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调甫,名德元,字调甫,化工实业家。1889年12月28日出生在江苏省吴县,1920年前后与范旭东、侯德榜等创建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碱厂。后又独自创建了永明漆厂,研制生产了著名的“永明牌”酚醛清漆、“三宝牌”醇酸树脂漆,是中国纯碱工业和涂料工业的奠基人之一。1961年12月25日病逝于天津。
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范旭东一向有这样的主张,所以他竭力从各方面罗致人才。我回国后,就向范旭东推荐侯德榜来厂工作。一九二零年,侯回国见范,会谈之下,彼此甚为投机。侯同我说:“像范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拥护帮助的。”范同我说:“我觉得侯为人很好,你荐贤应受上赏。”我说:“我不要赏,我希望能充催化剂,发生化学作用,对于事业有利,就是我的成功。”
侯德榜工作极努力,他从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曾用英文写成《制碱工业》一书,为世界各国碱业权威所称道。侯德榜对于碱业最大的贡献是改善德国察安制碱法(Zahn Process),创造了侯氏制碱法。印度闻侯德榜名,请他为顾问。他对于印度塔塔公司的碱厂,作了很多贡献,成绩超过英国专家。他在印度所得报酬,自己不要,赠与永利,这也是旧时代人们所不多有的风度。
范旭东再三嘱咐久大人员对于永利作无条件的协助,久大技师章舒元、文公信、杨子南、欧阳谷贻等,事实上都成为永利的顾问,不分彼此,同心协作,永利得到他们的帮助不少。后来,李烛尘正式由久大调任永利要职。
在同辈中,李年龄较长,社会经验较深,性情长厚温和,办事持重而不急躁,厂中管理工作,得期助力最多。尤其是久大、永利两个厂的一切职工福利措施,如小学、补习班、医院、工人食堂、宿舍等,均由他苦心经营,计划设置。在三、四十年前的旧社会,且在企业经济极困难的时候,能有这样的福利措施,是难能可贵的。
三、四十年前的旧社会恶劣环境,对于这样伟大的事业是极其不利的,尤其是永利出货极慢,债台高筑,四面八方受到嘲笑、谩骂、攻击、阻碍。在此危难之际,全仗李烛尘从容应对,不屈不挠。在这方面,靠几个埋头苦干的书呆子是应付不了的。
(永利)机器装好,将要开工期间,我建议范旭东打破各工厂的工头制度,罗致大学结业生担任车间技术员,经大家讨论之后,得到范的许可。我同京津各大学联系,先后由我亲往聘请的有陆献侯、章怀西、陶显均等十人。他们初进厂时每月工资三十五元,我尽量把我所知道的告诉他们,他们吸收很快,不久即青出于蓝,成为熟练能手。后来成为惯例,专向学校要人。这支队伍是永利基础的基础,对碱业贡献极大。
侯德榜在美时,物色到工程师李佐华(Gilmer T. Lee)。他于一九二一年来厂,外号为“石灰窑”,因为他善于改良石灰窑的原故。“石灰窑”一到我国,即同我说:“美国所有的碱厂,没有一个能开工即顺利进行的,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修改,着实要经过许多不眠夜,才能出货,但是我有把握,帮助你们建设好这个工厂。”这几句话后来都证实了。
范旭东一向提倡学术研究,在永利建厂试工时期,又遇到无数的困难波折,更感觉到制碱技术的高深,不可专赖外援,非自己设立规模完备的研究机关,自己专研创造不可。因此,他决定在久大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加以扩大,于一九二二年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范聘孙学悟(颖川)为黄海社长,时孙在开滦煤矿服务,来黄海后收入减去一半,但他不愿被外商利用,不计较个人得失,宁愿舍弃优厚待遇同我们一起工作。
黄海是私人企业中设立的第一个化工研究机关,后来上海天厨味精厂吴蕴初,也办了中华化学工业研究所,聘潘履洁为所长。当时人称“南吴北范”,认为他们都是有远大眼光的企业家。当时永利尚未出货,经济十分困难,要维持黄海,又多一份开支,人皆笑范有些傻气。但范对学术研究有极大决心,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中,总是竭力维持黄海,始终不懈。
永久团体的人员虽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时候,对于工人的福利设施仍很重视,例如办了食堂、医院、小学、补习学校等。我厂初开的时候,我因操作复杂,竭力主张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有人觉得有困难,不大赞同,经过反复辩论,最后得到了范旭东的同意,八小时工作制度实行不久,因为经济困难,改为十二小时,但不久又恢复过来,从此成为固定制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工厂,我相信只有永利一家。
