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涉嫌非法生产专用铝版
2014年5月,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接到线索,辖区工业园内的一家铝版印刷企业,正在生产北京某制酒企业订制的铝版,这种铝版是该制酒企业用来做酒瓶盖用的。民警调查得知,北京这家制酒企业只委托了烟台市牟平区某铝版印刷企业加工该种型号的铝版,而莱山这家企业的行为涉嫌非法制造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标识。
经过前期调查,莱山分局经侦民警在这家企业即将出货时进行突然检查,当场缴获马上就要通过物流发到北京、总重约4 5吨的铝版。4.5吨折合2 3万张铝版,如果按每张可以制出160多个瓶盖来计算,缴获的2.3万张铝版能生产368万个假酒瓶盖。
假瓶盖加工点藏身敬老院
这些铝版的买家是谁?办案民警顺藤摸瓜,山东德州的张某很快进入警方视野。
张某在当地经营着一个小卖店。因为没有按照约定收到4.5吨铝版,张某的警惕性非常高。办案民警走进小卖店,发现店里有一男一女,男子正是张某。见店里进了陌生人,张某犹豫着便往屋后走,随后拔腿就跑。
办案民警一路飞奔追了出去,张某只跑了四五百米,就因为体力不支被民警追上并牢牢控制。当民警要求张某带路去制假酒瓶盖的窝点时,张某立马点头答应。可到了加工窝点,民警发现那里的工人根本不认识张某,一问才知道该窝点的老板另有其人。张某这才承认,这个窝点是他一个哥们儿的。
张某只好老老实实地带民警去了他自己的窝点。这个窝点隐藏在一家敬老院里,距张某家的小卖店不过20米远。谁能想到制假窝点竟会藏在敬老院里?办案民警在这里查扣了13台加工机械以及大批没来得及出手的假酒瓶盖。
小巷飘出可疑酒香
办案民警继续循线摸排,寻找制假酒的源头。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从张某等人处购买假酒瓶盖的人非常狡猾,一般仅通过物流接货,每收一次货都换一次手机号码,名字更是假的。他们只通过现金交易,连账号都没有留下。唯一确定的是,假酒瓶盖被发到了北京郊区的一个物流集散地,那里每天都会发生上百万笔物流交易,要查一个连基本信息都没有的收货人,简直是大海捞针。
山穷水尽之时,张某的一个意外交代让办案民警迎来柳暗花明。张某称,有一次北京的收货方没有现金,一笔1.9万元的货款是让一个叫刘某梅的女人通过银行转账的。
办案民警马上赶到北京,围绕这个账户展开工作,发现刘某梅身后盘踞着一个十几人的家族式制售假酒团伙,她的公公陈某河是该团伙的核心人物。 2014年的夏天,办案民警轮流在北京街头暗访摸排。疑点很快便出现了,北京大兴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总是飘出浓浓的酒味,而附近群众讲当地并没有什么酿酒厂家。
通过进一步的摸排走访,办案民警了解到造假者的生活规律:他们一般凌晨起床干活,两个人操作一台小机器,到早晨6点多,200箱酒就加工完了;天一亮,假酒就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从来都是来了订单再干活,天一亮就收工。
一个家族的全员造假
该制售假酒团伙的核心人物陈某河生活十分阔绰,出入开着一辆高档小汽车。他有两个儿子,刘某梅就是他的小儿媳妇。
陈某河是安徽人,一家兄弟5人,40多岁的陈某河是最早到北京造假酒的。他一直只假冒一种知名度非常高的中低档白酒,因为价格十分便宜,销路一直很好,陈某河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因为生意太好,订单接不下来,他从老家把其余4兄弟都召集到了北京。五兄弟就像一个正规公司一样,把全国分为几个销售区域。因为是陈某河给大家提供的发财路子,全家约定好,所有的包装都从陈某河处购买。
按办案民警测算,从2011年9月到陈某河落网,该制售假酒团伙光是瓶盖款就付出300万元。按每个瓶盖0.1元计算,其背后就是3000万瓶假酒。
每年各地糖酒交易会或大型会展上,陈家老少兵分多路,大肆推销自己的假酒。因为价格便宜,又是低端白酒极难辨别真伪,陈家的假酒销路一直非常好。实际上,这些白酒都是他们在当地购买的散装高度酒,500毫升的价格仅o.7元,加上包装、运费等附加费用,最高一瓶成本约2元,而他们对外批发价一瓶4元,堪称暴利。
2014年10月,烟台市公安局经侦大队通过省公安厅向公安部申请发起集群战役,与多个涉案地警方精诚合作,将涉案的16名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
消费警示:低档白酒造假不容小觑
逢年过节,亲友聚餐都离不开酒。很多人买高档酒时总担心买到假的,但对售价不高的低档白酒却少了些戒心。本案涉及的就是一种在低端市场销售火爆了几十年的高度白酒。一瓶500毫升装的酒在超市售价为18元,而造假者的成本还不到2元。从2011年到案发时,这个犯罪团伙累计制售了3000万瓶这样的假酒,涉案价值超过3亿元,利润可谓可观。
