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捧读石朝江的《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不禁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历史上被蔑称为“野蛮民族”的苗族居然有哲学,岂不是神话 然而,深长思之,亦非偶然。
近代以来,绝顶“聪明”的西方民族,遥想着中国人躺在床上吞云吐雾,昏昏然不知所以,便大摇大摆地破门而入。却没有想到“割地赔款”之后,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于是警醒起来,振奋精神,富国强兵,与之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师夷之长技以制,百折不挠,战而胜之。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既不能置身度外,亦非等闲之辈。同样有自己为生存而斗争的哲学。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固然来自西方,若说哲理、哲人,中华大地古已有之,“诸子百家”就是。不过那只是士大夫所得而专的神秘之学,芸芸众生不可企及,未开化的“蛮苗”就更不用说了。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众生都是不懂事理的庸人。
其实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本意是“爱智慧”。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是其最高智慧的代表。汉语里的“哲”,即“知也”、“有智慧”,“哲人”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智慧”,乃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的能力。(见《辞海》智慧条)用哲学语言来解释“哲学”,就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和概括”。由此可知,世界上每一个独立存在的民族就都有自己的哲学,苗族当然也不例外。之所以被加上“愚昧无知”、“蛮不讲理”的诬蔑不实之词,除了歧视之外,还有一种误解和偏见,认为苗族“没有文化”。一般人都把“读书识字”称为“学文化”,苗族没有文字,也就是“没有文化”的民族了。殊不知口语也是文化,而且是最基本的文化。
苗族是有共同语言的民族,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虽然文字失传,不可能用书面语言记录下来,却有口传的古歌、古老话、理词,等等。这些都是苗族最高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族史的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亦不乏哲人。因其限于族内传承,很少为外人所知罢了。近年来经过发掘整理,将其公诸于世,研究成果接连不断。尤其是伍新福的《中国苗族通史》,全面系统地再现苗族的历史面貌,让人们从中认识真正的苗族。如果说《中国苗族通史》为给苗族正名作了铺垫,那么,石朝江的《中国苗学》和《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则是在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伍新福和石朝江都是汉化了的苗族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加值得称道。
《中国苗学》首创用科学史观研究苗族,并期盼其成为一门学科。而《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则是其身体力行的范本。这本著作从更深的层次上,重塑苗族形象;从更高的境界激活苗族精魂,将一个历史的民族活生生地展现出来,让人们知道:苗族屡经劫难而历久不衰的根本所在,那就是他们有自己的生存哲学。
苗族哲学也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而且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纵贯全族的历史过程。由于支系繁多,内容小异而大同。而新近发掘出来的《事物生成共源根》,则是其集中概括。苗族学者称其为“苗族生成哲学”,而奉为经典。用歌的形式传唱,全文三百多字,分为三章五十二句。语言精练,蕴含深厚。与“诸子百家”相比,并不逊色。从天地开辟,万物生成,到人类繁衍,乃至世界演变,都作了精辟的阐述,用它去破译苗族的历史之谜,即可迎刃而解。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启明星,由想象而生。而想象是蒙昧时代的超常智慧。苗族神话极为丰富,诸如开天辟地、人类繁衍,等等。与汉文典籍所载的典故相类似。据考证,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伏羲兄妹婚配之说,皆源于盘瓠。而盘瓠乃是苗族先民,可见苗族智慧萌生之久远。他们很早就感受到自身与天地万物相生共存,密不可分。当他们还不能确切地知其所以然的时候,曾经幻想有某种力量在起作用。这种力量或者是冥冥中的神,或者就是族中某位先人。于是就信奉鬼神,崇拜祖先,巫术盛行。
随着时间推移,环境的改变,逐渐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即从幻想回到现实中来,认识由表入里,日益深化。遂由神主宰世界进入人主宰世界的时代,从而变自在为自为。
自为时代的苗族先民,已经知道“用脑想用手做”。他们最初想到的是:先出现天,后出现地,继而日月星斗,山水风雨,万物生成,然后才有人类。最重要的是发现“生命”,尽管其先民对生命起源的解释还带有神话的色彩,即认为“生命”是仡索 (人名)用雷火创造出来的。因为“生命”是人类万物生存的根本。有了它,“什么东西都具备生存条件”,而人会“用脑想用手做”,乾坤归他来掌管。苗家遂以“掌管乾坤”为己任,在广袤的大地上开疆拓土,创建大业。“苗族生成哲学”,乃是其族先哲、首领阿濮朴僮传承并用来教育掌管乾坤的苗族子孙,告诉他们:“千万事物同一理,事物生成共源根。头等重要搜媚若,第二是各薄港搜,第三是玛汝务翠,三样缺一不得生。生成相资双有利,相制牵掣得平衡。相征我求彼有应,相夺我好彼有损。相劣相斗有胜负,生存难全古到今,增多变好无穷尽,人类前途最光明!
