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實施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就要求造林技术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来谈造林技术。
[关键词]:落叶松 造林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214 -01
多年来,我国实施以生态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多年的建设经验总结,工程建设成效的好坏关键是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由于落叶松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林早、产量高和易于更新等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现就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所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概述如下:
1.落叶松造林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遵循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科学造林的原则。 退耕地还林地块选择要尽量集中连片,重注退耕还林的整体生态效益。荒山荒地造林选择立地条件好,坡度15°以下的宜林荒山荒地、低湿地、火烧迹地、疏林地和低覆盖灌木林地。选择的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并与现有天然林、人工林相毗邻,形成块块混交。选择的地块要求土壤肥沃,土层厚度不低于30厘米。
2.造林整地的方法
根据立地条件不同,采取的造林整地的方法不同。在杂草繁茂的低湿地应采用机械整地方式,方法是在秋季干旱时期开沟筑高台,深度30~35厘米。灌丛较多的火烧迹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要先割带清理,然后在秋季采用人工穴状整地,规格一般为50厘米×50厘米×25厘米。按照《黑龙江省造林技术规程》(DB23/T507-1999)规定,一般采用造林密度220株/亩,即行距2米,穴距1.5米。
3 .苗木的选择
苗木品种选择、质量优劣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根据造林地位置,结合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不同品种的落叶松,目前黑龙江省比较适合的落叶松主要是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造林苗木应使用2年生移植苗,等级要求最好为Ⅰ级苗。即兴安落叶松苗高35厘米以上,地径0.40厘米以上,主根长20厘米以上,侧根数15个以上;长白落叶松苗高40厘米以上,地径0.50厘米以上,主根长20厘米以上,侧根数15个以上。选择的苗木要顶芽饱满,充分木质化,苗干通直粗壮均匀,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4.造林时间、造林方法和相关措施
4.1 造林时间、造林方法:落叶松造林以春季为宜,应尽早适时“顶浆”造林,一般当土壤解冻深度达到20厘米即可进行植苗造林,造林方法采用明穴栽植或窄缝栽植,有利于造林成活。明穴栽植:在整地的穴面上挖穴,穴的深度必须超过苗根长度,一般20-25厘米,取出表土和心土分别放在穴的两侧,然后将苗放入穴的正中,同时舒展苗根,先培表层黑土后培心土,培土深度达到穴深一多半时,扶正苗木后稍提苗舒展根系防止窝根,踩实培土,再继续培土踩实,最后再培一层浮土,培土深度以超过原有树苗地茎土痕处1厘米为宜。窄缝栽植:在刮去草皮的穴面上,用锹或镐开成上下垂直并保证根系舒展的窄缝(一般丁字形窄缝),深度一般在20-25厘米,将苗木及时送入缝中,深浅适当、不窝根,随之将锹或镐从缝中取出,用土将苗根挤住,稍提苗舒展根系严禁窝根,然后踩实,为做好土壤保墒再培一层浮土。
4.2相关措施:造林起苗应在春季苗木开始萌动之前进行,若在芽苞萌动后起苗,会大大降低苗木的成活率。起苗时严禁强力拔苗,应尽量减少伤根,做到远挖远起,不伤主根,少伤侧根,避免撕裂苗干表皮影响成活。起苗时要做到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随假植、随浇水,减少苗木曝晒时间,一般忌苗木长途运输异地栽植。起苗前要浇透水,外运苗木要做好根部包装,不能及时造林的苗木要现地假植,造林期间要切实做到“五不离水”,还应积极推广应用ABT生根粉、保水剂等高科技产品和一些先进技术,以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
5 .幼林抚育和保护
5.1 抚育方法:抚育主要包括扩大穴面、松土除草、扶正苗木、培土踩实等各项工作。第一年造林后,第一次抚育时间由造林结束后一周开始至6月上旬杂草高度未超过苗高之前结束,采用扩穴镐抚、除草松土、扶正苗木、培土踩实,防止苗木倾斜窝根和露根,扩穴直径达到50cm;第一年第二次抚育时间在7—8月,在植苗行间实行带状刀抚,割除影响树苗生长的杂草、灌木和侧方非目的树种的萌条,保证幼树生长有充足的光照,茬高5cm以下,幼林抚育做到不伤苗,不压苗;第二年第一次抚育时间5月中旬—6月上旬,采用穴状镐抚,距离幼树5-10厘米处进行除草松土,由里向外,里浅外深;第二年第二次抚育和第三年抚育时间、方法与第一年第二次抚育相同。
5.2 造林管护:造林管护是造林后成林的关键,应结合封山育林,强化管护工作,加强林政执法力度,做到依法管户。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林业部门和施工乡镇要及时督促造林者负起抚育管护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加大抚育管护力度,在造林地内严禁放牧、砍柴和其它人为活动,避免人为危害。相对集中的造林地设置防火隔离带和病虫害观测点,做好病虫鼠害发生、预测预报和防治。
6 .积极采取生态保护措施
6.1 遵循物种多样性的原则。在幼林抚育作业过程中,对天然实生或萌生的珍贵树种及野生珍贵药材等,要结合具体情况予以适当保留。同时,要兼顾保护好林地周边林木资源,以免纯林带来的不利影响。
6.2 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在幼林抚育作业中,刀抚的杂草、细小树枝和树叶留存在苗行间,以便增加造林地的土壤养分。在特别干旱年份,可将灌草铺于幼苗根部土壤周围,即可增加造林地的土壤肥力,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确保土壤湿度,提高苗木抗旱保活能力。