厂中还开办了明星小学,但是没有幼儿园。我因为纪念故去的爱人潘瑛如,将我个人私蓄加上亲友送的奠仪,及永利送我的红利二千元,充作幼儿园经费,盖了一所房屋,命名为“怀瑛堂”。 (本文摘编自《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
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范旭东一向有这样的主张,所以他竭力从各方面罗致人才。我回国后,就向范旭东推荐侯德榜来厂工作。一九二零年,侯回国见范,会谈之下,彼此甚为投机。侯同我说:“像范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拥护帮助的。”范同我说:“我觉得侯为人很好,你荐贤应受上赏。”我说:“我不要赏,我希望能充催化剂,发生化学作用,对于事业有利,就是我的成功。”
侯德榜工作极努力,他从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曾用英文写成《制碱工业》一书,为世界各国碱业权威所称道。侯德榜对于碱业最大的贡献是改善德国察安制碱法(Zahn Process),创造了侯氏制碱法。印度闻侯德榜名,请他为顾问。他对于印度塔塔公司的碱厂,作了很多贡献,成绩超过英国专家。他在印度所得报酬,自己不要,赠与永利,这也是旧时代人们所不多有的风度。
范旭东再三嘱咐久大人员对于永利作无条件的协助,久大技师章舒元、文公信、杨子南、欧阳谷贻等,事实上都成为永利的顾问,不分彼此,同心协作,永利得到他们的帮助不少。后来,李烛尘正式由久大调任永利要职。
在同辈中,李年龄较长,社会经验较深,性情长厚温和,办事持重而不急躁,厂中管理工作,得期助力最多。尤其是久大、永利两个厂的一切职工福利措施,如小学、补习班、医院、工人食堂、宿舍等,均由他苦心经营,计划设置。在三、四十年前的旧社会,且在企业经济极困难的时候,能有这样的福利措施,是难能可贵的。
三、四十年前的旧社会恶劣环境,对于这样伟大的事业是极其不利的,尤其是永利出货极慢,债台高筑,四面八方受到嘲笑、谩骂、攻击、阻碍。在此危难之际,全仗李烛尘从容应对,不屈不挠。在这方面,靠几个埋头苦干的书呆子是应付不了的。
(永利)机器装好,将要开工期间,我建议范旭东打破各工厂的工头制度,罗致大学结业生担任车间技术员,经大家讨论之后,得到范的许可。我同京津各大学联系,先后由我亲往聘请的有陆献侯、章怀西、陶显均等十人。他们初进厂时每月工资三十五元,我尽量把我所知道的告诉他们,他们吸收很快,不久即青出于蓝,成为熟练能手。后来成为惯例,专向学校要人。这支队伍是永利基础的基础,对碱业贡献极大。
侯德榜在美时,物色到工程师李佐华(Gilmer T. Lee)。他于一九二一年来厂,外号为“石灰窑”,因为他善于改良石灰窑的原故。“石灰窑”一到我国,即同我说:“美国所有的碱厂,没有一个能开工即顺利进行的,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修改,着实要经过许多不眠夜,才能出货,但是我有把握,帮助你们建设好这个工厂。”这几句话后来都证实了。
范旭东一向提倡学术研究,在永利建厂试工时期,又遇到无数的困难波折,更感觉到制碱技术的高深,不可专赖外援,非自己设立规模完备的研究机关,自己专研创造不可。因此,他决定在久大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加以扩大,于一九二二年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范聘孙学悟(颖川)为黄海社长,时孙在开滦煤矿服务,来黄海后收入减去一半,但他不愿被外商利用,不计较个人得失,宁愿舍弃优厚待遇同我们一起工作。
黄海是私人企业中设立的第一个化工研究机关,后来上海天厨味精厂吴蕴初,也办了中华化学工业研究所,聘潘履洁为所长。当时人称“南吴北范”,认为他们都是有远大眼光的企业家。当时永利尚未出货,经济十分困难,要维持黄海,又多一份开支,人皆笑范有些傻气。但范对学术研究有极大决心,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中,总是竭力维持黄海,始终不懈。
永久团体的人员虽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时候,对于工人的福利设施仍很重视,例如办了食堂、医院、小学、补习学校等。我厂初开的时候,我因操作复杂,竭力主张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有人觉得有困难,不大赞同,经过反复辩论,最后得到了范旭东的同意,八小时工作制度实行不久,因为经济困难,改为十二小时,但不久又恢复过来,从此成为固定制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工厂,我相信只有永利一家。
厂中还开办了明星小学,但是没有幼儿园。我因为纪念故去的爱人潘瑛如,将我个人私蓄加上亲友送的奠仪,及永利送我的红利二千元,充作幼儿园经费,盖了一所房屋,命名为“怀瑛堂”。 (本文摘编自《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