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力教学一直以来得不到人们的重视,收效甚微,这与听力课自身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主动的接受比被动的刺激效果更好。因此,如何使听力课成为留学生喜欢的课型,如何使学生从被动的语言输入到主动的信息接收,这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笔者初步谈谈自己对听力教学的认识,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发展;方法;问题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146-03
一、听力教学的发展
上个世纪中期,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刚刚起步。这个时期并没有单独的言语技能的专项训练和课程设置,而是采取了以讲练为主的综合型授课方式,“讲”主要是语言理论知识的介绍,“练”是听、说、读、写的练习。尽管当时提出了要侧重听说,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随着教学实践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反思综合教学的缺陷,并且在认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的独立课型。
在这个阶段,尽管人们对听力课的认识和教学观念还比较肤浅,尽管还没有可行性的教材,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使汉语教学朝着分技能训练的方向迈进了。
笔者认为,从综合性的对外汉语教学过渡到言语技能的单项训练是由于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一)综合课堂练习机会少
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四项基本言语技能中,听是第一位的,只有先听懂别人的话,才能决定说什么。同时,“听”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几项技能的提高与否。从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听力好的学生,说、读、写的能力也比较强;如果这三项能力较差的话,必然听力水平也不高。因此,听力制约着其他三种能力的发展。
(二)短期速成的需要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开始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来华的外国人中不只有留学生,还有很多驻华机构和企业的代表、主管人员。对他们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听懂他人的话,然后知道怎么说,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的需求,单独的听力、口语等技能的培养课型应运而生,而且为了能够在短期内满足工作和生活所需,训练方法应该是突击、强化式的。
二、教学方法
从表面上看,听力课似乎是所有课型中最容易上的一门课。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听力课的认识就是老师放录音,学生听,然后做练习,最后对答案。如果按照这种机械传统的方式来操作的话,确实很简单。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抹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听,是一种语言信息的被动输入,如果不能找出合理、科学、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可能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在课堂上打起呼嚕。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喜欢,这将是对老师的一个极大挑战。
(一)分层教学
一篇听力材料的设置都是由易到难。以初级汉语听力(下)为例,是从单句判断,到对话,再到短文部分。对于单句部分的练习可以由汉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例如复述听到的句子,并且指出错误的原因。到了对话部分的练习,可以由汉语水平较高一点儿的学生完成,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根据选项内容判断山问题的考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扫清干扰和障碍,抓住要点。再完成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角色扮演,使语言信息转化为他们大脑中经验成分的一部分,帮助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短文部分相对较难,可以由班上水平最高的学生完成。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短文题目和课后内容这些已知信息推断出短文的大概内容,同时给学生一些提示,比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听力材料难度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培养学生适当的猜测技巧和对语言的理解、把握能力,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提高。这样,使差的进步,使好的更好,充分调动了每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自己在课堂上有所发挥,不会因为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而感到无聊,甚至厌学。
(二)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该带给人们乐趣和益处,也应该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后来,人们成功的将这个观点引入到教学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一定技巧的使用会使效果更好。我们要努力去打破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大家互帮互助。在公布结果之前,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一个统一的答案,然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说出各自的选择结果,并且阐述理由。如果有不同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引起争辩,使教学在紧促、快乐的气氛中进行,但是,同时又要把握住度的问题,千万不可让学生因辩论过度而产生矛盾,对于获胜的一方不但要口头鼓励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而对于失败的一方可以进行一定的“惩罚”,例如,初级班学生可以演唱歌曲或者讲故事,中级班学生可以进行脑筋急转弯或者绕口令等语言益智类活动。
(三)学习策略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除了耳机质量、音频效果等原因外,还有词汇、语境、文化背景等的干扰。尽管我们一时无法解决技术性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克服不必要的障碍。
杨惠元先生曾指出,“学习第二语言的外国人在听目的语时,都会遇到听不懂的词语。没有经验的听者遇到生词往往会急躁,一着急就听不进下文。而有经验的听者能够从容处理。他们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大概意思,猜不出来也不着急,继续听下去,有时听到后面对前边的词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笔者相信,凡是接受过第二语言学习的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我们需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排除干扰、跳跃障碍、抓住关键,从而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了解即使用第一语言交际也未必每个词汇都能够听清楚。有时候,人们是通过语境、语气、表情、肢体动作来猜测说话人的意思,因此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当录音材料中出现听不懂的词语时,一定要“强迫”自己克服畏惧心理,坚持听下去,不要一味地思考丢掉的内容。
其次,学生仅仅停留在对词语字面意义的理解上也是造成听力障碍的一个原因。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猜测词义,通过选项猜测材料的大概内容,通过逻辑推理和生活习惯排除干扰项,从而抓住关键性信息,忽略非关键性信息,跳跃心理障碍和语言陷阱。
