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本组行全切除脑膜瘤68例患者石蜡块标本,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光镜下取10个视野(×50)记数10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数为PCNA标记指数(PCNALI),以百分率表达。结果:全部脑膜瘤均可检测到PCNA的表达,PCNALI为51.4%±20.8%(5.2%~87.6%),15例复发组PCNALI为60.1%±18.3%,48例非复发组PCNALI为48.2%±15.3%,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膜瘤中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肿瘤的增殖活性,可为预测脑膜瘤复发提供重要信息,即当良性脑膜瘤显示较高的增殖能力时,即使术中未见肿瘤残留及浸润,也应考虑肿瘤复发的可能。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 脑膜瘤 术后 复发 相关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73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脑膜肿瘤,原发于蛛网膜层的蛛网膜内皮细胞,人群发生率约为2/10万[1],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即使是良性在全切除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2]。1995~2006年收治全切除脑膜瘤68例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了检测,探讨其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帮助临床医师预测脑膜瘤术后的复发。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我院行全切除术的脑膜瘤患者,有完整的病案记录,能提供原始的石蜡块标本,并取得随访结果,随访3~11年,其中15例复发,复发率23.1%(15/62),复发间期5个月~10年。其中男29例,女39例;年龄9~65岁,平均48.2岁。肿瘤位于大脑凸面14例,矢状窦旁13例,大脑镰旁10例,小脑幕12例,颅底13例,其他部位6例。对这68例脑膜瘤患者所有复发病例经影像学检查(CT或MRI)及手术证实。
PCNA的检测方法: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取蜡块常规5μm切片,脱蜡并逐级水化。采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免疫组化染色,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以3%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后,进行抗原的微波修复。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以预实验中显色满意的标本作为阳性对照。鼠抗人PCNA单克隆抗体(PC10)、通用型SP试剂盒、DAB试剂盒。
结果判断[3]: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光镜下取10个视野(×50)记数10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数为PCNA标记指数(PCNALI),以百分率表达。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行统计处理,根据实验资料要求,数据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
结 果
全部脑膜瘤均可检测到PCNA的表达,PCNALI为51.4%±20.8%(5.2%~87.6%),其个体差异较大。15例复发组PCNALI为60.1%±18.3%,48例非复发组PCNALI为48.2%±15.3%,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讨 论
多数学者认为手术彻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脑膜瘤是否复发,另有部分学者提出手术切除分级与复发率之间并无相关性[4],其原因是考虑手术彻底性和脑膜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外,脑膜瘤复发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多数伴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脑膜瘤,特别是病理学倾向于恶性或不典型性,术后就更易复发,所以有学者也常用描述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来预测脑膜瘤复发率的大小,测定脑膜瘤细胞的增殖潜能(增生指数)是客观评价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标准。增殖细胞核抗原是来测量增生指数大小的常用标记物之一。PCNA作为DNA多聚酶δ的辅助蛋白,是DNA主链复制、修复以及正常细胞周期循环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的物质。它合成于G1期末期和S期,在这两期浓度最高,G2期浓度降低,M期浓度最低,G0期检测不到,是评价细胞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5]。本研究通过检测脑膜瘤中PCNA的表达分析了肿瘤的增殖活性,发现复发性脑膜瘤PCNALI(60.1%±18.3%)显著高于非复发者(48.2%±15.3%),与国内外文献一致[6]。故脑膜瘤中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肿瘤的增殖活性,可为预测脑膜瘤复发提供重要信息,即当良性脑膜瘤显示较高的增殖能力时,即使术中未见肿瘤残留及浸润,也应考虑肿瘤复发的可能。当然,脑膜瘤术后复发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某一个体来说可能是某一因素或某几个因素作用为主,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周围水肿、有无“脑膜尾征”、肿瘤形状、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钙化、肿瘤界限等因素可做为良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4],免疫组化检测增殖指标只是检测方法之一,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加强跟踪随访,定期复查CT以便及早发现肿瘤复发。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88.
2 Kamitani H,Masuzawa H,Kanazawa I,et al.Recurrenceof convexitmeningiomas:tumor cells in the arachnoid membrane.Surg Neurol,2001,56(4):228-235.
3 陈建国,邓传宗,陈建,等.PCNA、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浙江医药,2007,33(3):227-228.
