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新鲜事物而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文章分析城市综合体的特征出发,探讨了城市综合体空间布局的策略。
【关键词】 城市;建筑;综合体;功能;空间
引言:
当下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并且房地产业尤其是商业地产异军突起,因而伴随着全国性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加速,以及城市社会生活内容的不断更新与丰富,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多功能、复合式、集约型的建筑形式既可以满足城市空间不断更新的内在要求,又可以满足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一、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基本特征
(一)功能的多样化与职能的协同性
人类的所有社会活动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内容都可能与建筑发生关系,因此现代建筑综合体的功能构成也要包罗如办公、公寓、住宅、商业、娱乐、观光等跟人类社会行为相关的所有方面。建筑中包含的功能种类的增多自然会导致由于各不同性质的使用功能性质(如动态、静态)所需的空间性质的差别(如公共性、私密性),这种矛盾,对建筑设计中的功能排布、空间营造、流线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功能的复合与聚集,使建筑自身的职能叠加,兼容了多重身份,各种身份相互协同,取长补短,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特殊效果。建筑中各种不同的功能可以使建筑可以面向更广的受众群,提供更完备的服务,丰富并且方便了城市生活。
(二)空间营造的立体化、交通流线的复杂化
由于建筑综合体内复合了多种功能,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空间性质,多种不同性质的空间融合在一起,彼此渗透,相互关联又相對独立。
空间使用性质的多样性的形成是由于各类不同使用目的的人流、车流、货物流的需求所导致。例如有大量人流混杂的商业空间、供特定人流使用的的办公旅馆空间、需要与人流避免交叉的货流空间等等,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不同目的,不同方向的流线交织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所以交通与流线组织有着不容小觑的复杂程度。
鉴于流线交叉的复杂程度,所以对于建筑综合体的交通节点要素的组织方式非常重要,不能只停留在地面这一水平层面上,需要用整体的眼光结合地下和空中这两个层面的空间体系,全面的进行综合体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组织。
(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由于建筑综合体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功能,所以他也相应的承担了多种职能,这些职能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发挥效用,例如办公场所和休闲娱乐场所的使用高峰时间就有昼夜的差别,所以整个建筑在这种运转方式下,其整体空间的使用率大大提高,相应的各种功能设施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例如在一般商业建筑中,停车场的使用率在工作日是比较低的,但综合体建筑中的大停车场则在一天的不同的时段都有面对的服务对象,利用率也具有明显的提高。
此外,站在城市的角度来说,跟有些以办公为主城市商务区相比,建筑综合体的各设施在白天和夜晚都有使用者,这种全时化的多功能建筑构成既不会产生晚上下班后商务区儿乎成为“空城”的现象,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城市区域的活力与动力。
建筑综合体在投资、规模、环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强大优势,使得其在城市中有很高的吸引力和数量可观的受众人群。各种功能设施在建筑中复合共存,相互协同,相互推销,产生一种百花齐放的效应,如会议功能的与会人员以及展览功能的参观人群都是酒店功能的潜在客人,办公功能的长期固定工作人群也会成为公寓或酒店功能的长期租户,同时为了满足酒店、公寓的租户以及办公人员的需求又大大带动了康乐及购物功能的发展。各种功能设施既可以吸引各自不同的使用人群,又可以共享彼此的使用人群,为使用者和投资商创造了双赢的局面。因此,不能只以某一功能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来判断整个综合体建筑的经营效果,而要以全局的眼光,综合所有功能共同创造的价值来进行评估。所以从投资角度来讲,建筑综合体把大厦中任何一部分随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从整体上减到了最低,从而减少了投资风险。
(四)具有社会化、巨型化的城市特征
建筑是城市有机体的组成要素,大规模、多功能的综合体建筑可以在城市空间体系中发挥出更为高效和便捷的职能作用。
建筑己经开始向着多空间层次、多功能要素的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状态而以开放的姿态呈现出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产生共鸣,二者相互融合,界限被打破,一些原本在城市中发生的活动被引入了建筑,使得建筑的职能也有了城市化的倾向。例如建筑的中庭,成为了类似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十字路口的空间,起到了组织大量人流集散的作用,城市街道也被直接引入建筑空间,裙房的屋顶也成为组织人流集散的广场,建筑的这些城市化空间真正成为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城市综合体空间布局的策略分析
(一)不同地理区位上的布局策略
由于在不同城市区域内开发城市综合体的驱动力各不相同,相应地就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布局策略。
(1)在城市中心区的布局策略:城市中心区一般发展比较成熟、功能齐全,城市综合体的布局要注重构建差异化的空间,形成与中心区其他功能空间的互补关系,从而为城市中心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该区域内布局城市综合体首先必须考虑到土地的供需矛盾,优先选择布置如办公、居住、商业及酒店等容积率较高的功能。而对于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则需要尽可能地压缩。
(2)在城市特殊地段的布局策略:城市重要地段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区外围、城市重要设施附近、城中村区域、历史地段。在城市特殊地段开发城市综合体的有利条件是,该区域己经拥有一些城市中心区的优势要素,而且这里不受严重的城市问题困扰。但城市的特殊地段也存在着局限性,诸如经济实力、配套设施水平以及人群密集度都没能达到最佳的状态,此外还存在许多比较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城市综合体在此内布局的时候,需要充分挖掘既有的优势资源条件,将特殊问题转换成为区别于其他城市综合体的特质。