6.3 病虫害防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病虫害,要从源头做起。对使用外地调运的造林苗木,要切实加强苗木检疫,对病虫害苗木,就地烧毁或深埋。对已保存成林的造林地,应定期检查,及时伐除感染病虫害的树木。林业部门要积极发挥服务职能作用,安排专兼职人员定期测报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制定监测计划、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为主,同时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采用烟熏、毒绳、毒带和挂鸟巢招引益鸟等防治技术措施。
6.4 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对森林的破坏非常严重,是人工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积极做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法规,完备防火设施,落实防火责任,控制人为火源。在造林地四周和幼林地内打防火线,设置防火隔离带,建立专业护林防火队等,来巩固造林成果。
7 .造林组织措施
通过多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经验总结,良好的组织机制可以使人力、物力、财力得以有效使用,保证造林的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按照“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认真落实林权政策,实行“供苗、栽植、管护保活”责权利紧密结合的造林机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国有造林,实行林场和林业站管理,个人承包的造林的组织机制也是较好的措施之一,由林场或林业站统一组织落实造林地块和造林苗木,造林地清理、人工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护由个人分地块承包经营,一包到底,3-5年后经林场或林业站验收合格后,再结清剩余的作业工时费,然后林权归林业局所有。此外,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林场或林业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造林现地跟班作业,严把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建立健全造林技术档案,对各造林地快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可以减少人为消极因素,有利于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参考文献:
[1] 杨茜等. 落叶松幼苗过氧化氢酶动力学的初步研究[J]. 植物研究. 2006(02)
[2] 曹志坚,胡宏.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太碌林场日本落叶松出材量测定[J]. 甘肃科技. 2010(16)
[3] 初丽芳等.落叶松水曲柳混交造林模式[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6)
[关键词]:落叶松 造林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214 -01
多年来,我国实施以生态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多年的建设经验总结,工程建设成效的好坏关键是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由于落叶松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林早、产量高和易于更新等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现就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所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概述如下:
1.落叶松造林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遵循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科学造林的原则。 退耕地还林地块选择要尽量集中连片,重注退耕还林的整体生态效益。荒山荒地造林选择立地条件好,坡度15°以下的宜林荒山荒地、低湿地、火烧迹地、疏林地和低覆盖灌木林地。选择的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并与现有天然林、人工林相毗邻,形成块块混交。选择的地块要求土壤肥沃,土层厚度不低于30厘米。
2.造林整地的方法
根据立地条件不同,采取的造林整地的方法不同。在杂草繁茂的低湿地应采用机械整地方式,方法是在秋季干旱时期开沟筑高台,深度30~35厘米。灌丛较多的火烧迹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要先割带清理,然后在秋季采用人工穴状整地,规格一般为50厘米×50厘米×25厘米。按照《黑龙江省造林技术规程》(DB23/T507-1999)规定,一般采用造林密度220株/亩,即行距2米,穴距1.5米。
3 .苗木的选择
苗木品种选择、质量优劣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根据造林地位置,结合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不同品种的落叶松,目前黑龙江省比较适合的落叶松主要是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造林苗木应使用2年生移植苗,等级要求最好为Ⅰ级苗。即兴安落叶松苗高35厘米以上,地径0.40厘米以上,主根长20厘米以上,侧根数15个以上;长白落叶松苗高40厘米以上,地径0.50厘米以上,主根长20厘米以上,侧根数15个以上。选择的苗木要顶芽饱满,充分木质化,苗干通直粗壮均匀,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4.造林时间、造林方法和相关措施