制售假酒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让正规企业蒙受损失,还严重地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广大消费者一旦发现可疑线索,一定要及时举报,协助警方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2014年5月,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接到线索,辖区工业园内的一家铝版印刷企业,正在生产北京某制酒企业订制的铝版,这种铝版是该制酒企业用来做酒瓶盖用的。民警调查得知,北京这家制酒企业只委托了烟台市牟平区某铝版印刷企业加工该种型号的铝版,而莱山这家企业的行为涉嫌非法制造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标识。
经过前期调查,莱山分局经侦民警在这家企业即将出货时进行突然检查,当场缴获马上就要通过物流发到北京、总重约4 5吨的铝版。4.5吨折合2 3万张铝版,如果按每张可以制出160多个瓶盖来计算,缴获的2.3万张铝版能生产368万个假酒瓶盖。
假瓶盖加工点藏身敬老院
这些铝版的买家是谁?办案民警顺藤摸瓜,山东德州的张某很快进入警方视野。
张某在当地经营着一个小卖店。因为没有按照约定收到4.5吨铝版,张某的警惕性非常高。办案民警走进小卖店,发现店里有一男一女,男子正是张某。见店里进了陌生人,张某犹豫着便往屋后走,随后拔腿就跑。
办案民警一路飞奔追了出去,张某只跑了四五百米,就因为体力不支被民警追上并牢牢控制。当民警要求张某带路去制假酒瓶盖的窝点时,张某立马点头答应。可到了加工窝点,民警发现那里的工人根本不认识张某,一问才知道该窝点的老板另有其人。张某这才承认,这个窝点是他一个哥们儿的。
张某只好老老实实地带民警去了他自己的窝点。这个窝点隐藏在一家敬老院里,距张某家的小卖店不过20米远。谁能想到制假窝点竟会藏在敬老院里?办案民警在这里查扣了13台加工机械以及大批没来得及出手的假酒瓶盖。
小巷飘出可疑酒香
办案民警继续循线摸排,寻找制假酒的源头。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从张某等人处购买假酒瓶盖的人非常狡猾,一般仅通过物流接货,每收一次货都换一次手机号码,名字更是假的。他们只通过现金交易,连账号都没有留下。唯一确定的是,假酒瓶盖被发到了北京郊区的一个物流集散地,那里每天都会发生上百万笔物流交易,要查一个连基本信息都没有的收货人,简直是大海捞针。
山穷水尽之时,张某的一个意外交代让办案民警迎来柳暗花明。张某称,有一次北京的收货方没有现金,一笔1.9万元的货款是让一个叫刘某梅的女人通过银行转账的。
办案民警马上赶到北京,围绕这个账户展开工作,发现刘某梅身后盘踞着一个十几人的家族式制售假酒团伙,她的公公陈某河是该团伙的核心人物。 2014年的夏天,办案民警轮流在北京街头暗访摸排。疑点很快便出现了,北京大兴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总是飘出浓浓的酒味,而附近群众讲当地并没有什么酿酒厂家。
通过进一步的摸排走访,办案民警了解到造假者的生活规律:他们一般凌晨起床干活,两个人操作一台小机器,到早晨6点多,200箱酒就加工完了;天一亮,假酒就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从来都是来了订单再干活,天一亮就收工。
一个家族的全员造假
该制售假酒团伙的核心人物陈某河生活十分阔绰,出入开着一辆高档小汽车。他有两个儿子,刘某梅就是他的小儿媳妇。
陈某河是安徽人,一家兄弟5人,40多岁的陈某河是最早到北京造假酒的。他一直只假冒一种知名度非常高的中低档白酒,因为价格十分便宜,销路一直很好,陈某河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因为生意太好,订单接不下来,他从老家把其余4兄弟都召集到了北京。五兄弟就像一个正规公司一样,把全国分为几个销售区域。因为是陈某河给大家提供的发财路子,全家约定好,所有的包装都从陈某河处购买。
按办案民警测算,从2011年9月到陈某河落网,该制售假酒团伙光是瓶盖款就付出300万元。按每个瓶盖0.1元计算,其背后就是3000万瓶假酒。
每年各地糖酒交易会或大型会展上,陈家老少兵分多路,大肆推销自己的假酒。因为价格便宜,又是低端白酒极难辨别真伪,陈家的假酒销路一直非常好。实际上,这些白酒都是他们在当地购买的散装高度酒,500毫升的价格仅o.7元,加上包装、运费等附加费用,最高一瓶成本约2元,而他们对外批发价一瓶4元,堪称暴利。
2014年10月,烟台市公安局经侦大队通过省公安厅向公安部申请发起集群战役,与多个涉案地警方精诚合作,将涉案的16名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
消费警示:低档白酒造假不容小觑
逢年过节,亲友聚餐都离不开酒。很多人买高档酒时总担心买到假的,但对售价不高的低档白酒却少了些戒心。本案涉及的就是一种在低端市场销售火爆了几十年的高度白酒。一瓶500毫升装的酒在超市售价为18元,而造假者的成本还不到2元。从2011年到案发时,这个犯罪团伙累计制售了3000万瓶这样的假酒,涉案价值超过3亿元,利润可谓可观。
制售假酒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让正规企业蒙受损失,还严重地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广大消费者一旦发现可疑线索,一定要及时举报,协助警方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