“事物同源”说,是苗家哲学的灵魂,与“天人合一”观表述的方式不同,但都是用来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苗族“同源”说的是人和万物都来自大自然,由无生物而生物,互相转化,彼此消长。其结果如何,取决于掌管乾坤的人。其中的“三样”是核心,关键词“搜媚若”、“各薄港搜”和“玛汝务翠”,是苗族哲人的创造。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可译,苗族学者释其意,“搜媚若”系指事物生成的能量,“各薄港搜”指事物生成的物质基础,玛汝务翠,指事物生成的良好结构。这“三样”在一定条件下组合而成事物,每一样都少不得,否则,就不成其为事物。意在警示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注意环境和条件,了解各种事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对策,促使相关因素协调配合,形成“良好的结构”,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才能得到“增多变好”的结果。
汉民先哲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苗族的“三样缺一不得生”,似乎更有概括性,适应的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充满自信,无论处境多么艰难,成功与失败,只要奋力拼搏,“增多变好无究尽,人类前途最光明”。承先启后,勇往直前。欲知其详,不妨去读原著,这里只说两件事。
其一,石器是人猿揖别的分水岭,而冶金术的出现则将人类推进到文明新时代。汉文典籍记载,两河中下游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和铜器,其中就有九黎、三苗创造的业绩,而苗族先民最早发明冶金术,善造兵器,号称“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其功效远比石器优胜。苗族祖先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群多次打败炎帝和黄帝,“五兵”起了重要作用。但兵器不仅用于战争,而且首先是改进狞猎和农耕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生产力的发展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时的工具以铜器为主,史称“青铜时代”。由于冶金术的发明开创了先河,继而才有“铁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更大发展。
其二,苗族先民又是最早的稻作民族。中国号称农业大国,稻谷是主要的农产品,长江流域是主产区。苗族祖先曾经在那里经营稻作,后来流传武陵、苗岭等地,仍以稻作为主,在稻作生产技术上,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这一切,都是苗族先民“用脑想用手做”出来的,也就是其生存哲学在实践中丰收的硕果,不仅对本民族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总库中之一绝。
曾经身居苗寨,看惯了苗姑盛装,听熟了芦笙铜鼓,吃醉了苗家米酒,昏昏然不知所以。读罢《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如梦初醒,方知苗族传统智慧蕴含之深厚,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邵志忠〕
近代以来,绝顶“聪明”的西方民族,遥想着中国人躺在床上吞云吐雾,昏昏然不知所以,便大摇大摆地破门而入。却没有想到“割地赔款”之后,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于是警醒起来,振奋精神,富国强兵,与之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师夷之长技以制,百折不挠,战而胜之。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既不能置身度外,亦非等闲之辈。同样有自己为生存而斗争的哲学。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固然来自西方,若说哲理、哲人,中华大地古已有之,“诸子百家”就是。不过那只是士大夫所得而专的神秘之学,芸芸众生不可企及,未开化的“蛮苗”就更不用说了。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众生都是不懂事理的庸人。
其实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本意是“爱智慧”。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是其最高智慧的代表。汉语里的“哲”,即“知也”、“有智慧”,“哲人”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智慧”,乃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的能力。(见《辞海》智慧条)用哲学语言来解释“哲学”,就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和概括”。由此可知,世界上每一个独立存在的民族就都有自己的哲学,苗族当然也不例外。之所以被加上“愚昧无知”、“蛮不讲理”的诬蔑不实之词,除了歧视之外,还有一种误解和偏见,认为苗族“没有文化”。一般人都把“读书识字”称为“学文化”,苗族没有文字,也就是“没有文化”的民族了。殊不知口语也是文化,而且是最基本的文化。
苗族是有共同语言的民族,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虽然文字失传,不可能用书面语言记录下来,却有口传的古歌、古老话、理词,等等。这些都是苗族最高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族史的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亦不乏哲人。因其限于族内传承,很少为外人所知罢了。近年来经过发掘整理,将其公诸于世,研究成果接连不断。尤其是伍新福的《中国苗族通史》,全面系统地再现苗族的历史面貌,让人们从中认识真正的苗族。如果说《中国苗族通史》为给苗族正名作了铺垫,那么,石朝江的《中国苗学》和《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则是在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伍新福和石朝江都是汉化了的苗族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加值得称道。