4.1 造林时间、造林方法:落叶松造林以春季为宜,应尽早适时“顶浆”造林,一般当土壤解冻深度达到20厘米即可进行植苗造林,造林方法采用明穴栽植或窄缝栽植,有利于造林成活。明穴栽植:在整地的穴面上挖穴,穴的深度必须超过苗根长度,一般20-25厘米,取出表土和心土分别放在穴的两侧,然后将苗放入穴的正中,同时舒展苗根,先培表层黑土后培心土,培土深度达到穴深一多半时,扶正苗木后稍提苗舒展根系防止窝根,踩实培土,再继续培土踩实,最后再培一层浮土,培土深度以超过原有树苗地茎土痕处1厘米为宜。窄缝栽植:在刮去草皮的穴面上,用锹或镐开成上下垂直并保证根系舒展的窄缝(一般丁字形窄缝),深度一般在20-25厘米,将苗木及时送入缝中,深浅适当、不窝根,随之将锹或镐从缝中取出,用土将苗根挤住,稍提苗舒展根系严禁窝根,然后踩实,为做好土壤保墒再培一层浮土。
4.2相关措施:造林起苗应在春季苗木开始萌动之前进行,若在芽苞萌动后起苗,会大大降低苗木的成活率。起苗时严禁强力拔苗,应尽量减少伤根,做到远挖远起,不伤主根,少伤侧根,避免撕裂苗干表皮影响成活。起苗时要做到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随假植、随浇水,减少苗木曝晒时间,一般忌苗木长途运输异地栽植。起苗前要浇透水,外运苗木要做好根部包装,不能及时造林的苗木要现地假植,造林期间要切实做到“五不离水”,还应积极推广应用ABT生根粉、保水剂等高科技产品和一些先进技术,以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
5 .幼林抚育和保护
5.1 抚育方法:抚育主要包括扩大穴面、松土除草、扶正苗木、培土踩实等各项工作。第一年造林后,第一次抚育时间由造林结束后一周开始至6月上旬杂草高度未超过苗高之前结束,采用扩穴镐抚、除草松土、扶正苗木、培土踩实,防止苗木倾斜窝根和露根,扩穴直径达到50cm;第一年第二次抚育时间在7—8月,在植苗行间实行带状刀抚,割除影响树苗生长的杂草、灌木和侧方非目的树种的萌条,保证幼树生长有充足的光照,茬高5cm以下,幼林抚育做到不伤苗,不压苗;第二年第一次抚育时间5月中旬—6月上旬,采用穴状镐抚,距离幼树5-10厘米处进行除草松土,由里向外,里浅外深;第二年第二次抚育和第三年抚育时间、方法与第一年第二次抚育相同。
5.2 造林管护:造林管护是造林后成林的关键,应结合封山育林,强化管护工作,加强林政执法力度,做到依法管户。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林业部门和施工乡镇要及时督促造林者负起抚育管护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加大抚育管护力度,在造林地内严禁放牧、砍柴和其它人为活动,避免人为危害。相对集中的造林地设置防火隔离带和病虫害观测点,做好病虫鼠害发生、预测预报和防治。
6 .积极采取生态保护措施
6.1 遵循物种多样性的原则。在幼林抚育作业过程中,对天然实生或萌生的珍贵树种及野生珍贵药材等,要结合具体情况予以适当保留。同时,要兼顾保护好林地周边林木资源,以免纯林带来的不利影响。
6.2 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在幼林抚育作业中,刀抚的杂草、细小树枝和树叶留存在苗行间,以便增加造林地的土壤养分。在特别干旱年份,可将灌草铺于幼苗根部土壤周围,即可增加造林地的土壤肥力,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确保土壤湿度,提高苗木抗旱保活能力。
6.3 病虫害防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病虫害,要从源头做起。对使用外地调运的造林苗木,要切实加强苗木检疫,对病虫害苗木,就地烧毁或深埋。对已保存成林的造林地,应定期检查,及时伐除感染病虫害的树木。林业部门要积极发挥服务职能作用,安排专兼职人员定期测报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制定监测计划、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为主,同时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采用烟熏、毒绳、毒带和挂鸟巢招引益鸟等防治技术措施。
6.4 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对森林的破坏非常严重,是人工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积极做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法规,完备防火设施,落实防火责任,控制人为火源。在造林地四周和幼林地内打防火线,设置防火隔离带,建立专业护林防火队等,来巩固造林成果。
7 .造林组织措施
通过多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经验总结,良好的组织机制可以使人力、物力、财力得以有效使用,保证造林的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按照“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认真落实林权政策,实行“供苗、栽植、管护保活”责权利紧密结合的造林机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国有造林,实行林场和林业站管理,个人承包的造林的组织机制也是较好的措施之一,由林场或林业站统一组织落实造林地块和造林苗木,造林地清理、人工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护由个人分地块承包经营,一包到底,3-5年后经林场或林业站验收合格后,再结清剩余的作业工时费,然后林权归林业局所有。此外,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林场或林业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造林现地跟班作业,严把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建立健全造林技术档案,对各造林地快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可以减少人为消极因素,有利于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参考文献:
[1] 杨茜等. 落叶松幼苗过氧化氢酶动力学的初步研究[J]. 植物研究. 2006(02)
[2] 曹志坚,胡宏.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太碌林场日本落叶松出材量测定[J]. 甘肃科技. 2010(16)
[3] 初丽芳等.落叶松水曲柳混交造林模式[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