【关键词】 城市;建筑;综合体;功能;空间
引言:
当下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并且房地产业尤其是商业地产异军突起,因而伴随着全国性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加速,以及城市社会生活内容的不断更新与丰富,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多功能、复合式、集约型的建筑形式既可以满足城市空间不断更新的内在要求,又可以满足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一、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基本特征
(一)功能的多样化与职能的协同性
人类的所有社会活动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内容都可能与建筑发生关系,因此现代建筑综合体的功能构成也要包罗如办公、公寓、住宅、商业、娱乐、观光等跟人类社会行为相关的所有方面。建筑中包含的功能种类的增多自然会导致由于各不同性质的使用功能性质(如动态、静态)所需的空间性质的差别(如公共性、私密性),这种矛盾,对建筑设计中的功能排布、空间营造、流线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功能的复合与聚集,使建筑自身的职能叠加,兼容了多重身份,各种身份相互协同,取长补短,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特殊效果。建筑中各种不同的功能可以使建筑可以面向更广的受众群,提供更完备的服务,丰富并且方便了城市生活。
(二)空间营造的立体化、交通流线的复杂化
由于建筑综合体内复合了多种功能,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空间性质,多种不同性质的空间融合在一起,彼此渗透,相互关联又相對独立。
空间使用性质的多样性的形成是由于各类不同使用目的的人流、车流、货物流的需求所导致。例如有大量人流混杂的商业空间、供特定人流使用的的办公旅馆空间、需要与人流避免交叉的货流空间等等,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不同目的,不同方向的流线交织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所以交通与流线组织有着不容小觑的复杂程度。
鉴于流线交叉的复杂程度,所以对于建筑综合体的交通节点要素的组织方式非常重要,不能只停留在地面这一水平层面上,需要用整体的眼光结合地下和空中这两个层面的空间体系,全面的进行综合体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组织。
(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由于建筑综合体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功能,所以他也相应的承担了多种职能,这些职能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发挥效用,例如办公场所和休闲娱乐场所的使用高峰时间就有昼夜的差别,所以整个建筑在这种运转方式下,其整体空间的使用率大大提高,相应的各种功能设施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例如在一般商业建筑中,停车场的使用率在工作日是比较低的,但综合体建筑中的大停车场则在一天的不同的时段都有面对的服务对象,利用率也具有明显的提高。
此外,站在城市的角度来说,跟有些以办公为主城市商务区相比,建筑综合体的各设施在白天和夜晚都有使用者,这种全时化的多功能建筑构成既不会产生晚上下班后商务区儿乎成为“空城”的现象,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城市区域的活力与动力。
建筑综合体在投资、规模、环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强大优势,使得其在城市中有很高的吸引力和数量可观的受众人群。各种功能设施在建筑中复合共存,相互协同,相互推销,产生一种百花齐放的效应,如会议功能的与会人员以及展览功能的参观人群都是酒店功能的潜在客人,办公功能的长期固定工作人群也会成为公寓或酒店功能的长期租户,同时为了满足酒店、公寓的租户以及办公人员的需求又大大带动了康乐及购物功能的发展。各种功能设施既可以吸引各自不同的使用人群,又可以共享彼此的使用人群,为使用者和投资商创造了双赢的局面。因此,不能只以某一功能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来判断整个综合体建筑的经营效果,而要以全局的眼光,综合所有功能共同创造的价值来进行评估。所以从投资角度来讲,建筑综合体把大厦中任何一部分随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从整体上减到了最低,从而减少了投资风险。
(四)具有社会化、巨型化的城市特征
建筑是城市有机体的组成要素,大规模、多功能的综合体建筑可以在城市空间体系中发挥出更为高效和便捷的职能作用。
建筑己经开始向着多空间层次、多功能要素的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状态而以开放的姿态呈现出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产生共鸣,二者相互融合,界限被打破,一些原本在城市中发生的活动被引入了建筑,使得建筑的职能也有了城市化的倾向。例如建筑的中庭,成为了类似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十字路口的空间,起到了组织大量人流集散的作用,城市街道也被直接引入建筑空间,裙房的屋顶也成为组织人流集散的广场,建筑的这些城市化空间真正成为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城市综合体空间布局的策略分析
(一)不同地理区位上的布局策略
由于在不同城市区域内开发城市综合体的驱动力各不相同,相应地就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布局策略。
(1)在城市中心区的布局策略:城市中心区一般发展比较成熟、功能齐全,城市综合体的布局要注重构建差异化的空间,形成与中心区其他功能空间的互补关系,从而为城市中心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该区域内布局城市综合体首先必须考虑到土地的供需矛盾,优先选择布置如办公、居住、商业及酒店等容积率较高的功能。而对于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则需要尽可能地压缩。
(2)在城市特殊地段的布局策略:城市重要地段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区外围、城市重要设施附近、城中村区域、历史地段。在城市特殊地段开发城市综合体的有利条件是,该区域己经拥有一些城市中心区的优势要素,而且这里不受严重的城市问题困扰。但城市的特殊地段也存在着局限性,诸如经济实力、配套设施水平以及人群密集度都没能达到最佳的状态,此外还存在许多比较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城市综合体在此内布局的时候,需要充分挖掘既有的优势资源条件,将特殊问题转换成为区别于其他城市综合体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