(四)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将语言、符号、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要素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投影机显示出来。视听的双向刺激使材料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也就比较乐于上听力课了。例如,可以用PowerPoint把答案做成幻灯片的形式,然后加入声音文件。在教学时,先播放录音,然后由学生做练习,最后再给出答案。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听力水平。这是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1985年,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提出了i+1的公式。i代表语言学习者现在的水平,i+1是下个阶段应该达到的语言水平。因此,语言学习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得不到进步;也不易太难,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不管采用以上哪种方法,教师都要在可理解输入的基础上进行,把握好“度”的原则。
三、听力教学的问题
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固然重要,然而对于出现的问题也不能轻视。以下三点是近年来讨论比较多,争议比较大的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谈谈对这三个问题的肤浅看法。
(一)语速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教师授课时应该放慢速度,并且要不断地重复,必要时可以运用夸张的口型和加上肢体动作的表演,以便使学生听清楚,使交际顺利进行。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语速应该逐步递增。每个阶段,一种语速的使用时间不要过长,除此以外,应该尽量使用自然状态下的正常语速(245字/分钟)。在开始阶段,尽管学生可能听不懂全部内容,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适应了这个语速,而且能够听懂的比例值也会越来越大。
(二)预习
预习,对其他课型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对听力课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与听力课自身的特点有关。听力课本的编排是将材料部分隐去,只有课后练习。所以,有的入主张不预习,因为没有可以预习的内容。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一定的预习是有必要的,因为有时通过猜测词义和语境联系无法获取某些词语和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预习关键性词语和背景知识,而将可以猜测的词语留在课堂上再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随机应变,因地制宜。
(三)材料编写
编写材料是语言学专家的事情。笔者并不是要班门弄斧,评价某个人编写的材料如何如何,而是就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简述一下个人的看法。
以初级汉语听力(下)为例,有一段对话是关于如何使用201卡、磁卡打电话以及如何使用投币电话。如果时间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教师介绍这些内容给学生的话,也许是比较实用的。
尽管当时学生都已经听懂了这段材料,但是相信不久之后,他们就会遗忘。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篇材料已经偏离了教学目的,违背了教学原则。如果一个语言点的学习,不能为学生所使用,不能转化为他们的日常经验,那我们何必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呢?教材的内容选择应该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具备真实性和生活化的特点。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如何利用主导作用使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尽管听力教学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反思、总结教学规律,完善教学方法,使听力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惠元,中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1992,(4)
[2]肖丽君,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3)
[3]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4]杨惠元,听力训练81法[M],北京:现代出版社,1988
[5]顾弦,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上的运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2)
[6]孟国,汉语语速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6,(2)
[7]魏滢,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几个难点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0,(10)。
(责任编校:赵润利)
关键词:发展;方法;问题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146-03
一、听力教学的发展
上个世纪中期,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刚刚起步。这个时期并没有单独的言语技能的专项训练和课程设置,而是采取了以讲练为主的综合型授课方式,“讲”主要是语言理论知识的介绍,“练”是听、说、读、写的练习。尽管当时提出了要侧重听说,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随着教学实践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反思综合教学的缺陷,并且在认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的独立课型。
在这个阶段,尽管人们对听力课的认识和教学观念还比较肤浅,尽管还没有可行性的教材,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使汉语教学朝着分技能训练的方向迈进了。
笔者认为,从综合性的对外汉语教学过渡到言语技能的单项训练是由于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一)综合课堂练习机会少
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四项基本言语技能中,听是第一位的,只有先听懂别人的话,才能决定说什么。同时,“听”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几项技能的提高与否。从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听力好的学生,说、读、写的能力也比较强;如果这三项能力较差的话,必然听力水平也不高。因此,听力制约着其他三种能力的发展。
(二)短期速成的需要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开始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来华的外国人中不只有留学生,还有很多驻华机构和企业的代表、主管人员。对他们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听懂他人的话,然后知道怎么说,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的需求,单独的听力、口语等技能的培养课型应运而生,而且为了能够在短期内满足工作和生活所需,训练方法应该是突击、强化式的。
二、教学方法
从表面上看,听力课似乎是所有课型中最容易上的一门课。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听力课的认识就是老师放录音,学生听,然后做练习,最后对答案。如果按照这种机械传统的方式来操作的话,确实很简单。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抹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听,是一种语言信息的被动输入,如果不能找出合理、科学、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可能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在课堂上打起呼嚕。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喜欢,这将是对老师的一个极大挑战。
(一)分层教学
一篇听力材料的设置都是由易到难。以初级汉语听力(下)为例,是从单句判断,到对话,再到短文部分。对于单句部分的练习可以由汉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例如复述听到的句子,并且指出错误的原因。到了对话部分的练习,可以由汉语水平较高一点儿的学生完成,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根据选项内容判断山问题的考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扫清干扰和障碍,抓住要点。再完成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角色扮演,使语言信息转化为他们大脑中经验成分的一部分,帮助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短文部分相对较难,可以由班上水平最高的学生完成。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短文题目和课后内容这些已知信息推断出短文的大概内容,同时给学生一些提示,比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听力材料难度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培养学生适当的猜测技巧和对语言的理解、把握能力,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提高。这样,使差的进步,使好的更好,充分调动了每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自己在课堂上有所发挥,不会因为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而感到无聊,甚至厌学。