4 袁荣军,华春华,陈国坚,等.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12):1245-1246.
5 程宝春,万经海.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13-214.
6 Takeuchi H,Kubota T,Kabuto M,et al.Prediction of recurrenceinhistologically benign meningiomas: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and Ki-67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Surg Neurol,1997,48(5):501-506.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 脑膜瘤 术后 复发 相关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73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脑膜肿瘤,原发于蛛网膜层的蛛网膜内皮细胞,人群发生率约为2/10万[1],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即使是良性在全切除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2]。1995~2006年收治全切除脑膜瘤68例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了检测,探讨其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帮助临床医师预测脑膜瘤术后的复发。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我院行全切除术的脑膜瘤患者,有完整的病案记录,能提供原始的石蜡块标本,并取得随访结果,随访3~11年,其中15例复发,复发率23.1%(15/62),复发间期5个月~10年。其中男29例,女39例;年龄9~65岁,平均48.2岁。肿瘤位于大脑凸面14例,矢状窦旁13例,大脑镰旁10例,小脑幕12例,颅底13例,其他部位6例。对这68例脑膜瘤患者所有复发病例经影像学检查(CT或MRI)及手术证实。
PCNA的检测方法: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取蜡块常规5μm切片,脱蜡并逐级水化。采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免疫组化染色,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以3%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后,进行抗原的微波修复。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以预实验中显色满意的标本作为阳性对照。鼠抗人PCNA单克隆抗体(PC10)、通用型SP试剂盒、DAB试剂盒。
结果判断[3]: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光镜下取10个视野(×50)记数10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数为PCNA标记指数(PCNALI),以百分率表达。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行统计处理,根据实验资料要求,数据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
结 果
全部脑膜瘤均可检测到PCNA的表达,PCNALI为51.4%±20.8%(5.2%~87.6%),其个体差异较大。15例复发组PCNALI为60.1%±18.3%,48例非复发组PCNALI为48.2%±15.3%,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讨 论
多数学者认为手术彻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脑膜瘤是否复发,另有部分学者提出手术切除分级与复发率之间并无相关性[4],其原因是考虑手术彻底性和脑膜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外,脑膜瘤复发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多数伴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脑膜瘤,特别是病理学倾向于恶性或不典型性,术后就更易复发,所以有学者也常用描述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来预测脑膜瘤复发率的大小,测定脑膜瘤细胞的增殖潜能(增生指数)是客观评价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标准。增殖细胞核抗原是来测量增生指数大小的常用标记物之一。PCNA作为DNA多聚酶δ的辅助蛋白,是DNA主链复制、修复以及正常细胞周期循环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的物质。它合成于G1期末期和S期,在这两期浓度最高,G2期浓度降低,M期浓度最低,G0期检测不到,是评价细胞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5]。本研究通过检测脑膜瘤中PCNA的表达分析了肿瘤的增殖活性,发现复发性脑膜瘤PCNALI(60.1%±18.3%)显著高于非复发者(48.2%±15.3%),与国内外文献一致[6]。故脑膜瘤中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肿瘤的增殖活性,可为预测脑膜瘤复发提供重要信息,即当良性脑膜瘤显示较高的增殖能力时,即使术中未见肿瘤残留及浸润,也应考虑肿瘤复发的可能。当然,脑膜瘤术后复发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某一个体来说可能是某一因素或某几个因素作用为主,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周围水肿、有无“脑膜尾征”、肿瘤形状、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钙化、肿瘤界限等因素可做为良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4],免疫组化检测增殖指标只是检测方法之一,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加强跟踪随访,定期复查CT以便及早发现肿瘤复发。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88.
2 Kamitani H,Masuzawa H,Kanazawa I,et al.Recurrenceof convexitmeningiomas:tumor cells in the arachnoid membrane.Surg Neurol,2001,56(4):228-235.
3 陈建国,邓传宗,陈建,等.PCNA、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浙江医药,2007,33(3):227-228.
4 袁荣军,华春华,陈国坚,等.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12):1245-1246.
5 程宝春,万经海.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13-214.
6 Takeuchi H,Kubota T,Kabuto M,et al.Prediction of recurrenceinhistologically benign meningiomas: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and Ki-67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Surg Neurol,1997,48(5):5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