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体现情感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以其丰富的情感为载体,内蕴了丰厚的人文性。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首悠远的诗,一幅优美的画,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便是语言实践与情感的完美统一。因而,情感渗透应贯穿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情感。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要充满新鲜、活泼的以人为本的气息。这种“新”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再者课堂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智慧展示的舞台,心灵互动的空间,探求知识的海洋,在多元的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情感体验。
  
  一、融情入境,以情促悟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融入自身的感情,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伴随积极而强烈的兴趣,才能为其感情体验打好基础。基于此,创设情景可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来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辅助手段,根据“兴趣激发动机”的原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自然的把学生提升到作者或教者的地位,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展开联想和质疑,从而达到激趣入境的目的。
  如教学《画杨桃》一课,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新鲜的杨桃,学生的眼中的杨桃像齿轮,像五角星,像子弹头......想像力极其丰富,并使学生产生了画杨桃冲动,通过绘画他们眼中的杨桃跃然纸上,并且也有画成“五角星的”。学生融情入境、轻松、自如的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围绕教学目标挖掘教学中的情境,以特殊的思维形式,动化教材,趣化教程,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和语言实践机会,使其随时随地的充当角色,参与实践,以良好的心态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设身处地的感受语境,感悟语意,领悟语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又完善了学生的个性情感。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独立感悟
  
  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情感和精神需要,便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其中的感情,就是把学习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也要在读中悟。”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讲解学生不懂的知识。
  “課标”反复强调“诵读”,实际上,可以多读自悟。
  首先,多读--次数多,反复读。可以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示范读、听音乐朗读、尝试读、小组读、表演读。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对音值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确切,语势的磅礴,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以及课文的弦外之音都会不断感悟。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方法,使学生读得自由,读得愉快,才能产生阅读化的体验。
  其次,激情朗读,促思善感。在知觉的感受语言表面意义之时,要努力感受语言的内涵,想想它在特定语境中弦外之音。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就使学生展开了绵长的畅想。在诵读时往往激情蹦跃,古韵悠然,体会了古诗的字面意思之后,我相机引导“此时李白可能是什么心情?”生答:“忧伤,孤独......”“我猜他那么爱喝酒,一定是借酒消愁。”我追问:“他那么有才华,人人都羡慕,他怎么会不高兴?”学生沉思了片刻,答:“我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到他此时此刻在政治上很不如意,心情不好,就独自来到敬亭山。”了解了诗的背影,学生们朗读的更激昂了,语气中还带着点忧愁。
  
  三、合作探索,进行情感实践
  
  《课标》积极倡导“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因为合作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达到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式和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全面。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中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合作意味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欣赏,意味着风雨中的同舟共济,困境中的鼎立支持,伤痛之中关心、抚慰,成功时的相拥而庆。
  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最无功利心,完全是出自本身自然的,教师适当的引导,可使他们懂得在交往中彼此尊重,展开竞争,分享成功的快乐。这样既可以在合作中探讨知识,又可以增进情感交流,使班集体更有凝聚力。
  
  四、情感打造活动最靓点
  
  要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必须处理好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语言学习背景,拓展语言学习空间,重视学科整合,引导广泛参与。教师应充分组织活动,精心选择,以丰富多样,确保活动效果。
  可以组织智能竞赛,像“绕口令”、“普通话擂台赛”、“朗读比赛”;可以组织语文游戏,“词语找朋友”、“成语接龙”、“猜字谜”;可以组织设计制作“广告宣传画”;还可以组织“访问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及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像等语文能力,使学生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
  总之,教师、学生、教材应充满了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的情感效应,这种效应发得好,就会形成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呈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
  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事半功倍。情感是一个生命的实体,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语言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为其生命的引路人,用满腔的热情去浇灌一颗颗求知焦渴的心田,让情感之花绽放于语文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河南省太康县)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  中学化学担负着传播基础化学知识,发掘培养化学科研后备人才的重任。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因而很多在初中对化学怀有
期刊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质疑到释疑的过程,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展示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同时也是暴露问题、产生疑问的过程。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参与教育教学的活动,才能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  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中心,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有较高素质的基础之上的,在高中阶段,学生自主性发挥更有优势,
期刊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聋童的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在聋童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提高聋童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内因”条件。善于考察聋童的学习动机,了解聋童学习动机的形成规律,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聋童在不同认识水平和年龄阶段.往往同时具有几种学习动机,但其中总是有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动机。聋童学习动机的心理成份。  主要是聋童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
期刊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知道,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思考就要有一定的思维方法。因此,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
期刊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  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期刊
在壮志难酬、遭遇不幸的悲伤情境中依然能吟诵豪迈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古哲并不为多,但是无论苏轼如何的矜持洒脱都少不了故作的成分,如何的乐观豁达都斩不断伤感的阴影,正如那位高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汉末枭雄一样,挥不去的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与伤感,苏轼,自然也抹不掉“人生如梦,一樽还泪江月”的泪痕。  其实,透过千年历史的沙尘,人们总会看见楚子、孟德、子瞻那样的诗哲临江对酒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就是着力于教育新形势下的改革,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新理念。特别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不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传承,而是要求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高中物理教学阶段也必然要面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一系列教学矛盾以及
期刊
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  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  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在团结协作中探索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义可简单地概括为八个字:自主、探究、合作、创新。  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运用研究性学习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