《中国苗学》首创用科学史观研究苗族,并期盼其成为一门学科。而《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则是其身体力行的范本。这本著作从更深的层次上,重塑苗族形象;从更高的境界激活苗族精魂,将一个历史的民族活生生地展现出来,让人们知道:苗族屡经劫难而历久不衰的根本所在,那就是他们有自己的生存哲学。
苗族哲学也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而且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纵贯全族的历史过程。由于支系繁多,内容小异而大同。而新近发掘出来的《事物生成共源根》,则是其集中概括。苗族学者称其为“苗族生成哲学”,而奉为经典。用歌的形式传唱,全文三百多字,分为三章五十二句。语言精练,蕴含深厚。与“诸子百家”相比,并不逊色。从天地开辟,万物生成,到人类繁衍,乃至世界演变,都作了精辟的阐述,用它去破译苗族的历史之谜,即可迎刃而解。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启明星,由想象而生。而想象是蒙昧时代的超常智慧。苗族神话极为丰富,诸如开天辟地、人类繁衍,等等。与汉文典籍所载的典故相类似。据考证,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伏羲兄妹婚配之说,皆源于盘瓠。而盘瓠乃是苗族先民,可见苗族智慧萌生之久远。他们很早就感受到自身与天地万物相生共存,密不可分。当他们还不能确切地知其所以然的时候,曾经幻想有某种力量在起作用。这种力量或者是冥冥中的神,或者就是族中某位先人。于是就信奉鬼神,崇拜祖先,巫术盛行。
随着时间推移,环境的改变,逐渐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即从幻想回到现实中来,认识由表入里,日益深化。遂由神主宰世界进入人主宰世界的时代,从而变自在为自为。
自为时代的苗族先民,已经知道“用脑想用手做”。他们最初想到的是:先出现天,后出现地,继而日月星斗,山水风雨,万物生成,然后才有人类。最重要的是发现“生命”,尽管其先民对生命起源的解释还带有神话的色彩,即认为“生命”是仡索 (人名)用雷火创造出来的。因为“生命”是人类万物生存的根本。有了它,“什么东西都具备生存条件”,而人会“用脑想用手做”,乾坤归他来掌管。苗家遂以“掌管乾坤”为己任,在广袤的大地上开疆拓土,创建大业。“苗族生成哲学”,乃是其族先哲、首领阿濮朴僮传承并用来教育掌管乾坤的苗族子孙,告诉他们:“千万事物同一理,事物生成共源根。头等重要搜媚若,第二是各薄港搜,第三是玛汝务翠,三样缺一不得生。生成相资双有利,相制牵掣得平衡。相征我求彼有应,相夺我好彼有损。相劣相斗有胜负,生存难全古到今,增多变好无穷尽,人类前途最光明!
“事物同源”说,是苗家哲学的灵魂,与“天人合一”观表述的方式不同,但都是用来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苗族“同源”说的是人和万物都来自大自然,由无生物而生物,互相转化,彼此消长。其结果如何,取决于掌管乾坤的人。其中的“三样”是核心,关键词“搜媚若”、“各薄港搜”和“玛汝务翠”,是苗族哲人的创造。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可译,苗族学者释其意,“搜媚若”系指事物生成的能量,“各薄港搜”指事物生成的物质基础,玛汝务翠,指事物生成的良好结构。这“三样”在一定条件下组合而成事物,每一样都少不得,否则,就不成其为事物。意在警示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注意环境和条件,了解各种事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对策,促使相关因素协调配合,形成“良好的结构”,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才能得到“增多变好”的结果。
汉民先哲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苗族的“三样缺一不得生”,似乎更有概括性,适应的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充满自信,无论处境多么艰难,成功与失败,只要奋力拼搏,“增多变好无究尽,人类前途最光明”。承先启后,勇往直前。欲知其详,不妨去读原著,这里只说两件事。
其一,石器是人猿揖别的分水岭,而冶金术的出现则将人类推进到文明新时代。汉文典籍记载,两河中下游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和铜器,其中就有九黎、三苗创造的业绩,而苗族先民最早发明冶金术,善造兵器,号称“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其功效远比石器优胜。苗族祖先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群多次打败炎帝和黄帝,“五兵”起了重要作用。但兵器不仅用于战争,而且首先是改进狞猎和农耕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生产力的发展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时的工具以铜器为主,史称“青铜时代”。由于冶金术的发明开创了先河,继而才有“铁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更大发展。
其二,苗族先民又是最早的稻作民族。中国号称农业大国,稻谷是主要的农产品,长江流域是主产区。苗族祖先曾经在那里经营稻作,后来流传武陵、苗岭等地,仍以稻作为主,在稻作生产技术上,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这一切,都是苗族先民“用脑想用手做”出来的,也就是其生存哲学在实践中丰收的硕果,不仅对本民族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总库中之一绝。
曾经身居苗寨,看惯了苗姑盛装,听熟了芦笙铜鼓,吃醉了苗家米酒,昏昏然不知所以。读罢《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如梦初醒,方知苗族传统智慧蕴含之深厚,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邵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