(二)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该带给人们乐趣和益处,也应该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后来,人们成功的将这个观点引入到教学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一定技巧的使用会使效果更好。我们要努力去打破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大家互帮互助。在公布结果之前,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一个统一的答案,然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说出各自的选择结果,并且阐述理由。如果有不同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引起争辩,使教学在紧促、快乐的气氛中进行,但是,同时又要把握住度的问题,千万不可让学生因辩论过度而产生矛盾,对于获胜的一方不但要口头鼓励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而对于失败的一方可以进行一定的“惩罚”,例如,初级班学生可以演唱歌曲或者讲故事,中级班学生可以进行脑筋急转弯或者绕口令等语言益智类活动。
(三)学习策略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除了耳机质量、音频效果等原因外,还有词汇、语境、文化背景等的干扰。尽管我们一时无法解决技术性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克服不必要的障碍。
杨惠元先生曾指出,“学习第二语言的外国人在听目的语时,都会遇到听不懂的词语。没有经验的听者遇到生词往往会急躁,一着急就听不进下文。而有经验的听者能够从容处理。他们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大概意思,猜不出来也不着急,继续听下去,有时听到后面对前边的词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笔者相信,凡是接受过第二语言学习的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我们需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排除干扰、跳跃障碍、抓住关键,从而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了解即使用第一语言交际也未必每个词汇都能够听清楚。有时候,人们是通过语境、语气、表情、肢体动作来猜测说话人的意思,因此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当录音材料中出现听不懂的词语时,一定要“强迫”自己克服畏惧心理,坚持听下去,不要一味地思考丢掉的内容。
其次,学生仅仅停留在对词语字面意义的理解上也是造成听力障碍的一个原因。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猜测词义,通过选项猜测材料的大概内容,通过逻辑推理和生活习惯排除干扰项,从而抓住关键性信息,忽略非关键性信息,跳跃心理障碍和语言陷阱。
(四)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将语言、符号、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要素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投影机显示出来。视听的双向刺激使材料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也就比较乐于上听力课了。例如,可以用PowerPoint把答案做成幻灯片的形式,然后加入声音文件。在教学时,先播放录音,然后由学生做练习,最后再给出答案。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听力水平。这是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1985年,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提出了i+1的公式。i代表语言学习者现在的水平,i+1是下个阶段应该达到的语言水平。因此,语言学习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得不到进步;也不易太难,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不管采用以上哪种方法,教师都要在可理解输入的基础上进行,把握好“度”的原则。
三、听力教学的问题
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固然重要,然而对于出现的问题也不能轻视。以下三点是近年来讨论比较多,争议比较大的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谈谈对这三个问题的肤浅看法。
(一)语速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教师授课时应该放慢速度,并且要不断地重复,必要时可以运用夸张的口型和加上肢体动作的表演,以便使学生听清楚,使交际顺利进行。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语速应该逐步递增。每个阶段,一种语速的使用时间不要过长,除此以外,应该尽量使用自然状态下的正常语速(245字/分钟)。在开始阶段,尽管学生可能听不懂全部内容,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适应了这个语速,而且能够听懂的比例值也会越来越大。
(二)预习
预习,对其他课型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对听力课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与听力课自身的特点有关。听力课本的编排是将材料部分隐去,只有课后练习。所以,有的入主张不预习,因为没有可以预习的内容。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一定的预习是有必要的,因为有时通过猜测词义和语境联系无法获取某些词语和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预习关键性词语和背景知识,而将可以猜测的词语留在课堂上再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随机应变,因地制宜。
(三)材料编写
编写材料是语言学专家的事情。笔者并不是要班门弄斧,评价某个人编写的材料如何如何,而是就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简述一下个人的看法。
以初级汉语听力(下)为例,有一段对话是关于如何使用201卡、磁卡打电话以及如何使用投币电话。如果时间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教师介绍这些内容给学生的话,也许是比较实用的。
尽管当时学生都已经听懂了这段材料,但是相信不久之后,他们就会遗忘。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篇材料已经偏离了教学目的,违背了教学原则。如果一个语言点的学习,不能为学生所使用,不能转化为他们的日常经验,那我们何必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呢?教材的内容选择应该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具备真实性和生活化的特点。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如何利用主导作用使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尽管听力教学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反思、总结教学规律,完善教学方法,使听力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惠元,中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1992,(4)
[2]肖丽君,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3)
[3]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4]杨惠元,听力训练81法[M],北京:现代出版社,1988
[5]顾弦,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上的运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2)
[6]孟国,汉语语速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6,(2)
[7]魏滢,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几个难点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0,(10)。
(责任编校:赵润利)