设备
  森林生态采伐技术中运用采伐机械设备,说到底就是提高森林采伐的速度和效率,一个方面来讲不仅可以提高森林采伐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提高采伐工作的效率,而且在森林树木的保护上,能够避免立木的砸伤率和对留木的保护。
  1.2 集材形式,设备以及工艺
  1.2.1 集材设备
  20世纪70年代末,因为前期对森林没有节制的乱砍乱伐,导致森林原始林面积的存续量急剧递减,而人工培植的树林又进入培养繁殖时期,根据这种情况,我国的林业专业科学工作者研发出许多集材拖拉机,索道设备等等集采设备用于森林生态采伐。
  1.2.2 集采方式
  普通的集材的技术主要聚焦点在于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对于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几乎没有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森林生态理论随之出现,关于集材作业费用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森林的生态采伐研究中取得重大的成果[1]。
  1.2.3 集采工艺
  传统的集采工艺譬如伐倒木,原木集材工艺等等类型,不仅加大了集材作业的费用成本,而且导致林业土地的土壤中的涵养含量以及成分结构等等发生质的变化,而往往此方面的研究数据缺失。
  1.3 布设林道网
  当前,人们对于林道网的安排设置方法,林道密度的计算,道路等级的确立以及林业道路的弃养等等一些问题,研究的方面主要还是以经济利益为主,而对于林道网造成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却知之甚少。
  2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遇到的问题
  2.1 技术研究创新性欠佳,研究方法不全面
  我国对于生态采伐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阶段,而且都是对于一些特别的林业基地来说的,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创新性缺失,并且也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对于很多生态采伐理论还只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时期,譬如集采方式的适用范围,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而在实际的采伐过程中,许多的林业企业依然延续使用老套呆板的采集方式,不从实际出发,选择使用一些具有高效率,低费用以及对环境破坏程度较小的集采设备和方式。完全只在乎对于林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忽略森林采运作业的不合理性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由此,该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实质的创新森林生态彩云作业技术,成为林业从业者不断摸索和研究的目标[2]。
  2.2 森林资源的利用转向,采伐技术作业系统研究缓慢
  我们可以从实际的林业的资源现状和森林木材资源的生产情形来观察,一些林业作业伐区内出现了很大的改革变化,很多林业企业木材的生产总量在逐渐下降,林业工作伐区内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现象。更为严峻的形势是,林业企业并没有创新人工林的集材设备更新,对于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的和保护稍显滞后。
  2.3 木材物流速度落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大
  以前普通的木材物流仅仅考虑森林资源的输送来发展自身,忽视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引起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木材物流主要是以自身单独物流为主,由于其木材物流理念滞后,不仅导致木材物流行业发展跟不上社会需求猛增,而且对于木材物流的实际运输方式的科学合理化研究很少。传统不合理的林道网密度设置和道路施工已经对于林道两旁的树木生长,森林的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发展以及林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巨大威胁,甚至由于木材采集方式的不科学性造成林业土地的土壤的侵蚀,土地生产力下降以及严重破坏林业整体的生态环境的系统。
  2.4 林业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投入成本过低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市场对于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多,林业政府部门在森林生态采运的科研投入上几乎没有贡献。导致林业生态采运技术相对落后,发展缓慢。
  3 森林生态采运的分析对策
  3.1 开展跨学科的互补以及攻关研究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需要跨学科的共同合作,譬如,林业,水文学,经济学,土木工程学以及生态学等等,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结合理论和实践,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森林生态采运技术基础理论以及研究方法。
  3.2 正确认识我国的森林生态采运技术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关键在于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的整体质量以及加快森林树林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应该避免由于盲目乱砍乱伐导致对于森林资源的过分汲取和对森林生态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3]。
  3.3 建立森林生态采运评价标准体系
  不可否认,森林生态采运终归是一项人工活动,或多或少地都会对森林的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就必须构架一套森林生态采运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期来减少森林采运造成的消极影响。这套体系由一级和二级评价系统组成森林生态评价系统,同时在体系评价过程中遵循综合性和操作性的原则。
  4 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生态采运工作是一项关乎民生和林业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要求林业行业从业者不断去创新和实践,在夯实的森林采运基础理论指导下,探索出更加高效和完善的森林生态采运技术和方案。
  参考文献
  [1] 陆辉.森林生态采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5):190.
  [2] 刘文贵.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8):258.
  [3] 胡晓峰.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J].吉林农业,2013,7(23):69.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胶州湾海底隧道路面采用的温拌沥青施工工艺,详细阐述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和施工情况。
摘 要:针对大学本科工程地质专业限选课《计算方法》课程特点,探索本课程的专业化教学方法。内容主要分为计算方法教学人员、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作业等的地质工程专业化。提出两种方法实现教学人员的专业化,结合计算方法主要内容提出进行误差、非线性迭代等方面的专业化措施。利用渗流场的有限差分法求解讨论了所涉及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专业化教学具体措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专业化教学成效显著,
摘 要: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煤矿运输设备的运量、运距都快速增长,如何确保运输系统能够满足煤矿生产要求是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实际工作中,为了降低设备成本,双机甚至多机驱动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同电机之间工作状态的差异导致驱动力功率无法达到平衡,影响了电机的正常使用。该文从多机驱动的原理出发,通过模糊控制实现对电机驱动的有效调整,并介绍系统结构组成,实验结果显示控制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少电机功率差异。  
摘 要:该文就将电力工程控制系统中PLC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阐述,并且将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结合我国电力工程控制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情况,对电力工程控制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趋势进行进一步的预测。  关键词:电力控制系统 PLC技术应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059-01  1 PL
广东音乐诞生于明朝末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人物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其音乐具有鲜明的岭南风格,节奏明快,充分展现了广东人的乐观、
本文以通信官网数据库设计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GIS的数据类型,进而分别探讨了管网数据管理、图形查询、数据库软件和系统的数据组织,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房产测绘的相关工作经验,以三维房产测绘信息网络发布技术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基于WebGIS的房产测绘信息化的概念,而后探讨了与之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而梳理了国内外房产测绘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凝练了需要研究的四个方向,全文是笔者长期房产测绘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利用Levenberg-Marquart优化算法,对含C2H4体系的高压汽液相平衡建立三层前向BP神经网络模型,其中,输入节点为温度(T),各组分液相组成(x1,x2);输出节点为压力(p),汽相组成y.
通过对竖流式和平流式沉淀池进行间歇运行和连续运行模拟试验,探讨出水前静态沉淀对表面负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出水水质条件下,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系统间歇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